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447|回复: 0

[强身健体] 比发胖更可怕!它才是中年男人颜值的最大“杀手”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探花
  • 打卡总天数:466
  • 打卡月天数:11
  • 打卡总奖励:7047
  • 最近打卡:2025-10-25 15:39:48

5244

主题

12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5678
发表于 2024-10-30 09: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级打分
  • 1
  • 2
  • 3
  • 4
  • 5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中年人三大危机,肚子越来越圆、头发越来越少、脸盘越来越大。相比起中年发胖,好像发腮,对一个人的美貌度影响更大。' O/ l' c% a- c: e: \9 I! Q
+ m6 r' j  f) i- Z1 L
年轻时候,很多人都是标准的窄下颌瓜子脸,侧面看尤其明显,下颌流畅且内收,而三四十岁往后的照片,开始往方脸靠拢,秀气和精致感减了大半。仔细观察身边的中年男性朋友,是不是比刚认识的时候脸变方了?( V, I7 A5 I9 t5 E
今天,我们就聊一聊中年男人躲不开的颜值“杀手”——发腮。& y$ d% u" @0 e# w# z

: M! |; ^& o2 l/ p4 \. V4 p) {# G发腮的原因和类型$ ?4 a+ v6 i. R# R9 b) g
腮,也被称为腮帮子,指的是面颊的下半部分。发腮是一个通俗说法,医学上并无这个概念。发腮简单来说,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脸部变宽、变大。
) G! i- R0 L" j7 R2 @腮帮子从内到外,依次由下颌骨、肌肉(主要为咬肌)、脂肪和皮肤组成。那么,究竟谁是发腮背后的元凶呢?我们来一一探究。5 j" t" M( ]0 w3 H4 [
1
  z5 m; {3 a" B* t0 R; E骨骼型发腮6 n* @4 W' m7 c  ]+ e
决定腮部大小的骨头主要是下颌骨,下颌骨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对脸型的美观性和协调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它是面部的重要骨骼,也是面部唯一可活动的骨骼,整体呈弓形。. T+ q7 r$ w8 ~) u
一般来说,成年后骨骼会停止发育,但有一部分人的下颌骨却可能继续生长。这个生长期往往可以持续到 25 岁,甚至少数人的下颌骨生长会延续到 40 岁。这种持续的生长,是一部分人“发腮”重要原因。* Y& J/ h$ E6 q. o" {5 N/ r
依照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院整复外科的《下颌骨的生长发育及下面部衰老后的变化》的说法:2 P# V6 @- V2 A% d- U7 z% ?  a
“下颌骨体长度在青春后期至成人期仍有较明显的生长,其生长期可持续到 25 岁以后乃至 40 岁。青春后期至成人阶段,男性下颌综合长度可增长 3~6mm”。# h% L! b$ L: ]# [/ X4 r& F0 G  l
不过大家不用太慌,因为这个幅度并不大,男性“二次发育”增长量大约在 3-6mm 左右。女性也可能会产生改变,但变动范围大约只有 1mm,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了。
  J2 D; [6 [! |( q2 O
; A  a  U( C1 F& u. [: E2
1 Y& x7 Z, ?  y& o肌肉型发腮
9 l3 Z. B6 n9 f8 \& q除了骨骼之外,咬肌体积增加,也是发腮的重要原因。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咀嚼中,得到锻炼的咬肌也会悄悄地茁壮成长,尤其是对于那些长期咀嚼坚硬食物或夜晚有磨牙习惯的人来说,咬肌被持续、频繁使用,就会导致咬肌过于发达。而且相比于女性,男性受雄性激素影响,肌肉增长会更快,咬肌也通常更发达一些。6 \* P; j- K3 e$ b8 T5 b4 W
3  z& S+ l& U  }1 V+ }! F
脂肪型发腮/ d. H. t  T; G0 o  K& @2 m0 f
脂肪型发腮是指面部脂肪增多并堆积在下颌角区域,导致面部轮廓变胖变圆的现象。这通常与整体发胖、新陈代谢减慢以及不良生活习惯有关。随着面部脂肪的堆积,腮部变得突出,皮肤可能显得松弛下垂,影响面部美观。/ e, W4 ^. t& r* a7 J' A: C
4' H. w- s9 m6 A' H" H' \. }8 t
衰老型发腮1 ]# d; h; @: m& l
还有一种特殊的软组织发腮类型,是面部肌肉、脂肪同时作用导致的,那就是衰老型发腮,这是大部分“发腮”的真正原因。9 d: k* g& b  E% O  \9 B( o; A
随着年龄增长,面部胶原蛋白流失,肌肉组织松弛,导致面部脂肪移位、变形,从而使脸部变宽。于是,你会发现以前棱角分明的瓜子脸,逐渐变圆变大,最终连下颚线都消失了。虽然这一过程不可逆转,但通过面部保养和适当运动可以减缓其进展。
