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当你拿到驾照,可曾想过教练教你的开车技能有些是错的?这不是教练的错,因为他们的一些驾驶方式在十年前是对的。十年之内,中国的轿车性能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原来很多的“绝活”,在车辆电子系统的突飞猛进之下已经变得多余;一些经验,在汽车工艺日趋精密的今天也成了错误。
( t3 h; B& n6 o; j 第一错:低转进挡现象 + G9 Z# r3 ?3 ?7 Q. `
“车一动就换二挡,尽量进挡。”驾龄越长的老司机和教练,越固执地认为应该这样驾驶,他们往往在发动机转速1600-1800rpm时换挡。一位车友驾车非常小心,很少超过2000rpm,因为他的教练谆谆教诲“低转可以省油,对发动机也好”,但他的爱车只行驶了5000多公里就发生发动机抖动、气门有灰尘的现象。 # L! E- Z/ G' X9 Q/ H' `7 R- p
形成原因:过去中国的发动机和整车,从材质、设计,到工艺水平和调试水平都无法接受高转速和高速度的考验,所以只能低转速低速度。同时,从物理摩擦理论上,高转速的发动机磨损要比低转大;而且,低转进挡在某些短时测试中是相对省油的驾驶方式。 1 }8 j0 V; R' t8 r( ?3 i
错在哪里:1.目前的发动机本是按照在较高转速下工作设计的,各种部件的动平衡等参数也都是以高转速下为参考值设计,发动机材质和精度已经不需要“低转保护”。如果发动机长时间在非正常的低转工作状态下工作,内部机件的负荷和磨损自然增加,抖动和叫杆儿现象经常发生。另外,发动机长期低转会造成燃烧不充分,易产生积炭。
, n0 z" }" c& P: h( S" a" @ 第二错:点刹现象 1 n6 A* `+ D* Y" k; u( t
一些有经验的教练会教新手“点刹”,以尽量以快的频率踩刹车并松刹车再踩刹车,他们会声明在雨天可以避免急刹车时车辆旋转或翻车。
% ?% W$ P; y0 t; w 形成原因:原来的汽车基本没有配置ABS(防抱死系统),一刹车车轮抱死,车辆会基于惯性前冲,“点刹”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并小幅改变行驶方向,避开障碍物。
8 A- ?1 Y3 h* c( |) c 错在哪里:现在ABS已经成为绝大多数车的标准配置,在紧急制动时,电子控制每秒钟“点刹”10-18次。在有了电子辅助之后,人为“点刹”已属多余。 * X* X/ U) N, b& C" S9 `6 G
第三错:过弯带刹车
. U, a: U! |# ]8 D: Z 由于制动的提前量预留不够或者根本就是意识缺位,很多教练习惯在弯道前略减速,而将主要的减速时间留在弯道中。 2 ]2 c7 p7 k% } e9 A Z
形成原因:这是人一种本能的习惯,由于弯道带来人对速度的谨慎,从教练到学生一般都会习惯在弯道中踩着刹车,以使内心更为踏实。 / R6 |, _. d' y( K0 D$ D( N: F
错在哪里:入弯带刹车会导致左右轮的刹车皮磨损有明显差异,长期入弯制动会影响车辆的制动平衡性。车辆在入弯时,摩擦力已经具有减速功能,但各轮所受的力是不一样的,制动将加大各轮之间的力量差别,影响车的左右平衡,加大侧倾幅度。
; n7 {, Z% Q7 l* o+ C5 Y) D 第四错:踩完离合踩刹车 , }" C/ l; @) b3 r$ [
为了避免新手或学员在驾车过程中“死火”,教练通常会将“半联动”方式扩大化,让学员多踩离合,碰到情况急刹车时,先把离合踩到底,再踩刹车。一些人在下山的长坡时,不自觉地采用了这样的方式,以预防碰到紧急情况时制动“死火”。 % ?' O! j6 }& u9 w3 G3 z/ c! a' G
形成原因:新学车者最常碰到的问题就是因来不及踩离合而“死火”,教练经常强调学员要“注意踩离合”,导致学员一碰到情况就踩离合,甚至有些学员左脚一直不敢完全离开离合踏板。
- N5 ?7 B0 A+ n( o) a0 J 错在哪里:左脚在正常行驶时不完全离开离合踏板,车略有颠簸,就会影响离合片的接触,既缩短离合片寿命又损耗动力;先踩离合再踩刹车,就是放弃了发动机制动,等于“空挡滑行制动”,将刹车任务完全交给了制动系统,这在下坡时尤其危险。完全靠制动系统制动,刹车皮会越来越热,如果坡度较长较陡,刹车皮热衰减可能导致制动失效,酿成悲剧。
; c/ j5 u5 n6 p& F4 L# K7 O+ v2 K; g {&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