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陪诊师似乎成了一门高薪职业,很多博文、短视频都在传递着“做陪诊师,轻松月入过万”的信息。
6 z, S l* A. }; W8 q1 a/ m
9 X! T/ B: b$ Z2 [0 ^% f9 f5 e% r干这一行,准入门槛并不高,有医学相关背景是加分项,没有也无妨,并不存在专业资质审核的考试。在本质上,陪诊师是贩卖时间与服务的人。对他们而言,相较于医学知识储备,熟悉医院环境、与患者迅速建立信任关系、在行为和情绪上照顾患者,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 {6 W8 i8 q- X9 H# Y! F8 i
8 c' f d( _( S7 y这就决定了在当下组成陪诊师队伍的是来自各个圈层的人。兼职媒体人、辞职护士、待业青年等都涌进了这个行业。他们把时间明码标价,进行售卖。
. U" f+ L8 }6 a7 q1 D: d$ L: c% S# Y- K6 [% `* Y
这一行业尚没有价格规范,而从业者对自己时间价值的定义也是天差地别——有的陪诊师半天的定价为40元,有的却要400元。
( c8 B+ Y) ^5 D+ F0 d4 F! P$ E
3 O5 q, x! T( _/ X当下的陪诊行业,更像一片野草地。它生机勃勃,肆意生长,没什么章法可言,既没有行业规范,也没有官方背书,整个行业就建立在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需求关系上。
) [. V9 e2 D% n& G# l0 x" u6 u) i
; l, Z/ m8 S% p% E, j; q
“轻轻松松月入过万”的说辞,似乎带着点理想主义的色彩。
0 X; ]5 g' d; q9 N' ]
' N+ {0 [; G4 {' O& _4 H虽然陪诊师在今年走红于网络,但回归到现实中,它仍属小众行业,大家对它的认知度并不高。在和陪诊师Lucky聊到盛传的“高薪”时,Lucky脱口而出“假的”——月入过万,只属于金字塔塔尖上的人。
. {) B0 r/ c8 c- d. s
8 N' a7 x0 ]# y9 e" m/ ]+ \% l陈陈就是被陪诊师索要的高价劝退的一员。今年6月,陈陈需要做一个心脏微创手术,她一个人在北京,不想和家里说这件事,正好在小红书上看到了陪诊服务,就动了心思。但在沟通后她发现,如果找陪诊师,一天就要支付800元陪诊费。“我突然就觉得自己又行了,像挂号、约手术这些我自己都弄完了,我是微创手术,也不需要人照顾,最后就找了朋友在术前帮我签了字。”
# E( n. t6 z( k5 ]/ D
9 m0 z% r* E9 c7 h t0 L0 ~3 G) L在800元面前,孤独似乎不再难以忍受。
7 y3 C' E W' O! s4 e: N' u1 Q4 @: n7 d
对绝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弄清就医流程、熟悉医院结构并不是件难事。他们找陪诊师,更多是想要寻一份陪伴。但用好几天的打工钱换一份陌生人的陪伴,这件事听起来并不划算。
& T# T; X. H! b3 a
% y9 S- {0 i* [
李亿找的陪诊师,半天只收费40元。她之前没自己去过医院,一个人不太习惯,于是就在网上发布了帖子。“我对陪诊师没有医学背景上的要求,只希望她是女性,年龄和我相仿就行了。最后找到的小姐姐也不是专业陪诊师,我俩都是第一次去这个医院,她主动帮我排队、拿包,我很轻松,整个过程中她就像个会照顾人的朋友。”这种几十元的陪伴,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的需求。
9 c1 b% |0 d9 M: S+ I( r" S8 w: g
陪诊师Lucky直言:“想要年轻人为这件事付费还是很困难的,人家一听价格就走了。”对于陪诊师来说,老人、小孩以及带宝宝的妈妈,才是他们主要的客源。对这类人群而言,陪诊师不再是提供情绪价值,而是代替某一家庭成员的角色,从而让求医这件事流畅运转起来。
" }, h' _( G- _; q% [, \" T
' v* E. B- B$ s$ ~王力就有给他父亲找一个长期陪诊师的打算,他和妻子都从事金融工作,平常很忙,一直是父亲帮他们带孩子。年初的时候,王力无意间听儿子说,爷爷每天都在厕所待很久,有时候刚出门就要折返。问起父亲,王力才知道这种情况持续快小半年了,他心里觉得不妙,执意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结果被医生告知,父亲接近肛门处的大肠发生了病变,必须进行手术,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接受化疗,否则有癌变的可能。
2 {. I: ?8 b5 G8 `2 L( u. ~. Q
/ [* U! R5 E, Q' [ z王力很愧疚,因为自己长期缺席,没能发现父亲的健康问题。但王力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想在父亲治疗期间陪伴他,依然是件奢侈的事情。“年假用光了,那天带我爸去医院请的事假,扣了1600元的工资,那几天把我愁坏了。后续还有长期治疗,真的请不起假。后来和同事聊天,知道有陪诊师能替我带着老人去医院,我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王力说。
; Y6 Y H7 P6 z ]0 ?
