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 0 参与人数: 0 我的评分: 未评
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有很多人在感情上,其实是一个“巨婴型”的存在,无论是在哪种感情上。
6 O8 y" g0 J/ S! c9 q H( l
5 N( p$ Q9 r+ @% f5 F
. N1 ^# T) x/ b2 N! q
例如之前有一个女生和我说,她从小到大处处受父母管教,任何事上都不敢有自己的想法。
/ s/ }4 c: a( L ' s# p2 L7 `4 ^! n$ O
长大后交了男朋友,交往中的所有事情都会事无巨细地和母亲说,就连男友求婚,她想的都是要让父母决定。
& E. n! o, P! F ! K2 P/ J6 K1 y6 F- B# S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常见,其实这种就是一个人在感情里扮演着“巨婴”的角色。
' h$ J6 |- z5 f# o7 ^& a + O9 y1 v+ K) ~5 Z/ g' W/ \
01
/ R4 n' d9 S# R7 Z9 z
“巨婴”
, P* i1 ?7 ?1 O" i
首先我们先来讲讲什么是“巨婴”。
$ }3 G9 u4 v5 @1 R/ J( Q
: J9 T P! p( e K5 w" ?5 t
一个孩子出生时,他没有自我意识,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一个人,也不知道自己面临着一种巨大的恐惧,因为在他出生以前,有一个温暖的环境,不需要吃,不需要喝。
# j$ x8 ^4 S" {5 ]( n4 z- \
! Z/ x3 |3 a; t4 }% E 在最初没有自我的阶段,他无法对周围任何东西产生情绪,因为对一个婴儿来说,他只能意识到自己的内部需求,所以外部世界对他来讲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7 e# a' K& X& G9 E y
) d. j% z2 l! L' n# D 例如,一个人说:“我们只要过好自己就行了,不要去管别的人。”
6 J% n1 W, x. l" Z+ A8 K. O 7 P7 k6 D( I& O9 h+ u6 e) r) l( g
能说出这类话的人,就算他是一个成年人,那他依然只是个婴儿,更准确地说,他只是个巨婴。
3 o D* g' i+ [5 Y
" ?9 h9 U0 V( ~
巨婴终其一生无法理解外部世界对他来说有什么意义,因为他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精彩,也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少人需要他,这就是“巨婴”型人的思想核心来源。
|: m1 c( ?( K& D8 E/ I$ ~7 Y
/ j3 v# z& I+ g5 J' D: K8 Y9 I 因为母爱对他来说,影响是最大的,也是无条件的。
) I1 r! ~* `4 p4 ]( [
# j8 H* a1 h9 D$ z 比如,一个人什么都不做也可以赢得母爱,但这种无条件的母爱有着最致命的缺陷:这种爱,它是消极的,也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
/ F, |( g4 v3 a! I5 Q; X; ]5 x9 [ # a7 i) _4 J2 a( |! h6 O
大多数的婴儿是被人无条件爱着的,直到他第一次从“被人爱”转换成“爱别人”开始。
8 |5 c' M; s. G
- F" i3 B+ x9 _ 回想一下自己生命当中,第一次想给妈妈写一篇作文或者画一幅画时,又或者给家里洗碗等等,这时就是一个婴儿第一次尝试从“被人爱”转化成“爱别人”的开始。
5 A8 _- y* g" I ' Z9 q! \0 m7 U+ R @: i4 Q
但这个阶段会持续很多年,有些人一辈子都完成不了这个阶段。
2 F5 _! k( p: `6 C8 }: v/ X
1 r S+ [( u* k 巨婴就是这样,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一辈子都在企图被人爱。
