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线
打卡等级:女儿国贡士
打卡总天数:92
打卡月天数:0
打卡总奖励:1146
最近打卡:2025-01-17 08:46:01
版主
积分 6220
星级打分
平均分: 0 参与人数: 0 我的评分: 未评
. q* O! x L6 y0 b% Q. J 东汉十三州
; u/ C) {1 ]" L/ V* F9 K# a' Y 州: 汉代监察区名。又称部。东汉全国设十三州,一州所辖郡、国多少不等。每州设刺史或州牧一人,巡察所属郡、国,督察郡、县官吏和地方豪强,纠举不法,弹劾污吏。东汉灵帝中平五年,选朝廷重臣出任州牧。从此,州逐渐变成行政区,州牧也成为常设的一方军政长官。东汉末年,各州或置牧,或置刺史,以资望轻重为转移。 8 g U |, N: o% m$ b
$ Q! c, J# |+ X( K4 k6 \0 J' v8 v U( ` 1,司隶州:东汉州名。亦称司隶校尉部。东汉时辖郡七,县一百零六。治所,即州行政机构所在地,在洛阳县。洛阳故城址在今河南洛阳东北。司隶州的辖境相当于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及陕西渭河平原。 3 Y5 g- @& s$ h
* r2 r- P+ ]; q
2,青州: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一,县六十五。治所临淄县,故城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临南以东的北部地区。 : C: a& K" ] R; `1 S3 [
6 O) C E( f" n) N- \" p- C7 |
3,幽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一,县九十。治所蓟县,在今北京大兴县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北京市、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及朝鲜西北部。
& O/ `$ L3 z" \6 ^ c6 P1 J0 F 7 j8 R. P# e& q! d5 s% p4 g+ h8 v1 ]
4,徐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五,县六十二。治所郯县,在今山东都城县。汉末移治下邳,在今江苏邳县东。三国曹魏移治彭城,即今江苏徐州。辖境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北及山东南部地区。 ! U; C( O l$ P
( o# b4 Y) C, ~ 5,冀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九,县一百。治所邺县,在今河北临漳西南。三国曹魏移治信都县,在今河北冀县。辖地相当于今河北中部和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
3 g {8 d: o9 _! {
# O5 b- i$ @' z9 ]+ Q) E 6,荆州: 东汉州名。辖郡七,县一百一十七。治所汉寿县,在今湖南汉寿县北。汉末移治襄阳县,在今湖北襄樊市。辖境相当于今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的一小部分。 3 Z3 o9 s" |$ a) f6 v$ v
* i0 M, H$ P: j& O- I6 |* L0 w 7,扬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六,县九十二。治所历阳,在今安徽和县。汉末移治寿春,在今安徽寿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淮河和江苏长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东部、河南东南部。 ' u, [ c; r+ S: K
7 j8 ^0 O- V) R. P5 }* m
8,宪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八,县八十。治所昌邑县,在今山东金乡西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西南及河南东部。
% z) b% E$ ?* h3 X* N 0 M8 e R- W3 d3 }, R7 l. n1 z3 c
