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168|回复: 0

史上骂人最狠的古诗词,骂人都那么有学问,叹为观止!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探花
  • 打卡总天数:313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4419
  • 最近打卡:2025-03-01 21:25:29

2082

主题

18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1494
发表于 2024-12-4 10: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词中总感觉古人是温文尔雅、出口成章的。8 I/ x0 g* T& l) X) [" T* N* A2 E
4 {6 u7 C: E: J, i3 N  [3 D& h
殊不知泥人尚有三分火气,佛陀也有怒目之时。古文人骂起人来了,那也是惊天地泣鬼神的。
+ M/ s) ]  X/ Z5 Q+ x8 c' b1 @3 y: j' x. h) a) k: V
虚伪
) g' }. e! S, X: H4 f9 `* G/ G& Z8 W' g4 G# ], D' K/ P
《诗经·鄘风·相鼠》
6 ]& b  a/ e/ f3 P' z$ T4 e- m* B! S8 Z. x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J' h% N, d* i/ P3 n: T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y, l/ }- g; _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o# ~* B9 w& T  Y1 I& ]

$ x4 p' f3 g- v# r8 U! t0 j《鄘风·相鼠》大约是《诗经》里骂人最露骨、最直接、最解恨的一首。
8 U" l; |. j; Y" |; u- x' B: d* I! G  ?; T
古文人用“嫌于虐且俚矣!”来形容它,意思是最粗鄙的语言暴力,是《诗》“三百篇所仅有”。
% y! i8 n& L5 x& K# d) c% H. j4 R5 C0 m# W6 {
看老鼠都有毛皮,做人怎能没威仪!做人怎能没威仪!不去死还干什么?* i7 O- u* @5 ~$ z' m$ }
) T! @; z! k3 F2 M. l5 V: |3 m; i
看老鼠都有牙齿,人若不知廉耻,人若不知廉耻,不去死还等什么?
2 R- E# P) j% A, ^0 A7 y" K, q
. H% Y6 G; S  e- a9 p看老鼠都有肢体,人若没有礼教,人若没有礼教,为什么还不快死?2 p, D- S0 k: H) h5 \; X# i9 m, J
1 z2 ?; G0 S' X/ s2 l
此诗明则描述老鼠,实则是统治者用虚伪的礼节以欺骗人民,人民深恶痛绝,比之为鼠,给予辛辣的讽刺。
$ p4 x- I( B) o  d2 h$ E# T( o' [5 }% R
( l" Q9 Q5 r9 v& S8 q. ?+ j
无耻! c, y+ Z& `- J+ v! S' J; m
《诗经·小雅·巧言》+ V7 ^- x+ U* Q% _
9 i0 D3 H! C. A
蛇蛇硕言,出自口矣。
/ Z4 I" g2 g1 |: _( S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 w' `; s. X" m% T  D- m彼何人斯,居河之麋。8 R, n$ ]1 l# T. _2 M+ N- O2 |
无拳无勇,职为乱阶。
6 Y% {1 D5 @. w! g: `既微且尰,尔勇伊何。
1 N8 Q  g. ?$ H' k/ j6 i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
! C% |- I! F8 z: V7 k  |. H& l- ?* j' b! Y! n6 I9 A8 \
此诗是一个受到谗言伤害抑郁不得志的官吏为讽刺统治者听信谗言而导致国家混乱而作的。1 n3 w- D% ^8 g) x; N
: h3 E* G' ?" D
讥刺周王为谗言所惑,终竟招致祸乱,同时痛斥了进谗者的厚颜无耻。
( H" s" p; t- h嘲讽
  r; D! Y7 |3 l0 s* X《洗儿诗》/ l1 h% ]  h6 Q% N( d) `
宋·苏轼3 P" S1 Y  P5 M( c
! l3 g9 U9 C; {2 r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 @# O- P4 Q$ v2 m" Y2 S8 y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l% H) Q0 H% x" u" Y
" W$ T8 U0 R6 I$ G6 G
苏东坡《洗儿诗》短短四句,语气戏谑,基调反讽,实乃事出有因。) \, n) y/ Q: b4 S

