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在多家平台仍有不少商家以“稀有卡”“外国绝版”等噱头作为“烟卡”卖点,且无针对未成年人的提示——
/ M5 G) |3 K" k! l }
2 Z, D! e# f6 W, f, K
3 T- A; u9 W3 j# _! d$ [ 风靡小“烟卡” 成长大隐忧
2 { x/ @1 F0 ]. Q& B. C8 P5 V" o) Q
多地教育部门呼吁家长与学校共同行动,教育引导学生远离“烟卡”游戏
0 M8 j. A6 e! u. n2 B0 f
2 a8 p# ?7 f+ O) z/ D* T+ K A. h" g “烟卡”,即从卷烟盒上剪下来的烟标,再折叠制作成纸牌大小的卡牌。小学生将卡牌放在地上轮流拍,谁能将对方的“烟卡”拍翻面,就能赢得对方的“烟卡”。
, Q, e5 [; C1 `9 y# q: Y2 w }& u7 E
* _9 ~/ Q' o0 L. b
“孩子很喜欢‘烟卡’,我之前发现他偷偷玩,扔了一次又一次,他竟然还有不少。”近日,来自江西吉安的钟女士向记者反映,大概从今年6月起,儿子鹏鹏沉迷于和同学一起拍“烟卡”,“在学校拍,在小区里也拍,有些孩子的手指甚至都拍变形了。”钟女士忧心忡忡地说。
% P; l1 }5 ]1 o( r, y* q
9 \) Z; Z$ ^% U3 k+ q7 k0 I3 \ “烟卡”,即从卷烟盒上剪下来的烟标,再折叠制作成纸牌大小的卡牌。小学生将卡牌放在地上轮流拍,谁能将对方的“烟卡”拍翻面,就能赢得对方的“烟卡”。
. {- P2 j% v& s
0 R" L, J4 q+ b H$ C, e' s7 o1 I 为拿“烟卡”鼓动家长抽烟
- e, f- A4 [* n1 I8 I
) W2 D6 R7 L1 ?7 W, ? d 近日,记者来到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学,在校外等孩子放学的胡先生告诉记者,两个月前,他在儿子的书包中发现了“烟卡”,“孩子说这是同学间流行起来的新游戏。”当问及这些“烟卡”的来源时,儿子告诉他,“这是用捡来的香烟盒叠好后跟同学交换的。”
) L# e# E9 R. {' c* O
0 Z7 i% \1 n _5 ^* }9 t
后来,胡先生与其他家长聊天时得知,“烟卡”游戏已在学校里悄然流行,有孩子为了得到更多“烟卡”,鼓动爸爸抽烟,并且要抽昂贵的名牌香烟。“在孩子们眼中,越贵的烟所对应的‘烟卡’也越高级,更有面子。”胡先生说。
, x. V8 B5 }9 K/ q( a# Q1 A- |2 S. G9 f* A4 D4 J
谈及“烟卡”,来自湖南株洲的瞿女士心中同样不快。她儿子今年10岁,用压岁钱在某平台下单了100余张“烟卡”,“儿子跟我说,必须是有烟味、有胶痕的真‘烟卡’,如果拿假的,就没人和他玩。”另外,她发现在儿子的班级中,有孩子在放学时寻找正在抽烟的家长,直接索要烟盒,还有孩子甚至在垃圾桶里翻找烟盒。
& b/ U9 B$ {! y
1 N1 e3 Y# C; T% U( k0 E4 U( ^9 a 沉迷“烟卡”游戏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瞿女士曾接到班主任电话,称其儿子在课上叠“烟卡”,并偷偷拍卡“练手法”,班上还有孩子因交换“烟卡”发生口角。胡先生也向记者透露,儿子拿到“烟卡”后,有时会贴近闻“烟卡”的味道,“这点是我最担心的,小学时就接触香烟周边物品、熟悉香烟品牌,可能诱发孩子过早抽烟等不良行为。”
. Q) n* o* k# K1 R
. l7 E, m- F1 [& e4 e 线上售卖“烟卡”难监管
9 j1 F) @# w5 {% d
F* t& b! ]( m7 M8 E& C7 O, z 孩子的“烟卡”从哪儿来?近期,记者在北京实地走访了多个小学周边的商铺,发现已无“烟卡”在售,一家文具店老板告诉记者,“之前卖过,现在不卖了。”而重庆巴南区的吴女士向记者透露,孩子学校旁边的小卖部仍有“烟卡”在售,通常一元一包,一包里有10张左右。除“烟卡”外,还有空烟盒在售,也受小学生青睐。
# Z2 Y, _ U; j5 q5 D( D
$ g, _" m" O, I4 w