9,豫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六,县九十七。治所谯县,在今安徽亳州。辖境相当于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东的河南东部,安徽北部。 ' S7 b$ [' v! E) ~: b @
$ s$ A6 l, T1 k) I, i: u ]& h$ v 10,凉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二,县九十八。治所陇县,在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三国营魏移治姑臧县,在今甘肃武威县。辖境相当于今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青海湟水流域,及陕西西部。
7 J+ @ Y/ u" O* v ; V" r/ z+ f* j& A
11,益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二,县一百一十八。治所雒县,在今四川广汉。汉末移治成都,在今四川成都。辖境相当于今四川、云南、贵州大部,及陕西、甘肃、湖北的一小部分。
) W9 h+ n4 u5 G n+ G5 B- y5 Z4 [ / z0 L% ~% S C! z# O
12,并州: 东汉州名。辖郡九,县九十八。治所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山西、内蒙古自治区、河北、陕西的部分地区。
v9 j8 h7 g R. _, u
5 _) S1 f. w" R) J: @ 13,交州: 东汉州名。辖郡七,苍太十六。治所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以北。三国孙吴移治番禺,在今广东广州。辖境相当于今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大部分,及越南的一部分地区。
. |; e8 @5 P* u. m# _6 J, [! A 6 {8 i1 K2 q) d" o; J- i$ w
14,雍州: 东汉州名。东汉兴平元年分凉州和三辅地区置。辖郡九。治所长安,在今陕西西安西北。辖境相当于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及青海黄河以南的一部分。- S+ ]1 R- ]" _, O5 i/ s) Y7 K
东汉末年十三个州:司隶、豫州、冀州、兖州、徐州、青州、荆州、扬州、益州、凉州、并州、交州,幽州。 这十三个州是一级地方行政区,州下面是县,县下面是乡,乡下面是亭。(三国时期很多州,例如交州太大,东吴分出广州,凉州太大,曹魏分出雍州)
; @7 n; n. a8 R* h! m O$ ]* E+ j- [
每州的郡0 ^! v. I. B" G
司隶:河东郡,河内郡,河南郡,弘农郡。
* J; X/ g4 G5 m6 y( o" E 7 X+ q8 b& M* q3 t! x7 L7 @
豫州:陈郡,汝南郡,安丰郡,弋阳郡,颖川郡。
5 m6 u* r, a2 _( D5 b( b1 ^
2 n! O; W6 ]9 Q3 }! Y. G0 J 冀州:中山国,常山郡,河间郡,渤海国,安平国,乐陵国,平原郡,清河郡,阳平郡,广平郡,魏郡,赵国,巨鹿郡。 ; G# S# l. z1 Q
2 Y4 d+ ~9 C" C" I) s' Z 兖州:陈留郡,济阴郡,山阳郡,任城郡,东平国,东郡,鲁郡,泰山郡,济北国。
* z* C0 b: ^/ E3 u( F( s; t
7 U1 B% x# s9 ? 徐州:东莞郡,琅琊国,彭城国,东海国,下坯郡,广陵郡。
4 k9 s6 ~1 u- m% ?3 }8 q& y - p7 z5 f, r* D+ u
青州:济南国,齐国,乐安郡,北海国,城阳郡,东莱郡。
7 K7 ]. V+ s& W( Z! o 9 ?1 O8 d) p) d' \. a
荆州:魏兴郡,上庸郡,新城郡,襄阳郡,南乡郡,南阳郡,江夏郡,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衡阳郡,建平郡,南郡。
9 r" M; e5 l# q6 f) m
2 z8 x+ Y+ \1 I0 F. D 扬州:靳(上面带个草字头,不会打)春郡,庐江郡,丹阳郡,吴郡,会稽郡,鄱阳郡,临海郡,豫章郡,临川郡,庐陵郡,建安郡,吡陵典农校尉部。
7 H* }/ W2 z4 t7 P, w: Q0 @