- c- M# w2 ?6 H8 x" h" _/ x' e
2 ~1 f2 ?# d+ m: |. b8 C
对他们来说,似乎没有比获取别人的爱更重要的事了。
2 e( F6 k7 g3 g5 T2 ?6 Y6 o1 h
. I f' ~ N) ]& g& c “巨婴”就是这样一个存在——永远都只会在等待别人来爱自己,而不是尝试去爱别人。
8 x' J- B( A5 ?' O+ \, u
5 i& O& E2 i6 F d+ s 所以,要拒绝去做一个巨婴,因为爱是双向的,学不会爱别人的人,是不可能被别人爱的。
2 `1 q1 A6 A9 G( ?$ u- I
9 U+ S% G3 @1 c, Z 先感受别人是怎么爱你的,然后用同样的方式回应爱。
/ d0 H( |( P: e' N3 X
5 l) W9 M' c5 u0 H
不会爱、不懂爱,就尝试去爱,跳出自我的世界,也跳出“爱是无条件就可以获取”的框框,先付出爱,拿爱获取爱。
2 ~9 X; T$ t) a0 u
4 u! a) Q' O: b1 s4 a, D5 h. s 02
& F8 z# O- ?4 v
幼稚的爱,成熟的爱
& v3 d, C9 _5 {' {- V& z8 Z
3 P5 |3 ^2 Z" j. c g 讲完“巨婴”后,接下来我们来理解:什么是幼稚的爱?什么是成熟的爱?
) S* `; Q& Y& ~9 y3 g7 K0 h # i% J0 {: X/ k$ ]2 c
以前很多女孩子QQ签名上写着貌似很牛的一句话:
' G: S1 y/ ^0 w8 k! f8 ~
. K; ^6 ], I9 B2 L+ t% g “不爱我的,我不爱。”
( o) C9 w* k& n2 D; w& U
- j/ Y4 r3 V7 j0 n3 V' r 用这句话的人,同样也是停留在婴儿阶段的,因为对他们来说:他们只爱那些爱他们的人。
) w: |2 f5 u& a: V. e5 f# Q% t
# G* d i% ^& a; ?6 y2 f" P
这时很多人会莫名躺枪,曾经我也是这样,在2005年左右也用过类似的签名。
2 a# d4 m: p1 b
' ]- G4 @- }0 H" w1 B7 T( x W 每个人都是从这个阶段发展过来的,这就是“幼稚的爱”的阶段。
: [& r3 _, @6 E% P, V - G! S) e( ^9 S; w) i% S- n4 V
总的来说,【幼稚的爱】是“我爱你,是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是因为我爱你”。
# F/ P3 Z# p+ t6 B
' D2 J' s% O9 ?% I8 N3 l 不知道在看的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验:
0 C' J( C% n+ ]5 t
7 P( {. Q/ i, Z4 y 当一个女生对一个男生付出了很多,甚至帮他做饭、洗衣服、照顾他的生活。男生宣称说他爱女生。
. K Z5 [/ V# d. V
% }- u4 j5 y' k6 b1 H
但有一天,女生累了或者做了别的事情,没有时间精力照顾男生,男生就会说,这个女生不爱他了。
3 |1 p `. _) }% N
# `5 R7 U/ Z+ q" d. Z7 A 那这时,这个男生的爱就是“幼稚的爱”,因为他对女生的爱是基于“他需要女生”的基础上。
8 {5 P0 o/ D% B9 N/ m% f) ~8 ?+ H
& x1 U R2 ]: E# c! s/ ` X 相反,对女生来说,女生需要的是男生的生存资源,需要的是他的钱,需要的是他帮女生搬家,需要的是他接送她上下班,带她出去旅行等等,因为她需要男生,所以,她对男生说“我爱你”。
# O, x; }- J: _5 \ y5 s O ( ]- d- \0 e5 @+ |+ ?9 Q
但如果出现另外一个男人能给她提供更好的需求,能帮助她实现更好的生活时,她就会离开那个男生。
^, |: J, U( {
" \$ u& C! I3 j4 z1 H% d2 h
她的爱是因为她需要,这同样是“幼稚的爱”。
' ?8 B7 S) F2 M8 n
% b' E' b5 s, Z0 H 巨婴阶段,也就是幼稚爱情阶段,最残酷的本质就在于一个人对对方所谓的爱,都是建立在他对对方的需要上,只是需要这个人,并不是爱这个人。
' |% g* `" h; Q0 V8 x
' K p( B' T4 I/ f0 u* @
【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是因为我爱你”。
+ Y8 G7 v" {6 G+ D
$ T C s* D" r6 c/ `) P
看起来只是简单地调换了顺序,但是它们本质上截然不同。
% c+ V/ m. N# S" [& x2 P + n; ~& f8 j# E5 e) F
可以理解为,“我需要饭,是因为我饿了”;
1 _ b# E i/ _! A( x/ n* K# ] : c4 F6 N) U6 N# \6 `% N; b; ]
“我需要喝水,是因为我渴了”;
+ U0 Z. w2 P9 y; _. y4 ?
