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650|回复: 0

[添加剂] 选购各类饮料的时候要怎么样看配料表?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贡士
  • 打卡总天数:145
  • 打卡月天数:4
  • 打卡总奖励:1900
  • 最近打卡:2025-11-08 10:09:31

1427

主题

6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0277
发表于 2024-2-27 10: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级打分
  • 1
  • 2
  • 3
  • 4
  • 5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在80后、90后的童年记忆中,可选择的饮料不多,可乐、雪碧、芬达三巨头几乎承包了整个夏日的饮料。5 }3 K8 X, ~) b4 X# f5 o2 J/ w
7 ^- r& P. m- v% V9 e
千亿赛道的饮料市场,“内卷”现象十分普遍。现在市面上的饮料种类日新月异,价格参差不齐,很多消费者在选购时也显得格外“外行”。
& @# C: w. W: u( k7 }: o. ]# \& g4 U) I
盛夏已至,你的饮料清单都有哪些?如何看配料表,少交“智商税”?/ I/ d2 F% r: [

- t5 x$ s$ t1 _1 ~0 V  o9 x, F5 `配料表是什么?
$ o4 Z$ l8 A6 \4 x% U# h' E" }5 M0 L
食品标签是商家向消费者传递信息的载体,一切预包装食品,都要求要有标签。+ d* r: W$ A5 D, p* D

- S4 v; q# J" k) n% |1 r0 P3 H根据GB 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食品标签通常是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及其他需要标示的内容。
% S$ l0 a! \: ^" ~
! Q2 J$ R3 L: F' [& Y( _食品标签上的配料表是一个产品的原料构成,包括名称和量化的信息。食品企业通过配料表进行正确标注,同时也保护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因此,不会存在有些成分添加在食品里面但是没有标示的情况,如有属于违法。% Z% ^3 W% v, n0 w* h2 @) n
5 h5 d% Q- t+ w2 o6 `0 t* j% ?7 _2 ~
相同类型的饮料,配料几乎一模一样,只是排序不同,两者有差别吗?, S6 w) C6 i: n1 H" W
1 K) n$ q  N9 s
根据上述标准规定,预包装食品中的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时的加入量进行递减排列(加入量不超过2%的配料可以不按递减顺序排列),也就说明在配料表中,哪种成分越排在前面,其含量就越高。' c6 ^' \0 @% h+ \, u

/ w, ~# `- F# e打个比方,如果你看到一款饮料,它的配料表第一位是“水”,第二位是“白砂糖”,实际上它的本质无异于一瓶“糖水”。
: b0 q* L; c" F# w, G( s
" [4 o0 E- k' G/ G" S这提示我们,购买饮料时,优先关注排在配料表前两三位的原辅料,它能客观反映了我们花钱买到的食品的主要成分到底是什么。其次,建议选择配料表中标注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少的产品。* j1 a1 N) u. h( N$ m

# ^1 t! E, m3 Z, I( N% @& g# A除了配料表,从不起眼的营养成分表中发现关键信息,也是一项生活技能。# ]- J: c* _+ Z
- |7 w$ v! |5 |* s. |9 |( O3 i
除了部分被豁免的食品外,所有的营养成分表上都必须标注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5项内容,通常以每100g(mL)食品中的含量来进行展示(也有以每份为单位的)。
( r6 G7 R; w2 K0 U' M. j; E! U
+ }  h; d; H- z" d因此,在纯牛奶的营养成分表上看不到的“钙”含量,在燕麦片看不到“膳食纤维”含量,这都是很正常的,因为这属于生产商自愿标识的内容。6 R# i$ H- I5 a9 X' ?
8 d; O& D  G% t% Z
在每项营养成分右侧还列明了“营养素参考值%(NRV%)”,指每100g(mL)食品中所含的营养素占人体一天所需营养素的百分比,该数值反映了成年人一天所需摄入营养素的建议值。8 e6 C7 e9 C) ~; I% A  \' D

4 h# M: f, H' B2 o: T以可乐为例,一听可乐为330mL,其碳水化合物基本来自果葡糖浆、白砂糖等添加糖,因此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约等于其糖含量。该营养成分表显示,每100mL可乐糖含量占人体一天所需糖的4%,意味着喝下这听“肥宅快乐水”,你将摄入当天所需糖分的4%*(330mL/100mL)=13.2%。
" R0 R9 N2 p% O/ s. [5 m$ A9 T7 @5 j0 n7 Y# F. H, H6 I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很多消费者在选择饮料时会更加顾忌其中的糖分、热量和脂肪等,市面上纷纷推出了“0糖”“0卡”“0脂肪”的饮料。9 T, k, k; j5 E9 v) \  S

