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宋朝的国力孱弱,经常被周围的辽、西夏等国欺负,打不过就只能割地赔款通商。
( o( V% K8 l5 P# `9 }
4 }0 j9 g! L5 A) y2 }6 t1 R( k; i! ^* t" L
从国家的角度看,这件事很不光彩,丧权辱国,但是对于以纺织业为支柱产业的江南一带来说,这可是一块巨大的肥肉。
f: f% R$ I9 v! c/ P4 }8 r8 L
" e! w8 D8 O+ u& u因为每年朝廷都要跟他们订购大批的丝绸,民间称之为岁布。 5 A4 d4 i& W1 l9 R4 A
& U+ m) I: \0 e& j靠着岁布的生意,江南一带的纺织产业蓬勃发展,而丝绸和原料蚕丝也成了当时最紧俏的商品。 4 Y9 n5 T- X5 {# I3 c
3 w" I. r7 J( [' `! w
江南纺织业的繁荣让一些商人看到了机会。 - ^- A1 D; W0 }2 p0 N" ^
! L" `+ M% Z" X, k3 c" ~" u不久,江南一带来了几个京城的商人,他们来了一波教科书式的做空操作,数月之内就把整个江南片区的财富尽数收入囊中。
0 t0 W3 E& l& u( ]& g6 o! a
8 I! X# K I$ ~8 t/ c8 B3 {我们看他们是如何操作的。 V" \1 d, K# v2 Q4 b3 [$ l
/ d2 W* w7 G/ |& i7 l. O1 ?( V首先,他们找到各个茶楼里的说书先生,和他们私下里达成协议,让他们把说书的内容改成杨家将之类的民族故事,目的是激发起民众的爱国热情。 + G2 W5 C( x; O1 R, o: @/ B
7 l1 N! U; f* p% T/ D. C' u然后开始故意散布小道消息,说大宋岂能屈居人下,鼓励民众和辽金对抗,不再给他们上贡白银和岁布等。 7 c9 \5 v& U& X" y2 q
$ p' r* X+ Q: w' q, x
这个消息一出,当地的几个纺织巨头立马坐不住了,他们的钱都已经全部换成了蚕丝,当然很多还跟当地的钱庄借了高利贷。
7 y2 t2 k8 L) b5 t" x# N3 _" Y7 a& O# ]& a5 j% }
如果岁布这个事情黄了,那这些蚕丝会全部烂在手里。
1 `+ O) {% p5 R% b) k! s, S5 v: m2 p" v0 B. Y
钱庄也坐不住了,如果布卖不出去了,那么自己贷出去的款子不就收不回来了?于是赶紧去找各个老板要债。
9 l: g% n, a, g% N
H$ _7 Y" u$ }$ l- p) p7 I另一方面,他们又买通了南下收布的御史,让他晚到个十天半个月。
8 W: h8 k9 U) w6 ]! A& j* K3 ?: K2 @2 g
一番操作下来,民间抗金抗辽的情绪高涨,开战的流言不绝于耳,加上来江南收岁布的御史迟迟不来,更加剧了恐慌的情绪。
) U" y; g" R2 q! Q9 [+ y# W3 u8 G& T& \ s) e. K8 v1 _" ~! e
这种情况下,总有人会先抗不住,开始低价甩卖手里的蚕丝,只要有一个开始低价倾销,那么第二个、第三个立马会跟上,而且一个比一个低,市场信心会瞬间被瓦解。 5 @8 h- o% h z, K, R9 B
$ {% _5 |- u d1 l1 j9 z
就在这些纺织商人走投无路的时候,这些京城的商人以市场价一到两折的价格把市面上倾销的蚕丝全部收到了自己手里,这些纺织商也顾不得这么多了,只要有人愿意接手,给钱就卖。 * ^' B4 e+ z! b- E1 L3 U
( K6 |) r4 B* [8 m- `- S$ i
就在蚕丝收的差不多的时候,京城收岁布的御史到了,岁布正常收,这个时候这些富商才知道中计了,但是怎么办呢?
2 v. ^; t% B {; y- d( s* v0 {* j$ z. B5 Q1 Z7 u8 V6 _6 N
朝廷那边得罪不起,蚕丝又都全部低价卖出去了。只能以市场价两到三倍的价格把蚕丝再买回来。
3 _! `! {2 {/ `2 G. w, a5 A# Z- _
手里没钱了没关系,把你的厂子以上百年的家族产业抵给人家。
* {0 I, ~8 t' s$ E- ]" q& W `: e# Z) D$ G* k3 Q& t
从头到尾,这几个商人没有织过一针一线,甚至蚕丝还在人家的仓库里没有拉出来,就这样洗白了整个江南的大型纺织厂,而自己却赚得盆满钵满。
% L( d$ y { l+ K
5 ^7 P c. ^: N. Q$ ]6 l. q& Y索罗斯当年就是靠着这个方法照猫画虎的洗白了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一众东亚小国,引发金融危机。 ; f# Y# E1 _- O. L, I
. H' ~$ m! c" G% [6 F&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