$ ?2 E( w& Z5 [+ }8 K( ] “我需要你,是因为我爱你”。
0 \8 q; }( e) l' A7 g
( S6 L6 S- H! H+ A) J4 S; j& X
我们对一个人的需求并不在于对方能给自己多少钱或者别的东西,也不在于对方能照顾自己的生活,仅仅是因为这个人爱自己,这就是【成熟的爱】。
0 c) R7 a2 B% h- L( \ o6 X' n
Q2 t7 `( k. `6 i 那我们怎么样才能分辨出自己对异性到底是【幼稚的爱】还是【成熟的爱】呢?
( _# T( R+ ~8 [: X' |
! S3 ]1 d% ^: U$ [ 首先,一定要找到自己当初喜欢这个人的第一感觉。
3 f, n, A0 \$ C' Q9 g$ s+ |/ s
; j* v" j! n3 _2 t 要了解自己是在什么时候想让对方成为自己的伴侣的。
5 g5 f0 c9 _# Y" c2 Y N9 K
0 w8 i! n6 H8 v3 k5 p2 v. n 如果,最初是因为这个人给了你与其他异性不一样的感觉,你才喜欢上这个人,那这就是【成熟的爱】。
, S- T( ?& ~# u2 z
! Z# [2 F# V, a$ i; ^0 v 但如果发现对这个人最初感觉并不深刻,只是因为他在长期的生活中,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我们才想要这个人成为自己的伴侣。
$ ^& y. p! V7 B2 X% B1 k
3 m& p1 V& K; V$ F
那这就只是因为“需要这个人”,才觉得自己“爱这个人”,这是“【幼稚的爱】。
9 Y7 O u$ h' `, ?. Y4 v/ H# f6 l
' g- @: H( ?, H2 a, j/ b 那怎样才能学会【成熟的爱】呢?
+ X9 v8 J1 Z4 ~4 a0 c
3 M2 O* V- y% H. ~$ c 这时,就需要我们脱掉自己“巨婴”的外衣,不要去“要求对方能给你什么”,也不要从“对方给了我什么”去考虑对方值不值得爱,而是要从“这个人身上有什么特质吸引了我”等无关任何价值需求的角度去考虑。
6 w, M) ~4 [0 E9 [: L
* k+ Y; t: o$ a, n' D 03
& v2 I. \* \" c5 s7 o 父爱与母爱
' e+ I$ C! H- n' q U# A; Q0 S! S. F
! m; `! R6 l) V' @0 d8 U 1、【母爱】
9 a5 F) g: y' g, o( q0 [ 4 j8 K# x$ ?9 B( t8 l- Q" e$ O
最后我们必须要了解【父爱】与【母爱】本质上的区别,这是“巨婴”形成的关键,也是“圣母”形成的关键。
7 |/ n) {7 a. [# q
6 ]: s; o1 H8 T8 r- {0 z( g" | 我们上面已经谈论过母爱,母爱从本质上来说是无条件的。
9 U6 V7 S( w5 H: \
/ [3 N* \5 {( F- i" Q& T& M
母亲喜欢自己的孩子,不是因为这个孩子满足了一个母亲的任何特殊愿望,仅仅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
. M! S: z. u: R" y5 q1 c3 m1 F5 z
4 w. x" D6 Z, Q
当一个人开始慢慢成长的时候,我们依然渴求母爱,但是我们开始渐渐对这种无条件的爱产生怀疑。
% Y5 `( ?% o/ ^: G$ X+ q& x/ i * S, x; L. e- y, I6 o+ x2 x; F
为什么会怀疑这一点?
