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246|回复: 0

新《公司法》“六类连带责任”:股东、实控人、董监高、股权转受人、关联公司、分立公司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探花
  • 打卡总天数:313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4419
  • 最近打卡:2025-03-01 21:25:29

2082

主题

18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1494
发表于 2024-12-12 16: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类:股东、发起人的连带责任% w9 o  r$ d7 v7 Q5 l/ J% ]! r

8 A( i. ?# v3 V0 \4 ?3 K
9 V& Y3 k! ^2 l, q# j( ~) V7 F1.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 r! N3 |4 K. S6 X3 ]3 \新《公司法》第23条第1款规定,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W$ G& q% V. o6 j/ X& u, i
$ c: \: f, R: }, [2 V
参考法条:《民法典》第83条第2款规定,营利法人的出资人不得滥用法人独立地位和出资人有限责任损害法人债权人的利益;滥用法人独立地位和出资人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法人债权人的利益的,应当对法人债务承担连带责任。8 T5 z* }+ M# e- h  ~
! S1 R5 h" m, V) |" n+ J% n; t
备注:【对于“滥用”一词的理解】《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记载:“二、关于公司纠纷案件的审理(四)关于公司人格否认
' b# M6 Z- l# ~1 j# S' c; N- Z公司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是公司法的基本原则。否认公司独立人格,由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的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是股东有限责任的例外情形,旨在矫正有限责任制度在特定法律事实发生时对债权人保护的失衡现象。在审判实践中,要准确把握《公司法》第20条第3款规定的精神。一是只有在股东实施了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及股东有限责任的行为,且该行为严重损害了公司债权人利益的情况下,才能适用。损害债权人利益,主要是指股东滥用权利使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公司债权人的债权。二是只有实施了滥用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行为的股东才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而其他股东不应承担此责任。三是公司人格否认不是全面、彻底、永久地否定公司的法人资格,而只是在具体案件中依据特定的法律事实、法律关系,突破股东对公司债务不承担责任的一般规则,例外地判令其承担连带责任。人民法院在个案中否认公司人格的判决的既判力仅仅约束该诉讼的各方当事人,不当然适用于涉及该公司的其他诉讼,不影响公司独立法人资格的存续。如果其他债权人提起公司人格否认诉讼,已生效判决认定的事实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四是《公司法》第20条第3款规定的滥用行为,实践中常见的情形有人格混同、过度支配与控制、资本显著不足等。在审理案件时,需要根据查明的案件事实进行综合判断,既审慎适用,又当用则用。实践中存在标准把握不严而滥用这一例外制度的现象,同时也存在因法律规定较为原则、抽象,适用难度大,而不善于适用、不敢于适用的现象,均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f/ S: p! o0 ?8 X3 C
10.【人格混同】认定公司人格与股东人格是否存在混同,最根本的判断标准是公司是否具有独立意思和独立财产,最主要的表现是公司的财产与股东的财产是否混同且无法区分。在认定是否构成人格混同时,应当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 h7 h5 @: e( T% x9 w3 G
(1)股东无偿使用公司资金或者财产,不作财务记载的;
8 [0 F1 X% Q5 b/ D- m. ?) n2 B(2)股东用公司的资金偿还股东的债务,或者将公司的资金供关联公司无偿使用,不作财务记载的;5 U$ G5 o* S5 K7 C4 B  {
(3)公司账簿与股东账簿不分,致使公司财产与股东财产无法区分的;1 }: ^* b* t8 L/ [. ?' N/ `  S5 }
(4)股东自身收益与公司盈利不加区分,致使双方利益不清的;' g1 H' t" N. ~. E  u
(5)公司的财产记载于股东名下,由股东占有、使用的;) m2 `# X$ Z/ @
(6)人格混同的其他情形。0 J4 Y: ]. y" m; w/ F
在出现人格混同的情况下,往往同时出现以下混同:公司业务和股东业务混同;公司员工与股东员工混同,特别是财务人员混同;公司住所与股东住所混同。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关键要审查是否构成人格混同,而不要求同时具备其他方面的混同,其他方面的混同往往只是人格混同的补强。! I. Q8 W5 t( k9 @- }
11.【过度支配与控制】公司控制股东对公司过度支配与控制,操纵公司的决策过程,使公司完全丧失独立性,沦为控制股东的工具或躯壳,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应当否认公司人格,由滥用控制权的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实践中常见的情形包括:2 y+ S1 U* c1 G. Y1 _
(1)母子公司之间或者子公司之间进行利益输送的;5 o$ l# n9 F, D7 v6 O: g- v; i' A1 u
(2)母子公司或者子公司之间进行交易,收益归一方,损失却由另一方承担的;
; y$ K7 U5 t( `, Z6 j  Z9 _# N7 G(3)先从原公司抽走资金,然后再成立经营目的相同或者类似的公司,逃避原公司债务的;8 t1 w8 f+ x$ V! ]& J4 g
(4)先解散公司,再以原公司场所、设备、人员及相同或者相似的经营目的另设公司,逃避原公司债务的;8 u% l; i& b. ]# V3 \( G& Y) K. Y
(5)过度支配与控制的其他情形。# A( {2 T' v3 _' v) B9 q  K