/ ?0 {4 z7 h \! d: L 益州:阳平郡,武都郡,汉中郡,巴西郡,梓潼郡,巴东郡,广汉郡,东广汉郡,巴郡,涪陵郡,江阳郡,踺为郡,汉嘉郡,蜀郡,永昌郡,云南郡,建宁郡,兴古郡,朱提郡,样珂郡,越隽郡。
8 M1 W* ]2 g* p0 X2 e4 b- O3 C* X
1 F" ]8 z0 |# n6 a, _ 凉州:敦煌郡,酒泉郡,张掖郡,武威郡,西平郡,金城郡,陇西郡,南安郡,广魏郡,安定郡,扶风郡,京兆郡,北地郡,冯诩郡。 3 q* \, O1 q1 f% J- H2 R
! U% Y9 W p# y$ F1 v- Z: H2 G8 g
并州:雁门郡,新兴郡,太原郡,西河郡,乐平郡,上党郡。 8 A7 _. O, R4 R# |* f9 |
: G0 J2 G7 g# E 交州:交趾郡,郁林郡,苍梧郡,朱崖郡,高凉郡,南海郡。 , R1 `# Y, `" N `: }
; u( X# w% @2 Q
幽州:代郡,上古郡,范阳郡,燕国,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昌黎郡,辽东郡,玄菟郡,乐浪郡,带方郡。
! K9 n U/ B8 J 曹魏邺城
- j8 n3 r6 c9 d. E " a/ j" ?0 p: Z$ B7 d
东汉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击破袁绍以后营建的邺城的遗址,在今河北临漳县城西南17.5公里。由于漳河历年泛滥,地面遗迹已极稀少,著名的铜雀三台尚存二台残迹,城垣已荡然无存。
4 n4 {0 u# P7 A' k2 d# L) Y 邺城东西3.5公里,南北2.5公里,城内以一条东西横街将城划分为南北两区,北区地势较高,其中部建宫和衙署,西部置苑,西北城隅高耸着冰 ,铜雀台、金虎台,是为军事需要而建的了望制高点。南区主要是居民区,有长寿、吉阳、永平、思忠四里,其中安置了当时强制集中的各地劳动人民和投奔曹操的强宗巨豪,以及他们的部曲。 4 g5 `$ Z) l' Q- z4 N7 o% \
邺城在我国都城史具有借时代意义,它将宫苑集中于城区北部,居民区放在城区南部,为以后历代都城所继承,开创了一种崭新的城市布局。邺城西北设置三台,魏晋洛阳城也仿此在西北隅设置金庸城。 $ v O \& N' e m
* q! ]! ^" Y6 c6 y6 d# { 曹魏洛阳城 2 a) J7 c; H$ n3 \( w, ~) V
. f% H2 i+ u# R3 L# M; M+ O. m 曹魏洛阳城在今洛阳市东15公里处,由曹丕于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在东汉洛阳城基础上修建而城。南北成长方形,东、西、北三面城垣各有几处曲折,保存状况较好,南城垣因洛河北移被毁,西城垣残长4290、宽约20米,北垣全长3700,宽约25-30米,东垣残长3895,宽约14米。南垣长度以东西垣的间距计算约2460米,城垣周长约14345米。
6 B' d0 @ J( m$ k' \ 西、北、东垣共计城门12座,其中西垣3座。从南到北依次为广阳门、西明门、闾阖门;北垣二座,从西至东依次为大夏门、广莫门;东垣3座。从北至南依次为建春门,东阳门、清明门;据文献记载,南垣应有4门,自东至西依次为开阳门、平昌门、宣阳门、津阳门。 ! D2 ]1 j+ _4 ?9 H3 M$ y
城西北隅仿邺城三台建金庸城,为军事防御设施。洛阳城仿邺城的设计,将宫城集中于城内中部以北,将官署、居民区置于城区南部。城南设立国学、明堂、灵台、此灵台为东汉时所建,魏晋沿用,汉晋灵台遗址是我国发现的最早一座天文观测台遗迹,距今已有1900多年。 8 `; J: X! }5 A& ` [
% [4 N* |5 g+ ^
孙吴武昌城
+ ]) I& n; a0 q1 d# ^
% B6 ^6 K! ^8 _ 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孙权始都武昌,在今湖北鄂城县以东一带。俗称吴王城。城略作方形,边长0.75公里,南壁和东壁的南段保存较好,城基宽十余米,残存最高处达4米。城内北部原似建有子城,为孙吴武昌宫所在。城西有郭城遗迹。再西为武昌的港口樊口。城南发现有古代冶铁遗址。武昌城北枕大江,西屏西山,南阻樊山和洋澜湖,东南隅有凤凰台高地,形势险要,又有良港、铁冶,是控制长江中游的一个军事重镇。 0 P3 R( ^3 _7 {6 i6 R0 U: U* l
* |9 K- [: s1 `" H: y! q+ c 孙吴建业城 0 U7 E, i- o3 O& L: @4 u k
^3 S+ b( P' h 吴黄龙元年(公元229年)迁都建业,遗址在今南京玄武湖南岸。文献记载“建业都城周二十里十九步”(《建实录》卷2)。孙吴建业城址现已消失。 & Q/ n( _5 a% u: m( s. f