/ p) A! T8 H. N/ z5 e. ~# c
, ?) S. E! l3 [* m% z4 [ x* G8 ? 因为,“我被人爱”是由于我让对方快乐了,而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
3 L- ]+ V6 H' m! p( w( r( E% W9 _
7 z) k8 o/ I( p( ~ j- C 归根结底来说,“我不是被人爱,而只是被人需要”。
( n$ G. x6 f/ l7 s5 Z 4 O/ E0 ?% j& j [0 t7 G3 h* U2 L
也许大多数人应该都获得过母爱,这是很正常的。
1 ?' q) O6 a0 g3 N' Z5 F4 p
2 v+ M( r( c+ h) \ 如果没有获得过母爱,他一辈子都会对「母爱」有所追求。
R6 i* F4 Y! Z# g* a" @ # q+ W! c3 ~- u2 J L7 t! {
很多人最痛苦的成长,是有一天发现自己不是被人爱,只是被人需要。
" o+ I/ O) X" V0 } ) E; M" p, h2 }
人都需要在幻灭当中成长,现在遇到任何的失败或者痛苦并不可怕,因为现在的所有伤痕都会让一个人成长。
& _! f& w& S; G- S! i
/ v e/ a# c6 f' F& y" | 2、【父爱】
7 s1 h& ~/ j, E' A; h7 C3 V& Z2 Y: j
, x# {3 b, k9 C 母爱的本质是它根本不需要一个人做任何努力,它是无条件的,但是父爱则完全不同。
3 o) v9 r1 A! k 4 A( r$ m2 z# }5 i/ Q' r, ^
如果把母爱比作大自然的话,那父爱就可以讲是一种社会性。
7 f& o, m/ g s! J! e$ x
4 D* M8 o) L1 r3 d 在最初的时候,孩子与父亲没有什么联系。这个阶段,父亲不起任何作用,但是在后来起了极大的作用。
+ ~# \% z1 {: ~! |, b
1 o6 H/ q* j6 B( {
因为父亲代表了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纪律等等,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 ~% `! H2 f% W% c
) \' B0 w- L& a, X 这段话理解起来有难度,原因在于我们国家中有很多典型家庭里,父亲的角色扮演得并不好。
: w* A. f8 J* N8 `2 E
; g! b/ J/ f# {, x1 A2 Y( A 因为很多父亲其实并不负责任,他没有能够承担起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成年人的责任。
, _2 ~5 c; N- U7 g( [: U& ~* m- P ?7 m/ S* n3 J" v1 I" h
很多人都在补课,在为未来补课。
) ~. k m9 r3 e: Y7 Q" V1 \0 G4 L( @ A
* e0 f$ Y7 @! J 很多人现在买的单都是因为他的父亲从来没有真正地教导。
0 X6 b6 | N% D/ @9 E
& K+ s" P% }2 [; X 有些事情不是说父亲揍一顿就有用的,因为父亲没有能够真正地帮助孩子理解社会,没有帮助孩子理解我们人类创造的种种社会性产品,例如法律秩序、文明纪律等等。
; X# n' W! Z) g) h& u* n4 M) i9 U* A( N