0 G7 o! K) `. x以“0糖”为例,每100g(mL)食品糖含量不高于0.5g,即可声称“无糖”,这并非我们理解的“一点糖也没有”。
9 ?! i4 u0 {4 z% D4 [+ Y8 Z' X7 V4 D8 G# \! v8 t2 t2 h- i
不同饮料如何看成分表?
2 M3 b- k6 o7 J9 D8 n' _
6 i# ]' b) L% P1.你喝的是天然矿泉水吗?" o! U  l0 A7 S% Z
  H! v9 F1 r4 D' `2 e+ q, u2 r
饮用水的市场硝烟弥漫,天然水、矿物质水、蒸馏水、碱性水、矿泉水......其实都属于“包装饮用水”。
9 S2 w- v2 t: a9 k
% [5 W3 r3 k$ U  y% z( Y根据《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2020年版),包装饮用水包括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饮用天然泉水、饮用天然水、其他饮用水。根据GB 19298-2014《包装饮用水》,包装饮用水仅分为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和其他饮用水。' c6 G( _0 B$ w; y  A: N

! C. i( n  f3 D. K其中,市面上最常见的是饮用纯净水、饮用天然矿泉水。
4 b- U3 R. ?2 J4 s+ ?; p- a8 C  a" k6 @
饮用纯净水可以看作是经过处理后的“纯水”,也被称为“蒸馏水”,其水源可以是自来水,也可以是地表地下水经深度处理后的天然水体(如水库、湖泊)。我们在家里烧水的时候,可以发现水壶盖子上会凝结一些水珠,这些其实就是纯净水的雏形。纯净水如它的名字一样“纯净”,里面几乎没有矿物质的成分,也不存在其他微量元素。
; a5 T, v+ a( s0 \( `% ]$ p  D8 v0 h5 G  n7 f, n# Y  s
而饮用天然矿泉水就不一样了。市面上的矿泉水售价普遍比较高,主要原因是含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标准对“饮用天然矿泉水”还有界限指标要求,下表7项指标至少有一项(或一项以上)要符合要求。此外,预包装的饮用天然矿泉水还应标示天然矿泉水水源点。
5 h5 [6 V' Z  a
/ M# n. J. v, Z饮用天然泉水、饮用天然水、矿物质水则属于“其他饮用水”。3 Y6 L/ ^6 C" i. R( U6 r

8 `1 \3 D3 h+ ~! Z1 S4 G0 u饮用天然泉水与饮用天然矿泉水仅一字之差,但区别却不小,饮用天然泉水含有的矿物质成分相对较少。( S9 G6 S( ^6 S* \$ \) R8 r$ i4 o
: W, A; O; f6 P
饮用天然水是以水井、山泉、水库、湖泊或高山冰川等,且未经公共供水系统的自然来源的水为水源,仅经过有限的处理(例如过滤、臭氧等)。1 o5 R& a4 u! g, H

$ \0 y/ |; b# _1 [其他饮用水一般指矿物质水,简单地说,就是纯净水加少量矿物质(如钙、镁离子),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口感的要求。1 \: y* f- j! v
3 J( S; K7 P1 a' E
不管是纯净水还是矿泉水,只要你喜欢喝,都可以正常饮用。喝水的目的主要是补充水分,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选择水的种类,没必要花冤枉钱追求高端水。$ Z! u; v  c* Q8 i% x, O

  @; E& y% P- [! D1 f5 P; [) K7 i6 \2.果汁套路多,你喝的果汁够“纯”吗?
. B% s( @$ W$ Q! ^1 q: L# _9 s7 G- }
市面带有“果汁”二字的饮料,琳琅满目,有何区别?9 b2 b. B8 J: Y! T) f# a

$ }2 q  M/ d* }: k参考GB/T 31121-2014《果蔬汁类及其饮料》、NY/T 81-1988《果汁饮料总则》,我们把市面上常见的4种果汁分类列表如下:; |3 e% {# T7 ^3 i0 S9 @
6 H- _4 l+ k" \% X/ T4 C. W$ K
果汁和果汁饮料,最明显的差异在于其果汁含量的不同,在商品名称和配料表中标有“饮料”,都不是100%果汁。
$ _# ~5 P1 |  X$ l+ H$ A& O& x5 u# q6 K+ ?9 N4 b
100%果汁含量的果汁(不允许添加糖、色素等食品配料及食品添加剂)有两种:原榨果汁(NFC)和复原果汁(FC)。& P& k9 z$ N, o2 X5 r

