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牛奶、酸奶、奶酪、芝士......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奶制品,它们带来的健康益处显而易见,可谓是营养价值极高的天然食品,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优质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还是钙的最好来源之一。
0 G5 L \& U1 u) _5 w' ^. I
/ r# Q# c0 T" b' Q2 U
最新版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修改了奶制品的推荐摄入量,从之前的“每天300g液态奶”提高到“奶及奶制品300-500g”,可见营养学家对“增加奶制品的摄入量”持支持的态度。
^) }* X9 `: W l$ p1 S* n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强调奶制品带来的好处,但俗话说得好“物极必反”,《BMC Medicine》上最新刊登的研究给了人们一剂警示——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多喝牛奶,喝太多很有可能“背刺”你!
+ y2 D; V- |& q6 b3 O' { i具体来说,超10万人的大队列研究显示,无论牛奶中的脂肪含量如何,女性每日摄入>300mL的非发酵牛奶均与更高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之间存在着正向的剂量反应关系,但男性没有。不过,与发酵牛奶无关,所以“奶制品爱好者”可以优先选择酸奶。
7 \2 h/ s% @) ~$ R. R+ W6 ]2 }" W! N$ o5 S; |8 y
缺血性心脏病(IHD)已成为全球造成生命损失的主要原因,而健康饮食在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关键作用。但截至目前,牛奶摄入量对IHD以及其他疾病结果的影响仍不清楚,不同奶制品种类和数量的建议也不尽相同。大家关心的饮用牛奶“安全范围”到底多少呢?
9 _1 Q6 x! H) x* y" v为了得到准确的数据,研究团队从两项瑞典前瞻性队列研究,包括瑞典乳房X光检查队列(SMC)和瑞典男性队列(COSM),收集到100,775名参与者。
# z( _- h% s0 ~) u z" L/ G
接着,通过食物频率问卷(FFQ)记录下10万参与者的奶制品饮用情况,包括:非发酵牛奶(正常3%、低脂1.5%和脱脂<0.5%)和发酵牛奶(酸牛奶soured milk和酸奶,但不包含发酵奶油或奶酪产品)。在该项调查中,1杯=200毫升。
+ t! X3 h$ w9 H4 N5 L
_5 x [% G8 Q7 i$ _# u队列中,女性的非发酵牛奶平均摄入量为240mL/天,男性为290mL/天。也有部分“牛奶爱好者”每日饮用量甚至超过了600mL,约占女性参与者的9%,男性的15%。
/ f# t0 S3 ~! Z; O# L对比基础信息发现,与很少喝牛奶的相比,非发酵牛奶消费量高的参与者往往会摄入更高的能量,吃更多的红肉,BMI也会略高。
' X, L8 U) J x, p3 j9 {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非发酵牛奶的摄入量明显减少,而发酵牛奶的摄入量则明显增加。看来,人们逐渐发现了酸奶的美味,并用一部分的发酵乳取代了牛奶份额。
/ u6 [# m7 d6 a; Z队列中女性的基础信息情况
8 P1 }- z' n+ N2 L; x! B! @
对女性30年和男性22年的随访过程中,共记录到9534名女性和8362名男性参与者被诊断出了IHD,而被诊断出患有急性心肌梗死(MI)的女性和男性人数分别为5574人和5140人。
/ t& u7 r# H S& C. e o6 c
采用时间更新暴露的非分类年龄调整模型显示,无论是在女性参与者还是男性中,非发酵牛奶的摄入量均与IHD的患病风险呈正相关,但女性中的危险比更大。不过,对协变量进行调整后发现,这种正相关仅存在于女性参与者中。
% Y8 m" L0 K. Z. I& L
多变量模型显示,非发酵乳的摄入量与女性罹患IHD的风险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其中,300mL/天是拐点,当每日的摄入量不足300mL时,患病率会随着摄入量的增加而有所下降,但当摄入量超过300mL/天之后,摄入量越高,患病率也会随之增加。
. X& K) l3 L$ [5 A9 ]对比发现,与每天饮用100mL的相比,女性参与者的牛奶饮用量达到400mL/天(相当于2杯),患IHD的风险约增加5%;当牛奶的摄入量增加到3杯/天和4杯/天时,患病风险显著升高了12%和21%。
. o0 g) w3 D( `. W! `. B7 L但类似的情况并未出现在男性参与者中。
5 u6 Y- Y# k+ q: ~非发酵牛奶的摄入量与女性/男性的IHD风险之间关系
$ m6 ~# |4 K1 x9 | l
事实上,人们在日常选择牛奶的时候,经常会纠结其中的脂肪含量。那么,脱脂牛奶是否比全脂的更健康呢?牛奶脂肪含量会是影响IHD患病风险的关键因素吗?
