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d2 p5 ]* g) z0 I$ ?汤圆起源略晚,前身是北宋上元节(元宵节)所吃的“圆子鼓豉”。据记载,明代所谓的“吃元宵”,制作方法是“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这已和今天的汤圆没什么区别。汤圆也因其形,被赋予“团团圆圆”的寓意。9 R* I7 L. T$ J+ _2 {! k- T
7 [% f+ v& t" {9 V. F- O在古代过年,年夜饭中的野味极为丰富,其中鹿肉最常见,鹿尾、鹿舌都是古人有名的下酒菜。古人的年夜饭中也有鸡肉、羊肉等,以及鱼类食品。不过,在唐代,由于皇帝的姓氏“李”和“鲤”同音,所以在唐代是禁止吃鲤鱼的。古人比较爱吃脍制的鱼,也就是生鱼片,在唐宋时期颇为盛行。唐代人总结出“脍莫先于鲫鱼,鳊、鲂、鲷、鲈次之”的经验。 $ C* K: Z$ o0 W. @+ `6 J3 K8 p" W0 N; T2 r8 O Z
在古代的冬季,吃新鲜蔬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保证冬季和过年期间的蔬菜供应,老百姓都需提前腌制,年夜饭也只能吃腌制的咸菜。不过,唐代已利用温泉产生的地热栽培反季节蔬菜,供皇室享用。而宋代以后,由于温室栽培技术进一步发展,许多人家的年夜饭中出现了“绿色”。宋代人的年夜饭中有一道“春盘”,即用萝卜和生菜等制作,绿白分明,再插上纸花和绸花,更添喜庆气氛。到了正月初一早晨,春盘还可用来“馈岁”,即在亲朋好友间馈送。 ' p4 a" ?2 T) S4 k. t+ G" n& L5 S' K: z1 E
现代人年夜饭里的“好彩头”& k' V g3 b5 U2 _! Z9 o9 n
0 ^) V v3 k% v. Q2 z' {对现代人来说,年夜饭的餐桌上琳琅满目、食材丰富,其象征意义早已超出“吃”的范围。相较于“吃什么”来说,年夜饭的“好彩头”搭配必不可少。3 ~/ k9 B# m) u( M# \
4 J' B+ F/ w% k6 ]/ }- E" E
全国各地依当地风俗,年夜饭里都会备上几种有寓意的菜,代表吉祥的含义,讨个吉利的口彩。比如苏州一带,餐桌上必有青菜、黄豆芽、鱼、芹菜等。青菜因为菜梗长,所以被苏州人称为“长庚菜”,长庚就是长寿,又因颜色碧绿,又叫安乐菜;黄豆芽形似象征祥瑞的器物——如意,寓意吉祥如意;鱼表示年年有余;而芹菜代表勤恳。安徽合肥的饭桌上有一碗“鸡抓豆”,意思是“抓钱发财”。而当家人要吃一只鸡腿,名为“抓钱爪”,意味着来年招财进宝。江西南昌必食年糕、红烧鱼、炒米粉、八宝饭、煮糊羹等,寓意年年高升、年年有鱼、稻米成串、八宝进财、年年富裕。+ j5 k0 z& ]! O; e4 g8 ^1 C3 K
8 W* E' }% [9 c) }
仲富兰说,上海是典型的移民城市,普通人家的年夜饭同样融入了江苏、浙江、安徽的江南年俗。在他看来,温情荡漾的年夜饭,不仅仅是一场年度盛宴,更包含着一种美好的传统,一个心灵的归宿,一种令人尊敬的习俗。 ' N- h1 p2 H) K+ D; t' q. U u( c5 ]
上海人家的年夜饭,有几样必备食物,比如鱼,取其“年年有余”的意思;八宝饭,取其甜甜蜜蜜、喜庆吉利的意思;肉圆、鱼圆,取其团圆、圆满的意思;年糕,取其新年顺利、步步登高的意思。年夜饭的餐桌上,上海人还喜欢摆一碗红烧狮子头,取其红火团圆的意思。另外,还有一道砂锅,放上粉丝、白菜、蛋饺、肉圆,有的人家还会搭配火腿、冬笋等,寓意红红火火。- `% N$ ~* ~: S
0 _. r; M3 n6 W: D
而新年第一餐(多以早餐),全国各地的民俗主要是以饺子、年糕、汤圆等为主,也是代表美好的祝福。广东部分地区新年第一餐要吃“万年粮”,即做好足够春节三天家人吃的饭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潮州一带,第一餐通常吃用米粉和萝卜干油炸而成的“腐圆”,喝芡实、莲子等熬成的“五果汤”,寓“生活甜美,源远流长”之意。闽南人春节第一餐吃面线,寓意“年年长久”。广西壮族人春节第一餐吃甜食,表示新的一年甜蜜如意。 $ F" M R3 F+ H; l$ u) {! Z8 s/ _* G 1 e; K: N6 t* J* H精神追求从未改变% M* ]1 t( }( t6 u- A2 J7 e
+ L' Y9 P0 H2 v) Z! T. Y+ p对中国老百姓来说,数十年来,透过一桌“年夜饭”的变迁,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生活状况的巨大改善,日子越过越红火。$ n1 v; M8 Y: V5 L" v$ D
- F- |- X7 V8 l1 O' a x+ m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期间,是凭票供应的时代。为了一顿年夜饭,不少人家需要攒半年的肉票。不少“50后”“60后”生人回忆当年过年的场景:由于物资不如现在丰富,平时家庭开销不肯多用一滴油、一粒米。过年时手松了不少,一下子大方起来,年夜饭有炸丸子、红烧鱼、红烧肉,还有香喷喷的大米饭。0 i5 E$ L. F+ q7 l
0 |% x% M9 M D8 I# A. u, _
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年夜饭的餐桌悄然发生改变。蔬菜、瓜果、蛋、禽、肉类等市场品种渐渐丰富,人们不再追求过年过节中的“大吃大喝”。糖果、罐头等副食品风靡年夜饭餐桌,鲍鱼、海参等出现在老百姓的餐桌上。 9 F& w# K* m( z- a) p ; M0 @/ e$ M0 Z/ r+ Y进入21世纪,一部分家庭的年夜饭不再局限在家中,而是选择外出就餐,在饭店吃团圆饭,成为除夕夜的新时尚。如今,半成品年夜饭也深受不少家庭喜爱。随着社会发展变迁,中国人的年夜饭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样,但年夜饭背后折射的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等精神追求从未改变。 : N5 m& V( y r* @) j7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