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今年大年初六,紫霞和老公去镇上串亲戚,
1 Y% r9 q& K( W( B. \2 c! A8 |
t% W$ v, ~2 }, r. v( A3 w
6 W4 c/ ~. m6 {6 I+ o8 W* K路过一家邮政银行,想着去打听打听存款利率。
7 ^& }3 w6 p( `) [/ N& }; y+ H T2 a% ?
/ R5 q* p( h0 F# t9 f# G, x
大堂经理说和官网挂牌利率一样,没有上浮。
4 T3 i; ^! s7 Z* ~9 B
. j& \' ~8 V9 r5 v; z4 b
不过他们这有一种新型“零存整取”,收益很高,
8 ~' @# p6 {9 ~6 x# p! L! @
' C K+ m$ h, M$ H3 a# d; [5 n
把我拉到一边小声介绍起来——
+ U) _2 [4 A3 i7 n* V- L' A
9 U$ n7 t5 U3 C- E; ]比如我有50w:
& ~! J8 f S: }* K" `0 q( @
, h1 c1 G' f7 y C1 _
第一年先存10w,剩下40w存一年定期。
; W; u' N: S# g* o- O1 h" r9 t7 Y/ s9 C4 d
到了第二年,40w定存到期,拿出10w,存下第二个10w,剩下30w继续存一年定期。
6 L- Z' ?; A7 j3 I6 l
: O2 }- r* G& q1 R以此类推。
% }: Z2 j2 u+ Y2 V e- }2 @
6 D: G7 x; E1 |, @9 i) m# i
越听越不对劲,我心想这不是期交的理财保险吗😂
! p0 [0 ?/ S& ]8 s
/ m( K1 X% ?: P(理财经理全程没提保险两个字,我后面问,他才承认的)
, T& |5 V- T4 e9 y2 y' s$ R8 b. f' F7 V! H5 g6 m
逐年“零存”保费,回本期后,可以进行整取/部分取出。
2 T( Z9 n# u0 Y w' [$ D6 G, e7 ~4 I$ k' p
新型的“零存整取”,所谓的攒钱神器。
) y) L- b9 A5 z7 K! f3 k. x) Q* s# y- Z( m
回去还给我老公吐槽,这销售误导也太严重了….
7 p8 j7 c1 |7 A4 B% D
( t2 H5 B5 ~0 B
( G% E' Y9 M- J& }我老公说:
8 I$ ]( a+ |# t3 ?: |5 i% p- v# Y0 l+ O- {. X5 f4 A; I: H
“这种事情在村镇上还是比较常见的,大家都觉得有大银行做背书,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农村父母,平常接触的理财知识有限,一听收益高,也不管太多,就存了进去,反正银行又不会跑路,
! A( j; g' |5 v1 x, g# [
4 ~$ W( A* J# B就算后面知道了买的是保险,也没关系啊,反正保险写在合同中的收益都是刚兑的。”
@9 N" v. u' i E
0 R- J' D- a$ Y9 x' G
理是这么个理,但是,大多数人忽略了,储蓄险都有一定的回本期。
( E; H1 `# w" t8 y4 l8 `1 \$ D
& j1 v% O1 L8 w' R4 J在现金价值没有跑赢本金之前,提前取出不仅没有收益,本金也会有损失。
0 K; n& O9 |6 [+ h9 c
5 T+ Q: i8 F# P: K5 c9 ^很多不专业的客户经理,在销售时只强调收益高,闭口不提回本期的事儿。
2 L I2 S, p1 t2 _. b8 L
) Q8 e' ~" {% S
如果家里面有老人去银行存钱的,一定要谨慎这个新型“零存整取”的套路。
+ l2 T: K# y1 P& R$ ]& {3 Z; }& k
* a& B/ i' _8 @* \
可以预见的是,
4 E5 k+ |1 }0 m' k. A/ v) G
4 Z9 |& w2 y" x8 \" ]) O过几年,各大视频平台又会出现一大堆“买保险亏钱,骂保险公司骗人,维权”的视频。😂
; T' d$ D/ {! L2 V
* B \8 ^1 p, x. \# k! T8 u9 h说句实话,骗人的不是保险公司,是不专业的从业人员。
* Z0 s9 c( ^ l% I) H O4 M' m1 n' B$ t$ v$ z
二.