4 e. Q1 i0 H$ ]非复原果汁(NFC果汁,又称非浓缩还原果汁、原榨果汁),是以水果为原料,采用机械方法直接制成,其口感、风味和营养更接近新鲜水果。* B. k  J+ e& ^) }; [  O
$ o8 h$ a0 l0 {6 j, t
复原果汁(FC),是在浓缩果汁中加入其加工过程中除去的等量水分复原而成的制品,和复原奶的概念相似。在很多饮料包装上标明“纯果汁”或“100%果汁”,而配料表中却写着“水”“浓缩果汁”等,这种果汁实际上就属于“复原果汁”。
! _+ T% M8 Z  C( J, {/ ^1 X$ `. M& n: Q& t
消费者可以通过标签,了解产品的真实属性。首先看果汁含量及有无食品添加剂、糖等辅料确定是果汁还是果汁饮料;如果果汁含量达到100%,看配料表中是否有水,确定是否为原榨果汁。" l5 z- `+ {$ ^% ^

3 x8 x0 S& J3 W: T7 _3.同样含“汽”的气泡水、苏打水,有何不同?
- f3 g7 a1 n1 ]# `/ S6 {) W, C+ D+ G& q0 i* d; s4 ~/ Z
告别了碳酸饮料的年轻消费者,转向了同样含“汽”的气泡水和苏打水。
3 V3 \9 y, Z2 O, X
' u8 P  D, m) K0 {2 {苏打水和气泡水都可通过天然开采获得,而且要在瓶身标注开采的水源地。因为天然开采的原因,天然苏打水和天然气泡水中都会不同程度地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矿物质,例如钙、镁、钾等,其本质就是矿泉水。由于水源稀少,通常价格较高。
/ b; p% t+ E, n$ V
# P. v- V9 q9 ]- f/ u: Z同时,这两种水也可通过人工合成。人工苏打水因添加碳酸氢钠(NaHCO3),也就是小苏打而得名,呈弱碱性。人工气泡水中的气泡,其实就是利用加压池或加压泵向天然水源里注入二氧化碳(CO2)而得到,一般呈酸性。正常的苏打水是没有气泡的,如果注入了二氧化碳,就可称为“苏打气泡水”。: m5 R$ c1 C2 r

+ b; g$ V$ I3 s4.牛奶新概念层出不穷,你还在“迷局”中吗?
, \: ~  F% p$ s% F1 a3 V
  `, D( R2 S3 ]4 e3 Y. K8 K市面上奶的种类太多了,不少消费者在选择时都会有一点小纠结。我们化繁为简,主要看两点:一看产品类型及乳含量,二看灭菌工艺。+ Q0 q1 b( G1 n+ k# ]* L
9 ^0 B: T8 j7 A" n7 q6 j: m
先来看产品类型,别被含乳饮料的“乳”字带偏,含乳饮料是饮料中的一类。乳含量可从蛋白质含量上体现,国家标准都是有明确规定的:
' Z$ o- o/ U7 x# ?+ Q2 [7 \8 V7 j) f
% |8 G/ z( D' y1 I; x! }灭菌工艺决定了牛奶的保存期限。无论是纯牛奶还是酸奶,都有保质期较长的“常温奶”,以及保质期较短的“低温奶”。8 }4 g& g7 P* L' H) {" D* \

' P$ e5 k( ~0 X: U" b常温奶采用超高温瞬时灭菌工艺,可达到商业无菌水准,一般常温下能存放半年。值得一提的是,网红透明袋装奶其实是包装缺陷导致的保质期更短,非营养价值更高。- ~! g1 h! ~) t# d; N

0 x6 K! W9 Z8 m/ G+ u! {低温奶又称“巴氏奶”,即我们在超市冷藏售卖区看到的“鲜牛奶”,采用低于100℃的低温杀菌,产品中还保留一些微生物,保质期普遍在7天内。
1 q# r  v8 s/ k& n
% r" m" A6 h0 `目前市面上也有部分产品做到15~21天的较长保质期,其可能是经过了两次巴氏杀菌或者温度相对较高的巴氏灭菌工艺的“超巴奶”,营养价值及性价比不如真·巴氏奶。& T& O/ h( B( I  v  ]" t* B
0 g1 j( R3 J6 [' O8 \! `7 `# p: c
从营养的角度来说,鲜牛奶和纯牛奶在提供蛋白和脂肪上基本没有差别,在同等奶源下,鲜牛奶在口感和微量元素上略占上风,消费者可按需选择。不过,常温酸奶经过高温,也会将于健康有益的活性乳酸菌一并灭杀,建议有“活菌”追求的消费者注意识别。7 j& @. l1 K4 F: K6 P
  \; x* A: g. |- P' y& p/ ^
5.运动后如何高效补水?0 g" u2 W9 ^8 V' Q

