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 0 参与人数: 0 我的评分: 未评
在世俗观念里,人生大事,似乎都以30岁为分界点。
/ @9 S( t! |* R& U( |
! H9 L& R5 @8 S* [6 L" s
" S, g6 x2 k/ e 社会强加给我们「每个年纪该做的事」的考验,在30岁这个分界点都如约而至,比如稳定的工作、房子、车子、孩子。
, l- m# j9 O6 f8 w b! q
) }6 E6 Z/ v$ Q3 p. [4 I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被「 不敢错 」的观念绑架着,谨慎而焦虑地面对着自己人生的每一个关键选择。
1 N; A" m& ?. v2 @3 `( P8 W% L
1 }) x1 T$ e! d
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察觉到:
2 G: K/ u* ?" f$ c9 ]
; G* n3 I! }0 c5 B: |8 T
越是谨慎,越是焦虑,「慌」的情绪就越是肆意。
S4 _8 y! W6 @; s2 W
/ [+ p. i% w' X3 A# G, J5 y5 q 01
3 W L8 F5 F: y$ d# G
' _/ n/ I9 x1 ?2 M 这种「慌」,最直接地体现在了择偶上。
" B- O# W% P3 f, `4 F
% l4 T/ D% ?; e( P$ S: A
曾经有人跟我说过,她和男友通过熟人介绍认识,在接触过程中觉得对方对自己好,出于感动就答应做对方的女朋友。
( Q* u* X! p% c8 u+ \! d, T & n" `( p# A7 e8 ]6 n
原本打算把男友领回家给家人看,可后面又发生了让她不能接受的事情。
, H! q! u) g- |8 Y
, @3 e* v w# @! {. g1 ?$ d$ m 她明确跟男友说过自己现在不想发生性关系,但对方就是不听,每次冲动冒犯后都是道歉。
! m: M, n3 k0 }( d6 U! ^4 u: e( U4 W
. C/ \0 m" O7 }7 ] 最终因为这个事,两个人分手了。
X# _( w& \& \, b Y$ p" ^
7 w T/ h; a6 M7 S/ @/ A 今年知道对方结婚了,她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有问题,但她既渴望又害怕亲密关系。
- u5 [! M- s0 j5 d ; f: l, z8 O3 E3 }( g: F
处在29岁的适婚年纪,她开始焦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谈恋爱或者婚姻?”。
d5 E" F$ s0 a3 y- M7 N" J
% A7 W" X' w! X; f8 d
从女主的描述中,我能感受到女主的焦虑。
5 b0 D! X: F: U& C, Q ) u* ?* F. g6 |: N
但结婚,是人生中的重大议题。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是至少两个人、两代人的事。
; [2 N% J2 w8 x( X; k 9 N! _$ v: W0 P6 s0 t8 ^
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每个人都应该思考清楚结婚这件事情。
* T$ J3 T% d; }( R& k g' X. ? ) u+ V: v. y+ Z$ ^
为什么很多已婚的人过得不幸福、为什么很多未婚的人害怕婚姻?
# K6 ] ~4 `9 d( i' V * r5 c) L! ^0 i7 Z3 k, @
很重要的原因,是情感能力不足、伴侣价值不够。
" t) o `5 |5 A2 T ?4 {- _$ E
- H) G7 n2 @( d+ W3 z 但爱其实是一种可以被学习的能力,伴侣价值也是一种可以被提升的价值。
* l6 f8 v" V4 `) V' Z$ o
, D9 ~/ [ n4 Q4 N: t. A2 g
上述女主在提问中问到,她是不是不适合恋爱、结婚。
/ Z: r5 H* O' p# h7 ~) T3 b
/ q; t9 D! H9 J+ Y1 n1 i- O 其实比起适不适合,更重要的是自己想不想结婚。
4 n0 o8 g: e* @7 L! R4 }9 N7 Q
. K7 `( v1 E! \3 { 虽然女主既渴望又害怕亲密关系,但只要自己是想结婚的,办法总比困难多。
# a3 v! n( X2 z2 J % A" G2 m2 y0 u' z: ` N
就算女主快29岁了,也为时不晚。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 r$ s% b9 F) I! N8 n
, V% y2 Q9 B W* O6 h* h 持续地学习爱的能力、提升伴侣价值、建立一段长期的高质量关系,比如咨访关系。这些都有助于一个人从回避型逐渐转为安全型,有助于收获幸福。
