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2 Y/ q5 Q& n2 _# b: G4 t6 [% ^0 P: C到东汉后期,经过了两百年的经营,这些家族在各自的地盘上根深蒂固,形成了固定的利益集团,在朝为官的必定出自某一豪门,寒门学子只有拜入豪门,成为其附庸,才有机会被选拔入朝为官,用时下流行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阶层固化”。因此,当时有句话:“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可谓描述贴切。 + I9 E, k% ^$ ~! B e2 Y% T# b' v% J. F& @2 r) d
四世三公,袁本初 ' i: r( z U5 \ [$ @ ' J8 o8 I( c. Z+ t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政权林立。各个豪门地主也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 L5 }! k" v0 n% X" W4 l
3 [- u- T n3 v8 S
曹丕称帝后,采纳尚书令陈群的意见,创立了九品中正制度,据《通典》记载:“魏文帝为魏王时三方鼎立,士流播迁, 士人错杂,详核无所。延康元年,吏部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 i% r7 ?- V
" Z2 B: Y) `# J: h$ o
九品中正制一定程度上承袭了两汉的察举制,具体操作是指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这里的“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中正产生后,再由中正对各地的人才分为九个品级进行评点,最后推送吏部。# z, Y# W" [: F- x
/ n' U. o" W- e) D9 l* ]
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但由于各地“大中正”由门阀士族把持,后来这一制度也就慢慢的变了味,评选标准也就主要看出身了,门阀势力借此进一步坐大。 # {7 P6 C# T& k% u1 @ 3 u+ t% A9 w0 |; w. g1 Q0 t门阀百态 4 b: I. ^( R" @; N3 R* U, R q8 Y- Q* \0 s( W: s) _8 ?颍川,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地方。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中国众多姓氏的发祥地,历史上颍川人才辈出,数不胜数。在这里,孕育出了许多的名门望族。 2 R; t% h8 Z. X' e7 h' o! z) W0 L% b) D
据日本学者鹤间和幸统计,汉代关东地区著名豪族共计95例,其中颍川郡就有13例之多,是豪族最为集中的一郡。褚氏、郭氏、陈氏等广为人知。比如曹操得力的辅臣荀彧,便就是颖川的世家名门,陈群则出身颍川陈氏,被荀彧推荐给曹操的郭嘉则是颍川郭氏后人,世家大族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7 a9 D ~8 L0 |5 w- U* y1 Z
, @! [, o D( Z6 d5 r) \由于垄断了大部分的经济、教育等社会资源,门阀中不免会有许多纨绔子弟。但是,在生产力低下的阶段,他们将天下资源高度集中且世代传承,丰富的物质资源也帮助门阀子弟提前进入了实现自我的阶段,那一时期,许多的艺术成就来自于门阀子弟。 ; e& F3 v1 r, d4 H$ V+ S5 l/ p# o* D' b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群人曾经引领社会风尚,今天我们把他们称为“清淡家”,这其中大名鼎鼎的就是“竹林七贤”: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今人对其的评价多是狂放不羁、不拘一格,除了清谈,还有游山玩水、饮酒作乐、才华横溢,以及一些离经叛道、惊世骇俗的言行。似乎这些人都是蔑视权贵,寄情山水之人,但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2 F1 L' s8 j- a, W9 q" |9 L
: {/ p( A' ^6 F' J9 {山涛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长期主管官员选拔;王戎出身大名鼎鼎的琅琊王氏,世袭父亲的爵位、一出场即惊艳,其后更是当过刺史、吏部尚书、太子太傅、中书令、尚书左仆射等高官;其他几人也都身居要职,家世显赫。' R5 B: Q, m1 r& C' [: C6 E1 | v$ G
+ n! [- l" |5 Z6 F& R9 ?7 j虽知门阀“豪气”,但有多“豪”你是很难想象,不客气的说,当时的天下有一半是皇帝的,另一半就是门阀的。朝堂上权势滔天并长期游离于国家法度之外,“举贤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 B# ?) [9 w. d
0 I" F& S: o+ h3 H! C竹林七贤精神领袖,音乐达人,养生爱好者嵇康 7 |8 y5 J5 k! X3 s! P3 i5 I! u2 W0 v9 p! k
比如刚才提到的“竹林七贤”之一山涛,公元267年,他被人以侵占公田之罪举报,但晋武帝司马炎对此一笑了之,并没有加罪于他。朝堂下相互以婚姻、师生门第关系来进一步巩固彼此的联系,将利益集团做大,“颍川豪杰大姓相与为婚姻,吏俗朋党”,不光如此,到了东晋时期,门阀士族已经不再与庶族通婚,其婚姻关系一直维系在门阀士族之间。例如南齐时期,士族王源将女儿嫁给富阳的大富豪满氏,但由于满氏是庶族,遭到了士族阶层的一致反对,御史中丞沈约更是带头上书,要求将王源革职查办。/ s) ` i' r, Z, W# A( |$ m
3 n/ C* {+ c' F# ]( V$ D6 |$ i
门阀的衰弱与消亡 % b" j* I+ ~7 ]( K + i* u9 F) {! T$ U门阀士族兴起于东汉,兴盛于魏晋,衰弱于南北朝,消亡于隋朝。7 _4 h8 w0 J1 p5 N-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