2 O! Z0 K% g5 j 包括我自己也是这样,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缺乏自律的一个人,因为我父亲在我小的时候并没有在这方面给予我非常强的指引,我在小时候接受母爱是远超于父爱的。
' Q+ q |5 J8 Z # S7 o6 U- j* S0 @
这也是我们国家传统家庭里面的一个巨大问题,好像父亲与孩子之间总是没有太多的沟通。
1 y9 E' X. H$ ?+ E4 n
; A( Q' }5 l" i& x 3、父爱与母爱是有区别的。
, |+ k2 C3 R6 n$ K8 t# I
9 x" D% I+ _: P% z( j% W 父爱是有条件的爱,母爱是无条件的爱;
- t6 M2 i! X+ z7 z: A# ~! }
, t( `9 Q2 m& H
父爱的条件是,“我爱你是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是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是因为你与我相像”。
4 J! q9 z8 m, p+ Y8 G8 V. r " {4 k2 T! J+ p$ Q) l! g2 ]
正如同无条件的母爱一样,有条件的父爱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它消极的一面。
, \ P" S# _" g4 V
" X' [) M3 m6 c! ~ 父爱的消极一面在于必须靠努力才能获得,在辜负期望的情况下就会失去父爱。
T. v) z- t1 b' {. a" i
, }, y: @" o9 b# M/ b+ Z 父爱的本质里“顺从”是最大的道德,“不顺从”是最大的罪孽。
" C7 X( M5 S) Z3 L
3 p( A' Q/ C4 F# t( ]0 h9 H) L& |/ [
父爱的积极一面也很重要,不过它的消极一面对人的影响很大。
$ _# O5 d* a: e& }/ Q6 @+ U
: x( b/ @# M' H2 W ^; C0 h9 l+ h 在我们的文化中,父爱被无限被放大了。
0 `7 d, r0 n& l7 Z+ `- n1 s8 Q
4 x- s4 \# e2 ]( }$ `: O 为什么这么说?
6 b3 c7 o# t! a+ D4 l4 w
% O, V4 }" u) c4 A* W 在我们国家,男人在主流文化当中话语权远超于女性。
" a& `' q+ n0 R- w5 o2 B 6 N4 L: O* r. u8 G
我们传统文化中,常常强调的“孝顺”,其实本质上就是一种父爱的体现。
' ]: M; V% a% N: A i5 w m
$ C+ B' M5 N* g6 |$ @8 g. T “孝顺”在于让一个人顺从这个社会制定的伦理,让人们无条件地听父母的。
1 q, d+ P4 _% Z, U" }, f' _ {
; Q8 K# E/ W! q! e0 a' x& Z: f3 S
所谓的这种“孝顺”,本质上就是一种父爱的极端体现,我们国家每一个小孩的成长都是在挣脱这种传统给我们带来的痛苦。
2 n G$ U8 i3 M7 C: J0 J" L+ D 4 W4 Z' ^% W3 J/ ]2 D# [3 i
4、母爱和父爱给我们的影响。
7 C; g0 Y" H5 D2 I2 Y : {$ m) ~* ~8 c, C: x( j" a
一个好的母亲能带给孩子安全感。
# _( n5 @* |2 l# X2 W9 p
% [7 T4 P) Q& t) Z9 s/ ^- c8 p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爱自己是无条件的爱,自己是不是有充足的安全感?