, A' T" D' _7 f8 F m, v
七星关: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山上,传诸葛亮祭旗处。 . C9 h1 T V8 w! l
九江郡:治寿春。辖今安徽淮南巢湖以北地区,魏改淮南郡。 0 n5 D3 a* M" U' o2 o1 t
下邳:国名(国与郡级别性质一样,国的行政首脑称相)治所在今江苏睢宁西北,辖苏皖北部各一部分。 2 z5 R% p3 w. y, R/ W- H3 U
上郡:治所在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 " l$ u* Z! v6 p, J0 z7 m' B8 b
上党郡:治所在壶关,辖晋东南。 ]% R s. |6 m" B
上庸郡:汉末始置,治所在上庸,在今湖北竹山西南。
' L8 A: r/ g8 y, F 山阳县:今河南焦作东,汉献帝被废为山阳公即此地。
9 Z7 T6 T. @% B3 F( G( ` 山阳郡:山东金乡西北。
" {2 k. p; S& G. `9 C8 q- ` 广陵郡:治所在今扬州西北,当时属于徐州管辖。 , V# b7 W3 \+ E! |3 m. E1 V
小沛:即沛县的别称。 . n2 v7 }, l. E$ }3 l
义阳郡:湖北枣阳东南。 " C. r. M- o: P% N
子午道:从长安东南的杜陵穿秦岭到汉中的通道,南口在今安康。
9 g* ^% @$ w: x 天水郡:治所在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东汉时曾叫汉阳郡,魏又改为天水。 1 ?) T G8 @$ W
五原郡:治所为九原,在今内蒙包头西北,吕布为五原人。
/ ?6 x9 k) R+ e) O 五丈原:在今陕西歧山南,斜谷口西。 " B/ F" O5 R8 T% H- z9 s3 N; t6 R
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即今太原市西南。
1 N" J6 X; c5 Q 中山:汉时郡、国,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县) ) S; }$ e! p; ~/ M
长坂:在今湖北当阳东北。 # s- p' d! P# E% E) s
长沙郡:当时治所在临湘,即今湖南临湘。
F7 ?* W* i/ S: I e1 K0 b 乌林:孙刘破曹处,今湖北洪湖县东南,长江北岸的乌林矶。
* `; T; O* i7 V& |5 h8 N3 u 巴东郡:汉末刘璋设,治鱼复,即今四川奉节东。 ( b( z7 S+ ?; G; _5 E, o" s4 u
巴郡:原来的巴郡在刘璋时被一分为三,分巴东、巴西和巴郡,巴西治阆中(今阆中),巴郡治江州(今重庆)
h$ X, l% z% ]$ ~% ?( f 左冯翊:汉时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三辅,即把京师附近地区归三个地方官分别管理。左冯翊、右扶风既是官名,也是行政区名。魏改冯翊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
' w2 w- t4 }' Y2 \6 s( ^. ^" m 右扶风:见上条。魏改扶风郡,治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 : N8 R8 |3 Q5 _# L" V* y
右北平:治平刚,在今辽宁凌源西南。公孙瓒曾领此郡。 7 \4 s. l1 N3 V: I
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天德江北岸,为交州和交址郡治所。
" C+ M( \9 V1 K7 }. b. E 平原:有时称郡有时改国,治所均在今平原县西南。 / \, m7 Z# @* J+ \( ]6 n! M- @
东平国:治无盐,即今山东东平。
3 _: F5 Z% l8 T6 t* B' { 东郡:辖鲁西和豫东北,治濮阳(今河南濮阳西)。
) [. `8 b8 o" g9 H" S 东莞郡:汉末设,治所在今山东沂水东北。 ( J7 u% w; n& U1 C' k% A
东海郡:治郯(今山东郯城北),陶谦时为徐州治所在郯,后迁到彭城。 4 i# Y' x" m0 d8 L, I
北地郡:治富平,今宁夏吴忠西南。
3 m% h2 `5 C. R& r$ r. I 北海郡:有时称国,治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 # H. _0 H4 \2 a: [0 ]7 K" x