控制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控制多个子公司或者关联公司,滥用控制权使多个子公司或者关联公司财产边界不清、财务混同,利益相互输送,丧失人格独立性,沦为控制股东逃避债务、非法经营,甚至违法犯罪工具的,可以综合案件事实,否认子公司或者关联公司法人人格,判令承担连带责任。
: C. e8 q" l6 m% `+ k12.【资本显著不足】资本显著不足指的是,公司设立后在经营过程中,股东实际投入公司的资本数额与公司经营所隐含的风险相比明显不匹配。股东利用较少资本从事力所不及的经营,表明其没有从事公司经营的诚意,实质是恶意利用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把投资风险转嫁给债权人。由于资本显著不足的判断标准有很大的模糊性,特别是要与公司采取“以小博大”的正常经营方式相区分,因此在适用时要十分谨慎,应当与其他因素结合起来综合判断。”
4 [8 I! Q! h' U( v  N  y6 z: @2.一人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其个人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2 {. A' _( b+ i. _# }/ G9 g. j8 I/ o
新《公司法》第23条第3款规定,只有一个股东的公司,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 c- G: ^7 P3 g1 T% K& `参考法条:《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第10条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为其股东提供担保,公司以违反公司法关于公司对外担保决议程序的规定为由主张不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公司因承担担保责任导致无法清偿其他债务,提供担保时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自己的财产,其他债权人请求该股东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3 Q! i7 w( @" ?
3.股东、发起人对于因设立公司产生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S. C! S( \# B( K) y3 W# X$ F" L
新《公司法》第44条第2款规定,公司未成立的,其法律后果由公司设立时的股东承受;设立时的股东为二人以上的,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第107条规定,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 y3 @* P( P! K" J; [  @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4条第1款规定,公司因故未成立,债权人请求全体或者部分发起人对设立公司行为所产生的费用和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第5条第1款:发起人因履行公司设立职责造成他人损害,公司成立后受害人请求公司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公司未成立,受害人请求全体发起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8 q/ D0 b$ a0 h; O0 S; S: `& f
参考法条:《民法典》第75条第1款规定,设立人为设立法人从事的民事活动,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受;法人未成立的,其法律后果由设立人承受,设立人为二人以上的,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
7 ~. ~! y3 I1 f  b4.股东、发起人未按公司章程实缴出资或者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价额显著低于所认缴的出资额的,其他发起人、股东与该股东、发起人在出资不足的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6 e/ f8 B5 {" O$ W4 S
新《公司法》第50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时,股东未按照公司章程规定实际缴纳出资,或者实际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所认缴的出资额的,设立时的其他股东与该股东在出资不足的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 第99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不按照其认购的股份缴纳股款,或者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所认购的股份的,其他发起人与该发起人在出资不足的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7 d# a% ^9 a7 z( h9 ?$ G5 f. Q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13条规定,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公司或者其他股东请求其向公司依法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公司债权人请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已经承担上述责任,其他债权人提出相同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股东在公司设立时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依照本条第一款或者第二款提起诉讼的原告,请求公司的发起人与被告股东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公司的发起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被告股东追偿。
1 i1 |1 s$ Z: H. ?5.全体股东在公司通过简易程序注销公司登记前承诺公司在存续期间未产生债务或者已清偿全部债务的承诺不实,应当对注销登记前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5 }3 O% G& V4 z' y* C# e2 ?新《公司法》第240条第1款规定,公司在存续期间未产生债务,或者已清偿全部债务的,经全体股东承诺,可以按照规定通过简易程序注销公司登记。第3款规定,公司通过简易程序注销公司登记,股东对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内容承诺不实的,应当对注销登记前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2 [5 P6 h: t% r
