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 r% h& N0 H8 Z7 r- r要飞跃,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迎接汉献帝,借力于关西。果然,曹操迎立汉献帝后,关中诸将董卓一派的残余势力段煨和韩遂、马腾一派的前叛军都为曹操所用,曹操轻易的就命令关中诸将诛灭了因为攻击汉献帝而众叛亲离的前关西派老大李傕、郭汜。5 R& }8 L! ? T6 [1 d3 a
( M. {$ ?& K3 X5 m
曹操又以洛阳残破为由,把汉献帝迁到许昌,使汉献帝身边关西派的董承、出身白波贼的杨奉和韩暹都失势,轻松压制了关西派中的不服力量,可谓得关西之助力而无关西之害。 9 C6 Q( G1 a( g h* V* X/ d3 I7 [: Y! Z: Q1 {4 _& ^, y
同时曹操拥立汉献帝还提升了自己的名声。 F$ f/ o8 N4 m6 t: o8 S
$ W1 e: w8 C8 D" U( S% F$ C
曹操的老爹曹嵩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可以说出于阉宦浊流,虽然曹腾跟士族关系不错,曹操年轻时又敢打大宦官蹇硕的叔叔,总体上风评尚可,但毕竟不能跟袁绍相比,而且他在兖州阉宦脾气发作杀了兖州士族的领袖边让,捅了大篓子,名声直线下降,这下有了汉献帝的名望加成,号召力一下子回升,荀攸、钟繇等大名士纷纷为曹操所用,很多地方实力派如江夏李通、宛城张绣等也投靠曹操。 " I- l+ @3 w+ M2 K% K- S0 n1 M; f! i: C ^* i6 U
所以曹操马上就开始飞跃,首先用汉室的名义,联合孙策、吕布打残了贸然称帝的袁术,夺取了淮南大部分地区,然后曹操又拍平了吕布,夺取徐州,招安了青徐交界的臧霸等泰山寇首领。等到袁绍彻底搞定公孙瓒,曹操又派钟繇招抚了关中所有杂牌势力为自己所用,虽没有直接统治,但相当于盟军。 ! a/ I/ m5 E) f8 w2 T1 ?5 x0 [1 J+ x9 l0 i/ K
也就是说,当袁绍占有青冀幽并四州,带甲十万的时候,曹操也占据了兖豫徐三州和扬州的一部分,同时是关中势力的宗主,具备了与袁绍一战的实力。 ) g' o& p1 K V0 A( v# `6 \4 D; G$ ~
官渡之战袁绍真正的败因, L8 q% e0 B1 `4 ?
4 x$ V+ K% G0 B- `0 [# u; J# {
袁绍一直高估了自己这个关东盟主的影响力,他这个盟主的头衔其实没什么法统上的效力,对部下和在野士人的号召力也都是有限的。 ( U/ B$ P7 Y3 T, r 6 h- C7 o+ x0 F5 L. ]/ q, F2 f这就造成了袁绍势力的两个问题,一是袁绍的部下对袁绍无法像对绵延数百年的汉室的那样从心底里效忠,所以他们跟着袁绍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争取最大利益,这就造成了内部河南派与河北派激烈的内斗;二是既然没有汉朝那么强的合法性,那么在招揽人才上就主要靠袁绍的个人魅力,关东盟主带来的加持远不及汉室,有人来了稍有不爽又走了,比如后来曹操的谋主荀彧、郭嘉。 4 X) `4 Z. i. V) y9 ^& w4 [* |7 Y& h4 T* [. ?) e. s- I
等到袁绍发现曹操迎接了汉献帝以后马上野蛮生长,才体会到自己这个关东盟主跟汉家相比还是差远了,这下悔之无及,就想忽悠曹操把汉献帝迁到离自己更近的兖州鄄城,好伺机夺取,曹操当然不会被忽悠,还以汉献帝的名义骂袁绍不忠。 f% B. `( T& ^ V: e l$ Z3 V" j# ?
, o, O8 m/ s# _' y/ ~
袁绍大怒,曹操迎接汉献帝本来就是对自己这个关东盟主的一种背叛,还敢这么嚣张,虽然后来曹操把大将军让给袁绍做,自己做地位低一档的司空,但袁曹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 A( P& f) U3 N6 q* ?8 l 8 I7 c6 ]" d/ L: H袁绍在官渡之战中的失败,很多人认为败于袁绍个人的优柔寡断、不会用人,这就把问题看得过于简单了。 - h/ v, k+ P; J9 t& y/ y& y% {; r7 ~+ N9 O; i d
袁绍因为合法性不及曹操,必须兼顾内部所有派系的利益,不能像曹操那样如臂使指的使用。袁绍手下最大的两个派系是慕名来投的河南派和就地提拔的河北派,在官渡之战中两派的内斗对袁绍军的失败起到了主要作用。 ! n' ]" }! F) L9 C+ k9 J# O8 W0 T. f
袁绍棋差一着( d/ p. Y/ U; G" G
% q' v+ `' \: L5 V/ S
河南派以颍川名士为主,兼有邻郡的南阳名士,主要人员有名士颍川荀谌、颍川郭图、颍川辛评、颍川辛毗、南阳许攸、南阳逢纪等,军方有颍川淳于琼,其中边缘人物逢纪后来投靠了河北派;河北派则是河北各地的士人,主要有巨鹿田丰、广平沮授、魏郡审配等,军方则有河间张郃。官渡之战前后这两派的恶斗对袁绍集团产生了极大的伤害。& w' l* U1 Z6 [, K) ~/ k
