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 W/ u; [ p2 q( o, q4 l
& P( F# M n9 b& Q2 q: V' }# q8 A
湖北武汉一男子坐前排看演唱会拿手机录像时,一道激光扫过,手机摄像头直接报废了。
; f, L- |9 f0 i6 n" o& [拍摄者手机画面出现十字交叉白线,导致无法正常拍摄。
( s' r4 Z5 \- n" X% @5 W) v
该男子表示,这是自己刚花上万元买的新手机。
. O& U$ N( J. ~; y3 T0 P2 `! C
) S4 m* b/ @; G5 ~5 Z! p+ Q/ t对此,有网友表示花了高价票又折了一部手机,好奇这种情况下,售后给保修吗;也有网友戏称坐标轴都给你画明白了;还有网友震惊涨知识了,激光竟然会照坏摄像头。
# |0 F2 i( N: c$ o
+ D1 G) z- A" ]' f/ l9 I% g激光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在很多舞台表演或者一些展览上都会出现,它们颜色艳丽,方向性极强,给人一种视觉冲击感,但是如果你拿手机直接对着它们拍摄,用不了多久就会发现手机摄像头轻则出现光斑,重则直接报废。打开摄像头会呈现出模糊、斑点甚至花屏的情况,并且这种损坏不可逆。
- d0 s- k6 f& Q2 K! y" U3 V
t- C# O, ]5 k据悉,激光、镭射灯光等不同于一般光源,后者光线发散,照亮四面八方,功率向整个空间均匀辐射,最终进入人眼、摄像头中的只有一小部分功率。而前者则十分集中,具有相当强的方向性,单点发出的能量极高,总的来说具有高能量、精准聚焦的特性,所以也被称为最亮的光,可以快速加热敏感表面并造成损害。
0 m" v& L4 e4 J3 K
. X6 u8 [4 W W- Z想必小时候大家都玩过,拿着放大镜在太阳底下、聚焦阳光可以把纸点燃的游戏吧?我们的摄像头或相机镜头的感光元件是非常脆弱的,在这些带有能量的强光面前,就好比是通过放大镜聚焦的光照在了一张纸上面,单位面积接受的热量过高,很容易就会被烧毁,甚至击穿。当然激光对相机传感器损坏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激光强度外,还跟照射时间、波长、脉冲长短、所用镜头等有关。
2 {* X L* l% `$ ~/ g7 l! h# C
% ?. Q: p/ B3 S. K% q因此对天生对光线敏感的相机,极易在激光直射下受伤,不论是胶片或是感光元件,这是永久性损伤,唯一解法就是更换传感器。
3 M0 l5 q7 k8 V" ]
+ I3 t; U1 l/ X# q在一些场景下若必须使用激光,如医疗、工业和军事等领域,专业人士使用激光,会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以避免伤害。
: E: |+ E0 W+ a% f/ M8 V" x
x: w5 P6 ]- k普通人员如果想要避免激光对拍摄设备的损害,需要用到 ND 减光镜,配合光圈缩小,最大程度减低强光对感光元件的影响。当然最好是不在激光扫射区拍摄,确定不会有激光直射过来的时候,拍摄一下美美的灯光秀也是可以的。
3 e& T8 ^% Z) j9 u! J3 X' T& Y& d. Q3 U+ ?) Q
实际上演唱会以及一些演出的票上大多标注了不能现场手机拍摄,使用激光本意是想带给观众更好的视觉体验,但一些观众可能没有注意过,导致手机摄像头损坏后才追悔莫及。
: p' Y& n1 u) u( n7 u' D$ m
: b T3 T# U$ I/ m
在社交平台搜索可见,出现了不少相机传感器被激光烧坏的案例,国际激光显示协会也曾警告:相机传感器通常比人眼更容易受到损坏,具体取决于激光源的距离、光束方向和功率。较短的激光脉冲可以更准确地测量距离,但它们需要更高的功率强度,这会影响相机传感器。
! S7 |0 ]5 n- ]1 {+ Q# K; P7 S- D- N
1 H: j& s% g7 p7 J. x3 p3 }同时,一些手机厂商也作出过明确警示,比如索尼官方就曾指出激光会损坏其相机的图像传感器:请勿将镜头直接暴露在激光束等光束下,这可能会损坏图像传感器并导致相机出现故障。在室外或室内环境中,当有激光显示设备时,直接或间接(激光束从反射物体反射)对相机CMOS传感器造成损坏的可能性很大。
( V t+ ?5 ] R7 a* x3 U' y( I- n$ ^ y! K/ ] k, Q" I# ^7 P4 H
除了对手机本身的影响之外,激光对人眼的伤害也是不能忽视的。直接注视激光束可能会导致视网膜受损甚至失明。所以日常生活中如果碰到激光还需要警惕,尽量不要用手机直接拍摄,也要避免对眼睛的直射。
: y* P# Y& ]4 Y- p- j! o% k* W
3 s+ b1 g j# V% x6 W: {这一系列事件引发网友担心。毕竟灯光秀和演唱会不是天天上演,可如今马路上搭载激光雷达的汽车却越来越多,岂不是各个都变成了行走的“激光武器”?那今后走在大街上还能掏出手机拍照吗?另外我们的眼睛是否会因此受到伤害呢?
