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 P4 n, x0 X( \/ p在国外网友们上传的视频里,ta们独自享受了一场电影,一个人去吃了一直以来想吃的饭店,独自在午后的阳光下品尝下午茶,在公园里欣赏绿色植被,或是一个人去野外远足,独自品味充满野性的自然。 $ p, J6 H( T3 w7 q; ^ k y7 u7 x' I" m* `5 l
标记Masterdating的视频不仅强调ta们正在和自己约会,更强调ta们在过程中要与自己的内心对话。这也是Masterdating最终想要达到的目的:了解你自己。 $ Q+ { {" \' Q" R* x3 i / h6 _( c8 F' j5 B# g$ i独处≠孤独 & Y& K. l2 w5 c% s, S3 A) P6 k5 s, Y+ k( ?% _7 [1 l
许多人喜欢Masterdating的概念。它其实就是我们熟悉的独处,「约会」的说法像是独处的诗意包装,提示着我们不仅是单独待着,更重要的是在独处的时候用心对待自己,在过程中静下心来,进行自我觉察和反思。 9 t; a7 T) C5 [3 \ S + f6 N5 v9 o- f! a8 @但也有不少网友认为,跟自己约会是「失败者」才会做的事,因为ta们找不到伴侣,只能跟自己相处。 . _* U+ i% J6 b+ b4 i% W * k' z6 L# K+ D$ [. J喜欢独处的朋友看到这个评价大概已经想大声抗议了:独处有多舒服,你们根本不懂! a& j% h9 p! q% d% o) C, U; Q3 i/ G* R7 q/ q! N
独处绝不是因为找不到人陪伴,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对于相当多的人来说,独处是ta们主动选择的。比起进入闹哄哄的聚会、和许多人同时社交、在约会软件上找能消解寂寞的对象,ta们更愿意自己待着。 1 v/ Q7 c; K- V% K5 u' U , Y. W5 I/ o% _% y R Y8 U性格气质内向安静的人、高敏感人群等都有这样的倾向。Ta们很少能从人际交往中获取能量,社交只会让ta们疲惫不堪。Ta们的能量多是来源于自我思考,因此独处不仅不是负累,反而是这类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舒适区。 % s/ K; w9 J: ] J+ K6 S . T4 x! _" i, M! z/ ^人们对独处的另一个常见误会是:独处=孤独。孤独是人们避之不及的,孤独会让人迷茫、无助、脆弱、抑郁,人为了排遣孤独的感觉纵欲、酗酒,不停地投入相似的、有毒的亲密关系中,甚至会因为忍受不了孤独感而结束自己的生命。 " z! |5 V+ P* D5 P+ G i: c& }9 s% a* T$ y
在弗吉尼亚大学的一项研究中,四分之一的女性和三分之二的男性宁愿遭受电击,也不愿意什么都不做,花时间独自思考。6 Z @& g t/ `+ e. x8 u. L6 O% }, u3 n6 S
- I( y, ?$ t3 ?% H) ~ ~/ k
但事实上,独处并不等于孤独,或者说,孤独也并不完全是有害的。孤独被认为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被动的孤独,此时人会感到寂寞、空虚、焦虑,急需寻找人或事来驱散孤独的感觉;还有一种是主动的孤独,在这种情况下,人会觉得放松、平和、自由,因不被打扰,能专心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感到愉悦。 $ V6 O r0 K7 B0 H) S O * z) k, Q9 _! _, ~* g独处有哪些好处?! c$ ]! |2 E1 V3 _( i- P9 L9 Q
! w1 R+ [0 d _7 K; F+ c! A精神分析学家D. W. Winnicott在1958年就分析过独处的重要性,他发表的文章题目叫《独处的能力》(The Capacity to be Alone)。他在这篇文章中表示,独处能力是个体情感发展成熟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z7 \* u, a) K3 W2 w+ J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