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印象里的古人睿智与愚昧并存,因为他们一方面有能力造长城,发明印刷术,另一方面却迷信封建,相信人的血肉可以赋予兵器灵魂,所以为铸一把好剑不惜牺牲人的性命,就连著名的干将莫邪也是如此;但用活人铸剑,仅仅只是因为古人封建吗?现代科学家从科学的角度为我们解答了这一疑惑。. V m% K$ P+ u2 ~+ T! O. t8 t
], m' l6 V, f$ J1 W
铸剑名家% J/ Q4 T5 r; R0 s; z/ E
据汉朝刘向《列士传》和《孝子传》记载,干将是春秋时期吴国人,因擅长铸剑而闻名于世。0 X/ M" |7 X1 o5 P3 W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有时候鹤立鸡群也会给自己带来危险, & P: ^3 w: n9 i, G正如干将,他因锻造的剑异常锋利而被楚王所知,楚王命令他为自己锻造出世界上最锋利的剑。 8 w+ k" F7 w3 s干将作为一个无权无势的铁匠,无法抗拒王命,只能开始铸剑。每日待在火炉子边的日子并不好过,好在干将身边有一位体贴的妻子莫邪。在他专心铸剑的时候,莫邪会陪伴在他左右,手拿一帕方巾,不时为干将拭去额头上的汗珠。2 q8 T. i, o# Y/ B
0 ?2 l% y) O- b: H干将害怕楚王会出尔反尔,私下里造了两把剑,一把雄剑名为干将,而另一把雌剑名为莫邪,正是以他和妻子的姓名来命名。 0 ?9 ]: }6 c7 M) g8 z+ V5 x等到上交宝剑的那一天,干将只给了楚王莫邪宝剑,而干将宝剑则由妻子保管,倘若楚王有变,那就把雄剑留给他们的儿子,日后好为干将报仇。 ( F0 E' ~7 F" [3 \/ M" G“注入灵魂”' ]# Q z1 A2 j2 E0 Z2 y
楚王一开始拿到剑后高兴不已,认为自己拿到了世界上最锋利的宝剑,但有人却劝楚王杀死干将,倘若干将死了,那么楚王的剑便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了。 & m% |1 e& [5 K( b- h$ n7 c. y. b( W楚王一听果然心动了,当即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规训抛之脑后,下令处死干将,并用干将的血肉之躯来祭剑。 6 U" c3 q. b# S4 J4 s( E3 p + f: g4 D) z3 M现代的我们认为以人体祭剑这种做法有悖人伦,但在古代却十分普遍。 8 n$ H* W5 f! x+ T一方面,古人认为用人体铸剑可以让宝剑更加锋利耐用,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则与古人的封建迷信思想有关。1 ~4 m% C p5 V) f
在他们看来,人的肉体被投入到铸剑炉里以后,人的灵魂便可与宝剑融为一体;如此一来,人的魂魄便可存于剑中,从而使剑的威力大大增强。 5 g0 U% s, G9 s B0 P) y先不论宝剑是否可以吸收人的三魂六魄,人有没有灵魂还是个问题,很显然,所以在我们看来,这种类似于给剑“开光”的做法毫无道理可言。, V" a. s, f9 S2 I' a
" R9 F7 }0 e+ k3 i这第二个根植于迷信的原因站不住脚,但现代科学家却认可了铸剑理论的第一方面,即血肉可铸得更加锋利耐用的宝剑。 - ]# G; w6 P3 h- g ) W% S' A; N; E) X2 C8 g现代科学解释 ; X1 f+ B) o7 h科学家表示,古代人多用木炭来作为助燃物,而非我们现代人常用的焦炭。0 e2 J1 X) ~$ S2 N
木炭虽然是一种常见的资源,但它的最高燃烧温度仅有1200度,离铸造宝剑所需的1500度高温还有不小的差距,这也是为什么古书上记载古人铸剑常有失败。 " D9 i+ E/ _+ \4 I( C9 `; M }8 m根据相关古文记载,干将在铸剑时也会有失败的时候,后来他一次偶然将自己的血滴到了火炉里,结果炉子里的火焰变大了,铸剑用的铁也顺利融化。" G9 P, H8 ~7 ~ e. `( l
9 a! G, _- Q! b1 g1 C
据说为了防止有其他人得知这个秘诀,干将自称用活人可铸成宝剑,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尝试了。1 B ~8 F: D7 H J1 a
血肉确实可以大大提高铸剑的成功率,但并非一定要人的血肉, # x' \! h. z/ e7 x7 v" E- y- P9 M其实无论是人的,还是动物的,只要是活物的血肉,就可以提高火炉里的温度,从而达到高温,使铁融化,铸成宝剑。4 p$ v5 O' z( _3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