# U+ Y; T) F9 r2 M6 _
6 w" C3 Q* ]8 q7 V- [' O& }, s 当自己获得的这种爱是不会因为考试没考到60分而改变,也不会因为自己没找到工作而改变,只要自己还活着,这种爱永远会给予自己安全感。
/ M- ~' X/ d; _/ x; K' C 1 H- }* s" L; ]6 N& J
好的母亲根本不会阻碍孩子的成长,她应该相信生活,应该希望孩子独立。
/ U. D% D5 f3 s
/ c7 z: _# f2 \5 t 很可惜我们很多的家庭中,母亲都企图操控小孩。
1 c2 O. D4 w9 _
8 |9 r' ?, ~! Q+ W9 [
特别是有一些男生的母亲,对孩子的这种溺爱本质上是一种操控的体现,与这种人谈恋爱就得跟他母亲争抢。
; i; k& f5 a/ {. x5 f: H
5 B G' v6 c; ]0 @& G 争抢的本质在于与男生母亲战争,这种战争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与这种人在一起太没意思了。
$ ^" K* [" y$ c+ |
. C$ S' W# S2 ] 父亲的责任与母亲是完全不同的。
) N) u ~) ^+ l' S4 P# `" o
7 g; @; D$ v$ B" P 父亲的任务在于,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这种责任只有父亲才能指引,因为符合我们刚刚所说的父爱的原则。
( f0 {% H* }- Z% Z8 G2 {4 M, \
2 u/ G" v6 P' E6 h, i# i 父爱的要求不应该是咄咄逼人的,也不应该是专制的。
# ]8 c$ ~' \- D4 b; j # B2 N+ A3 _3 ?' I
很可惜,我们的传统家庭中,很多人受到了专制的父爱,就是父亲说什么都是对的,我们不能提出任何意见,提出意见就是不孝顺。
! G" o: [9 |6 d6 y8 t2 \; Y8 ?4 \5 X
# O- y* y, `. i& s1 f8 A# x 父爱本来应该让孩子对自身的力量产生自信,最终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去打击孩子的自信。
( o( m( _! ?( R
4 r5 U; ] U9 G" C& {5 q- U# B0 j, ? 专制的父亲,加上溺爱的母亲会摧毁一个人。
/ q3 o! i% S7 ^& j0 o- K $ a4 ~- X7 q7 f- z( C9 z
04
6 Y' g0 t' [5 w( g/ I B7 {0 l
【巨婴】与【圣母】的区别
5 W1 m! K$ k( ^$ J% |0 K) i% w
5 ]% _! V4 q8 O4 a6 O+ E4 i! C$ Z5 N x; w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应该接受一份母爱、接受一份父爱。
, C. T( g1 q- D5 h+ n U
+ Z+ Y% W! q0 |3 @" ]9 O; k2 ] 如果缺失,应该自我教育,让自己到自己的人生当中去追求。
$ w1 r5 ^. n0 d- ~
7 J, p# M/ M5 `. x- ~3 i: N
我曾经说过:
) G5 z* s8 `( g6 C9 M! {0 N
3 h o3 C2 `$ ?+ q “生命就是一场旅行,一个人一开始缺失了这一部分,这个人后来就会去追求这一部分,等追求好了之后,才能够走向下一站。”
1 V( a4 \. h% d0 T I5 ?. }' V& o1 C 4 e7 ?- ?& e& L3 [& t1 w) i
成熟的人需要父爱与母爱的支持,他最终会脱离了父爱与母爱,因为他在自己的内心里面建起了这两个形象。
8 n8 j! }0 P& X# m
7 Y# H- |. @) A0 \/ e. @& U 我希望所有人能够理解这一点:
( G' v3 q) A. J+ p9 F ; S. a' r- \/ r8 `7 k
在自己的内心中,如果只发展母亲或者只发展父亲的形象都会成为一个有缺陷的人。
, C" F8 R3 O3 f5 N( U6 u
% m& U- `& G5 E, a
如果一个人只发展父亲的形象,这个人往往会变得缺乏人性、很严厉,甚至很专制。
! U! V0 y# D9 ~7 X
7 g: q% e+ t2 ~! S
如果一个人只发展母亲的形象,这个人可能会丧失自己的判断力,可能会无条件地去爱人。
* Q% ^* C, k8 M& x3 I/ a! P
4 U: h$ U7 V" D: ^
很多【圣母】的来源就在于她在内心只建立了一个母亲的形象,丧失了自我判断,丧失了对别人的判断。