8 Q# E5 ^% A& z
1 l. X! O8 [& x+ X+ o) Q5 P2 U其实不用过于担心。
: n2 n6 t6 `( G# p$ K
/ U7 S" y& v) v0 G2 L9 Q
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 60825-1)依据激光产品的波长、最大输出激光功率或能量将激光产品分为了几个大的安全等级——1类,1M类,2类,2M类,3R类,3B类,4类。等级越高,危害程度越高。而按照国际标准,“1类激光”对于人眼和皮肤几乎没有危害,不用考虑任何激光防护措施。
/ a& i9 i, x7 A# I, M; Q
. b) Z1 E# {+ [3 k按照要求,目前市面上量产车搭载的激光雷达都必须满足“CLASS 1”的要求。只要是满足该标准,在产品表面或者产品说明中,就一定能找到“黄底、黑字”的特殊标识。
& F* T; A( X6 n' G8 C2 B
7 _4 J6 a# B4 N2 r5 O* }, {
通常来说,一些手机上的激光对焦、iPhone上的激光雷达包括扫地机器人的激光雷达等也都属于“1类激光”,目前均未曝出对人眼造成影响的案例。
y. c# N- v# T' O7 m/ l
1 [& |0 [3 [* r# L据悉,为了安全,目前车用激光雷达照射的波长主要分为两个,905nm 和 1550nm。
! I4 r7 D4 l i, m3 O F$ v5 p
" B5 V& p' C# X3 J3 Z$ h( G5 X
有一种观点认为,当下很多车载雷达使用的 1550nm 波长,发射的激光距离可见光谱更远,在通过人眼时会被角膜及晶状体中的水分所吸收,不会聚焦在视网膜上,更不容易对人眼造成危害。
. m5 k$ ~+ a( H3 u5 f
/ F+ o" X9 H: u! H
' R1 z& Y7 w& ~7 b
" ~+ |/ A I; S6 y g1 m而那些成本较低的 905nm 波长车载激光雷达,虽不会被人眼吸收,根据国家标准也将发射功率限制在了视网膜可接受范围内。但也不能长时间注视 905nm 波长的激光雷达,对人眼会有一定伤害。
* N0 `4 [) B" f
$ u1 |7 q, ^$ z- l
3 D# n) x2 R/ G; V( z% u
% y7 \. P2 M/ w% N8 e+ D不过,由于感光元件 CMOS 的敏感度比人眼高出很多,能接受的电磁波波段是 350nm 至 1050nm,所以 1550nm 的高能量光束对 CMOS 更具威胁,并且一些手机的摄像头并未做 1550nm 的滤波,光直接打在 CMOS 上,造成了损坏。综合目前案列来看,关于手机摄像头被激光雷达损坏的事件无一例外都发生在安装了 1550nm 波长激光雷达的车型上。
' J- |8 |: Z; s5 c
r- Y# X+ e8 T
3 O9 l t9 }* Y, t
# H# b+ Z- v) Z总结来说,一定条件下,激光雷达会损坏手机摄像头,当一辆顶着激光雷达的汽车从你身边经过时,保险起见,不要对着拍摄,此外,欣赏的时候也请和激光雷达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大概不少于10cm。
# @$ ^% u1 o: \8 v5 B
) g) C9 I" B4 K4 S% d, C* A话说,汽车厂商如果能在车载激光雷达通电工作时加入一些警示,会不会更人性化呢?
4 k# j" x5 w# l' a& e
/ c m4 t8 W# q' ]5 F1 }# ]8 V9 d! l
当然你也可以直接拨打电话13101986181,让我帮你组装电脑,装机!
0 G' h- K# k' [/ e
4 e n: X6 W% Y9 N- @
5 X" u, S# t4 \&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