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 0 参与人数: 0 我的评分: 未评
可能大家都知道情绪有正面与负面之分,语言也一样,分积极语言和消极语言,我们要懂得学会区分。
% X2 D! |2 w X
8 ?, [7 y" F3 q
# R3 a% h3 h1 C- a) m$ ? 这种区分无关对错,只是意识到自己语言的状态,我们才能适时调整,做出更为恰当的回应。
2 K8 Q/ J: ~1 T0 y, I. ]
% ~ ^) _, `! |- W8 i( X 当然,消极的语言,也不是完全不能用,但是一定要看场合、看时机。
$ }9 l( d+ T" ?! V! m; Y# N
* l+ h/ S. f) f' ?6 C; ?# u 假如我们可以区分清楚两种语言的不同,并且正确地运用,你不仅可以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从某种程度上,还可以达到说服别人的效果。
& {! k# Z6 m& J$ L1 n. b) a- e
; l& p+ J5 [+ A8 c$ S i5 f: q( G
所以,我们要学会正确地沟通表达。
6 X1 q, W; V; j" _/ h3 F, p- _6 U
5 A7 I- u$ {4 ~* Z- H* M1 p 01
" |7 R0 M5 X" X6 p( V9 o; q' z! L
怎么说话,能让你更受欢迎?
, H" y) Q' |& l% Y) F& `9 P
$ p4 s6 [; h& E4 Y! I 1)“不错”VS“很好”
6 e; R1 x4 Q5 e. u) Y
- m" `5 P6 m1 U( g ~9 R 在我们的语言中,有一种表达方式叫双重否定表示肯定。
" z0 l: Y8 ]) A5 \4 o
1 J1 O) G/ K& z: B$ n( k7 ^ “不错”的“不”与“错”其实就是两个否定词放在一起表示肯定,直译过来就是“不是很不好”。
$ N' ~, J0 S. t+ X, I/ u4 s
# P- u+ h6 w( S4 F m0 f: v; E( s4 H: ] 但“不是很不好” ≠“很好”,所以“不错”这个词所表达的意思相对会比较消极,并没有“很好”听起来的那么舒服。
& M0 ~3 ` B' `( r
+ r* [; @9 |7 V' K0 r) r" h( j6 F 所以,我们在与别人互动,想要说“不错”的时候,可以尝试用 “很好”来表达,这样会表现得更加积极。
$ T) P3 F+ D6 }8 d0 `) S
4 s& @) m" }" Q; I 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中,对他人的认可是比较少的,谦虚、含蓄、内敛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品质,能让我们更稳重,但缺乏鼓励也会影响积极性,这是我们不足的方面。
9 R5 a; ^" J# @0 r/ `* o
p9 Y5 ]) f" m: {
现在时代不一样了,西方向我们学习中庸之道,我们向西方学习鼓励式教育,就连我们的孩子也接触了很多西方的文化。
* s' \! |0 H6 x
" ]: |: a! b' u. D) N9 _ 比如,40年前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麦当劳,什么是美国电影,更不知道什么是鼓励式教育。
\' J# c& s, g' f x+ n
; ^. u9 ]8 O, a 而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80、90后 ,他们已经开始有这样的意识了,尤其是最近几年,心理学越来越普及,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重大的改革,而你的表达方式,如果依然停留在父母那一辈,那肯定是不合适的。
" Z8 |* U& v5 G d) V% M( D ( z% }. {& O/ J2 o3 ^! D
所以,在你已经认可了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的情况下,在表达上尽量从你的维度出发,用词更丰富一些,或者说把维度抬高一些。
/ F8 ^4 V, F! T6 `) w ; i% P: k; S8 ?5 ~" d* W6 U5 _
能说“不错”的时候,我们尽量说“很好”。如果你想说“我觉得表现还不错”,你可以说“我觉得挺棒的”。这样的鼓励或者认可,其实是注入了自己的感情在里面,因此也更容易与别人建立连接。
1 f. v) Z0 B% ]3 F, X
8 j; N0 o; q: O 此外,从潜意识的角度去分析,其实我们的语言本身是有暗示作用的,而且我们在接受信息的时候,往往是接受不到“不”的。
2 B1 ]8 }7 ?' f& }% f |( q
. z- v4 |" U. Z0 ?' G 所以,如果你说“不错”,这个“不”不会进到心里去,但这个“错”就会进入心里去了。如果你说“很棒”,这个“棒”也会进入心里去,这两种感受是不同的。
9 a% K) w2 x2 ]
