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进入冬季后,呼吸道疾病高发 , R* G( e; S3 f/ h: d2 ^
6 j5 o: P% |, t$ R% {0 T0 q不少孩子出现了咳嗽的情况 " I$ b% a; G# L8 t% z" E
. u; O6 i4 {# w* K$ z9 K0 s! r! [
“咳咳咳”不停,
' I4 X6 ~8 q( f
$ {# E' O9 ?9 ?4 ~* X反复咳嗽总不好?怎么回事?
" r- [ s3 y" w1 A
4 P0 E) d A' F; x" C/ g近日,网上又有人表示,百日咳报告发病与往年同期相比上升显著,同时也有网友表示身边周围知道的百日咳都有好几例。会不会是百日咳?
: P) ^( b0 O. U% x3 G
; Z" g9 J/ i' L) n百日咳是什么?真的是否异常升高?孩子咳嗽老不好是不是因为它?江苏疾控发布最新提醒——
8 r% R" j0 Y0 T! d# @
9 }) N x7 h$ o+ ?. M. o# C+ t百日咳是什么? 6 E* W6 e5 K6 t ^
: ]; b3 k: y2 M0 E+ s( R2 V l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和咳嗽终末伴有深长的“鸡鸣”样吸气回声为特征,病程常迁延2-3个月,故有百日咳之称。 : P: G4 U/ a; y; O
! N3 H2 h* m' K; T+ k S. c
本病传染性强,多发生于婴幼儿。婴儿及重症患者可并发肺炎或百日咳脑炎。本病属于乙类法定传染病。
9 S, s3 I- ~5 I3 h! Y0 e* A8 V8 U6 d
百日咳临床表现:发病初期,可有低热、咳嗽、喷嚏、流泪等表现。最初为单声干咳,2~3天热退后咳嗽加剧,以夜晚为甚。第7~14天后热退而出现阵发性痉咳,常为短促咳嗽10~30声,继之深长吸气。吸气时空气经狭窄、紧张状态的声带而发出“鸡鸣样”哮吼声。随后反复连串阵咳,直到大量粘痰咳出或随胃内容物吐出。痉咳常夜间明显。年长儿童和成人可无典型痉挛性咳嗽。
4 r, r2 L9 H( N5 q
4 e5 ]2 p+ e1 j: @, }0 p% e百日咳流行病学特点:
$ z& u5 K, \* n. N1 Q% ~& w" x/ \9 \2 ~3 W0 s% {$ l4 h
百日咳患者、隐性感染者及带菌者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患者排出的飞沫或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7 @# p/ G- |6 o2 E; K( n8 p1 l9 h3 ~2 N( t$ ]
人群普遍易感,5岁以下儿童多发。潜伏期一般为7-10天。潜伏期末到病后2-3周传染性最强。 . J' y- v. z# U: L$ z0 |
. J! B' M8 b/ L; D1 C百日咳发病率上升了吗?
0 @/ V' l' o% D5 n! t0 X: Y! r7 P9 @% _6 H$ N. X
百日咳作为一种法定传染病,国家有监测和报告。2023年1-11月份,全国共报告百日咳29079例,其中7月份开始,发病明显上升,11月份共报告6410例,
! T/ Z* c8 f, A
. y, t% P: ]; Z9 J4 s9 t, y& W/ W) G从过去15年全国百日咳病例报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近年来,全国百日咳报告病例整体呈明显升高趋势 & \$ w# G% N# {' `! @. y
; s7 G) u9 J. v) @* e4 ~% d
) x6 c, a( O, H1 c- A划重点:近期全国报告百日咳病例数上升趋势明显,再次提醒大家需要加强关注。
, X" a2 H# L/ `0 d1 d- \9 |+ Y i0 ?! K
( d" j, D! f' g怎么知道是否患了百日咳呢? 5 [7 T ]+ [: i! g% T
/ Z" D( c7 J( e* {# y孩子如果出现了上面百日咳的临床表现,最好到医院就诊。
, J) k" J2 | L4 a2 p% q
; Y" h& }) { w2 n4 ?7 H血常规检查典型的会表现为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可达20-50x109/L,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目前采用最广泛的检查是百日咳核酸,起病后3周内取鼻咽拭子用PCR检测可阳性。如果确诊了百日咳,配合医生开展治疗。 9 m7 N' D! a% M6 S" {& }; @
& u+ ]0 d& h- i' w+ M, E如何预防? ) G K. h3 M- q" x- d- A
2 c+ n7 t: m8 Z _6 ?7 `8 ]( C
1.预防接种 3 u. {4 _: n( W/ K+ B
3 Q# L4 U* c0 g0 n+ \# g接种疫苗是预防百日咳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国儿童出生后在3、4、5月龄和18~24月龄间各接种1剂。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水平逐渐下降,年长儿、成人以及备孕人群可进行加强免疫以提高其抵抗力。 5 q0 E. v3 z% ?0 }$ p
+ ~; I Y* q% |; z" O/ p值得注意的是接种百日咳疫苗或者自然感染后都不能获得持久免疫,可再次感染。所以还是要做好日常的个人卫生注意事项。 - O% k$ r" X( X- p b" a- h: z4 K
! F$ S3 N; S9 P( t4 @* H; X
2.切断传播途径 * N2 E! v8 f6 \9 D: q4 L' ?8 U
+ L2 N9 M7 u' i! \1 V6 C# g& a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即发现患者及时治疗和呼吸道隔离,应隔离至有效抗生素治疗后5天或起病后21天。
- N8 J [- P" J1 p! g; C0 V7 T# C# W+ d! I% ?8 L
另外,确诊病例应严格按照医嘱居家或住院隔离治疗,佩戴口罩直至咳嗽消失。病例居室定时开窗通风、湿式扫除,勤晒衣被,无需终末消毒。对病例痰液、呕吐物可用漂白粉等含氯制剂消毒。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1天,发现可疑病例及时隔离治疗。托幼机构医学观察期间应加强晨午检和因病缺课追踪。 1 L2 n1 B" L; j- U0 b
2 ~0 \. `7 v2 o9 }& H6 m) K, K
1 k2 |6 _. m& a+ I#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