" ^7 D# b2 f3 z) u- _+ X, ^# ], c4 h8 y
- g# s" }2 T5 y: A- N: y& i7 a0 j 她对别人没有要求,因为母爱就是没有要求的。
$ x1 U' [! l6 u- o# `9 F) a* A
9 l& E$ X3 ]/ \0 r “圣母”就是指一个女生对于一个男生来说,女生像一个圣洁的母亲,总是对别人不断付出,然后会有各种各样的症状。
3 R) a4 t- y) |- P6 n# [4 z 2 D ~& l" j$ {) o! T- ?; Y, e
这些症状,对于自己或对方而言,也都是属于悲剧。因为在这种不断的付出当中她迷失了自己,而且有一句话叫“大恩如大仇”。
/ n3 O. ?3 v1 e3 X0 T Z' p7 X 3 e) M9 N' Q" Z! r w$ s7 l$ g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太大的恩情,其实就是一种筹码转化。
x X$ B: E, i: c
/ S* V# {" F) {4 }( C1 y
在这种关系中是最危险的,因为阻碍了自己的发展,阻碍了自己能够产生独立判断的这种可能性。
3 [3 ~5 ]9 h4 M; ~. t4 c, |
/ h% p( v; M6 E) Y) R7 L- |/ u 同时,也让对方陷入了这种溺爱,永远不会从这段关系里面得到发展。
z: H( s ^7 R- [6 Z& v9 x
7 A# K3 p5 O+ v) I4 n
人从“与母亲的亲密关系”发展到“与父亲的亲密关系”,最后达到了一种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与成熟”的基础。
' G$ y$ @+ M* V) | : E+ X( F( y7 I3 ?0 O3 @4 w
如果人不是这么发展,可能会出一些危险,可能会导致精神病。
& G$ r6 [4 L8 \ + ~. l& M! H+ I3 J9 H$ B9 H' _
有的人在成长的环境下会迷失在母爱当中,发展成为一个非常依赖母亲的人。
) @+ t; g$ V8 R" C5 X& a9 t/ b
2 n& M7 e: x* S8 Z 这种人往往孤立无援需要保护,这样的话他可能不会获得父爱的特点。
" i0 E/ r' y9 G/ e
4 F, r! ^1 P8 }& ^6 g6 I 比如,纪律的独立性等等,他可能就缺乏父爱所特有的独立性。
6 g% L. Q3 l T0 a9 P
! u8 U$ Y; V* S1 }( c; F @- D
这种人企图在所有人身上寻找母爱,最后会转化为在女友身上或者妻子身上寻找这种依赖。
- X4 N- u4 ~3 l. E4 M3 K) \8 T
: s1 W# B+ o. j
反过来,如果一个人在成长环境当中缺乏母爱,比如说这个人的母亲冷淡麻木,父爱就会占据上风。
- q: l- U @, v9 y1 n, a ) l- k3 _) Z- k" H/ D
如果在心里面只建立了父爱的形象,这样的人会无条件地只服从于法律秩序与权威,没有能力得到无条件的爱。
a8 E. m$ C p d 7 V& O( _+ q0 U- s
我们可以经常在一些纪律性或者组织性特别强的团队里看到这种人。
" Z6 t' i3 q/ Z4 _- ^3 k
$ d9 O, j3 x8 ^. {- t0 s6 I6 N 总的来说,【圣母】来源一个人只在自己的内心中建立了母亲的形象;【巨婴】的来源是在于一个人在过去的道路上仅仅沉溺于母爱。
$ X a- d8 x3 B' ^" t. Y V3 ?
; v5 O% D0 a* d+ N# p% p 我们的一生会遇到很多的人,有爱我们的和不爱我们的,其实能产生这样的感觉都是有一种【关系】在。
5 v2 x! L5 U0 g8 H3 r9 ]
/ R' P0 O ?8 J9 r4 o 人与人之所以会在意,会有“爱”与“不爱”,都是【关系】从中作梗。
& S9 V/ }) Y$ j0 I5 z8 {
" C5 G! y8 P, n0 y, c3 b2 |1 V `
如果一段关系想要能顺畅地走下去,那先学会爱别人,拥有爱的能力很重要。
1 F& ]2 S1 N% f! F% u0 }+ Y6 S
/ K; E. Y0 G0 l) s: B* q
当一个人学会脱下“巨婴”的外衣,开始尝试感受这个世界给自己带来的所有【关系】,那就说明这个人在改变,在往“成熟的爱”迈进。
& W( [0 { u3 f) C0 u1 X
7 d' _0 {9 L0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