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0 ?: x% z. P1 B) M7 h9 p$ @+ X
3 ~5 f; N/ r' v* ?5 Q2 N& j6 H自从一加跟真我在配置上大发力,一夜间中端机似乎都要香炸了。
' A+ b1 I# P$ d! ^' t9 Z前有一加把入门运存打到了 12GB ,后有 realme 把 1TB 内存杀到了 3499 元。
" a5 r! m! `; ^3 D' Y8 q/ }而这样的策略,同样延续到了价格更低的两千档手机上。
3 r' r3 _& a1 V! [& C z
最近发布的红米 Note 12 Turbo 跟真我 GT Neo5 SE 不约而同的把 16GB+1TB 版本定为 2599 元,再次刷新了最便宜的 1TB 手机价格。
/ r; V7 y1 P' g! ?+ R3 R
16GB+1TB 搭配骁龙 7+ Gen 2 的配置,流畅用上个三四年毫无难度。
3 ? `! d9 O' E4 c4 Z% `' Z0 z& Q
再加上其它越级看齐旗舰手机的功能,很多朋友会想:中端机用 60% 的价格就能买到旗舰机 80% 的体验,以后真没旗舰机什么事了...
4 P/ a$ G& b1 c9 p4 K+ t
就账面数据来看,中端机跟旗舰机的差距真的挺小的,然而这些点只集中在用户看得见或者厂商集中宣传的地方,在用户看不见或者要上手才了解的部分,其实旗舰机和中端机还是有很明显差距的。
D7 t% G9 t% |0 t ?8 p2 \
首先就是去年旗舰机拼命卷的影像配置,小米花重金用上了徕卡可乐标,华为自创了 XMAGE 影像品牌,vivo X90 Pro + 也在蔡司镜头的加持下,成为了新一代影像旗舰标杆。
9 K& i. N. L7 g4 K3 c
为了增加自家中端机的“含金量”,很多厂商喜欢在营销时用上“旗舰下放”这样的话术,营造出中端机真正用上了跟旗舰机一样的影像的配置,从而拍摄也能有一样的效果。
7 }) y5 c# I9 a# w# e
但真正上手后,用户会发现真实性能并没有厂商宣传的好,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或许能有旗舰机 80% 的水准。
8 U5 ^3 Y* }& K* h0 G& Q9 y/ j; D. D但在运动、光线不足或者一些需要用到长焦和微距的场景下,中端机的成像效果往往惨不忍睹,成为了大家口中的“扫码”摄像头。
: h% T, [# b# Q G8 c" D其实厂商说的“旗舰下放”并不是把旗舰机的影像方案一比一移植的意思,往往它们下放的是旗舰机方案的同源技术,但并不保证整体效果一致。
. b0 U" R8 E) n# q c, Z例如小米当前最高级的影像方案是小米 12S Ultra 的 1 英寸 IMX989 主摄,次旗舰是小米 11 Ultra 的 GN2 ,接下来的是 IMX 707 ,再次一点的是小米 10 上的 1 亿像素 + 1/1.33 英寸底三星 HMX 。
O; m" N9 `, i2 S9 R" _, y" E而下放到红米中端的 K50 Pro 其实是技术更新,但规格和定位都要更低的 HM2(1/1.52 英寸),效果远比不上老前辈的 HMX。
5 z4 J* B4 I% U- ^1 I
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阉割,虽然都是旗舰技术,但规格跟性格都比旗舰的要弱,这差距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6 P' r8 _: e5 A$ s- V! _
不过中端机在主摄方面一般不会太拉,哪怕有阉割,整体效果也不至于扫码水平,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副摄”的配置上。
5 |3 e0 f m W! N n' i8 ]
自从手机进入了多摄时代,一度演变成了手机摄像头越多,它的拍摄性能就越好,这认知在很多人心中成了定律。
/ T! H$ X) t/ A, O" y( G厂商为了让中端机符合用户高端的认知,哪怕做不到也会强行把后置 ID 设计得跟旗舰手机一样,尽可能的塞进更多的摄像头。
9 S! i" H9 A1 v# {5 E& ^& S8 o然而下放一个旗舰主摄已经很吃了,中端机根本没能力再塞入更多的旗舰副摄,于是大家深恶痛绝的凑数摄像头就出现了。
" n. b* Y+ O: j4 n% l A4 `, b
所以大家经常看到副摄会出现例如 8MP 超广角、2MP 微距、2MP 景深的组合,甚至有些厂商还会丧病的凑上 30 万像素的远古摄像头,这些“装饰品”相信大家把手机用报废都不会启动多少次...
/ {) g. t- Z$ O/ F) }其实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大家都懂,中端机物理上就不可能有高端机的效果,不然这两个词都没有区分的意义了。
n# J* @4 d8 R* G7 L/ W7 w最大的问题在于,厂商喜欢把中端机塑造成接近甚至能超越旗舰机的存在,让用户误以为自己买回去了,就能得到旗舰机的体验,实际上性能与体验却跟旗舰机有很大的差距,这中间的落差才是让人最难受的。
. r1 H8 r& m5 F. ?9 M% Z其实中端用户真的很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只要续航够高,日常够用,质量过关,其它质感、摄像性能、快充等方面都可以妥协。
, n2 }- ~5 {* R1 W8 M+ K2 H
厂商给了用户不切实际的期待和需求,这才是被用户吐槽的根源,无论是用户还是厂商,抱着全都要的心态去买卖,最终吃亏的只会是自己。
6 w% f! r& e6 \1 a2 v
虽然吐槽了一大波厂商的不老实,但老狐看到现在的手机市场还是很开心的,大家花两千多就能买到非常不错的手机,这比前两年幸福太多了。
u7 L! ]7 f: o4 ?; ]$ D/ m至于中端机常被阉割的信号频段、双频 GPS、LPDDR5X 等功能,其实在日常场景下,能感觉的差别真不大,不追求极致体验的用户,确实应该省下这笔钱。
+ Y5 m' I( E- P) v6 \
接下来厂商如果能在屏幕上多卷卷,那中端机的体验将会再上一个档次,一个舒服的屏幕和流畅的配置,就是普通用户最好的体验保障。
) q; o- _1 R. o% ^
那些高端技术,还是留给高收入人群享用吧,我们普通人只要能买到目标价位最高性价比的产品就好了,真不需要拳打高端,脚踢旗舰的真·越级之作。
1 L2 e4 s$ a/ [- Z3 J
/ v7 h: C+ {, v m! ^3 w& u n6 c0 E
当然你也可以直接拨打电话13101986181,让我帮你组装电脑,装机!
2 e5 X! v( k7 [
& q" G, ]" P* L' R$ L% |2 l4 {
1 }% y% n4 I& a; ^+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