4 K4 l/ p/ Y/ C0 }3 L! {. G
+ s, l1 M" i/ m9 Y 当然,结婚不是人生的必做题,也可以选择不结婚。
$ N1 V+ ^7 @ l- Y
" D# \- N3 {. S y. ` 适婚年龄,只是人为的设定。
) _3 M/ V: ~% S
* f5 r% h+ t/ _$ n" g" G" O/ [ 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年龄,而是内在心态和外在状态。
8 a/ S1 E- _6 p: p/ ]9 Y; Q 1 A2 C( f; V1 V4 n# c
而且如果都不想结婚了,就没有适婚年龄这一说法了。
; |. c( @1 B! v! l' F 2 }( B: [3 u/ K* _9 r, L
但这需要有更强大的物质保障,像积累足够多的养老金,将来万一要去养老院了,手头至少得有足够的钱;
! T% L$ c8 e0 B ; o2 p3 f5 x! O) {- u0 b0 D
也要有更强大的内心,能经得起外在的舆论压力,也能扛得住万一自己没钱了、生病了但身边没有人可以依靠的困境;
: ^" g6 R& I7 e/ i% u% C1 l
+ v2 z: x8 ?# i4 X 还要有强大的社会关系,可以相互支持。
# }2 i* U6 Y/ z4 [4 j) _
5 l9 O9 v( A$ I7 {5 Q* \ 如果选择了一个人生活,想要活得好,就得把自己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的样子。
4 G- D* x3 [! F; ]
9 N- J5 I5 m' D 因此,与其让自己停在原地左右摇摆,不如让自己持续行动。
, y Y1 n# @( {- U! d8 t
+ w( t& d# p0 |5 Q& O 行动力,是打消「慌」情绪最有力的方法。
* ^. \/ d7 @: E% b) U$ D
/ U" D& p. } X% ?# E ~+ D
02
& Y3 \, e7 l- m" B# K& b
' e' X' d! J& t
“我30岁了,好像没有了分手的自由。”
9 ~" n. {& ^0 v4 f5 Y
3 U2 K c3 m2 z6 z$ l3 S 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30岁女人的分手,已经从一道感情题变成了一道推理题。
/ W/ k0 g4 n1 m) \
* I9 M. E$ _4 J5 r- d# _ 曾经有读者跟我说过,因为男友对她的性冲动下降了,所以双方决定搬到一起生活。
+ K) P" n* L# l9 V
( G! e0 v7 O0 N: J- s 同居接近一个月,她能感觉亲密感有增加,但无意间发现了对方的交友类app。
, X% U% ^8 I3 P6 L8 c/ e 5 k$ O# ^: N3 H! i: w
她男友承认是聊骚,并保证以后不会再犯,但整体回答给她的感觉像挤牙膏,让她感觉很累。
, ]- Q4 q1 R) k7 h- T/ {
$ R; X6 D5 F2 }: ?3 s
所以,她很迷茫,分手的话,舍不得,毕竟三观契合很难找,同时也有年龄压力;但继续尝试,又担心聊骚就是一次和一万次的差别。
, A( L: b6 h( S3 W+ y2 u
9 h s6 p/ @0 u
女主其实不是舍不得,而是不敢分手,怕分手了,找不到更好的。
- T* a& `* l& Q
9 C! q% L3 A0 K3 ?3 S# }- {
女主很在意一些外相,比如女主提到的年龄压力,但这都不是真正重要的,这都只是一些数字、一些标签。
5 L( i) J5 k! t' h+ {- K: J
6 G- p- @% y. M) q5 I 女主对自己也有很多的评判和不自信,比如女主对自己的爱是有条件的,仿佛只有自己达到了某些标准,才是值得被爱的。
# n$ C6 r+ ^8 J' R
& r# U" H4 ]- Q# X& n
如果没有达到这些标准,比如大于一定的年龄了,就不值得被爱了。
8 h( V& k. g+ }3 V* d 7 I* v1 t9 q5 n% [2 K+ V
可当一个人很在意一些外在的标签时,她和真正的自己、和真正的爱人距离是很远的,也不是真正地爱自己、真正地爱对方。
5 e9 d2 l+ f8 C- A) D4 A1 `
+ t$ ~ K p! B) U: I
只有抛开这些外在标签,我们才能真正地做出选择。
* F, E, \7 r/ _( E) D% h% Z$ L 8 Z J6 C! ]! I: z9 K- v0 E
03
- K' l3 M' S Y. N; i, D7 S
* Q0 H5 M' y/ `# ^
都说三十而立,可大多数人直到30岁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 V! }6 C" [* R! F( ~* M. I
" |+ z, {) E# P8 a3 j7 q 那么,30岁之后才开始追求,是不是就意味着为时已晚了呢?