卢龙塞:即今河北喜峰口。 * ^. Y- y$ B1 m9 C
代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西南。 7 r3 E. \$ S" h9 _5 r$ \1 D [, Q
白马:在今河北滑县,当时在黄河南岸,与北岸黎阳津相对。 9 F0 a' I& B! h
白帝城:在四川奉节白帝山上,是东汉处公孙述建,他自以为是白帝,故命名。
) x/ ?& [) [3 W% j& T 汉中郡,治南郑(今陕西汉中东)。 8 e. m1 N' U6 Y8 j
永昌郡:辖今云南大理及哀牢山以西,治不韦,即今云南保山东北。
, S+ E% N/ j5 k; e( Z 弘农郡:治弘农县,即旧函谷关地,在今河南灵宝北。辖黄河以南,宜阳以西。
2 }1 ^5 W. H& v& s 辽东郡:治襄平,即今辽阳。 4 h3 k, G$ U9 F
辽西郡:治阳乐,即今辽宁义县西。 % s7 w1 G n& u6 E
西县: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屯兵处,在今甘肃天水西南。
9 U% Q9 y1 ~6 b0 F8 z: G( j8 _ 西河郡:汉时西河郡辖今内蒙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地区。治兹氏,即今汾阳。
# u1 V# h1 V' q* j3 d 扬州:汉扬州包括江苏的江南、安徽的淮河以南及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三国时魏、吴各有扬州,吴扬州治建业,魏扬州治寿春。
8 D9 g' V) b+ b4 g3 P2 S 夷陵:在今湖北宜昌东南。吴后改西陵,晋又改夷陵。 ! C5 S( Z/ l2 e$ P0 k) q
华容:今湖北潜江西南。
5 D P3 p+ C8 @0 x- ~5 }! i 延津:今河南延津,当时在黄河以南。从延津东北至滑县的渡口,也统称延津。
) v+ _" ~7 W: c! n9 N& K$ O. l 合浦郡:治合浦,在今广西合浦东北。
& N; r2 t$ [6 t P" y 会稽郡:治三阴,即今绍兴,辖浙江的钱塘江以南和福建。后吴又增设临海、建安等郡,辖地缩小。 : T0 P! N" `, p& ^8 [
交州:东汉交州治番禺,即今广州,辖今两广及越南北部。吴分交州为交州和广州,广州治番禺,交州治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交州辖今越南北部和两广的雷州半岛和钦州地区。 9 u4 s: q- a" S, l/ I2 v
齐郡:治临淄(在今山东临淄)。
6 ?1 @# ~3 i/ v 朱崖郡:孙吴时设置,治徐闻,在今雷州半岛的徐闻县西,称海南岛为朱崖洲。
: S% }6 o! D6 G# w* t# ^ 并州:东汉和魏治晋阳,辖今山西大部以及内蒙、河北各一部。
* h7 \8 Z9 ?1 W1 W, r* F% w# j$ p 米仓道:从汉中沿着濂水谷道和巴江谷道到四川巴中的道路。 ' C9 x5 j- K0 `
江夏郡:汉时治安陆(今湖北云梦),辖今河南、湖北各一部,三国时魏吴各有江夏,魏在上旭(今云梦西南),吴在武昌(今鄂城)。
5 x3 t" u' y) Q* [/ m8 d, l" Z 江州:即今重庆嘉陵江北岸。
" ~! l& U" a) k) G' |. z6 E 汜水关: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也就是虎牢关,演义里把一个关两个称呼误以为两个关。 ' ^( ]0 Q0 }2 k- b T
汝南郡:治上蔡,即今上蔡西北。
+ ^6 r5 ^ f$ ^* ]# {$ {9 x 安定郡:治临泾,今甘肃镇原东北。
, H, a! e7 z6 N 祁山:在今甘肃礼县东北。 - H( l0 b3 l& k+ b+ Z' A6 [; x- h
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古董滩附近。
6 a! I# |5 ~# a6 W" N) V. [- i! _ 阳平关:汉阳平关在今陕西勉县白马河与汉水交接处,蜀汉的阳平关在在汉阳平关南,今宁强西北。 3 E7 e6 Y$ @- u
阴平郡:曹操时设立,治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后被蜀汉占有。邓艾灭蜀时经过的阴平道是指从今文县穿越岷山山脉,经过四川平武、江油到成都的道路。