' k: R* _1 U: r“人皆养子望聪明”,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只是苏轼本人仕途受大挫,痛定思痛。! |! T' r4 R8 I: O8 I. j+ g
8 K  Y3 |8 x- x5 o( K- L
“我被聪明误一生”也是实情。苏轼因反对新法,又在诗文中讥讽“新进”,被构陷入狱。一场“乌台诗案”,震惊朝野,幸有元老重臣营救,苏轼才免得一死,贬谪黄州。
3 V+ K; o& S" L% Q8 Q6 _" U7 D" p0 l+ g
因此这首诗看似是苏轼自嘲之作,实际上却是嘲讽了当时的荒谬,越是聪明越是危险,愚笨之人却能稳坐高位。
; G" _+ f) V8 x% x忘恩负义
0 V3 a/ Q  q- e  I* o# Q《红楼梦迎春判词》
" p2 f  S& T! K$ w7 X' u- u, n* p! C清·曹雪芹
, p& @/ C- s/ @+ Q8 r- r! ]
+ R; x( ]5 \2 K& b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1 H' o- `& \9 |! |9 _. y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C- J6 _4 K: f* l4 Z: y% r; e. z5 d

' f  L+ X2 T7 D在《红楼梦》里,判词就是部分主要人物结局的一种隐讳的总结。" `$ Y$ @8 X9 ?: H( ]8 g

" |. a/ C  p. C5 A' U) I- o; `6 c而迎春的判词一开始就揭露了她的悲惨命运。% o" M9 _' @% r7 \" v' e

) b1 ]2 I5 Z1 q$ l$ ]其中,“子系”可以合并为繁体字“孫”,暗藏迎春丈夫姓孙。
" G, |/ `" E' y. b; j' Q# R6 N, g
“中山狼”典出名马中锡《中山狼传》:赵简子在中山(国名)打猎,射中一狼,狼遂带箭逃命,赵简子穷追不舍。好心的东郭先生将狼藏入口袋,救狼一命。待赵简子一走,狼便露出凶恶的本相,反要吃掉救命恩人东郭先生。后即以“中山狼”比喻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小人。
2 B" G9 Z  M( \+ _2 n2 _% z, l
# e- `2 Y! E+ c3 i) D3 ^+ |1 q) t最终,孙绍祖赢取贾迎春,靠贾家发迹,却翻脸无情,恩将仇报,反诬贾家欠债,不出一年,就将贾迎春虐待致死。4 t( V; x+ @+ z0 g
' {6 d0 k4 V2 b; K9 U2 j* @
兄弟相残4 v2 ^  T& g5 x
《七步诗》
3 _3 R) D6 o7 Z6 f魏·曹植5 ]0 n4 ^- F$ z) m
& }! E& L- L$ F1 T+ G* l# H/ V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4 ~8 p2 \/ @8 }7 p( c0 a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w2 t/ p' s4 v  N+ e' p9 T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 d% s+ F, I6 l: f7 }' `" g6 F; D' k& L0 i  X$ U- F: u7 p
这首诗连同这个典故,都广为中国人熟知。曹植运用了十分贴切、浅显生动的比喻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并因此逃过一劫。
: x& b# U* c! I/ r: T) k  A! A5 E7 D  e4 ~% D7 t4 C; v7 v
每当再出现兄弟不睦相残时,都会想起“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Y& S! n! _) s  z3 J! A

. ^4 \" ~4 O; D- L" _# g兄弟阋墙,是最大的祸事。兄弟和睦,是家庭的喜事。亲情,与我们血肉相连,尤为深厚。所以,请用一生去珍惜。
. ^9 z" Y, G9 b; n$ p7 ?
0 d& h. [5 Z7 L* t4 \7 @狗眼看人低4 p5 g& {' i) n' W" g9 E

