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红颜
- 打卡总天数:16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231
- 最近打卡:2025-02-27 08:58:45
版主
- 积分
- 839
|
恋爱关系是成年男女在社会交往中的一种特殊情感关系,基于共同生活的美好愿望,交往过程中常常会有频繁的经济往来,出现财产混同的现象。, f6 _' @. c9 Y
/ d+ M: s; a/ L! A
4 C: O T$ [% L) [
但是当浓情蜜意退却,感情生变后,曾经的金钱往来难免要算清楚。正确认识和处理恋爱期间的钱款财物问题,也日渐成为恋爱的一门“必修课”。那么,恋爱中的金钱支出在法律上究竟如何认定呢?* q* Q- v. E" g4 s. f
. S$ c7 L$ e H1.恋爱时的“借款”需要还吗?/ l% |3 B$ ^! f, x1 T! V8 a& [
2 l5 N9 ^1 o& G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法官答:一般而言,根据钱款给付的用途和目的,情侣之间的钱款往来主要分为赠与和借贷两种形式,根据不同的法律性质,在判定上也有所不同。, V5 ^# V; L8 R% \$ Z6 s' l3 p
, P" R8 b+ o/ O' x/ K情侣分手后,给付财产较多的一方想要追回金钱损失,最常见的理由就是主张大额支出是对方向自己的“借款”。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在民间借贷法律关系成立的情况下,借款人应当按照双方约定或法律规定归还借款,这与“欠债还钱”的一般生活经验相一致。因此,不论双方是恋人或已经分手,借款人的还款义务不会随着双方关系的变化而改变。
" B8 u- z8 Q X. T4 I4 N$ z4 `6 J* |# `* E) u: h+ Y* h& `( P- t
但情侣关系毕竟是一种亲密关系,相恋中的情侣往往更为感性,在理性而又真实的经济往来及司法裁判中,这种感性状态并不利于日后对两人借贷关系成立的认定,昔日恋人各执一词的情形并不少见。' b9 X/ G4 m j4 b
9 i" |( |% n; X7 |- a2 @* `
一方面,情侣间借贷关系的证明难度相对较大。根据法律规定,民间借贷关系成立并生效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借贷双方达成借贷合意,并且借款已经由出借人向借款人完成交付,即“借贷合意”+“借贷事实”。. e6 a1 R& q2 [+ m6 x8 H
6 E& [2 w1 ?& g/ q* S所谓“借贷合意”,是指当事人双方共同认可借款事实,借条、欠条等都可以作为这一事实的外在表现。在现代社会中,情侣间的“借贷事实”可以通过转账记录、刷卡记录等方式予以证明,但“借贷合意”往往因恋爱关系的存在,缺少必要的证据支撑,毕竟恋爱伴随着浓厚的感情色彩,不管是基于对恋人的信任或担心影响双方感情,很少会有人要求恋人向自己出具借条、欠条等借贷凭证。此时,即使有转账记录证明实际存在给付钱款的事实,但由于缺少相应的证据证明双方存在借贷合意,无法排除赠与、共同支出或其他的合理情形,付款方主张双方存在借贷关系并要求对方返还借款的诉讼请求,就很难得到法院支持。
* X: E+ d, M( g$ _2 ]6 |4 J8 Z, E S* l5 Y
李某与宋某曾是恋人,在二人同居期间,李某刷卡21万元购买了一辆小汽车,登记在宋某名下。后二人因生活琐事产生矛盾并最终分手。李某诉至法院,称21万元是宋某向其借的购车款,因当时碍于两人的恋爱关系,未让宋某出具借条。宋某对此不予认可,称车辆是李某获得拆迁款后主动提出给自己买的,并不是借钱。
6 [5 o# E! q* _. S% n5 {! q! c# h) e8 E( q; F1 p