; w4 B" g2 E$ A$ D2 ^ 比如我们对一个人说“我觉得你不是很坏”,这个“不是”不会被潜意识接收到,而这个“很坏”却接收到了。
5 X0 Z1 j3 e% ]" A $ }% m d, i. l6 I/ J. f" ?
所以,鼓励别人时,我们要尽量避免否定词。
% E- f$ L; u$ Q6 ^5 \
& |. R) t' R( D; A/ o `; H 2)“喜欢”VS“不喜欢”
6 p% s% ]/ Z7 Z. }; j5 e
8 m. {: x1 O- G* t" i# C0 z
我们在表达中,可以尽量表达我们喜欢的,避免表达不喜欢的。
& R/ S* Q) c& w2 |9 T
( o7 |8 ^6 y: f+ f 如果你表达不喜欢的东西,会很容易与对方产生矛盾,对方会觉得你在挑战他。
) F: n, F3 p0 Z- e! F
9 V$ Y* p. k0 S7 E 比如,你的伴侣在看电视,看体育频道,你坐下来就对他说“我不喜欢看足球。”这是你不喜欢的东西,但在对方听起来,就会觉得你在挑战他的喜好。
, q( D5 d5 }! a
% r) a. Z C# U/ w 但如果你跟他说“其实,我更喜欢看电视剧”,这样你就没有挑战他的喜好,而是在表达你的“喜欢”而已。
3 {% q. ]! g+ f# o9 @2 a
/ m* M8 m+ R! X3 q
“喜欢看电视剧” ≠“不喜欢看足球”,我们要分清楚这个逻辑。
3 b( E& f% A4 I/ D' f8 a 4 K; P- n' }3 p( ]2 I$ _
所以我们要先搞清楚自己的初衷究竟是想表达自己的爱好,还是想否定人家的爱好。
% a: a3 v2 H+ ^% B
+ P8 J C6 O" { 这好比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的聚餐,上了一桌子菜,有个小伙伴说“我不喜欢吃这个菜还有那个菜。”大家就会认为他是一个比较挑剔的人,因为他有那么多的不满意。
/ E' T7 C+ I5 @* t3 Y
& q Y: R- C8 S: j" a6 M- k1 x' } 但如果他说“我挺喜欢这几个菜的,这个菜挺好吃,那个菜也挺好吃。”那剩下的菜即使他不说,大家也知道他不喜欢吃。
1 o8 v) ^, C9 j7 h
/ F6 {+ c) k% e
其实他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喜好,但大家就会认为他是一个随和的人。因为他所表达的都是他所喜欢的,而不是在挑剔别人的东西。
4 k" d- H: n$ J: y8 e/ ? : J# p' Y7 Z6 N4 B# N+ u* C- O
对于我们不太熟的人,其实不一定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告诉给对方,我们可以放在心里,因为对方会觉得你太难满足了,又不是一起过日子,没必要和你磨合,就会选择远离你。
0 `- t2 f4 r) I# {4 F% e
; h" |3 Q% X# x- i
所以,就算你不喜欢,你也可以换一种方式表达,让别人更容易接受,而不会觉得被你否定。这样,他们也会更愿意跟你打交道。
" ?' D# Q* r1 ]. B. O2 M: H* q- G
; n1 M5 w4 }9 s 02
! ~) N J4 y2 O) R7 M' ?3 M 怎么说话,能让你更容易说服别人?
& e& o. x) k' Q% z. O) u. m1 z* z ! |; a! y1 k8 z! P. X5 r
1)“为什么不?”VS“可以吗?”
