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0 _( }7 h4 l2 u0 v
多地数据显示,90后正在成为离婚群体的主力。三十而立变成“三十而离”,让人唏嘘不已。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民法典,提出备受关注的“离婚冷静期”。这会是阻遏离婚的一剂良药吗?
' K& x+ ~9 U! R5 G: x8 J
0 _* D! |1 F/ Z' f8 t1
5 E3 |% v: l1 r I: L2 a6 G5 N
2 z% ~- [" g! J( g% ?4 F$ K8 v10年增长10倍,离婚人群年轻化
" [) ?* G* J6 \' @3 g$ M
. @! t" p( j0 H( u# U+ x I% v洪洞是山西人口第一大县,洪洞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就设在县城繁华地带的一处十字路口。登记处负责人贾奇英说,全县2010年办理离婚手续的100多对,2019年达到了1300对,10年间增长了10倍,而近几年里年轻人来离婚的现象十分突出,离婚人群显现出年轻化的特点。
( x. N @7 g" v2 [( ^8 y |5 w& |; y
“前些年是80后,这几年90后也加入了,婚后一两年就来办离婚,有的甚至频繁离婚。”贾奇英说,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对夫妻,大约二十七八岁,有过六七次婚姻登记记录,“电脑上一个界面都显示不完,还要翻页”。
* l; D: ^. ~# V# o1 O3 q
7 c+ r2 g$ W4 v事实上,90后离婚早已不是新鲜事。河南省郑州市民政局曾有过统计,90后离婚数量已经占到全市总离婚人数的两成以上。湖北省十堰市民政局数据显示,在2019年离婚的夫妻中,35岁以下的占比达45%,最小年龄分别为22岁、21岁。
& m5 i6 ?5 R4 h- [% K1 \* E
9 b& z7 e/ |8 Z- j! ~90后离婚人群中不乏“冲动离婚”。中部某市婚姻登记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半月谈记者:“有时候就看一对小夫妻一路吵着架过来,我们劝几句也就回去了,有的是结婚没几天就来离婚,我们也可能会编个谎,比如要下班了、系统坏了,让他们回去冷静冷静。”
; [* v; R! ^5 I% P( e; f
- |* ^5 e4 Z( a, S0 N% }( h2 Z, v# X; F! p7 N/ H" m8 d; l% g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袁玮骅认为,90后之所以成为近两年来离婚队伍中的主力军,原因之一是90后崇尚自由,对待婚姻较为任性、冲动。
- \9 { @- f2 B8 P z/ m
: X* o3 h# l* A9 q% O2 t
“其实我很理解所谓的冲动离婚。”90后已婚女青年王丽莉说,“现在年轻人对婚姻看得很开,结婚能冲动,离婚为什么不能冲动?跟你在一起不开心,不跟你玩儿了还不行吗?”