3 C: [0 f/ O$ G. o( |- X( T* i3 H- q+ I 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沮水、漳水之间。 4 a; Q: K+ [% G* T
赵国:即邯郸郡,治邯郸。 4 q! P% z2 U o- R( R
苍梧郡:治光信(今广西梧州),辖梧州及湖南、广东一部分。
* Q+ J) p, Q4 b; e 赤壁:一般认为是今湖北蒲沂西北的赤壁山,也有说武汉以南的赤矶山。苏东坡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误作赤壁,又被称为东坡赤壁。
7 @7 _' r# R4 w2 U0 a+ L; L* r( b 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是冀州和魏郡的治所。
- Y5 f4 x1 P" U% g- K p 吴郡:治吴县(今苏州),辖今苏南浙北,包括杭州在内。 ) M# G! S$ y2 q$ q3 _' C, q9 p
庐江郡:治所在舒城,即今安徽庐江西南。
+ O% Z+ c: |% u. ^, k 庐陵郡:孙策时设置,治庐陵(在今江西泰和)。
& Y. A" q5 B0 R9 ]- A: R' U! Y 沛国:治相县,在今安徽,和沛县即小沛是不同的概念。
, G8 D+ @# D$ b 汶山郡:治汶江,在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北。 " R$ C2 G. R0 E4 Z: {4 a0 ^
陆口:即蒲沂口,蒲矶口,陆水入长江处,鲁肃、吕蒙屯兵处。
. n. N% f+ f, T1 ` 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南,魏移到襄武,即今陇西。 # {2 `: z" G& o, _
陈仓:在今陕西宝鸡市东。 4 S, N; P4 J+ g# M1 K2 M+ \. y1 C. T
陈国:献帝时改陈郡,治陈县,即今淮阳。
* L! _4 a/ Y5 t 陈留郡:治陈留,在今开封东南陈留城。 % g6 I* q/ F3 z
昭陵郡:吴开始设置,治昭陵,即今湖南邵阳。晋为避司马昭讳改邵陵郡。
) ~6 w: g% G/ s4 } 青州:辖今山东东北部和河北的一小部分,治临淄。 3 @3 d. S$ }3 h9 a% [
青溪:吴在建业城东南开运河,从钟山西南经今市区入秦淮河。 & R' I( R, G' |- c0 W) _! D! m# A
武乡:诸葛亮封武乡侯,在汉中东北。 $ X' V, K9 V9 J+ f
武昌:原名鄂县,今湖北鄂城,孙权时改。 5 D$ w# y" H4 ^9 Y. f Y; N4 O
武威郡:治姑臧,今甘肃武威。 3 J- W9 o- E3 K7 P% a+ s
武都郡:治下辨道,在今甘肃成县西。
$ F! L/ k" X3 |$ {/ N: V5 v3 x 武陵郡:治临沅(今湖南常德西),辖今鄂西南、湘西及黔桂各一部分。 $ |6 \! D! L! N
郁林郡:治布山,在今广西桂平西。辖今广西大部。
2 B4 E$ A4 h# e! e4 j$ f 芒砀山:在河南永城东北,分芒山和砀山,演义中张飞一度在此落草。
: N% t* b) x9 G9 ~& h, {; H4 f 昌邑郡:汉昌邑郡或国、山阳郡是同一概念,治昌邑,在今山东巨野东南。山阳郡和献帝被废后居的山阳县不是一个概念。 $ z8 t& n/ P0 }5 Y; S i+ _+ ?) a5 _) @
昌黎郡:魏始设置,治昌黎,(今辽宁义县)。
7 A% j+ g" g. U 金城郡:辖今甘肃兰州以西和青海一部分,治允吾(今甘肃永靖西北),汉的金城县是指今兰州,不在金城郡辖内。 7 e7 O) x. k: c& n
京城:今江苏镇江,209-211年孙权从吴移治此。东晋开始改叫京口。 ~3 `$ w6 G# \" i# l e
兖州:辖今山东西南和河北东部,治昌邑。
& U( c6 g! w8 C: Z 河内郡:辖今河南的西北部,治怀县,在今河南武陡西南。 5 W! y b* c Q1 g1 H5 e6 S
河东郡:辖今晋西南地区,治蒲坂,关羽为河东人。
# x9 \! H% F( m 河间郡:有时是国。治乐城,今河北献县东南。 , d. b8 x" o! f* |! L: ]
河南郡:治洛阳,东汉时郡的首脑称河南尹。
( b: w2 r4 X3 j- a5 V( @1 G 泸水:今雅砻江下游及金沙江和雅砻江交汇后的一段。 & H( P: w4 M( x9 y/ t* i
油口:又叫油江口。赤壁战后硫备曾驻军于此,在湖北公安北,是古油水入长江口。 + b. K* R, ]* g+ G6 l6 p6 L, _
定襄郡:治今内蒙和林格儿西北。 & T4 |. r! u f, y z8 @" ?