: v0 S" n0 W, G' b* {' R- Y# m
* c1 z' B: D$ v! n7 h, J$ C5 T “你为什么在休息的时候不联系我呢?”
5 W2 a8 O) C; e/ c/ ]5 Y6 d
; O& K- ^: ~; k/ A2 S* ] N
很多女孩子都会这样表达,换个角度来看,这个表达的潜台词是“你居然在休息的时候都不联系我”,强调的不是“不联系我”,而是“居然”。
5 \* F5 D9 _$ e3 o, q- A - Y* p e/ p- C
所以,这里就带有命令的态度。
: M7 p+ B3 F. p
& f0 h9 A8 U( K/ ? 对方听到“为什么不”的时候,心里面就会有一种本能的反抗——“不又怎样?”
1 i1 e7 r0 C. E! I0 G7 p( v( U& A
4 b( i, ~ @6 U" R6 B- R 其实你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在帮他强化不联系你这件事情。他会暗示自己,联系你就等于服从命令,就相当于认输了。所以,这样的表达,可能会让对方更加不联系你。
; {, f$ u% s# u / Q# D" W9 n6 d# W# X1 g
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表达,换成“可以吗?”这样,至少你的表达不是不容拒绝的。
3 F: c: J- F# A% Q9 [4 p- C 9 F, g6 u& d. H4 |1 j+ \) G% s; z3 o
比如老公在玩手机的时候,你可以问:“老公,陪我聊聊天,可以吗?”
, f, C' {2 A( {4 |
" o! v. l7 ]3 W$ u% i 他就会觉得要不要陪你聊天的权利在他手上,并且觉得被你需要了。
: |2 [, ]0 Z* C3 K2 [ ! a, G- P, K( a$ W6 E8 M" B: W& A' Y
但假如你问“你为什么不陪我聊天?”,一听就觉得很不舒服,像个任务一样,要是不陪你聊天就是在犯错。
2 Q8 T+ M2 H$ w, |8 e
* @3 z0 P- V$ E& g: }* u- [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情侣之间已经那么亲密了,无分彼此了,让他做件事情还要用请求的语气来跟他说话,是不是太见外了?
7 y% q1 V' f, x* v- j/ e. M0 i
6 Y. [( l9 E3 E! N) ] 其实不是的,亲密关系出问题,往往就是因为我们太把对方当“自己人”了,真把他当成是你的东西来使唤了。
* q6 U: n* H+ l3 ]+ P
3 N' b7 I4 B z4 t1 b* z0 I0 a% z 假如一段关系发展成你使唤他,他使唤你,那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感情好的时候就是霸道总裁的溺爱,但感情不好的时候就是愤怒君王的命令。
- R. b4 B4 i! E! j( Q @5 |& t
/ k* E% g- D0 y5 L& Y z' S
而且,你在问“为什么不”的时候,其实你没有想去了解这个人,你只想要对方满足你的期望而已。
- p, u9 n( ]% \5 ~8 Y
: Z/ ~' M7 A' {) Z 比如,“你为什么不戒酒?”
# o, Y1 U+ |. e
+ v5 ]9 L( W/ E% I, W0 Q5 {. w* ?
“你为什么不联系我?”