: ~6 Y2 v/ S7 o
% H2 Y/ g3 ]5 S3 K* |/ ^ [
她是一位两岁孩子的母亲,目前就职于一家稳定单位,工作状态属于停滞阶段。
3 s1 v0 C0 J9 g6 v( u
; e, r2 h7 H4 {7 z% P$ j% ^4 l 她感觉上班的每一天都是在消耗自己,但也不敢贸然辞职在家。
$ H) |& _! l; Q
' ^' q: o$ [! A0 @) t 她想备考教师招聘考试,想转行做老师,在赚钱的同时陪伴孩子,但能不能考上还是未知,竞争很大。
) D6 ?" ~+ ` A! Q # b( p" ^+ t) I4 ]) C/ s
而且,如果考不上,自己也将近35岁,找工作也不一定会再遇到好的机会。
( k" B/ N: V& A2 @# ?+ c
, t) }5 L' F1 B6 H9 F4 X7 X- ] 她好渴望找到一件自己热爱又可以赚钱的事情,但年纪带来的家庭经济负担、时间精力,让她很心慌,不知道该如何突破。
3 l% I" a, _6 k' ]2 C) i2 O, D }2 a P* [$ v8 H: S6 |6 d
对于上述故事女主既想赚钱、又想有时间兼顾孩子这件事,我个人评估其实并不一定要通过考老师,才能得以实现。
' s! S P' b; ^4 ?7 W( z {$ G6 M
* @: I5 B) H# D) _, \4 e g
先不说老师能不能满足想要的结果或人生目标,就算能实现,但可不可以通过别的方式获取呢?
( n" O4 r5 s1 M% o. J6 X
) ~# q9 z4 y1 @" h8 _ 上述女主的需求无非是想在挣钱的同时,还能有充足的时间照顾孩子,但要知道,当老师可能恰好三件事都不能满足。
S* ~6 m# c) o: A$ w2 n) B ' q$ B2 v9 U: `! f: r v5 h
可能既得不到充足的时间、挣不到太多钱,也可能没有精力把孩子照顾好,更有可能还不如现在。
( g4 p3 V- Q# k! i6 ~/ B
# h* T/ c8 z7 A" l' n) p0 M 我并不是一定要女主放弃当老师,但要明白一件事:当老师并不能实现所想的人生目标,当然,有可能会实现。
- Z( ^: A; h( M
8 }. p( r; t1 I0 y7 l+ q7 `4 a% U 虽然现在有很多人选择了当老师,但绝大部分的结果并不是女主设想的那样。
- W5 F) W- L! P+ O/ J6 q
/ e2 n" j8 ~: b1 ^) | h 人生,要在有鱼的地方钓鱼。
, ^ Z8 c& N, D) C% u , I$ ]0 W( l. F' V# K
即便我们选择做一件事情是为了完成一个目标,但这件事情可能本身恰恰完成不了这个目标,或不是最有效率地、最好地完成方式。
$ r+ l0 }& [0 |* G0 R% o * r* a: n/ C) z# L7 H
所以,女主目前要搞清楚自己的人生规划,越是在不知道该干什么的时候,越是不能盲目去做一件完全会改变自己生活轨迹的事。
/ _6 Q& w) ` M; ]' N8 M, w. m 6 h$ i" N' [( T5 w
而对于人生规划,我们有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建跑道”。
a. f* t0 y4 B" P
( E" X; Y. w3 o' k1 S
先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建立一个跑道、赛道,再在赛道上不断地努力;等到可以用赛道换钱的时候,再辞职。
( N" @ J6 I# |7 w* ^
5 F" d0 w. `. v! {* t3 R, Y
我们可以不让年龄成为我们做出取舍的理由,但前提是要知道自己现在应该要干什么。
8 A, V8 c( E' Y6 E, K
; l& L( l+ p& B9 m 很多人之所以感到「慌」,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即将迈出的那一步究竟是海阔天空还是万劫不复。
4 X, n! s% n5 a3 n: K6 ?/ a
( L0 b3 K y1 [& v 但勇敢的人,总是先被命运垂青。
/ E& I) A/ G7 @' D% K6 f: |( i
8 z* N: L/ f' e3 Y 所以,不论你现在正处在什么样焦虑中,请先抛开「每个年纪该做的事」的约束,就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
@) r. @" h& a' T" s& }
" E, `9 [2 `2 ~. R9 M( {1 J 用犹豫的时间去遇到问题,用焦虑的时间去解决问题。
! l3 ^* L3 P# Z* c1 \+ j' | P
1 ~& T, M Y3 p& U3 q, f1 V
哪怕结果最终不如意,至少为自己争取过。
' c8 @1 u; R4 Y r& Q/ a
3 B, u$ G' `9 N6 a1 G% m3 S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