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356|回复: 0

真心建议你:没事多发朋友圈!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探花
  • 打卡总天数:468
  • 打卡月天数:13
  • 打卡总奖励:7069
  • 最近打卡:2025-10-29 13:14:31

5246

主题

12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5789
发表于 2024-1-25 09: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级打分
  • 1
  • 2
  • 3
  • 4
  • 5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受,朋友圈里的活人好像越来越少了。无聊时打开朋友圈一划,不是代购、微商的广子,就是某个倒霉的打工人被迫转发公司的宣传稿。8 v+ J0 K, W. F5 l7 L
$ M5 r* B/ ?3 o. @& c  i
) x* w0 |$ h0 i. O, U* Y# l9 i
随着年岁的增长,大家仿佛都逐渐加入了“电子消亡”的大潮,朋友圈从“所有日期可见”到“仅三天可见”,从日更到月更、年更、不更,纷纷变成了心智成熟的大人模样。
# S8 h0 n  O* N( s, V! v. {$ g% L+ a
1 i" V0 N( d$ L但最近看到一个有趣的研究,让我不发朋友圈的想法有些动摇。! t4 G( s4 Z2 Z4 G5 }

* F- x# u# K1 L$ }& @$ b研究调查并持续跟踪了1200万名Facebook用户的使用状况,发现:9 h# N) G" R0 j) C

% N& f7 d- O5 q* b8 h* q经常在社交网络上活跃的人,比不使用社交媒体的人整体死亡风险降低了12%。
' K0 `# }! q; ?* M- k5 J5 l3 Q
# D. r, T3 A+ Q  {) I9 a& O0 l3 q怎么发个朋友圈,还跟命搭上了?" [( w0 F6 d; k& D! D% A8 M/ l

. l, g0 u$ {' N' |, a) @又深入研究了下,发现多发朋友圈的好处还真不少。爱发朋友圈的人,你们真的赢很大!
5 N" W0 P. v( @6 i  t, ?) U! \; M. D! P; A& x) d3 _$ k6 R
让自己快乐起来,5 H0 t9 E' m. U) @

% U. e, w0 V, Q9 b6 C1 R发条朋友圈就能实现8 i5 I. I" j; C8 N1 v6 W" t% X6 V
- g& G. p' X5 w) G  P
先来做个小调查。
$ X+ O) Y1 z5 F; P- J5 T, D8 v" q: x" m) C; Y
事实上,不论你发哪一种,只要发,就能让自己感觉好一点。: t( }  \2 |5 _) r/ o5 Y  h

# C7 s& h8 @6 M8 M2010年的一项研究招募了98名康奈尔大学在读学生,这些学生被分为两组,A组浏览自己的Facebook主页内容,B组则浏览陌生人的主页内容。" A0 ~( A& c5 _; W2 m. o
& @2 A& p0 P$ k; n$ t
之后这些学生收到了发表一次公开演讲的任务,然而听众则是被提前安排好的演员,会给到这些演讲的学生负面反馈。
1 y0 s# K/ `- k' O/ y& K) [  ]7 I! Z
结果显示,那些浏览自己主页的A组参与者更容易接受负面反馈,并且ta们还感受到了更多积极情绪,比如感觉被爱、被支持(Toma, 2010)。) ~" h! a# ^! `/ s
8 B; ]& A1 t0 K
这点并不难理解,想必有不少人也曾有过这种体验,出去玩一天之后凑个9宫格发朋友圈,光是看到那些美好的照片,都让我们心情愉悦。
/ \3 W' y" L2 K1 x; \
# q4 L% T% \6 W  m# W) G在社交媒体上积极的自我呈现,可以让我们更快乐,而且浏览到这类动态,做出点赞、评论动作的朋友们,往往也会感到开心。. \. a5 N4 G* A7 v" I: I; e

. ^9 q$ X: |' H这是因为,当人们认为自己能够从社交行为中获得收益时,ta们的积极情绪也会被激发(Ajzen & Fishbein, 1980)。( |, t+ q0 p1 _  _

, O" W; k' L: r% t但即使是发消极的朋友圈,也有助于改善我们的负面情绪。6 _' B- S" _7 S- w
0 ]& d/ `& I6 J; j: [$ _7 |- N: Y