& k1 C6 o$ q, o' E7 ~0 J发腮如何改善?
& g2 d) G8 F, i发腮的防治和改善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包括生活习惯调整、护肤保养以及必要的医疗手段:' ^5 o4 |" q4 T2 C) Z* b
1
/ X2 M1 \6 q9 d3 l生活习惯调整9 u3 C+ O3 E1 [0 r1 T8 ?9 D
1.饮食控制
( d6 N, Z; h! l# Q/ f· 保持饮食清淡,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剂,有助于保持皮肤的健康和弹性。
! \1 h7 P3 U9 n: ?0 @4 j· 避免过量摄入高热量、高糖食物,这些食物容易导致体重增加,进而加重面部脂肪堆积。
' r) i9 i, @2 o0 }+ g( M  K· 减少咀嚼坚硬、有嚼劲的食物,如杏仁、榛子、风干牛肉以及口香糖等,这些食物会锻炼咬肌,导致咬肌发达。
8 S, \# _  t" y+ y6 i) l2.适当运动* _2 S0 Q  @# M/ Z& |% P' u: r. C+ I
· 通过游泳、跑步、瑜伽等全身性运动,减少全身脂肪,面部脂肪也会随之减少,有助于保持面部线条的紧致。
& J4 {  C1 r7 F( ~8 |+ S7 _2 z· 针对面部肌肉,可以进行一些提拉和按摩的动作,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和淋巴排毒,帮助消除面部水肿和脂肪堆积。
4 N  Y( q$ ]" N% K3.保持规律作息8 ^% U# h' r0 ~# [+ @# [% }- l. {& y- i
· 避免长时间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和修复,减少皮肤下垂和发腮的风险。
5 L( }; z. v) g' L2 P2
' K$ S3 H2 I* u5 A" s' u9 U6 D" P护肤保养! @6 \: Z4 q+ K9 U1 v# e" Y
1.使用抗皱、紧致的护肤品0 J9 k% ~& M# X, f4 F, Z, ^4 \
选择含有胶原蛋白、弹力蛋白等抗皱紧致成分的护肤品,这些成分有助于提升皮肤弹性,减少皱纹和松弛现象。0 r8 @/ |4 Z0 l) S* t2 m) w2 U
2.面部按摩2 C; \% m% ]* v/ {' m1 [
定期进行面部按摩,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提升面部肌肤的紧致度。+ X) f8 W, e% [4 F. D# V' E- N
3
( L5 A$ S# Q5 A+ w! M医疗手段
6 F: U) T1 O& x. U* L1.注射瘦脸针
: B' g  g" ]# a对于肌肉型发腮,可以通过注射瘦脸针(即肉毒杆菌素)来使咬肌萎缩,从而达到改善面部线条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注射瘦脸针应选择正规医院或美容院进行,并确保对药物过敏者禁用。
# q6 r4 e5 t+ ~- b/ Q. D* X& V2.医美手术2 k+ u, |" J& p3 f9 c, r6 Q
对于衰老型发腮,可以通过医美手术等来紧致皮肤和提升面部线条。但医美手术并非一劳永逸,需要耗费较多的财力和精力,并且需要配合饮食、运动等方式来巩固效果。2 C) N- W* Q* O" Q/ o0 v( g
3.外科手术切除3 o9 E9 q: S4 w9 Q( R% {7 e
对于局部肌肉过于发达导致的发腮,且其他方法无法改善时,可以考虑通过外科手术切除部分咬肌来达到改善效果。但这种方法风险较大,需要谨慎选择并咨询专业医生意见。
% G+ L9 g2 R- }3 s3 m" t$ n综上所述,发腮的防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调整生活习惯、注重护肤保养以及必要时采取医疗手段。同时,也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防治方案并持之以恒地执行。7 @( x' R9 }: k  L
1 x6 `# C; p9 N' _5 ~. X! C4 j* v
女儿国免责声明
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女儿国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女儿国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本站所有带作者名的小说均收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只提供整理校对排版
7、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8、女儿国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贡献值排行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女儿国小说网》

GMT+8, 2025-10-27 05:29 , Processed in 0.211935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