, S1 C( @$ G- \官渡之战前,河北派的田丰、沮授重视本地民生,认为袁军经过几年鏖战消灭公孙瓒后已经师老兵疲,建议凭借河北从汉末以来遭破坏不及河南的优势,屯田养兵,修整之后再凭绝对的硬实力碾压曹操,河南派的郭图则认为现在袁绍明显强于曹操,将来就不一定了,建议立即进攻,袁绍选择了河南派的方针,田丰、沮授强谏,结果田丰被下狱,沮授的部众被夺走三分之二,分给淳于琼和郭图; , U& m- V& U1 B7 F) M, Y, d8 n8 s. k$ ~1 N7 y
在官渡之战前线,河北派的审配还以颜色,以不法为名将河南派许攸的家属下狱,许攸仓皇投奔曹操,献上了奇袭乌巢的翻盘大计; ( v$ G/ [* l& A7 q. L, l( C4 b% { n. o. T& k8 c- o( r救援乌巢时,河北派的张郃建议重兵救乌巢,河南派的郭图建议重兵乘虚攻曹营,袁绍又一次采纳了河南派的方针,等到张郃攻曹营不下,郭图又诬陷张郃因为谋略被否有意不出力,张郃一怒之下投奔曹操,造成袁绍军的最后崩盘。 " F6 d6 A! q" x: d9 r7 j2 u9 {4 o' s7 D1 I3 \4 o
许攸和张郃的叛降是官渡战局扭转的关键节点,可以说河北派与河南派的内斗是官渡之战失败的主因。而袁绍回师以后,河南派的逢纪又进谗把河北派的田丰害死。% ?" u8 n( s1 c+ x
* k' Q. A* p+ [4 y. W" [+ I) n/ s关东盟主不敌天下霸主 / F. R6 r. U2 X0 c# z' I: ^& g: U8 Q+ ~, b% S3 n
另外,袁绍因为主打的一张有局限性的牌,所以做不到像曹操那样不拘一格用人才。袁绍是以关东地域为号召,所以只能重用关东人,一些关西将领就算有本事也只能放弃。 , K. q& P. r9 D7 Y' I + P, e9 g n. X) K比如出自凉州金城麹氏的麹义,用凉州战术为袁绍连续击败公孙瓒,是袁绍战胜公孙瓒最大的功臣,但最终被袁绍杀害;沾染了关西风格的关东人也不行,比如出身并州的吕布,先后投靠袁绍和袁术,结果在二袁那里都讨不了好,只能灰溜溜跑掉。 ; E) g# w/ t) F, B8 j# k% B4 ` 0 T! Y1 v( q) K% E袁绍又是士族领袖,所以用人必须参考出身和资历,否则其基本盘士族会不满,这导致在战斗中的一些关键节点他的人不及曹操的给力。- Z0 K0 v J4 b. T1 h
% H; F7 ]" C/ ~- B比如官渡之战中,袁绍并不是像《演义》中描写的那样,没有想到去抄曹操的老巢许都,实际上他派了部将韩荀(可能出自名门颍川韩氏)去偷袭许都,只不过被曹仁干掉了; - W8 b+ {; y, W2 e) I- V+ X1 p % c' w2 i$ \; ~6 Z. V袁绍对乌巢防守也不是不上心,派出了资历极老的淳于琼,淳于琼也不像《演义》里那么无能,守乌巢也算有章有法,无奈被曹营的乐进砍死了;+ y2 F- D* j. N! c; T6 s
7 T I1 d" @' l! Q4 F官渡大战的同时,袁绍青州方面的将领有动作,但被依附曹操的泰山寇臧霸阻止; ; G! J/ l2 c+ o% u9 G; [+ y$ ^1 r3 O 4 A. A% H) W( A官渡之战后,袁绍外甥、高门陈留高氏的高干率并州部队联合南匈奴南攻河东,又被钟繇招安的关西军阀马超、庞德打得大败而归。 ! O. F+ f O: n& P( d" N5 j ' o% b8 Q" \0 T) V, K* }3 e官渡之战袁绍损失虽大,但袁氏割据四州,实力依然强大,但在袁绍羞愤而死后,又是河南派、河北派的内斗在几年内葬送了袁氏政权。 $ w' [, k( n r2 o. V) c8 o* {1 v! x' Q+ k% c/ c0 J4 x
袁谭、袁尚背后是地域之争9 d4 P9 R7 X9 N4 l$ S' _. ^: K
4 t% o7 c; @* r/ e6 @6 b河北派的元老审配和转换阵营的逢纪拥立了袁绍宠爱的次子袁尚,河南派的辛评、郭图则拥立不受宠的长子袁谭,内斗再度升级。 2 x. ?- H( K4 F4 ?0 P; r* I, k+ [: e, `2 T1 ]* B
河南派甚至因为跟曹操那边的颍川士人更有共同语言而劝袁谭降曹,让曹操得以攻陷袁尚的大本营邺城,使冀州落入曹操之手,回过头来曹操反手就夺了袁谭的青州,并且将袁谭围杀在南皮。剩下袁熙的幽州、高干的并州都因为地近边疆,胡汉混杂,比较残破,袁氏大势已去,很快被曹操彻底灭亡。 3 G9 ~4 {3 E$ u& `& |/ S1 D* w `8 j" p- q) f; _$ n: X十六国北朝的关东传统5 C5 O0 W2 G! t$ T
! o& S( L3 @1 q# A/ e5 r: L
可以说,袁绍这个关东盟主一开始完全是一张好牌,但是因为袁绍是关东士族的首领,关东本位思想极其浓厚,对关西势力拥立的汉献帝深恶痛绝,导致迟迟没有入手这张更好的牌,被曹操抢了先。# b; P- i( ~/ e9 ?2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