6 \  M7 K# D& K! S7 C3 x8 ]8 a“早上喊着fighting,晚上睡前emo”,不少人在生活里扮演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转而在社交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
4 v% G( l, n2 W
- P. B. ?* W# t$ A7 [: Y; L微博博主“走饭”2012年自杀身亡后,她的微博已经演变成网友的树洞。时至今日,每天都有人在她的评论区里倾诉苦恼。
9 i  B6 L% T! C* [
; q$ K- x  W! z1 L' j5 E% @/ ~这样做看似是在对空言说,但其实是有好处的。有项研究通过调查393名Facebook的用户数据发现,有抑郁症状的用户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在社交媒体上,因为社交媒体给ta们的负面情绪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宣泄出口(Wee et al., 2017)。. a( Q' {" ^" m

: v/ D5 t& S, f5 K% z. M1 {& J! Z: P6 V6 C+ r
当我们选择把压抑的情感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也能让我们认识到当下自我的真实状态,获得对自己更加清晰的认知(王艺颖, 2021)。并且在评论区抱团取暖,也能让我们感受到被些许抚慰和治愈,其实我们并不孤单。# F0 [/ I3 E, [8 C) b6 |
. i, i% w3 ~& X' h: J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多发朋友圈也能反过来帮助我们发现美好生活。
( {# ?- \& s6 T( B/ S( z' O# W: y1 z; o  k8 G0 t' J- D
可能有朋友会觉得,「每天的生活都是上下班两点一线,下班后也没有有趣的活动,没什么可以分享到朋友圈的。」
+ A1 b7 d, V2 [) i  l" s' k5 Q7 e- w  [6 Q+ \; M1 R2 @
其实不妨借着发朋友圈的契机,试着观察自己的生活,去感受生活里真切的事物。
: a1 ?" J& T1 ]- |- m, W9 m/ T* M- S; Y, i5 G9 Y7 k5 b1 D
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生活并没有那么乏味,还充斥着不少美好的瞬间:随手点到一家好吃的外卖、看到一朵漂亮的云、撸到小区里可爱的流浪小猫、刚到站就随之而来的地铁......
+ E4 c8 i& l  [1 d2 e; |" T( q8 [) {- R2 ~, \
发朋友圈可以帮助我们挖掘到这些微小而快乐的时刻,提高我们感知幸福的能力。& O; e+ m7 c* v% V+ s4 Y

& v8 E% P- U& v+ g2 X漫漫人生路,0 G! I2 \* q! W9 e! M& r" w1 J

" a+ ?1 ^5 `9 F5 A/ B
$ i3 E2 a& a, Y3 r( j3 Z. S3 |' ~朋友圈帮我们全记住. Z) D( |- o3 H# q0 l

3 G2 ^% [: i6 V/ j5 k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个习惯,隔一段时间会去翻看曾经发过的朋友圈,在这个翻看的过程里,会因为一段文字、一张照片回忆起当时的事件和感受。& L: h  G4 V( H( p5 C" a8 V% N% B

9 b4 ^" b$ P! u9 u/ M) a那些快乐的朋友圈,会鼓舞到当下丧丧的我们。而那些迷茫和难过时刻敲下的朋友圈文字,又会让我们生出「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悟。, Z( h4 y' K, i

; R& I3 |8 _% z回过头来看这些朋友圈,它们仿佛是被封存下来的一个个时间胶囊,让过去的某个瞬间变成了永恒,我们借此可以回忆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
4 s* j: v9 _3 n+ s' }+ u! q" O2 \3 L0 ?5 z
翻看过去的朋友圈,还能增强我们面对当下的勇气(Cheung et al., 2013)。这个过程就像是一场小型仪式,在一条条朋友圈里仿佛又重回了那段岁月,过去的回忆和此刻堆叠起来,可以让我们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
/ v6 m. U+ F. H  s' {% [& `% ^* E4 @$ L, L5 p  _0 T! p; U
在观察过去的自己的同时,我们对未来也有了更深的期盼和愿景,比如看到曾经自己分享书评的朋友圈,会暗戳戳提醒自己现在也要多看书。
/ |2 o2 C6 v* L9 _9 x4 A& L; M1 _5 c. F7 B0 v6 R
正如SusanWhitbourne(1985)所说,在记忆里塑造和重塑自己生命的故事的过程,才让我们更加明白自己是谁。怀旧,是我们从过去获得自我认知的过程。: A9 P% b6 X2 P5 ~! I