2 N; O" Q9 f% j" y1 M4 B* z夏天来了,畊宏女孩、心凌男孩明显多了。运动后,不少人喜欢喝上一瓶“运动饮料”。5 K" f9 Q# T2 R. W

; ]5 l" F! D8 s& m4 i* y根据GB 15266-2009《运动饮料》,运动饮料指的是营养素及其含量能适应运动或体力活动人群的生理特点,能为机体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能量,可被迅速吸收的饮料。/ d6 B+ H9 u  M$ t" q' F8 Z3 H
9 J/ r, p7 ~6 Q6 X+ ]4 v
水分在所有的饮料中都有,能量通常由白砂糖、葡萄糖等添加糖提供,电解质主要包括钠离子、钾离子,流汗后,我们体内的电解质也会流失。$ C$ R( o1 \3 o

( z  g- T0 P' B& v: m$ E0 M很多人运动的初衷是减肥,这种情况下就不建议摄入糖分较高的能量饮料。实际上,一些高糖的运动饮料属于“高渗”,补水效率较低(让人越喝越渴),建议在运动前饮用。
4 R# Q* @+ E! i* I
) ~* s8 H3 P2 L! H按国家标准,运动饮料的钠含量应在5-120mg/100mL。选购时,可以查看营养成分表中是否有足够的钠含量。
# |6 m$ x$ A* n! q) s$ P# V+ {) B  B5 l7 v) u4 ?$ x3 k
例如一些标注是“维生素饮料”的钠含量并不“达标”,算不上是真正的运动饮料。
+ T6 u1 X  z% o6 Z! M$ ?7 v) {7 J0 J- X
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压、心功能或肾功能不好的人,不应大量饮用运动饮料;血糖偏高的人也要谨慎避开高糖分的运动饮料;谨慎选择含咖啡因的饮料,可能会加速体内水分的丢失,购买时注意避开咖啡因、食用香精(含瓜拉纳提取物)、咖啡浓缩粉、可可粉等成分。
8 x+ m/ Q% _5 S4 Q0 R
/ q. a! J5 f' |5 ^. L/ h饮料中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3 O% _: w+ r5 E
) d' s# J3 g$ `/ N& j; h. T花花绿绿的饮料中,还有很多让消费者陌生的食品添加剂。
$ k3 j, F% ~4 K& K6 E$ M, X9 ?( D
0 \1 K; I& W2 Y9 V; [健康趋势下,我们先来看看甜味剂。9 P% P4 V% m- K9 K% q% e' o
  X7 a. S9 R7 B4 x4 s
根据来源,甜味剂主要有天然甜味剂、人工甜味剂和糖醇类甜味剂。
1 A+ c' j7 C. |# l( s. A% o" s# ^4 {+ r' j9 p# O7 c
人工甜味剂指化学合成的甜味剂,常见的有糖精、阿斯巴甜、三氯蔗糖(蔗糖素)、甜蜜素、安赛蜜和纽甜等。
# B) P7 C' A# R, d6 S, p
# u3 H% h; r+ l& V天然甜味剂是从植物中提取的糖苷类物质,目前最常见的是甜菊糖苷和罗汉果甜苷。7 p$ k: i8 a1 ~8 u
4 R- T; {) ^* B
糖醇是糖的衍生物,常见的有木糖醇、山梨糖醇、赤藓糖醇、麦芽糖醇、甘露糖醇、乳糖醇等。它们的甜度一般比蔗糖要低,所以在相同的用量下,并不像蔗糖那么甜,但是热量值比较低。! x  k2 \% e4 O8 Q8 N+ h; ~

& |  c7 f7 K9 H3 J! ~人工甜味剂因高倍甜度(如三氯蔗糖的甜度是蔗糖的400-600倍),这类甜味剂有一个很明显的诟病,一般甜味会在口腔停留较长时间。目前饮料市场较具认可的是糖醇类甜味剂,如赤藓糖醇、木糖醇等,它们的成本也较高。# K4 a# H% _" t7 s5 @
4 a7 }& ~% t4 s
防腐剂也是饮料中举足轻重的“配角”之一。
. G* J& L) E% _, P1 P
& S" q' H2 E% f+ @饮料类最常用的防腐剂主要是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相比苯甲酸或者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的安全性更高,它可以迅速地被人体的代谢系统吸收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体内无残留。有实验结果显示,它的毒性仅为食用盐的1/2以及苯甲酸钠的1/40。
$ e: }- _0 \1 m  O2 s" L+ w
5 z3 [& ]' M/ N+ ~! w由于工艺的更新迭代,其实市面上的很多饮料已经做到了“0防腐剂”,消费者可以留意一下配料表。! ~( F$ _* r1 b9 ]! o' t1 J
00
女儿国免责声明
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女儿国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女儿国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本站所有带作者名的小说均收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只提供整理校对排版
7、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8、女儿国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贡献值排行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