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 u; F7 Y2 Q% g; h 缺乏基本的科学素养可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 m0 W' V: |- U4 x% D/ S2 q: f; u* S. Z# I: r
在远古时期,人类不了解大自然的种种现象,于是鬼神迷信应运而生,虽然作为心灵的倚靠、慰藉和解释起到不小的作用,但其害处现在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明了。一般人,尤其是受过教育的人多数已不再相信鬼神。这里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证伪或证实)的普及起了关键的作用。$ M4 t. r, f' w+ o: V& Y; K2 |
% U1 P- j6 H' Z8 s 家庭中食品的制作,一直是由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并不占优势的妇女充当主角,被认为是简单劳动、没有什么科学内容。但是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蓦然发现,不觉间食品工业已高速发展,食品业蕴含着高深的知识,无论在其广度还是在其深度上都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人的了解度,超出了一般人的把握力。 " x% I5 [5 R0 [" Z7 v/ Y% [2 L+ e5 O1 D
香甜可口的面包,竟然含有许多种添加成分。放在食品匮乏的年代,有面包吃就不错了,谁还追究有多少成分;只要没发霉,谁还追究保质期;就是发霉了,把霉去掉照样吃,爱惜粮食的表现之一就是把能吃的都吃了。今天不同了,人们开始知道,面包的好吃原来是一些食品添加剂在起作用,面包是有保质期的,吃了发霉的面包会损害身体健康。与食品科技同步发展的医学诊断能力的提高、人们就医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媒体的24小时不间断的保健栏目,使普通人耳闻目睹了越来越多的疾病。面对生命的脆弱,一些人就像远古时期人们面对大自然的威力一样感到束手无策,非常不解为什么吃得越来越好了,疾病反而越来越多了。而商品经济的掺杂使假、以劣充好所造成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营养过剩导致的肥胖和各种慢性疾病更是把人们的目光聚焦于每天的食品。关心饮食卫生、关心健康这些原本都是好事,然而在有些人那里步子迈得太大,跨过真理走向了谬误,究其原因缺乏科学素养是其主要的原因。 . B+ l' o- ~/ k) P. h# K* Y1 O& ]1 n1 A( r+ O0 h- W/ y
缺乏科学素养的表现如下: & G# l& v; }* o2 j9 J' e * ]; B) t( q* N! S% W, F" e% L+ ^ 一,片面地、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比如,认为牛奶营养太丰富会养大可能存在的癌细胞这样的观点。一般人体内即便有癌细胞也是占极少数,牛奶是有可能会给癌细胞提供营养,但是,好的细胞是占大多数,牛奶给大多数好细胞提供营养,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这样机体与癌细胞双方,机体才会占绝对优势,战胜癌细胞。如若缺乏营养,癌细胞虽然从牛奶里得不到营养,但其攻城略地的能力远远大于好细胞,好细胞缺乏营养,机体的抵抗力下降,癌细胞占优势就只是时间而已。其实在很多以这种观点认为牛奶有毒的人那里,不仅排斥牛奶,对许多其他营养素也是排斥的。, B0 I d, \. I3 M1 g+ ?9 r% l
( W0 d+ L9 _$ H' s0 h- v6 M
二, 不懂得质变与量变的关系。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在没有多少科技含量的生活时代往往会不易被人们认识到。尽管很多哲人一再提到,但真正将其指导生活的人却既不多也不自觉。而在生活中无处没有科学的现代,如果不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往往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作出错误的选择。为提高食品的品质、满足人们口感需要、减少食品的腐败或霉变,食品中要添加一些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作为化学物质,在超量使用的情况下当然会有不好的作用,然而很多人只看到食品添加剂作为化学物质的一面,不了解这些化学物质在在多少量的情况下对身体有益或无害,在多少量的情况下有害,而是一味地排斥食品添加剂;尽管真正的食品添加剂、正确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从来也没发生过食品安全问题。+ ~ U: V6 y9 z/ ~# L
$ b& b" p2 |8 n. B 三, 走极端,非黑即白。有的人要求食品必须零风险,否则就拒绝。比如有的人认为食品中不能有一点污染物,听到从食品中检出某某物质就惶惶不可终日,全然不明白,污染是绝对的,有害是相对的,污染物只有在一定量的情况下才会对机体造成伤害。% H7 B( h% Y7 p" s" h4 w/ Y1 N
9 m. L5 W F& K' m
四, 坚信“传统的就是好的,自产的就是好的”。面对难以应付的铺天盖地的食品知识,一些人怀念过去的食品,只相信自己生产加工的,否认科技使食品更安全。认为还是老的食品生产方式营养健康,自己生产加工的食品安全。不可否认自己生产和加工的食品可以把握农药、化肥及添加剂的使用,但如果污染是普遍的,谁又能自善其身?不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手段,自家榨的油不一定比得上现代工业所生产的油安全,自家宰的猪不一定比正规屠宰场出来的猪安全,因为至少自家没有办法防止油脂酸败和检查有无寄生虫。/ _) Y9 b! J$ `2 |1 m( O
6 O& G9 y9 W9 R9 v& e 面对社会的食品安全需求,政府及媒体做了大量的食品安全科普工作,有的中小学也开展了食品安全教育,虽然有的在准确方面存在不足,但趋势是好的。从我国目前的形式来看不仅应急用先做地普及食品安全知识,还要从孩子开始培养科学素养。建议在中学时期就不仅要传授食品安全知识,还应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懂得用科学的方法论理解、应对生活中的新生事物。这样随着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就不会发生一个根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引起全国性的恐慌;新闻工作者在报道宣传中就会减少黄腔走板;政府也不用动辄扑火;社会资源减少浪费;人民在生活中充分享受科技成果,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同时延年益寿。/ f/ X( C ]6 a, r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