2 ~' `9 Y. n% y8 q
; B$ H l" B, z3 O 无非就是告诉对方不可以去做这件事情,其实你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去了解对方为什么要喝酒,为什么不联系你,只是希望对方按照你想要的方式改变而已。
4 S; ]4 I, N* U4 j 6 b7 W! W: S( b: R
在这样的沟通中,对方根本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只感受到你的需求。
5 y: b% z! `3 [* {9 M) Q
3 m. Y/ d9 c6 V6 G4 V) ~7 f$ I6 S 2)“你应该”VS“我需要”
5 O( z5 S8 q' l7 o* G: v6 a
+ p5 L, b( H6 u
当你说“你应该”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把对方放在你的价值观里,你是在拿着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对方,但对方不一定认为是合理的,但你依旧要对方这么做。
. g2 ?, M& x9 x) }
' x S. G" S7 `2 `6 |+ i
所以,当你说“你应该”的时候,其实对方不一定会真的认同这件事情。
: }$ W% O5 Z$ p
9 }* A% v3 C6 ^7 y# X
人有一种本能,就是会去破坏别人的期待,这也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逆反心理”。这种心理的产生是因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会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被别人同化,希望能够保留一些个性。
3 B" W, g$ G- h / l! I ~3 V+ T
一旦有一件事情渐渐变成是别人觉得“你应该”做的时候,我们的动力就会被削弱,即使这件事情本来是我想做的,但只要变成了“你应该”,我就不想做了。
* d, R6 {( H6 B* g2 X Z8 _ : v6 l' u' b' B( x
所以,当强势的女人遇到自尊心强的男人时,就容易产生不愉快。
$ J, S- M" p0 k# \: p3 o1 K1 u
! E/ h- {+ E5 {" I. J$ ?! K6 } 比如,一个丈夫对妻子说:
7 `' j8 m( j" B9 l5 Z
# _# Q0 V8 _- h! H7 w! b
“我想对你更好一点,以后如果每个月能挣1万,我至少给你一半。”
1 c* e) d$ Z# g0 U! s+ `8 R. l . u+ [* i) v( m( x
然后妻子说:
* S$ M1 Y/ s3 f 2 Z7 K- M0 T' S& \- `) z1 S1 W
“这不是应该的吗?”
, |! L* _+ P9 `8 ?$ L) d
: n9 j w% H( D# h' r2 W8 b 丈夫交钱的动力突然一下子就减弱了,甚至不想再给钱妻子了,因为丈夫会觉得这些钱本来就是我的,现在反倒好像我帮你打工一样。
6 @% L- X3 ?. k2 B% m& r
/ d1 Q' r `; x( p
又比如,一个孩子向母亲说:
. z' r4 l3 o+ C
( Q! Z0 t3 j+ e* N+ q5 M8 Q “我想下次考第一名。”
/ X# B' u! u$ w' z* J3 p1 j: V- J - _: Z, F9 ^" ~7 I( {+ O9 Z1 n
母亲却说:
; ]* |2 s1 _" k7 y
; y4 w1 B; |5 U; E “你本来就应该考第一。”
. C c/ a- y4 x5 ~( o0 G8 H9 h , i9 d" ? y) F$ A3 u. N8 X. l
这个孩子也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因为就算他真考到了第一,也不会有奖励,只是在完成母亲的任务而已。
. H+ B4 G2 a7 W- Q. l; i) f/ j, w
* a) M0 ] v9 x, z 所以,当我们说“你应该”的时候,对方就会觉得即使做到了也没有成就感,就不太想做了。
# W! i8 P$ {# ]# Y$ W/ X; y6 V
5 x: d$ u- J1 e' `$ j& n 但如果我们说“我需要”,比如“我需要你的陪伴。”如果对方做到了,他会觉得自己是被你需要了。
7 |' }4 t3 ^) ]0 A2 L8 A( R- E
9 p2 n4 n) Q) W+ y% w
人本身就是需要价值感与存在感,如果对方觉得自己在你生命中是有价值的,他当然会更愿意满足你的愿望。
% V( W# {# G2 Y0 [" G! [ ) }' Z, A/ ~( d; u
而当你说“你应该”的时候,对方即使做到了,也会认为自己只是你生命中的一个附属品而已。
. ]; L. }2 f1 p 1 }9 W2 L, @% C+ {1 p" x
两个不同的个体结合必然会存在着许多有待协调、谅解,沟通的地方,而我们选择不同的表达,就可能会带来不同的效果,语言可以改变思维,也可以改变心态,更可以改变人生。
7 P" ]1 H$ e& g 4 y" w; l! U! L8 Y9 h% [7 {! u
语言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我们要多使用积极的语言,才能更容易拥有恰当的爱
+ o$ o2 W6 t4 a$ ^9 j, U2 } 1 f* p2 n& u5 x" q$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