官渡:在今河南中牟东北。
( z; W# {; k1 w 房陵郡:东汉房陵郡,魏改新城郡,治房陵,即今湖北房县。 : @# w. A0 L) Y, }: l4 J/ ~
建业:今南京。 ) v/ Z9 Y$ A$ b3 M" X8 b# y5 s+ o
建宁郡:原叫益州郡,刘备时改,治昧县(今云南曲靖)。 , R7 g2 }5 F n; O' ~4 [: U9 ^
建安郡:孙吴时分会稽设置,浙江、福建由此开始分治。治建安,在今福建建瓯。 5 M9 c2 h: J! m! f( W5 N, f# ?
始兴郡:孙吴分桂阳郡设置,治曲江,在今广东韶关南。 ) n( l+ i* x7 E7 e$ Z
始安郡:孙吴分零陵郡设置,治始安,在今广西桂林。 # c& H$ ^5 {7 @/ `. D4 x5 W0 W
沓中:姜维屯兵处,在今甘肃舟曲西、岷县南。 ' @ [7 Y3 [5 g
城阳郡:治莒县,即今山东莒县。
7 x# c8 M/ d7 v9 |6 t/ I( X( ? 荆州:辖今湖北、湖南及河南、贵州、两广各一部分。原治汉寿,在今湖南常德,刘表治襄阳,后吴魏各有一部分,吴治江陵,魏治襄阳。 & o6 _% E, \* H: u2 T% T6 E
勃海郡:治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辖今天津及河北、山东各一部分。
# Q: g) i% P& J8 w7 `+ J 南阳郡:治宛城。 ( d- T5 u, G) K! T7 A- Z; F
南郡:治江陵,孙吴曾移治公安。
5 y; g, j, C Q& ^" {. |5 |0 k" i$ d 荥阳郡:曹魏时始设置,讨董卓时尚未有荥阳郡,更无荥阳太守的称呼。 ; v% w8 h: }- m) z
赵郡:在今河北邯郸一带,治邯郸。 ; s" U5 d- x1 q0 g5 b
临川郡:孙吴在今江西抚州一带分豫章郡设临川郡,治南城,即今江西南城东南。 5 d: N/ C; y3 t! ?( z
临渝:又称渝关,即今山海关。 2 ~& E5 p) `( H
幽州:辖今河北北部、辽宁大部北京市和海河以北的天津市,治所就在今北京城西南。
7 Y& c5 k/ n) ` ^" e7 y 信都郡:又称广川国,治信都县,在今河北邢台西南。 ! z) U" V' M0 M. n8 x; y3 c
济阴郡:治定陶(今定陶西北) ; g; Z# k1 Q& E1 a
济南郡:治东平陵,即今山东章丘西,晋移历城(今济南)。
& I: @ C/ Y, T8 Z9 o 泰山郡:治奉高,在今山东泰安东北。: n6 i5 W1 O( J6 e0 O
桂阳郡:治彬县,即今湖南彬州,辖今湘南粤北。 + P, I) @" U/ g3 V6 \
常山郡:治真定,即今河北正定。
; j. t: s; g7 k% O9 q 夏口:汉水入长江处,也称汉口、沔口、鲁口。孙吴在蛇山上筑夏口城。
; M& d* f/ _ A 柴桑:在今九江西南,孙权在赤壁之战前驻柴桑,他的治所仍在吴,只是把柴桑作为临时指挥部。
" [" Q1 }, _; O% ~' |5 z5 ^' j 逍遥津:在今安徽合肥东北。
2 F/ n& q; ?: t 徐州:治郯城,在今山东,曹魏时移彭城。 0 Z4 N. `9 S. e7 |" L
胶东郡:有时是国,治即墨,在今山东平度东南。 - M6 f; D, t4 j
高阳郡:治高阳,即今河北高阳。西汉初郦食其自称“高阳酒徒”,是高阳乡,在今河南,与高阳郡无关。
/ q6 k. L. X- Y+ s4 d) w8 g; J 益州:辖今四川、陕南、甘肃一小部分,湖北的西北部,云贵大部。本来治雒(今广汉北),刘焉时移绵竹(今德阳东北),再移成都。 8 h+ w2 N5 C( M
益州郡:治滇池,在今云南晋宁东,益州郡和益州是两个概念。蜀汉改为建宁郡。