法院经审理认为,购车时二人处于同居期间,且车辆由二人共同使用,宋某主张赠与具有一定合理性,现李某仅依据刷卡消费记录主张宋某借款,但未能进一步举证证明双方之间存在借贷合意,在购置车辆后也未要求宋某出具借条等债权凭证,其诉讼请求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最终法院判决驳回了李某的全部诉讼请求。0 p |2 {3 M: j1 ^7 N
1 c* ~# [# G8 j$ U: Z另一方面,情侣间借贷的利息往往难以获得支持。根据我国民间借贷的相关司法解释,在借贷双方没有约定利息的情况下,法院对债权人借期内的利息主张不予支持;借贷双方对于借期内利率及逾期利率都没有约定的,可以主张自逾期还款之日起的逾期还款违约责任。而大部分恋人之间的借贷,既没有约定利息,也没有约定还款期限,自然也就无法主张出借款项的利息。因此,即使有证据证明情侣之间存在借贷关系,但如果双方没有就借款的利率进行约定,法院也只能判决借款方返还相应的借款本金。! W) K7 f( k: h$ {
1 P B2 K- |& S) T3 B
2.情侣间的微信红包可以要回吗?! t$ P9 V* F {
1 E) ~0 O# ?1 U! e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法官答:情侣间往往会通过赠送礼物的形式表达爱意、加深感情。根据法律规定,情侣间的赠与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一般性的无偿赠与,另一种是附条件的赠与。对于前一种,赠与完成后,赠与人不能再要求受赠人返还。但是在附条件的赠与情况下,如果赠与目的无法实现或者赠与条件不能成就,即使受赠人已经接受了赠与物,赠与人也有权要求予以返还。
9 d7 e" u8 Q+ j8 G
! t6 C! y4 X; c& C一般性的无偿赠与,是指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行为。虽然双方未签署书面赠与协议,但当一方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接受了赠与,实际上该过程已经形成赠与合同,且合同履行完毕。此时,财产的所有权从赠与人转移至受赠人,赠与人不能再要求受赠人返还赠与的财物。/ v. P. @ v# V4 K5 o Q% j
$ z5 d$ f1 E: t' y' |
情侣间的无偿赠与,主要有四种常见情形:5 }8 @2 @* X t* `3 ~
一是日常生活中的共同消费支出,共同消费是双方为维系感情而进行的共同支出、共同受益的活动,例如一起吃饭、看电影等,这些共同支出包含着双方共同的意思表示,即使日后分手,负担较多的一方也不能要求对方予以返还;0 l* I7 m' N$ S _4 t7 Z }
* }7 Q: w4 z- d+ V9 K二是特殊节日如情人节、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向对方赠送的礼物或财物;
+ ^ L8 `" o5 E4 b, X! R
* ]7 Y. L! V: k3 p! R三是“520”“1314”等具有特殊含义的转账,以及摆出心形或花束形状的现金;2 A E1 A- G. l, M+ z
+ q. @/ |; V& u: c3 b% |6 B
四是无明显意图且金额不大的其他小额赠与,比如微信红包等。4 l: Y- H/ @7 I8 m- d6 e; [+ O0 u3 w7 ~
) s1 \5 Y5 c2 c- r, P1 t
3.承诺的“赠与”需继续履行吗?
; J$ N1 w5 r$ p9 V1 D& K. k# b* X1 X9 L. f1 ^) o `) N6 n4 B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法官答:恋人之间自然少不了甜言蜜语、海誓山盟,那么,相恋时一方做出赠与财产的承诺,分手后还可以要求其继续履行吗?
