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随着气温逐渐下降 ' C8 \& D' D X1 a# ^+ g
! f9 I- l' x4 k: h) i6 B9 v1 _6 O感染各类呼吸道传染病的几率
: o" I9 p# B3 p, w逐渐增加 / Y( G5 Z3 F9 V8 Y! j; G
甚至可能会面临 % Z! z0 a! c. a
多种呼吸道传染病叠加 : T! g% C) L. G7 E& ^6 {9 n9 ~$ o% T
或同时流行的风险
) o' w7 J$ w6 u# V近日 4 I5 H5 Y/ I9 I2 `! f% D. D" ^
上海一3岁女童同时感染3种病原
! c8 r) v/ o4 F" K9 r z3 K' j支原体肺炎合并腺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
" V) j" Q- M" v) f( g, E, s; t由于诊断明确 B2 H# h2 ?4 ~/ x
经及时对症治疗
6 }7 c# \5 i* v% \' g目前,患儿已顺利康复出院
, Y [3 N7 D8 `; v! ^+ k发烧、嗓子疼……近期高发,多人中招!
1 G) k" W$ q9 G+ g. j; T根据国家卫健委通报
' V0 X$ ]' G0 U+ M4 {近期我国急性呼吸道疾病
( R0 l$ C* m n7 G, m) N* Y6 P持续上升与多种呼吸道病原体
# _7 T4 ?' o, W) n(鼻病毒、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腺病毒) 5 `# I( J9 R$ N
叠加有关 # S, G& W* M0 K; x1 [9 b9 ^+ X6 v* |
连日来 # x- _# j- f4 C' z. ]2 Y$ P. `
公卫中心儿科门急诊
9 p R. D0 `! M% V就诊量不断攀升
' ?+ U" i M0 A4 R; z) \多数就诊的幼儿
. D3 d+ D7 \1 S" Y都出现多日反复发热、咳嗽 8 P0 p) J4 O/ [
当前住院患儿中 6 J; h" |1 ?/ ~3 O2 e& m
多人都存在病原体合并感染的情况 5 V6 V4 e0 Z& r; q
目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7 X6 n6 F. P( I1 b总体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 V) W" ?4 e- W/ n5 S% e H
其中流感进入季节性流行期 - r$ \/ O R, \7 ~ P
流感病毒阳性率近期上升趋势明显 + F ~2 ^5 M, v' c2 W
流感的四大流行特点 ' A! h0 j8 x4 Q- [
一是传播途径多:流感病毒可通过感染者打喷嚏和咳嗽等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比如手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又触摸自己口鼻是常见的传播方式。
! U( C! g7 B3 H8 q$ ^: m二是传染性强:容易在人群中迅速传播,形成聚集性疫情。
3 a* M# ]: ^. ?/ ], L p, W三是无症状感染者可传播流感病毒。流感的潜伏期为1~4天,从潜伏期末到出现症状后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流感病毒复制快,病毒滴度可在感染病毒后24小时达到峰值。流感病毒的无症状感染者可达30%左右。因此,由于无症状感染者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了病毒,可在自己和周围人都不知情的情况下,传播病毒。 ( x/ Y7 P/ }" `# C
四是流感病毒极易发生变异,易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 + z/ ~. O; x+ O, I
由于气温下降 1 B1 z6 b. f1 f2 u: j& W. z6 r3 [
冬天的冷空气会让 , Z" W7 T' R9 h+ L
呼吸道纤毛的清除能力变弱, ( i3 j8 z7 }9 i
痰液和病原微生物
: K* Q/ H( j* q更容易滞留在气道中
3 V" G' `0 K4 V, Y, M- u& |1 v! O2 R削弱了黏膜的“屏障功能”
9 e% H7 \2 e, x$ t# ]/ K8 b! F为病原体的侵入造成了“可乘之机”
* F( m( X0 {% a4 w/ ?# S3 s- S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4 |3 i% x2 t( y" Q8 A* i
如何防范呼吸道传染病
6 h5 d! ~, J& F) V9 Q- c5 E★ 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注意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 " x1 P& k) v6 S# m3 b
★ 如果出现呼吸道传染病爆发,要注意少聚集;
; Y) N2 I. d$ K7 u& E' |: X★ 保持规律作息与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增强健康; , i% U" P: _! S/ W+ M/ J: I
★ 老年人、儿童、患有慢性疾病等免疫力相对较弱人群,可根据疫苗接种的适用条件,接种相关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2 w3 X" q+ ?2 Y. q! |
转扩提醒,做好防范 7 ]2 c6 x" W9 T1 X h
. E/ Y; Y a. P+ p2 N% A!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