9 H9 @$ ?' w& O) [& T) Z" C$ s3 R 凉州:辖今宁夏、甘肃及青海、陕西、内蒙各一部分。原治陇县(今甘肃张家川),曹魏移姑臧(今武威)。 0 z9 R/ M/ n3 {9 q' ?- V
琅邪国:治开阳,即今山东诸城,诸葛亮是琅邪人。
1 X2 G! e1 K! X; u- r 梓潼郡:刘备称帝前分广汉郡设梓潼郡,治梓潼,即今四川梓潼。
% h% Q% q+ R* ` X: B 斜谷道:秦岭太白山发源的褒水向南流入汉水,斜水向北流入渭水,利用这两条河谷开辟的道路叫褒斜道,又叫斜谷道,斜谷的北口在今陕西眉县西南。 : W+ h) W9 z+ p
清河国:治甘陵,在今山东临清东。
/ t3 K# x; D# f0 Q3 Z 涿郡:治涿县,即今河北涿县。
x& _; ]5 M6 R 淮阳郡:治宛丘,即今河南淮阳。 2 d6 ?3 c$ V+ }$ i0 x
淮南国:治寿春(今安徽寿县),辖今安徽淮河以南部分。
. f; J" R4 V* t" t 渔阳郡:治渔阳,在今北京密云西南。
) B* W) _$ G% Q+ @6 q& l 涪陵郡:治涪陵(今四川彭水),刘备始设置。 2 w% m* Y3 V6 w1 `, L6 g
梁国:治雒阳(今河南商丘南)。
. B) S4 M7 @" L% u6 E2 W8 P, b 博陵郡:治博陵县(今河北蠡县),建安末废。曹魏时又改博陵县为博陆县。 . ]* G& J }+ i# |" J9 g
博望:在今河南方城西南。 : |/ q( X* n' G0 J
葭荫:在今四川广元西南,蜀汉改汉寿。
6 W8 O; _/ b/ e; I& }7 a1 y$ V& \# T 健为郡:治武阳(今四川彭山东),辖今四川南部和云南贵州各一部。 1 i9 Z' F" E/ K7 w
街亭:在今甘肃庄浪东南。 # C5 ^. D( a, @3 L2 C4 o
颖川郡:辖今河南中部,治阳翟(今河南禹县)。
: N! z# Q4 o! ?& H5 \ 鲁郡:治鲁县(今山东曲阜)。 . W1 X5 @& ~& T, I
敦煌郡:治敦煌县,在今敦煌西。 2 K: O/ @9 M2 G( l2 E; ]3 p
渭桥:汉时在长安附近有渭桥,中渭桥在今咸阳东十公里处,东渭桥在灞水入渭水处,西渭桥在今咸阳南。
8 N) j, L, p7 @6 S6 s( ~ 零陵郡:辖今湘南桂北,治泉陵,即今湖南零陵。当时的零陵县在今广西全州。
2 n. }* T& y. s8 o 蜀郡:治成都,辖地北到松潘,南至宜宾。 $ @7 {& ?; S3 v0 L# c c a
雍州:东汉末始设置,曹魏时辖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及宁夏、青海各一部分。
; F ^7 _* h: I, k$ y, d/ c 鄱阳郡:汉末孙权设鄱阳郡,治鄱阳县,就在今江西鄱阳。 # y) {$ U: A( m" m
谯郡:曹操在建安末年分沛国设谯郡,治谯县,即今安徽亳州市。曹操是谯县人。
7 a* `. R) ~ b0 R& n. ?$ ? 黎阳津:在今河南浚县东,是古黄河北岸的重要渡口,与南岸白马津相对。
4 ^( i0 I# N: D0 U7 K; M( u 豫章郡:治南昌(即今南昌),原辖境大致同今江西省,后孙吴划分了几个郡,辖地缩小。
+ {0 ]' z7 o" x, w7 n1 u 冀州:治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辖今河北中部、南部和山东、河南各一小部分。 ' I" c% r) c. H O) v9 k# g
襄平:在今辽宁辽阳。
0 [3 A# h8 m% |5 j/ @$ c 襄阳郡:治襄阳,即今河南襄阳。! j2 H9 b: I% ~, X
O3 W( U+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