: W: E; n) g. O( ]1 u# E( e. T* T4 ~' ^! S- M
2
" o2 Q( X4 l# h) a
$ t4 N, c! j4 Y: M1 m$ c" k: P: D' ]“精神上、物质上未成年”是重要诱因
, b8 z: j" e6 C% ]: B
1 ^, L9 P8 B/ c2 O. F$ X' y) Z! ]原本应当三十而立的90后,为何在组建家庭后又纷纷步入离婚轨道?半月谈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一现象背后,折射新一代年轻家庭普遍存在着“精神上、物质上未成年”的现象。
& O& B/ U: w: _+ }- g- F; w& B
( B" h+ }- B; H4 u半月谈记者在一份网络热传的“90后离婚的100个理由”帖子中看到,网友给出的离婚理由五花八门:嫁了个妈宝男,张口闭口“我妈说”;奉子成婚,婚后发现跟婆婆相处不来,老把饭嚼碎了喂我儿子;结婚买房都靠长辈的“六个钱包”,那不啥都得听他们的啊……
( p) V$ ]5 B" G6 v$ y
% {2 Y! p4 S7 a" M+ Y+ G
一位从事了30多年家事审判工作的法官告诉半月谈记者,近年来她经手处理的90后离婚案件中,绝大部分都有父母因素在其中。“不少年轻人虽然成家了,但是仍然在精神上、物质上依赖原生家庭,容易被父母的意见左右,夫妻双方有了矛盾不是想办法与对方沟通,而是回家找妈妈,往往导致矛盾升级。”
0 Q x+ m/ ?0 Z4 k4 P
4 Z9 H3 }* C& i5 C% g与依赖原生家庭相伴随的,是责任感的缺失。不少夫妻婚后仍把自己当做父母的宝贝儿子、女儿,没有为人夫、为人妻、为人父、为人母的责任感。
- R4 l+ R l7 s$ ?. M" E) d
* t; T/ P, `& Y- k+ I90后小芳(化名)说,自己和丈夫很小就认识,婚后育有一子,但是丈夫沉迷打游戏,花钱充值买装备,还常常与游戏圈的“战友”聚餐至深夜,对老婆孩子缺乏关心,也很少承担家务,为此她提出分居。
! U$ }1 K- s" A6 V4 q R2 ]. r2 N
' Q' k3 `; u/ X- E" p. S! y
“精神上未成年”还表现在婚前。不少受访的90后离婚者表示,两人没有经过充分了解就被父母催婚走入婚姻,婚后生活出现各种矛盾,最后难以调和。
8 R0 h# D% o( W
9 {! `% K6 L7 M& y% a! V
广东茂名化州法院最近审理了一宗90后离婚案件,年轻夫妻结婚不到半年就闹离婚,男方在庭审中细数女方“十大罪状”,认为对方睡前在房间泡脚、不讲个人卫生、不懂基本烹饪技巧等行为难以忍受。经了解,这对夫妻经人介绍相识,网聊1个月见面,见面后次日便领证,只因父母认为“年纪到了,必须先成家”,便抱着“先结婚后恋爱”的心理结婚。
7 L# I" ?0 L. z) h% Y& w
* ^% L$ C$ P% h! i' Z$ o+ A3
' L1 n' o9 P2 y0 B' p1 D
. _5 Z/ A, p6 |) z/ t
避免“三十而离”还需多方合力
* l& U: ?: h o' q& X* m' s6 z, U
. j9 ~5 d# f i4 X) u多位受访者指出,看待年轻人离婚现象无需过分悲观或是一味否定,但离婚也不仅仅是个人私事,还关乎无数家庭的幸福、关系利益相关人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此,还需多方用力,避免“三十而离”现象持续发展。
% M" h, Y9 R& A2 o! p/ k+ P
. u& A* m+ ~7 D1 c6 X+ s4 G
“民法典规定的离婚冷静期,针对轻率离婚的社会现象,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孙宪忠说,这一规定也体现出法律背后的道德伦理基础——尊重婚姻、尊重家庭、珍惜感情。
6 t, _ C, S0 ^( H3 o/ A7 e" u( Q' L& }5 X6 e
“但这一规定有点类似于婚姻中的一脚急刹车,是在事后起作用。”民俗专家常嗣新表示,要让90后真正“而立”,还需父母有边界意识,成年子女有角色转换意识、责任意识,真正为自己的婚姻和人生承担起责任。
2 G$ B1 G* z4 m& P2 }6 G$ c
+ D+ Z( I- V& V3 A, e3 G网上许多关于离婚冷静期的文章后,留言第一的往往是“结婚才更需要冷静期”。专家提出,降低离婚率的前提是应不断加强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减少冲动结婚。
- ]7 I* B9 T: Q0 [6 e
v- J1 u5 I/ K+ R半月谈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已有54.3%的县级以上婚姻登记机关设置了婚姻家庭辅导室,为当事人提供情感辅导、心理疏导、危机处理等服务,但仍有不少地区未设立专门机构。有民政系统人士建议,可通过政策扶持、经费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
; S* f; v& C/ @; |
) q: r$ U' O+ ?; i' Z+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