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 `4 E. m3 }6 |5 B' w& |( r; n( R4 ~3 H5 V+ C9 p) x% z; C2 k5 Y
商家自行更换品牌标签# L+ P! |& W9 `3 j$ ~; Y
南非橘子“变身”澳柑 0 _: Z7 |" F( e: u除了换包装冒充进口水果,一些商家还会用外国品牌的标签造假。# p1 | Y N0 G
/ U8 _% C$ u4 ~6 p& [5 ]! j% h/ ^
在北京某水果批发市场,记者看到几个工作人员正在对进口橘子进行重新包装。工作人员撕掉了水果上原来贴着的“SweetC”标签,换上了“2PH”“CITRUS”字样的紫色标签。原来,2PH是澳大利亚一种柑橘品牌,业内人士称其为澳柑,而“SweetC”则是南非橘子。 0 X, r% J( x1 l$ m, t! I4 }9 @5 K# U4 ~) ~
业内人士指出,市场上的澳柑销售情况比较好,而且售价比较高。一些不法商家就通过自行贴标签或者是换箱子的方式,将国产柑橘以及价格便宜的南非橘子,替换成澳大利亚柑橘进行销售,价差能达到5—10倍。+ ~9 o6 q8 h. V- w" Q, _9 |8 k. w
w) a- X$ `1 O4 }
# T: O3 T, a9 Q' L) x
有水果店不仅零售“假水果”; V: w% t8 M5 V# A: w& v
$ I6 d3 A3 b% ^) y. j8 _) C- C
还做起了批发商 M9 d9 ]! j" C- |* v
% ~0 ~* O' n+ d& n, l! Z
这些假冒注册商标的标签从何而来?记者在对电商平台调查中发现,一些水果不干胶标签贴店铺在公开售卖进口水果标签。有些标签有明显的注册商标标识,但仍然可以下单。有的店铺为了规避风险,一些标识被更改了部分形似的字母,还有一些则干脆给注册商标进行了模糊处理。+ c+ k6 M9 U: W
! y, f% |: ]: {% Q' u4 h( I不久前,上海警方就破获了一起这样的案件。警方调查发现,河南郑州的海某和常某夫妇的网店在大量销售进口水果标签。自2022年以来,两人在没有取得品牌授权的情况下,私自委托印制厂印刷假冒品牌的水果商标,并通过电商平台对外大肆销售。 * q2 n$ e5 Z) }/ Y0 C4 x8 V3 T& @$ [& v3 w0 X6 v6 F; \* f' d
根据警方查证,他们通过网店已经售卖的假冒水果不干胶贴总量近500万枚。 , S1 B! I, \; }) W1 q7 M' [( m
办案人员告诉记者,上海宝山区的一家水果店,就是通过常某和海某经营的电商平台购买了大量假冒的品牌的标贴,粘贴在了普通的香蕉上,冒充品牌水果,由此溢价50%至300%对外销售。. Y! m L) a" E3 C
2 J+ f. T' v3 j; F! c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经侦支队食药环侦大队教导员 季敏:没有标签的普通香蕉一般卖两到三元一斤,贴上这个标签以后价格就可以涨到四到五元。他一共用了两万五千张左右的标签。一串香蕉贴三张的话,他已经卖了八千余串香蕉了。 $ j* E$ d7 ~7 i3 n6 H% t9 K不仅自己零售,这家水果店还做起了批发商,有些街边水果摊知道这里有卖假冒品牌的香蕉,也从他这里进货。当经销店负责人被警方查获时,他的销售金额已有十多万元。& G+ C |# M' M H8 C9 d( o
目前,11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移交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P0 Z7 \8 H* S7 n
: h+ `" i! i7 Q; ~0 P5 f1 h 3 v" H/ L3 j# a8 C7 M4 l% }制售仿冒外国水果标签5 g2 k5 c4 \+ m5 X+ d8 C. u. u2 B2 Y
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 x0 a" W( a Y& c5 t4 M8 r
记者了解到,调查中发现的制售仿冒的外国知名水果标签行为,已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根据情节严重程度,最高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9 j7 w5 @% h' Y @" a
对于市场一些假冒进口水果的销售行为,相关法律专家认为已涉嫌欺诈,除按规定对相关责任人予以处罚之外,消费者可以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举报或投诉,按照规定,可以进行退一赔三的索赔,维护自身权益。" G" n7 j. |( r: c
f2 p+ C1 \! d7 H! ^. D' d3 W* q) i另外,监管部门也要对水果市场加大日常监督管理力度,对于进口水果,应该要求商家提供进口的相关资料。多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促进水果市场诚信自律,消费者权益才能得到更好保障。/ {$ E) z3 E2 D5 d- z. k/ z-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