《公司法司法解释二》第20条第2款规定,公司未经依法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股东或者第三人在公司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时承诺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债权人主张其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v3 Z# q) F* Y0 Q/ e# v$ H
6.抽逃出资的股东在抽逃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协助该股东抽逃出资的其他股东对此承担连带责任
, z0 c9 w5 C0 @( x: r4 a' B! H《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14条规定,股东抽逃出资,公司或者其他股东请求其向公司返还出资本息、协助抽逃出资的其他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实际控制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公司债权人请求抽逃出资的股东在抽逃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协助抽逃出资的其他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实际控制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抽逃出资的股东已经承担上述责任,其他债权人提出相同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H3 n! H, X- K5 [, Q
. a8 v, {0 |2 D$ g/ ~" @& k  [
第二类:实际控制人的连带责任( C' a3 z7 E' ^8 B9 n, \
1.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指示董事、高管从事损害公司或者股东利益的行为的,与该董事、高管承担连带责任【新公司法首次明确了实际控制人的连带责任】
" d4 N5 y- q3 i5 l( J7 D: w新《公司法》第192条规定,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指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从事损害公司或者股东利益的行为的,与该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承担连带责任。《民法典》第1169条第1款规定,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E6 X2 ]! t6 S( _2 a: a6 C
2.抽逃出资的股东在抽逃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协助该股东抽逃出资的实际控制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
: w* O1 B* |7 \  V/ M《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14条规定,股东抽逃出资,公司或者其他股东请求其向公司返还出资本息、协助抽逃出资的其他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实际控制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公司债权人请求抽逃出资的股东在抽逃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协助抽逃出资的其他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实际控制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抽逃出资的股东已经承担上述责任,其他债权人提出相同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 s$ _- N( z) F3 w7 J3.实际控制人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与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的行为相当,可类推适用新《公司法》第23条(原《公司法》第20条)的规定否认公司人格,实际控制人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m/ Y+ z7 G( ?+ l7 o- O, G  b  |, d
新《公司法》第23条 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O  O8 f+ N) l) }! m
股东利用其控制的两个以上公司实施前款规定行为的,各公司应当对任一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 O3 G1 C$ n6 a+ x4 ]# N! i只有一个股东的公司,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e) m# m! Z* g/ P. e
参考案例:最高人民法院(2019)最高法民终20号、(2021)最高法民申4488号、(2020)最高法民终503号
" ?; T5 n) J* }5 p8 d! H- U* p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在(2019)最高法民终20号案中认为:“安发达公司、胜龙公司及绿得公司均由陈克根等实际控制,属于同一利益主体。在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下,在胜龙公司、绿得公司负债累累的情况下,三公司通过虚假诉讼方式将胜龙公司及绿得公司巨额资产转移至安发达公司。安发达公司、胜龙公司及绿得公司缺乏独立意志,不具有独立人格,其法人人格成为实际控制人恶意转移资产以逃避胜龙公司、绿得公司巨额债务的工具,严重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上述行为违背了法人制度设立的宗旨,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其行为本质和危害结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形相当,故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条第三款的规定,安发达公司对胜龙公司及绿得公司债务应当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5 L( n  [; t/ o0 O# t(备注:关于“滥用”一词的理解,详见“第一类:股东、发起人的连带责任”的“备注”部分。)