- g9 C. h# y  \" S5 b清末名士文映江曾作谐趣诗一首,名曰《咏针》,全诗名为咏针,实为讽刺,但诗中只字不提讽刺的那类人。
0 Y2 p* N- J: f8 F. u  Z' R9 Z9 T7 s2 D
; \( ^1 L8 B8 [+ ~* L即使如此,就算你是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大老粗,也能一眼看明白这首诗讽刺的是哪类人,这就是这首诗的绝妙之处!
+ x. y' ]% s' v, R, f& C8 w$ _. j# S- v7 X7 |
《咏针》5 B$ D2 C7 X) p' @. M
清·文映江
' `" j( f$ d% n  e  j
# N( i7 }# {$ t+ a; A% G; b" U百炼千锤一根针,
2 x( r7 M7 ?; F: X% U$ w一颠一倒布上行,
* S& |7 I1 A- B1 `) i' ~眼晴长在屁股上," z  X% n& Q3 S) G
只认衣冠不认人。" q+ ^9 M- f( L& N" G: h) p% L7 `! G6 f
; K; U# o: x) X% I% o- t7 O3 R  L, p
贪小利
; |& E, N8 V7 U, Y- Y《醉太平·夺泥燕口》% L6 d) v! H' b: J- n
, T2 G1 e1 |, d  g. A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
: A0 K9 h: D" N2 E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w' X8 f  Q( J/ ^- V
1 b  \# G8 l' T; ?# H
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2 n( h4 y2 R, X9 ^+ n
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 e4 P5 V- z2 l2 t4 ^9 Q
/ Z6 q( O: ?6 J- [3 k这首元散曲小令细品下来非常有意思。
" Z5 e8 G" T$ ~$ {* C! i2 d# E; d" |' y- W  W0 `
从燕子口中夺泥,从针头上削铁屑,从贴着金子的菩萨脸上细细刮金:在没有中找有。* x5 E, c( _2 g5 W3 H' e" x
% f, Q: k  d( F; e9 K
从鹌鹑的喉囊里找豌豆,从鹭鸶的腿上劈些精肉,从蚊子的肚子里刳脂油。真亏得你老先生能下得去手。
% r- a, }/ f/ j4 l7 c1 d' p
9 R3 ^& `% O0 `: @4 G% z4 Z此曲运用高度夸张手法讽刺贪小利者,前半部分用三个常人看来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说明“贪小利者”总能在别人不会注意到的地方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7 d5 z( X0 T7 r$ `
3 ~1 x$ q! J: H) I; N* D后半部分继续挖苦“贪小利者”的丑陋行径:对任何可能捞上一把的事物都不放过。
: @# P5 A% U/ f0 J! g2 b% C9 C/ q5 g8 j
3 k& O" O0 q0 P5 ]  p; Z" W' b
好高骛远) J: D6 ~) U% s) q' Z- ~: p
《戏为六绝句·其二》
! B: }. y1 r  i' ^" ?  B" J9 x* `唐·杜甫2 }7 k, y- X% [
( L% b) r1 T. y1 C6 l$ r- p& s$ E& v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 O, L2 C  Z- Z) _; ~# Z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x2 h: k/ y. V: L

8 B3 I" a3 `7 H) K6 h; r3 Z0 b+ z& r王杨卢骆指的便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B7 p# C0 |0 v' X

' D( p5 ^* ~2 ?( i他们大多才华横溢,却又命运多舛,屈居下僚。
& J+ s4 o, f! |6 c1 a" y# w
( y3 l" r' F+ A# _9 m1 W% J尤其是他们的诗风、文风,他们诗文创作不拘俗套、清新、刚健,一扫齐梁颓靡之风,但这样一来就和隋末、唐初“齐梁文风”的文坛主流相违背,尤其是在诗文的创作技巧上,就显得有点粗糙,甚至没那么精细。4 c& g7 i* A4 z5 X1 ]

$ s" c0 m, F- e& j当时自诩为文坛主流的那批人,纷纷嘲讽轻视初唐四杰。
3 ]! ?: P: Z- X7 N7 k% X! h
+ W8 n/ t  X" i- a所以杜甫写了这首诗做出了反嘲。尤其是最后一句,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狠狠的抨击了那些好高骛远之徒。- c. S9 W% D: f; Q# |9 W

: g# @) v* _& o古人间的对骂,就好像神仙在打架,几番回合都分不出高低,外行人根本看不懂门道,而其中可能隐藏了许多高深莫测的变化。
6 g( T" y+ [+ N0 X! ^. t+ Z' @) k6 R1 C# Q( C4 s6 C
这就是古代文人墨客所崇尚的内敛而不外显,就算是在痛骂对手,也要做到不掺一句脏话,将祖国大好河山悬于针尖之上,让看不懂的人觉得它神奇,而看懂的人则早就被这威压压垮。1 J' `; ?! s. n2 g) g& o
7 i8 r& E: g  Q) A: M1 V
好了,8首骂人不带脏的古诗词,解读就到这完毕了。大家是不是看的酣畅淋漓?
0 O) K0 [; R6 t' ^( s4 o" s5 r3 v, R+ P. _% ~0 n: B* U% N
女儿国免责声明
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女儿国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女儿国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本站所有带作者名的小说均收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只提供整理校对排版
7、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8、女儿国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贡献值排行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女儿国小说网》

GMT+8, 2025-8-31 09:16 , Processed in 0.267951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