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探花
- 打卡总天数:313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4419
- 最近打卡:2025-03-01 21:25:29
版主
- 积分
- 21494
|
被动离职,即公司主动放弃了员工,不少“负心汉”公司,还想着在最后时刻,再“渣”一把,想要引导员工主动离职,或低于劳动法标准的协商离职,既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那员工就该硬气一点,不讲情,不讲理,只讲法,合法“虐渣男”。
0 g+ j3 L: D" H) D/ D' a/ J% R" D$ {! \4 Y) i$ i5 }; g
6 Z; C0 p5 ~: X: A4 n3 v& N0 n+ v/ u# T1 f
011 s, Q/ x" a; C& X. v8 V5 A4 Z
不讲情* v6 r- M, c0 C; w5 r* C/ h) A
- e. c0 e3 I" T7 M( O" z$ O
在公司决定要让某个员工离职时,一般会先让上级跟员工谈,因为一方面员工习惯了服从上级的安排,从心理上就处于了弱势地位;另一方面,上级与其日常接触比较多,既了解员工的具体工作情况,可以直接点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熟悉员工的性格特点,知道员工吃哪一套。3 E: n# W" ~9 Q* S
# U% N( l- E' X4 j- g/ o面谈过程中,面对不自信的员工,上级会更加直接指出或者夸大员工的不足,导致了公司利益受损,再安慰员工说不是个人能力问题,可能是不太适应公司节奏,如果主动离职的话,会帮其推荐其他更匹配的公司;
2 W$ a) l. B: ]! [3 }8 p" O6 ]% R A9 X' `+ @/ _" w/ e' M# r4 [
面对重视面子的员工,上级会说大家都是一个圈子里的,抬头不见低头见,私下来找你沟通是因为觉得你技术很厉害,也比较爱惜自己的名声,你自己主动走,其他人都不知道具体情况,都以为你是被人挖走了,这样两全其美,多好;. `5 N; S% u' N" L& r1 W/ M" X
. ^- u- m2 v$ ]
……
0 ]0 F. u! \% W1 T# l1 z) f: L
1 U; g) f2 P6 t1 p9 r这个时候,我们脑子里面只要牢记上级来找我们谈话的原因及目的:上级接受了更上一级的指令,要以最低成本来让我们离开公司,如果按照上级的意思做,我们利益受损,上级受表扬或奖励,我们与上级的利益是对立的。7 L- `0 v/ q: Y( i% ?
想想我们平时是怎么对上级对待的,值得我们损害自己利益为他做嫁衣吗?而且,大概率还是上级直接跟公司提出的要辞退我们。
3 b" W, l! s6 u' J0 o6 a所以当上级来与我们谈感情的时候,那我们可以嗤之以鼻或随他进入更深的感情,比如说:我也很难过,没想到我这么全身心为公司着想,平时这么支持你的工作,今天你却代表公司要辞退我,跟你谈我太难受了,让HR来跟我谈吧!, y. C% ^5 K' C& h D7 m/ `
! ?2 o* L& m9 T0 R+ k那到HR谈的时候,我们能跟HR有什么感情,谢ta当年拉我们入坑?
6 q8 O* h/ g, T/ N* w
7 y4 y0 p4 m0 t4 E* w" w027 W; w n; c+ r* v7 a8 y4 A
不讲理% h6 K3 z, g7 }' \: e9 Z+ E
. [2 |8 X, e, v' J* O, o' b# G9 N* c当上级和HR发现讲情没用时,那他们就会来跟员工讲理,当然这个“理”是他们自己的理。
+ C: ]+ E( \8 O9 O) H# `5 D0 O- b3 D: T% N0 n% e! v. o; k+ V! c
会拿出公司的规章制度和员工手册,告诉员工,你这个行为已经违反公司管理制度,公司可以无赔偿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 O: I5 a; X8 t, R* [% u* e6 m' u9 G7 n5 w, v) M
那我们可以提出质疑:我的哪个行为违反了这个制度具体哪一点?这个管理制度符合劳动法要求吗?这个制度的发布有经过公司工会表决通过吗?这个制度有给我培训过吗?4 ~4 {! ?1 r' Q1 i: T
% a2 b W1 H0 }; F
即使以上的质疑被一条一条驳倒了,那也没有关系,毕竟,还有很多值得质疑的地方,我们要跳出公司讲的“道理”,因为公司制度是他们制定的,劳动法我们懂得没有HR和法务多。
% M% X: B: `7 o( _ S" E; o6 G1 [
& e8 \9 h7 s* ~0 {% e3 K. |继续提出质疑:为什么公司可以违反劳动法,不足额给我缴纳五险一金,加班没有加班费,年假要入职一年后才享有,旷工扣三倍工资,平时还动不动罚款……) I6 D$ ?* P+ Y) V x% Y* e
8 T2 u z* T0 ]" L9 ]. b9 T这些够HR吃一壶了,如果还是不够,那就说:反正我说不过你们,你们好像挺有理的,但跟我理解的不一样,那就让仲裁委或者法院来判吧,或者我发到网上,让网友来评评理。, g$ W& ], v b* P( b/ f
F" U# |* L' O4 h03
' m. X. b2 H0 t3 K0 D. V" G( z只讲法 & i( Y) f% a" F& V
0 r: x6 N' B* G劳动法是维护劳动者最基本权益的底线,却被很多公司当成了上限,遇到这样的公司,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劳动法这个武器,但并不意味着需要我们多精通劳动法,因为非专业系统学习的、所谓的“精通”肯定比不过专业律师和法务,反而会被对方“带笼子”(请君入瓮)。- V/ @3 J/ {2 {3 @
% s' \! _- [; g
很多时候,劳动者是突然面对这样的情境,一下子没有搞清楚按照劳动法应该是多少,那就直接跟HR说:按照劳动法即可。对方可能会反问或说一个远低于劳动法的金额。那我们采取拖的策略,HR是最怕夜长梦多的,恨不能当天解决。 S6 t7 r" q5 p
( F7 Q' p0 Q1 k7 R1 j1 U, T
但我们就要拖,拖到自己搞清楚为止,而想要搞清楚的方式是:最优是有一个靠谱的HR或律师朋友;其次是12333,12345;再不济,看一下关于劳动法中关于N、N+1、2N的区别,还有AI也能帮到我们。* Q3 f4 H8 r. L8 X/ ~) Q
: a( w9 q& M5 v, v4 H. d6 a8 r搞清楚自己按法律应该得到多少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一些可供HR砍价的“边边角角”(加班费、足额补交五险一金、年终奖、年休假折现等)即可。最后一个小提示:在没有白纸黑字签字的情况下,我们是可以推翻前面口头上答应的条件的,同理,公司也可以。
9 q2 m( H, ~; W; [- g9 H
6 Q9 @$ j5 f! [! O# ]; b"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