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秀才
- 打卡总天数:35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424
- 最近打卡:2025-01-17 08:48:00
版主
- 积分
- 11316
|
对于很多HR来说,劳动争议是HR最害怕遇到的事:5 K+ C: K# u1 q
; y, ]8 b: X! n' B1 C; l. w·经济补偿金、赔偿金、代通知金有什么区别?5 h& b8 ~: O T! P
% b a0 ]3 w0 l$ T) G }- U·哪些情况不用给经济补偿?
6 z2 L: N$ W6 O8 g
! d% g, {1 B+ j: f" T·员工离职补偿应该怎么算?
! F3 J; ]% \$ o4 O; I( V! X, L/ O, e# ` o, G5 q- s
今天小编把离职补偿的45种情况一一罗列,强烈推荐每位HR都收藏转发起来。 v! K- T6 s3 w' u. x
' w5 A3 P! E: F; i
01
8 M }, O$ p! _6 w7 j( S% ~6 @% g( s
经济补偿金、赔偿金、代通知金; Z! ~- k0 E$ t/ {$ G1 }% H
/ K, d8 t6 S9 j% ]3 q6 V6 J
差别解析1 \- ?( _: y, \1 X5 C
在开始之前,你需要先知道经济补偿金、赔偿金、待通知金的区别,千万不要搞混了。: ?, B5 X) F( s t- [
, k. T9 f7 x6 n7 b
经济补偿金:3 d0 ^ Q8 G5 h/ ?
指劳动者在无过失的情况下,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时,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标准,以货币方式给予劳动者的补偿。
# [- K: s& O7 S- s- k: B* g2 d+ V3 J8 }( ^
赔偿金:" _, I1 t$ H% l( A4 k& x
赔偿金是对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对劳动者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惩罚性的补偿措施。! m% I7 X$ f+ Z( r. V( u& b
/ J5 h0 L2 ?. r y) [3 v5 z代通知金:
+ q7 S8 w2 [) _- s" A+ ?代通知金,即代替通知金,指用人单位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应该提前一个月通知的情况下,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依法提前一个月通知的,以给付一个月工资作为代替。+ Q- q& g! w H8 }/ y' C5 x) S
5 k' V# \. n, J小编提醒:' m. r9 e3 }- `% I+ i6 r/ y
以下简称“三金”。$ N' `) |0 {2 I- i3 n
' {6 h$ L' `3 G
02# T1 d/ M! M/ i1 k5 H' f
# i8 o8 \% c% d0 V, |哪些情况需要支付三金?
8 e- J2 C" F2 \% l: F" [( D5 f1 S' d9 N9 b$ j
协商解除、劳动者单方解除( H$ z' t$ I; v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 Y! X) q' o9 ]
3 z Q. L( \6 f/ q8 n/ n员工离职补偿形式汇总% X8 D$ q2 Q; E+ b
+ o5 y, B; x3 E: x1 M2 ]03
* c2 Y2 E& Z0 @/ ?! x" L( ?6 m4 x8 m4 O- g7 B( E% v
“三金”怎么计算?
0 R0 U( }2 h3 w& A* ~2 M6 G6 O, d9 k# o& O& H
在上文中,相信有一些小伙伴已经看到了经济补偿金的N、N+1、2N,但是具体应该怎么计算呢?
5 _; ~+ K' G+ H3 {! U( @: z4 o$ P1 _' @4 v$ j7 ^
一、经济补偿金计算公式% A0 v* K' |5 C# K; z
5 {. W+ k5 Z0 V" d% ^/ s1、通用经济补偿金公式=S×N
5 _3 |& z _/ s' _' Z
8 \+ V h7 j/ ]4 K' S6 MS: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照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数额支付,且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 I d. M) Y d6 q6 z0 a) \9 o3 ~& T
: Z2 N) }9 q7 y8 Q' U8 EN: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1 ^& a$ L3 a! r* C' w" M& R( r# d7 N" }" \! w
2、代通知金经济补偿金公式=S×N+S(上)×1
! [" l- j, y( }, K! X$ o2 X- ^5 S8 j
N+1:有非错解除情形的,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0 c8 S0 I3 \
S(上)×1:额外支付的工资应当按照该劳动者上一个月的工资标准确定。
( b# Y2 Q" N2 @7 Q A( o0 x
, H" p* n( C, E6 ?1 t- [+ U3、违法解除赔偿金公式=S×2N7 Z* y' K* j2 F; M" ], }. S" Z
8 b5 k; E/ {$ ~: N4 {/ E2 N* H2N: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通用经济补偿标准的2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T ]+ ?+ C8 K( d. x" L
8 }8 h) r9 l/ Z/ X& c二、N、N+1、2N的应用
" ]% a0 [ ]) Y7 n4 o. [$ b" h( q. h$ j. |3 i
1、N的适用情况
* q; \+ Q7 x& K; F$ G5 s1 d6 N. U: O; J @3 ?
结合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N实际为工作年限的代称,正常情况下的经济补偿都为N。' |' Y! m, t8 N9 g5 ~/ e
7 u E$ Y0 ?4 L
2、N+1的适用情况
9 t1 J. y$ U1 c" B; G: |7 [ ?! h5 e. h L" a- L
劳动合同法第40条中的三种情况,会涉及到N+1:$ k7 P; l0 D# |9 q* g4 R2 }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 d/ R) b. v# x+ X·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3 k$ Z" m% G3 V* T2 z1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0 U! d0 e! u8 t) F# O2 V6 `提前30天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或者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合同。6 t) U: s% b' Y( S+ q$ I
; U2 K# C. P: y+ i7 d* v3、2N的适用情况% `- C& M5 r P! m- M9 b
0 B# `$ e& T) P3 _1 N- G9 B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为2N,比如说,未支付劳动报酬,未缴纳社会保险等。: N+ p, i; R/ U0 h8 ^3 X$ ^$ I, I
ps:网上有人提出2N+1、2(N+1)等概念,这些并不存在法律依据。3 e% x% A1 q7 l6 J6 C4 v
: U$ Z/ w: y- }: \
04
, e1 G% G# g3 O2 {& h( b5 s
: x9 _8 Z4 F. s* J9 \“三金”是否需要缴纳个税?4 } r, l. y1 l+ T* d
" k+ l |1 f% \) Q- w一、是否缴税看是否超过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 l1 \8 c) h3 s0 P
& `9 x8 P! r( q1 A* _/ u% S
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 e5 v1 U4 h2 f8 t: L! A# ?7 A2 {
(1)其收入" f& s g; }2 q# M
(2)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7 L ]7 r, D. o* w! a3 k
# F, g0 d0 O' ~' m7 v0 c t7 D二、超过部分如何缴税?3 h c) H1 t+ _$ W: A
/ m' |7 o' l5 {" A* ]. o
可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允许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平均。
& d6 w1 U% W$ f- a9 S! @( U
/ I9 S% X$ P5 z具体平均办法:# G' m' z# Y1 I0 D
L9 m9 O* |' t3 [$ u: h0 H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个人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按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费)/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
w9 W3 B4 x- Z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对该数额超过2000元的部分征收个人所得税。
- L% ]) X% \: H0 w- _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按实际工作年限数计算,超过12年的按12年计算。, o" e/ d' D4 Y
) p7 a( O1 V6 Z0 P: z& C
特别提示:9 s. R! ^2 s" f9 E! K4 u
企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宣告破产,企业职工从该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 M6 ]2 t4 v9 C: h" _% S4 q+ q# [3 }/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