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不管是清晨的茶、下午的果汁和酸奶,还是夜晚追剧时的可乐,饮料已经成了现代人生活中的“标配”。
8 | E/ j8 o( s6 H2 ^
9 O7 a: d- `, A! n, j根据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规定,在100ml的饮料中,如果添加糖含量大于0.5g,则属于含糖饮料。
/ L5 b0 m( e3 @: i6 |7 `可随手拿瓶饮料翻看,你就会发现,多数饮料的含糖量已远远超过这个数,有些看似少糖健康的,其实也都隐藏着惊人的糖分。
" P( A/ b3 X2 q4 f( H9 K
6 b/ [, x# ^( P! j
. h4 C8 t& G4 [! X' U8 `6 G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经常把含糖饮料当“续命水”,要当心越喝越短寿!
) S R7 D7 S: M& I- O5 n8 V
, b) Z0 x9 k5 v' `8 D% l+ x/ E4 s
Nature子刊上发表的一项全球研究发现,在2020年,全球成年人每周平均消费2.6份240mL的含糖饮料,部分国家和地区甚至达到了17.4份/每周。
6 R6 Q# c: o3 ]& a" R
0 X. d) M7 B: H3 x$ M
" T) l% x" z+ V9 T Z6 z在甜蜜的攻势下,研究分析发现,2020年全球预估有220万例新发2型糖尿病病例和120万例新发心血管疾病病例归因于饮用含糖饮料(分别占总发病病例的9.8%和3.1%)。
; Y ^& W. r1 i/ J
在疾病死亡方面,约有34万人死于含糖饮料相关的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由含糖饮料导致的全球健康负担依然非常严重。
2 s9 C9 ?% X& T7 `另一项研究显示,在1990 - 2019年近30年间,中国高含糖饮料摄入导致的死亡人数几乎翻了一倍。
4 O; S( m$ P4 d" ~. Y具体来说,2019年,中国因含糖饮料死亡的人数达到46633人,相比1990年增加了95%。
, W4 y0 B8 Y3 f3 q# w9 [4 v! z/ _
& P( @ t( N( x9 {& ^. ^' Y+ G
$ x b8 |0 e$ U$ Y5 @4 N很多人觉得喝无糖饮料能减少伤害,可事实并非如此。
y* r! f# q7 F不少饮料标榜的“无糖”,其实并不是真的无糖,而是添加了人工甜味剂。而这种含有甜味的代糖杀伤力不比添加糖低!!!
C9 T0 f) p, ~% g; K中山大学科研团队就发现,即便是每天少量(不超过250ml)喝含人工甜味的饮料,也可能导致慢性肾病风险增加14%。
# T2 B6 Q6 ]# C& u酿造啤酒的主要原料包括麦芽、啤酒花、酵母和水,其中,麦芽在发酵过程中会被分解成麦芽糖、葡萄糖等碳水化合物,这也是啤酒中糖的主要来源。
5 O. M5 \6 T. c" B3 X( g/ g' |, @长期大量饮用啤酒,也可能使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0 l6 }* D2 D1 E1 P8 Q( ?) u" A
同时啤酒中含有大量的嘌呤,嘌呤在人体内经过一系列代谢后会转化为尿酸。
& J" Y6 C$ z/ [' s
当血液中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盐结晶就会在关节及周围组织沉积,引发痛风性关节炎,出现关节红肿、疼痛等症状。
' U. T4 I9 o& ? C, x- z# M此外,还有另一种甜蜜的陷阱,值得大家多留意。
6 d, c2 ]4 H! f% C3 I$ b我们都知道“吃甜的会开心”,糖能短暂刺激多巴胺分泌,使人心情愉悦,但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喝奶茶也可能增加抑郁风险。
: T" X4 u3 ^ ~4 l" ^
我们可以循序渐进地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量,比如从每天一瓶变成一周两三次,再慢慢替换为无糖或低糖饮品,逐渐脱离对它的依赖。
9 {# ^7 h& r1 ~8 Z: r2 b6 }+ N0 Y
选择甜饮时,要尽量选含糖量较低的。
7 D' B) w. ^8 ]* S% U4 L* o5 K( x) V' [. d5 F$ R2 `4 B$ j
一是选配料表中“白砂糖”等成分靠后的。
+ P4 p( S) Q: Y- t/ }+ p- l配料表通常是按配料含量高低来排列的,越靠前的说明含量越高,所以我们在选择时,要选“果葡糖浆”“白砂糖”排名较后的饮料。
' q. C! w+ Q; ~ r9 ^
3 p' U; G' W2 b! f* R: Z4 i8 v. B8 e0 _. P5 h( w& e+ H9 F
二是选营养成分表中“糖”含量低的。
* W9 ~# a. o$ S' r' d. o$ a& ~4 D以下图为例,每100毫升含有糖11克,假如它是300毫升/瓶,那么一瓶大概含糖33克。
. ^( [) w* _# }4 \% v, j而根据最新版国内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你就喝这么一小瓶,每日糖摄入量已经远远超标了。
0 N( W% v2 O5 Z. w) m$ m5 Q& o
( I! j& i) h) D/ B2 L
3 K- U2 Q0 r4 j; D如果有些饮料没有具体标出“糖”含量,我们也可以看碳水化合物这一栏。
( o/ h# k3 s C9 r$ i. _
) \+ N$ R) P" F8 q, Y9 u' r6 v. {4 R& ^2 h8 {9 u+ g
如果嘴巴闲不住,又不想麻烦地算来算去,那么可以选择无糖茶、咖啡或白开水等更健康的饮品。
3 k5 I- L6 _3 T$ _
总的来说,含糖饮料确实能给生活带来“甜蜜感”,但过度依赖却可能伤害健康。掌握科学的喝法,减少摄入,或者寻找更健康的替代品,既能满足味蕾,也能让身体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