7 d" C2 _. W4 r( X% {) F% ]: F% i8 d# ]2 L) t1 z. B. R- b8 F+ D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条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由于赠与合同具有无偿性和非交易性,赠与人将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本质上属于一种施惠行为,受赠人是纯获利益者,即使赠与人撤销赠与,一般也不会损害受赠人的利益,所以法律赋予了赠与人任意撤销权,也就是说,赠与人在赠与财产前是可以撤销的。因此,如果一方只做出了赠与财物的许诺,但并未实际将赠与物交付给对方,那么双方分手后,对方是不能要求其继续履行的。
t0 _' S4 a) q3 P# J. m$ Z& r( @+ O/ y) i* w2 \" m$ Z3 D
需要注意的是,“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并不单纯指赠与财产由受赠人占有使用。对于动产,如金银首饰、名牌包具等,不论其价值大小,当赠与人做出赠与意思表示并将其交付给受赠方时,赠与物的权属即发生转移,此时赠与人不再享有任意撤销权。但对于房屋等不动产以及股权等无形财产,其权利的转移一般要求到权属部门进行变更登记,交付并不代表所有权的转移。因此,如果赠与财产是房屋等不动产,即使一方做出赠与的意思表示,另一方也实际居住在赠与房屋中,如果没有办理房屋产权过户登记,房屋仍然属于赠与人的个人财产,分手后不仅受赠人无权要求赠与人继续履行承诺,将房屋赠与自己,赠与人还有权要求受赠人搬离涉案房屋。所以,如果恋人只是做出“赠与房屋”的许诺,却并未将房屋实际过户给受赠方,那这很可能只是“空头支票”。( f2 r2 k( V9 W" G4 s( ^
( p# Q8 w# }( N7 I
信任是相恋的基础,如果承诺都像“空中楼阁”,那感情又该如何保障呢?生活中,赠与方出尔反尔的情况并不少见。如果现实交易中,赠与人行使任意撤销权导致受赠人损失,在少数情况下,赠与人也会承担赔偿责任。例如赠与人向受赠人保证会交付赠与财产,并要求受赠人做好接受财产的准备,受赠人基于信赖为接受财产而支出了必要费用,此时赠与人无正当理由撤销赠与的,应当赔偿受赠人的信赖损失。但是在感情中,受赠人基于信赖付出的真情实感,其价值是无法进行衡量和评判的,即使诉至法院,受赠方要求完成赠与或者给付补偿的诉讼请求,也很难获得法院支持。为避免情感上的“错付”,受赠方可以要求赠与人将赠与内容进行公证。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条规定,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得任意撤销赠与。
% A* a4 [8 o& n" n% A2 v& F: Q k' R* `/ ~' V
4.享受付出的快乐也要学会保护自己
/ y1 k5 Z4 Z- ` E! W
. M* v9 m* d9 I, b3 M! u% R恋爱关系没有专门法律法规予以保障,加上其自由、感性因素占比重等特点,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情侣们在享受恋爱带来的甜蜜时,也要学会保护自己。
1 h- R7 T& B9 Q2 ?! Y8 x& _ C
# }8 h# z S3 X3 |7 g: `一方面,要保持相对财产独立,并做好大额资金往来的证据留痕。恋爱期间如果出现财产混同,是很难区分各自财产的,因此情侣除财产相对独立外,也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进行消费、赠与,以免分手后出现各种财产纠纷。对于恋爱期间的转账行为,法院一般结合转账的时间、金额、用途以及双方的财务状况等因素综合进行判断,因此对于大额的资金往来,要做到及时留痕,保存好转账记录、微信聊天记录等具有一定证明力的证据。
# _& z7 M8 X3 d' m6 }! B2 q
1 Y a! ^5 W/ u9 x. ?$ W2 z1 D另一方面,要保持一定的理性思考。“爱情容易让人冲昏头脑”,但恋爱中“各怀心思”的情况也绝非少数,不仅对恋人的口头承诺要有清醒的认识,更要防范以恋爱的名义进行的“杀猪盘”。如果发现对方有异常行为,尤其是频繁要求借钱、投资,要及时止损,留存好证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 i3 y7 G& Q, c7 x+ V3 f' F h- H, T' A3 H) T
此外,需要提示一点,恋爱虽是个人自由,但也要遵循公序良俗,如果一方已有婚姻家庭,其赠与的大额财产、贵重礼物,均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赠与方的配偶是可以依法追回赠与的财产的。所以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介入”他人家庭的感情,最后很可能是人财两空。
$ G/ P; p8 z2 T5 A5 O: p! g& q( v; y9 B: M/ s2 G( o# [
相识相恋不易,如果出现财物纠纷,双方应积极沟通协商,力争好聚好散。
; r* N% z& G- y, J
# w1 e# q5 r( U-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