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科普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需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绝不能网上随便拿来就抄,特别是官媒更要本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甄别各种信息。
# h# R. r% I3 y) f! S0 X
( A) x1 o! g" ?9 O; ?; V5 X0 v% E4 `: Q! j; J
下面这些文章错误部分的截图来自今天早上四川地震局官方公众号:
: @* E2 E( D+ c9 `/ z
0 z9 Q" c5 F% e/ G8 K4 ?
这个号称“科学避险”的文章,真的是让人无语的很,来看吧:
* [ ~% Z; r5 x2 Z" E+ f% d
& c% k% h. w T, M8 T1 _: n; ?0 H8 E
首先是自相矛盾:要大家远离炉灶、煤气罐、电器,不要近火…,请问家里哪个地方这些东西最多?哪里近火?当然是厨房!说完了又要大家去躲在厨房里,请问小编走心过脑子了吗?
$ }" H2 z0 ?: `4 D, C: ]& C9 r
8 t; y+ J/ i/ @9 S
事实上躲开厨房是地震避险最重要的一个常识。厨房不仅有煤气泄漏、可能火灾的风险,还有餐刀、碗碟碎片飞溅伤人的隐患。
! J* E# G! j; ]0 d
1 {+ h: o5 W$ f2 U此外,躲避卫生间也是一个想当然的错误。我在汉旺、北川多个地震遗址拍到的照片表明,卫生间其实是一座建筑最薄弱的地方:
7 F8 u3 d9 Z3 I! c
5 [) b4 L8 W+ @& Z+ U9 j6 Q+ ?8 n如果说上面卫生间先垮塌仅仅是我个人看到的现象,那么,请看下面的理论依据:
# X( G' @2 \, R+ b3 ]/ N8 b4 S7 y' _- ?
' R% n* [" G# L这是中国建筑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科学地震逃生》中有关卫生间的描述。作者姚攀峰既是建筑结构专家,也是安全工程专家。他在考察过5.12地震遗址后,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写出了这本书。
1 M) l1 t# {; t( y) V( p8 C
" n. Q& @9 l' p9 Z6 f' \
再来看看上述官媒文章中在商场避险的这一幅图:
+ c8 ^( Z6 u7 i3 A' ?0 \; V+ k, S k# N6 }1 X) B9 a5 u& Z
避开货架是对的。但是“赶紧跑到室外”是严重的错误!因为在地震摇晃的第一时间,最危险的地方莫过于建筑物的门口了,因为高楼坠物啊!不信来看下面这些地震的门口是什么样子:
7 J5 I: g$ d6 t& S
0 `9 L6 L8 h, i4 [: p以上所有建筑物都还相对完好,但是所有的门口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泥块甚至整体水泥构件。所以,我们说“门口是地震第一时间的鬼门关”啊!
N" H/ O( F& f* o; p! H; E9 ]9 _- [
再来看看本月2号发生在宁夏银川永宁县的一个不大的地震,慌慌忙忙乱跑在门口被高楼坠物砸伤的视频:
( {2 E4 @: b9 F/ L4 g- X, C" O9 s
要知道这次宁夏地震不过是一个4.8级的不大地震,根本没有房屋倒塌。
0 m! ?' F$ x9 A2 ?+ b6 p# }0 O0 E. t' N3 R% K* M0 d
接着往下看该文的错误:
. v1 Y6 Q4 L. J) V
2 b: s* z7 { A2 o1 {6 e只是失去意识的人不需要做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开始的充分必要的两个条件是:无意识+无呼吸
3 s' e3 `0 C! t( L1 F2 F
$ T: s, n# j* K4 [# R1 n
所以,发现一个人失去意识(准确地说是无反应)的人,接着就要判断是否有呼吸?如果有呼吸,不需要做心肺复苏,等待救护车即可。如果没有呼吸,才做心肺复苏。
( |' F/ G9 |0 A+ U+ x
* c9 A" i6 }8 v$ Y$ @1 ]* M
错误继续:
3 k4 v0 q0 n% f9 N
7 A* N/ l0 T2 q: x& D心肺复苏按压深度是5-6厘米,不是4-5厘米。频率是100-120次/分,而不是100次左右;而且图示按压部位也是错的,正确的部位是胸骨下半段,这都按到锁骨上去了,不起作用啊!
/ L5 @" Q; M0 m; _2 F# R
# h+ C8 p, L: }还有错误:心肺复苏的顺序不是先做口对口吹气,然后再去检查脉搏、再开始按压。而是先判断反应,没有反应后打开气道后判断呼吸,没有呼吸立即开始胸外按压,每按压30次,做两组人工呼吸。
% h* K3 i% \6 ]7 [' _
8 p- I% v: @. J0 p% H5 t
虽然做人工呼吸的顺序也可以放在胸外按压之前,但绝不是做了人工呼吸再来评判是否有脉搏:普通救援者不评估脉搏,只评估呼吸。医务人员才需要评估脉搏。
2 Z1 F5 H+ Y! Z+ L# C3 G8 j
# `% c- ]/ k; E B
此外,胸外按压,不是心脏按压。虽然按压胸腔的目的是挤压心脏,但是用“心脏按压”的说法有可能误导人去按压伤患的心脏部位,那会导致肋骨骨折的严重后果的。
8 d. d2 ` G0 T% }$ n8 i: }" o7 z" m: B! Q$ V, I# H' m N
一篇科普随便一看就这么多致命的错误——你没看错,是致命的错误。这样的科普是在害人还是救人?
2 R( B7 |& \9 `9 \; S
# e, Z- W% z3 [2 k, [: X避险是救命,可是传播错误的避险知识就是要命!
3 c% I7 O2 Z0 j& T8 t. H
/ Z+ l9 z" a7 y2 L# X.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