据了解,此前,多个城市已对“烟卡”展开专项整治工作。在江西上饶、新余、赣州等地,市场监管部门清查了学校周边的小卖部和商店,集中查扣部分“烟卡”制品,并提示商户不得向未成年人售卖烟草以及烟草制品;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也集中开展整治“烟卡”统一执法行动,查处向未成年人销售“烟卡”、香烟等行为。
* U+ ^# N8 M, z) a" U' C% a
; k5 H; @6 i9 F! F 不过,网购平台仍旧缺乏监管。记者在多家平台上以“烟卡”为关键词搜索,发现售卖“烟卡”的商铺仍不在少数。根据选购张数不同,售价区间在几元至数百元不等。在某平台上,排名靠前的商家平均销量达10万张以上,点击商品进入详情页,有的宣传图上写着“正版有烟味有胶痕”“孩子们都认的真烟卡”“要玩就和真卡玩”“再也不用担心孩子去捡烟盒”等字样。
9 d8 B" Q4 G( Z% \
8 x8 b+ g! A- K: Y( F+ V1 D: Y 记者了解到,根据香烟价格和市场流通程度,“烟卡”被分为不同等级,不少商家会以“稀有卡”“外国绝版”等噱头作为卖点。一名网店客服告诉记者,“烟卡”中的“稀有卡”售卖时会与普通“烟卡”混发,为拥有“和天下”,有孩子选择大批量购买“烟卡”。记者还发现,有的平台购买“烟卡”无年龄限制,页面上也无针对未成年人的提示。
7 @! ^* e* g. P3 e( y
) E- I$ A% Y$ d( k! { 引导孩子自觉拒绝“烟卡”
- r- Z/ }% x6 E8 q* o: r9 i* m- V/ D7 \8 I* q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公益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北京市义派律师事务所公益法律中心执行主任李恩泽曾以家长身份将电商平台及销售“烟卡”的商家一并起诉,提出依法判令被告展示、销售的“烟卡”全部下架等诉讼请求。李恩泽表示,《广告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发送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烟卡”所携带的商标本身代表了相关的烟草品牌,因此其本身不可避免地带有广告的性质。
+ U: w6 h1 J2 x: r" }) y
0 K( K0 Q, y. J2 j" t6 |: g) K “烟卡”游戏的风靡也引起了教育部门的注意。此前,甘肃天水市教育局发布倡议书,详细列举了“烟卡”游戏的危害,提醒家长不主动向孩子提供“烟卡”,不要让孩子带“烟卡”进校园;山东泰安市教育局曾呼吁各位家长与学校共同行动,教育引导学生远离“烟卡”游戏。
K6 m4 Z$ v {9 x* s9 G. W* w
& e# N/ H4 W8 } G. y: Z4 F+ m3 n& |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院长李敏教授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儿童喜欢收集游戏,收集游戏为儿童提供了结交朋友的机会。但是,玩“烟卡”、收集“烟卡”可能引发赌博、跟风攀比、过度消费等不良风气。“孩子可能出于好奇模仿抽烟,或者翻垃圾堆找‘烟卡’,甚至花高价买‘烟卡’,为了收集‘烟卡’发生偷盗、欺诈哄骗等行为。”李敏说。
# g: ~% a$ g' W4 [" P/ K# _2 ^! U- M
) s7 r l; R4 ?. P
李敏建议,家长和教师可以巧妙引入积极的良性游戏,如鼓励儿童利用自己的想象力通过绘画、做手工等方式创造属于自己的卡片。家长和教师还可以发挥朋辈作用因势利导,如教师可以组织辩论赛和班队会等形式让儿童参与思考交流,也可以鼓励儿童发散思维,分享可以替代玩“烟卡”的游戏。此外,还可以在班级内通过设置流动监督员,对采取不当玩法的同学加以提醒,驱除不良游戏阴霾。
. y* l8 {+ A3 h. @3 q
% v2 d4 U- q: T' k% @8 b* O( t!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