8 X6 U6 h% W3 _- U6 |; U& Z" q
# e- ^$ B' q& m; {
万万没想到,竟然还有很多人被这种话术蒙骗。
8 J, v3 e. C( c# B' h; x/ d6 t* L0 G: T9 Q
我去搜了下小红书,也有网友分享同样的经历, 存款变保险:
1 ?% D" H( J; S0 p! f, f5 g, m2 e) T
其实,储蓄险,本身问题不大,
# N# y. n! e+ Q0 q* X% n尤其是对于不自律,存不住钱的朋友来说,算是强制储蓄的一个好办法。
1 |( H5 u F" J) y2 D$ T一般来说,前期有5-8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锁定期,
4 }0 s* \. r5 O) c% b
想拿到可观的收益,只能倒逼自己存的久一些,这样不知不觉,就会攒下一笔小财富。
/ i- Q, i+ W* M% a但是,很多朋友因为不了解回本期的问题,稀里糊涂上车了,
7 a, W1 h3 X; O- z/ _1 Q+ J8 |) r结果刚存个两三年就要用钱,取不出来,傻眼了。
$ j( E! E% n' K5 [, G' [
大多数储蓄险,在5年内还没有回本。
2 R! c- K5 {& e' c- q: x7 Y即便回本了,5年的收益,也远远不如同期大额存单的收益。5 b4 ]3 t6 f/ \
5年内要用的钱,就存到银行,国债里。
6 V0 P: A& u0 s( [/ k; _
另外,去银行存钱,最好开个纸质存单证明,防止存款变保险。
& K, m1 c# K1 \" \6 ?8 P v
至于更长期要规划的资金,再去考虑理财险。
% B: p: B* t& n: ?
& u6 J" G' @( I- V2 y0 y三.
4 I- M0 H: j; ^$ n! d4 p6 D- r' h7 u6 a; e
在选择理财险时,大家也要谨慎些。
+ M1 T! e1 |9 N4 n8 x( v$ r- h
除了一些特殊需求,比如传承、信托、养老社区等,
3 \& M. t+ L+ d5 k+ Y
大部分理财险,在功能上并没有显著差别,但收益差距非常大,
: g: F2 v) D# D: \" o0 X3 f" W
有些收益差的产品,为了吸引客户,就会以送洗衣机,电视等礼物,引导客户存钱。
3 j3 p2 Z# a) _; v. J @. a8 j- P
表面上赚到了,但是和收益高的产品相比,几十年下来可能少赚几十万。
8 g9 k9 d9 m: T9 E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 z( k# x g# M9 C. n选择理财险时,不要听业务员宣传收益率有多高,都是虚的,
Z9 {6 S$ d* W- C" H X, W" {+ Q5 S
直接拿到合同,看条款。
# t+ I1 G# o; a5 O: ^% O3 c* C# Q" ]增额终身寿险:重点关注现金价值的增长(对应年限,退保可以拿到的钱),
+ ]3 a+ f, y; P( X$ N养老年金险:重点关注年领取的金额;
. g" {- B- n6 d根据以上金额,计算实际的irr到底是多少,
" Y/ k/ s9 s4 g: H
尤其是增额,有些销售会把有效保额每年上涨3%,宣传成每年本金复利3%,这个是错的。
! l; Q g$ d% n
无论是预定利率,还是保额增长,他们都不是保底收益。
4 t1 _% |+ @# Q: E6 C5 E1 x3 [ `9 r" {产品的真实复利收益,要用iRR公式去计算。
5 n+ `6 _3 G' x! Y& j
好的增额,irr后期可以无限接近3%,不能突破3%。但是年金irr可以突破3%。
1 ?4 e' w% p7 L. e+ r! `9 P* E
收益之所以有一定差距,和产品的功能不同有关系。
3 D) X8 e& ^3 U7 R' f' [' w0 B
增额前期收益增长快,灵活性高,回本后,投保人可以随时减保/退保拿钱,中长期存钱,可以替代存款。
# h! N" C& t& B" k9 ` e
而大多数养老年金,前期收益平平,领钱时间一般要55/60/65岁之后,后期复利有机会突破3.5%甚至接近4%。
( x3 i" `9 G" @6 ]- d/ a
相当于前期锁死流动性,换取后期高收益,更适合作为养老使用。
$ m, e q! t. k S8 o
不同功能的理财险,匹配的是不同的需求,大家一定要按需规划。
6 s2 N4 c' p0 X( S# a7 X
; a2 L8 a: v$ |8 \; C
希望老铁们把这篇文章转给身边的家人,朋友,警惕去银行存钱时,“高息存款”变保险。另外,不同产品的收益,差距非常大
& R+ I* u6 I: B# G, ]! i! D5 J: K$ [" K/ ^: r. [+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