" _5 n& M, f& [' E! {年末社交平台里总会被朋友的各大app年度报告刷屏,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
: I. n* P& {+ M% t9 B% f% T! V3 l2 J" p
听了多少首歌、花了多少钱、吃了多少顿饭,还有一些时间流过我们的特殊时刻,或许我们已经不记得了,但使用的媒介能帮我们对抗遗忘,让我们在不确定的当下找到一份确定感。
: f; D9 t* b, [* m; I" B1 M* f) d/ d" l# Z9 D4 L
发朋友圈,还能交到好朋友
% F( w5 c% V" D3 l. V5 v/ ?" M7 ^* [$ H* Y3 n
想必不少人有过这种体验,发朋友圈的时候总是格外谨慎,文案删删改改,每张图的摆放顺序来回调整,发布完盯着朋友圈通知的小红点,期待着朋友们的点赞和评论。
) y; _  r5 B- _3 Q! D3 i! v1 P7 x  g$ F9 {/ Z( K. K) L& M: X

$ L6 F( ?& R! M& d这种想法很正常,发布朋友圈后收获的点赞、评论,会被我们解读为“支持性行为”,能够缓解我们的压力和抑郁情绪,也让我们感觉到被看见、被尊重、被认可,进而降低我们的孤独感(Nabi et al., 2013)。
0 K; G2 _* G( a& f' }+ ]
; ~9 ~/ ], C+ {: A: o% _: X3 {除此以外,多发朋友圈也有助于发展我们的人际关系。1 K! L1 \: O/ I+ d7 p; h- [

8 Q/ H; K( a5 }) a8 S! j朋友圈是快速了解彼此的一个窗口。. Y( |  g) ?( I

$ ~7 W4 m( k, }有研究证明,当人们根据共同主题分享彼此的爱好、体验、信仰、判断以及意见时,ta们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建立起感情(Chen et al., 2004)。/ S  _5 P0 |! G; {

1 ]2 d" x# F% `; ]0 j' }9 @2 L比如你和还不相熟的同事加上微信后,你发现她发了一条去看某个脱口秀演员专场的朋友圈,而这个演员恰巧你也很喜欢,于是你们在微信展开了一次酣畅淋漓的谈话,从还不熟的同事火速进展成同好了。) @0 F' I3 H4 V) ?( D

+ e7 D) g1 v. b: V! V, f6 M8 N当然,朋友圈除了能吸引到同频的人,也能帮你筛选掉你没那么想保持关系的朋友图片。  g  f* r+ S9 ^4 J* @
- r/ S& E7 g) J) V7 n# S
朋友圈也能增进你和朋友的关系。0 ]' Z. Q# Q3 ]6 F% \' I

( H7 I* E9 d/ O) d在朋友圈里自我暴露的行为,也是在向朋友圈里的朋友透露出自己对他们的信任。如果对方能够给到你良好的互动反馈,就能让彼此的关系得以强化。3 E0 Y' c$ z; Z  i
至今和高中的朋友还在保持联系,我们在不同的城市工作。我时不时会去单独点开她的朋友圈,看看她日常都会做些什么,发了好看的照片我就在评论区吹吹彩虹屁。虽然不常见面,但总觉得我们都还在彼此身边。
# @4 I  {4 Z# ]" o7 g* j6 A
0 A6 K! u) F  N% k: E——CC
- g5 N# `8 ?, ~$ W6 }3 f6 f, {% F6 z$ c/ d1 K8 \! I! H
也有读者在访谈中提到,因为和朋友彼此分享越来越少而渐行渐远的故事。
0 h  x; E, M' m, a. {# _$ y5 @
# c/ ?/ Z, s* H* ]0 \6 R之前有一个很好的大学同学,毕业后她去了英国留学。两个人有时差,再加上彼此都忙,很少聊天。慢慢地,她在英国好多年,朋友圈也越来越少更新了。我逐渐感受到我们两个人渐行渐远,不是因为远隔重洋,而是因为我失去了她的近况。我和她的故事不是现在时,而是过去式。
7 o2 d1 z0 |$ z
% K2 z, N: z4 O9 `* {3 ^# O——戈戈
* S* G, M* n7 K* g8 c  K3 c. }9 b4 \% S
不论你习不习惯用朋友圈分享生活,都希望你不要丧失分享的欲望。
8 }2 d+ F* W( w" `
$ \% y/ B6 ?6 R8 q0 Z6 [看到他人五光十色的朋友圈,或许你会感到焦虑。但其实,相较真实自我,人们对外暴露更多的其实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理想自我”(董晨宇&丁依然, 2018)。; \7 p) `0 |. B