* }, J3 A! x& a7 V, s* t8 W+ \; Y9 w3 E: Z0 i' ~
第三类:董事、监事、高管的连带责任- v/ T6 Y5 F0 L7 H( e
1.股东抽逃出资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负有责任的董事、监事、高管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 ^# }4 ~0 L$ Q; k新《公司法》第53条规定,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违反前款规定的,股东应当返还抽逃的出资;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负有责任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与该股东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0 k! d# k0 k  q6 P/ P2.抽逃出资的股东在抽逃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协助该股东抽逃出资的董事、高管对此承担连带责任
9 J, ^8 c5 |1 k9 r/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14条规定,股东抽逃出资,公司或者其他股东请求其向公司返还出资本息、协助抽逃出资的其他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实际控制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公司债权人请求抽逃出资的股东在抽逃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协助抽逃出资的其他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实际控制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抽逃出资的股东已经承担上述责任,其他债权人提出相同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T" V6 U1 I! L4 S4 y& h1 U7 a8 Q
第四类:股权转让人和受让人的连带责任' ~& f( @. p+ Y
股权转让人在未按期缴纳出资或者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所认缴的出资额的情形下转让股权,受让人对此知道的,转让人与受让人在出资不足的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
6 G/ y* h# l1 b新《公司法》第88条第2款规定,未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日期缴纳出资或者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所认缴的出资额的股东转让股权的,转让人与受让人在出资不足的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受让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存在上述情形的,由转让人承担责任。6 J: |2 z3 D3 T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18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即转让股权,受让人对此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公司请求该股东履行出资义务、受让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公司债权人依照本规定第十三条第二款向该股东提起诉讼,同时请求前述受让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受让人根据前款规定承担责任后,向该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追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5 a" {5 ]- k  |+ i$ c& o9 y( u. [# n$ J) ?# y
第五类:关联公司之间的连带责任$ A8 d' A4 L" P
股东利用其控制的两个以上公司的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的,各公司之间互相承担连带责任【新《公司法》首次确立“横向人格否认”制度】3 w; d/ w6 ^4 X1 O" v) w
新《公司法》第23条第1款规定,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第2款规定,股东利用其控制的两个以上公司实施前款规定行为的,各公司应当对任一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5 j9 c8 T- j: }0 y9 m& ^- M8 m
前述《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第11条第2款明确规定:“控制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控制多个子公司或者关联公司,滥用控制权使多个子公司或者关联公司财产边界不清、财务混同,利益相互输送,丧失人格独立性,沦为控制股东逃避债务、非法经营,甚至违法犯罪工具的,可以综合案件事实,否认子公司或者关联公司法人人格,判令承担连带责任。”
* Q6 a; o4 L. N9 E6 g( o' \+ K
! z$ d) z% \0 k* z: H& m第六类:分立后的公司的连带责任
) S* p/ p3 W% b; a公司在分立前未与债权人就债务承担达成书面协议的,分立后的公司应当对公司分立前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U6 c3 r% g5 ]' E
新《公司法》第223条规定,公司分立前的债务由分立后的公司承担连带责任。但是,公司在分立前与债权人就债务清偿达成的书面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民法典》第67条第2款规定,法人分立的,其权利和义务由分立后的法人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但是债权人和债务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7 F0 u+ b0 g- e7 F2 U8 ?
9 _8 j* d% _/ m4 @4 A9 S4 Q' 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女儿国小说网》

GMT+8, 2025-7-5 21:57 , Processed in 0.14000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