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南通境内成陆最早的西北部为扬泰岗地外缘,5000余年前就有人类氏族部落,南通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其余大部分区域为近2000年间海中沙洲逐步涨接而成。隋以前,今南通市区一带逐渐成洲,始称“壶豆洲”(后又称胡逗洲),洲上多流人,以煮盐为业。稍东有南布洲,东北方向有扶海洲,各大沙洲均为海陵(今泰州)属地。
" @- c5 q! n5 j
9 q+ }9 _! Y8 i1 W$ x
& U9 \" G: v" T t# i! a$ U' L2 `东晋义熙七年(411),在今海安、如皋一带置宁海、如皋、临江、蒲涛4县,属南兖州(今扬州)。南朝宋泰始七年(471),析宁海县西部另立海安县,不久撤消,辖境复归宁海县,后并入海陵县。 & y& ~( J2 ^; S/ ?9 X
* V# U4 u6 u& n8 z& e- U2 ~4 M
隋开皇三年(583),如皋县并入宁海县,后并入海陵县。唐景龙二年(708),析海陵县东镜复置海安县;唐开元十年(722),海安县复并海陵县。 ( o& d5 s6 J, r& P( a1 t& L, V3 ]9 \
5 n# R$ ]7 A; u7 Y2 ]% G* H1 s' a
五代十国时期,今南通一带为割据政权南唐控制。南唐保大十年(952),升海陵县如皋场为如皋县。后周显德五年(958),设置静海军,后改通州,始筑州城,时领静海、海门2县。宋代,通州一度称崇州、崇川,隶属淮南东路。元至元十五年(1278),通州升为通州路;至元二十二年(1285),恢复为州,属扬州路,领静海、海门2县。
) H- t7 y* f: t& s" Y7 f! d( P" k( H; C% r3 Y
明洪武元年(1368),废静海县,通州直管静海,领海门、崇明2县;洪武八年(1375),崇明改隶苏州府,通州仍领海门县。清雍正二年(1724),通州升直隶州,划扬州府的泰兴、泰州府的如皋2县归通州管辖;乾隆三十三年(1768),划通州19沙、崇明11沙和新涨10个沙,设海门直隶厅。 , S) Q* ?1 {7 n" L; Z
+ [$ L5 L3 ]" @' y) s
中华民国元年(1912),1月海门废厅设县,5月通州改称南通县。民国17年(1928)3月1日,在崇明外沙设启东县,隶属江苏省。民国22年(1933),江苏省行政第七区专员公署设于南通城,下辖南通、如皋、海门、启东、崇明5县,次年改称江苏省南通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5年(1936)6月,更名为江苏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0年(1941)3月,建立如西县。民国32年(1943),撤消泰北办事处,建紫石县。民国34年(1945)抗日战争胜利后,如皋西乡的如西县复名如皋县;如皋东乡的如皋县定名如东县。民国37年(1948)紫石县改称海安县。1949年1月,海门、启东全境解放;2月2日,南通全境解放;2月3日,南通市人民政府成立,驻建设路1号办公。
* }4 b' s! J. Z m b2 E/ _! F: c: d% u# {1 B0 U- I) [
1949年10月,南通专区隶属苏北行政公署,下辖如东、南通、海门、启东、崇明5县和南通市。1950年1月,海安、如皋2县由苏北泰州行政区划归南通行政区。5月,南通市改为苏北行政公署直辖市。1953年1月,重建江苏省,南通市改为省辖市,同时建有南通区(后改为“专区”“地区”)。其中,“市”管城区、郊区,“区”管各县。1958年11月,崇明县划归上海市。1983年3月,南通地区行政公署撤消,原行署所辖6县统一由南通市领导,实行市管县体制。1989年后,启东、如皋、南通、海门先后撤县设市,南通县改称通州市。2009年4月,通州撤市设区。2018年6月,海安撤县设市。
7 T% j! E: T! Z+ I$ U
. e1 x7 Z. k+ { U) i: H2020年7月17日,江苏省宣布对南通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撤销南通市崇川区、港闸区,设立新的南通市崇川区,以原崇川区、港闸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崇川区行政区域;撤销县级海门市,设立南通市海门区,以原海门市的行政区域为海门区行政区域。
0 l* a# T" Z' ~8 c
: _5 ?; b' C: G9 n4 ?1 j
* [ W; V' ]' I1 H$ ? _
6 v& T4 u5 ]0 y3 f; O.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