) l; Y, Q8 L4 {7 e3 p1 ~+ ~在熟人社交的朋友圈里,很多人都倾向于展现自己良好的一面,满足自己被认可、被重视的需要。" {; f  P$ y  n! n; V
6 r: i9 _" `  ?- o- Y2 T9 X8 y
所以也不必为他人精致的朋友圈感到焦虑,一地鸡毛的时刻,别人可能也不会发出来。不妨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自己身上,大胆分享自己的生活。: `* E# O+ Z* I

. |( b) A5 x% e9 n/ K% ]想发朋友圈,就大胆分享吧!6 t1 q4 M2 C( w  Q* W2 W& K

4 ^' [/ z( o: o" k! S1. 分享的多了,在意的就少了。
$ N; J% X" G$ Z
; g( B. c1 |! @: [+ k; N  s! K「看淡别人的反应」可以让自己更快乐,而随心所欲发一条朋友圈是最小成本的试验。( E; }6 h9 F7 \% p( B5 z$ u% \2 A* J
4 B& D8 X( g/ M2 Z
照片编辑行为会激活自我客体化的感觉,当我们把自己当做客体去严苛地审视、修改的时候,会降低我们自我感知的吸引力,产生「真实镜头下的我,就是不够好」的不自信的想法。(Ozimek et al., 2023)。( I" V4 C2 u( ^; |: \
9 P: x  `8 n5 n3 U2 d" a
所以不妨试着发一点有瑕疵的照片,哪怕没有滤镜和P图,你觉得好看就可以。如果有人评论你「你变胖了」,不如回复「哪里胖,我觉得很好看」。0 }0 u" W5 N8 a  l
, m  k4 `/ A& l: _
刻意训练自己看淡别人,你会发现别人说什么做什么都没那么可怕,都影响不到你分毫。
7 |' q8 ^4 h: R; o% a1 L
7 H; h. w3 B4 z; o& D7 g/ Q2. 想发朋友圈但有顾虑,可以拉个小分组尽情发。: D3 P$ [+ a' @' |' [
) a! z; `% k( e2 r! p0 M
不想应对通讯录复杂的社会关系,比如朋友、家人、同事、一面之交的人等等,不妨试着分组发朋友圈。
: d8 A2 D6 o6 h+ j9 U- n9 f/ T! `: p6 U* p
我们不需要向所有人袒露自我,只需要展示给想展示的人。在那些想要表达的时刻,就共享到这个小分组里,这样就不必担心会被评判,也不必焦虑无人回应了。; M7 J2 X' c7 T7 v* U

' a, l" ]& f; w如果不想被任何人看到,不妨发仅自己可见的朋友圈。把它当做一个树洞,快乐和不快乐的时刻都可以写下来,单纯记录自己的生活,本身也是一种好处。' Z: _. Q- e; a( c2 `

0 R+ Z# D& n, b8 s; m: l8 t9 e) e3. 给生活以记录,而不是为记录而生活。
" ?5 O* E- N6 v+ ]) C! X
* Y1 N0 x5 ?/ O1 ], ?$ @4 u: I1 F+ X  ^. Z8 p( S* c
别把发朋友圈当作一项任务,一定要「精致」「出片」「9宫格」。2 l0 G& v! G3 q4 [. r$ d( ~
5 n+ j1 \, d1 N9 y4 c
且把朋友圈当做记录生活的赛博日记本,在享受生活的时刻顺便发朋友圈,再小的事都值得被庆祝!0 m9 W4 `0 l+ h; @9 O7 ]
$ V) e& u) Z* o# l
女儿国免责声明
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女儿国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女儿国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本站所有带作者名的小说均收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只提供整理校对排版
7、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8、女儿国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贡献值排行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女儿国小说网》

GMT+8, 2025-11-2 21:43 , Processed in 0.245444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