( B" {$ g; C5 h) K于是,研究者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含脂量牛奶与疾病的相关性。经多变量调整后的模型显示,无论是正常含脂量3%的全脂牛奶,还是脂肪含量1.5%的低脂牛奶,亦或是<0.5%的脱脂奶,其摄入量的增加都会导致女性IHD的患病风险明显升高。同样,“安全线”位于300mL/天。
% B' |6 u. W% T( D$ w5 d# `, y+ Y V/ h
不过,男性中同样没有发现这种模式。
5 n# u' G5 Z) W# X& h
/ a! P' B6 Y) P$ v2 K" r, V9 }今后都不能愉快地喝牛奶了吗?别担心,酸奶可能是个不错的替代品。
8 L) U. f: _9 k4 F) v8 r" [
# h8 I" l. U/ k5 U6 _# X: u1 ]8 m研究者发现,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中,如果用酸奶(未排除水果风味以及含糖量较高的发酵奶)来代替非发酵牛奶能够显著降低IHD和MI的患病风险。
7 o; u1 `0 B9 Q9 u具体来说,当女性参与者多喝200mL的酸奶代替相同量的牛奶时,患IHD和MI的风险分别降低5%和6%。类似的情况发生在男性中,但幅度不如女性,两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分别降低3%和2%。
( x, h) A' D. \( M: r8 p发酵牛奶的摄入量与IHD患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 K! }+ H, n: r当然,这种表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一切还要“追溯”到心脏代谢相关的蛋白质。
( ?: h+ W/ E2 f6 Y* M" Y在受调查的276种蛋白质中,有2种“脱颖而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
+ O4 B3 ?# N5 t" C/ h' J研究者发现,随着非发酵牛奶的摄入量不断增加,女性体内的ACE2水平也有所升高。ACE2是一种膜结合蛋白,血浆中较高的ACE2水平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失调的标志,与心脏代谢健康之间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
Q8 g7 `- y/ {与此同时,牛奶的摄入量越高,体内FGF21的浓度却呈相反的下降趋势。研究者解释道,循环FGF21是一种肝脏分泌的蛋白质,起到了调节脂质和能量代谢的细胞外作用。动物模型显示,FGF21对心脏代谢和健康寿命有积极的作用,但其水平的降低则会带来一系列的代谢受损,包括:脂蛋白B升高、CRP升高、肝酶浓度升高和胰岛素敏感性受损等等。
$ g9 b* ~. ?: d; G
也就是说,女性摄入的未发酵牛奶越多,血浆中的ACE2浓度会有所升高,而FGF21水平却出现了下降。事实上,这两种心脏代谢蛋白具有着相反作用,前者越高意味着心血管死亡风险越高,而后者水平的升高则预示着心脏代谢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而这两种蛋白的改变,介导了牛奶摄入量与IHD之间的相关性。
6 y$ w, J" `! S7 ^7 m非发酵牛奶的摄入量与ACE21、FGF21水平之间的关系
& h( P* c# Z0 O$ N" U( Q$ M综上所述,这项涵盖了超10万人的研究显示,牛奶是把“双刃剑”,尤其是对女性。在女性中,饮用牛奶量超过300mL/天,与更高的IHD和MI风险有着紧密联系。但好消息是,可以使用酸奶来代替牛奶,能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 \- \9 J: W) \' o0 a2 y事实上,控制牛奶摄入量刻不容缓!早在2022年,就有基于超50万名中国人、历时11年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与不摄入奶制品的参与者相比,经常摄入会导致总癌症、肝癌、女性乳腺癌的患病风险分别升高9%、18%和22%。当时的研究就提示我们,牛奶并非百利而无一害。
9 N. ~8 i. O0 A
同年,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刊登的另一项研究再次评估了奶制品与癌症的关系,发现:与摄入量较低的相比,奶制品摄入量较高(尤其是牛奶超过430g)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也显著提升30%左右。不过,酸奶和奶酪相对好些。
$ w! Z9 n& [4 {' G9 V# i! J
, A5 }0 H( \& P4 q& `
因此,奶制品的摄入并非“多多益善”。对于有癌症、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人来说,一定要谨慎“饮奶”,每日饮用量最好不要超过300mL,且可以优先选择(无糖)酸奶和奶酪等来代替。
7 Y7 d$ h/ y: p3 W; S' D
0 ~: Y8 O8 [. v V1 L8 ^4 B$ k I3 \) i5 d% |0 m6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