c) u) b2 B: p1 Z约定好时间后,陪诊师会准时出现在小区楼下,提供接送、就医一条龙服务。用王力的话来说就是:“他们比我这个亲儿子还细心,下车开车门,上台阶搀扶,包里备着水和干果,我爸和他们处得很开心。”
* D* J$ R# s2 a- I" i, l8 y
& z: O' j/ t& q+ [
前两次化疗,王力找的都是同一个陪诊师,他们甚至探讨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面对稳定的客源,陪诊师也愿意把单次陪诊价格从500元降到350元,但最终没能过王力父亲这一关。
: n- w9 |+ f$ \
; @0 B) ]3 P/ h, x i) \3 I0 E4 }“每次做化疗都是在同一个地方,去了两次以后老爷子就熟门熟路了,他说医院里一个人去化疗的可不少,说什么也不愿意在这上面花钱了,再说就急眼。”王力解释道。
* \: c$ Z9 i& F3 p
, f* B% X3 w5 G% n) t在快节奏的生活里,陪诊师是这些分身乏术的人的替身,他们的存在有着必要性。但替身终究不是本体,即便服务再好,陪诊师也很难扮演亲人的角色。而金钱换来的陪伴,也很难不成为负担。
( S6 I2 F' j7 B& E
7 \- b8 v w" }陪诊师就像飘浮在医院中的隐形人,游离于常规的医疗体系之外,在庞大的医院里,他们发挥着向导和保姆的功能。这是一份需要温度和情感的职业,但情感和金钱,似乎天生就是对立面。
5 C- E8 A( Y1 R$ Q9 @! w. l! j5 M" Y- N8 L
尽管这个行业几乎没有准入门槛,但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陪诊师并不容易。
: u6 Z( r' E" O: d3 ]" B1 F" c' T
4 {/ G$ Z3 T1 ]6 t
断断续续做了4年陪诊师,在今年年初决定全职做这件事的于雨,向《新周刊》描述了他的日常工作。工作内容主要分为前期沟通、提前踩点、带顾客就诊这三个环节。
' f- g- S+ i; K
; f# }; s7 _# E! O2 W没有足够的耐心,做不了这一行。每个来咨询的客人,都带着一堆问题。当地的防疫政策、医院的规定,甚至具体到某个医院的问诊流程,于雨背得滚瓜烂熟,但顾客的转化率并不算高,“十个来咨询的人里,可能最终只有一两个会定下来”。
# k9 J: j$ d$ Y
/ g$ H* c4 \+ c6 N- _外地来的顾客,他会主动提供接站、帮忙订酒店的服务。遇见行动不便的老人或小孩子,他也会主动询问需不需要接送,还因此几次被质疑是骗子。“第一次服务的顾客,还真没几个敢上我的车,大家可能会有顾虑,怕我是人贩子,毕竟我们没有官方平台的保障,完全是一对一的交易。”
" F! H; v/ ~2 }2 d) q3 A
( y" h& G3 f+ m1 f0 N, O上海的医院很多,科室繁杂。据于雨了解,陪诊师不会只在一家医院服务,“我们肯定是紧着顾客来,不能挑单子,不然会饿死”。所以碰到不熟的科室,于雨都会提前去踩点,为客人规划出最优路线。在于雨看来,这是陪诊师专业能力的体现,必须提前做功课。
3 D2 _. w6 ^/ X: R b. W7 H+ e. b+ k# `+ L3 L3 J7 \
带顾客就诊的环节,则比想象中精彩。多数时间,于雨只需要本色出演,做一名专业、体贴、有服务精神的陪诊师,但偶尔也需要飙演技。“有一部分老人,是不能接受花这个钱的。心疼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们会觉得自己没老到医院都不能一个人去的程度。但他们的子女不放心,这时候就需要我伪装身份了,他们孩子的朋友、社区的志愿者,我都当过。”于雨说。
2 g- G7 \- T8 V$ O ?
! _6 M: Q0 a, F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陪患有甲状腺癌的王阿姨去复查。为了让阿姨相信自己志愿者的身份,于雨特地翻出了大学时志愿者协会的帽子,还印了张传单,介绍“免费陪60岁以上老人就诊的社区公益”。不巧的是,那天于雨在医院碰见了朋友。“他没看见王阿姨,上来就和我说‘今天怎么没接单子呢’,吓得我心脏狂跳,疯狂打岔,生怕王阿姨怀疑。现在想想还挺有意思的。”
( t0 B+ o6 G0 {4 o8 z' R1 ?
Y) i) s6 r( d+ P; L5 B不过大多数陪诊师还是兼职,客源不稳定是大家普遍面临的问题,全职做这件事,很容易饥一顿饱一顿。
2 w5 r$ l# ?9 v" N2 C
) n0 B9 d# B+ p$ c2 Y7 OLucky的本职工作是媒体人。两个月前,她在陪家里人看病的时候跑了几家医院,了解到了这个行业,当时她就觉得这是一片蓝海,索性在小红书等平台上接起了单。第一个月,有十个人找了过来,谈妥了三个单子。
" T% p( F9 d9 a7 T, w+ H, d
2 V ]; |# V: ~0 H8 z3 G0 ]3 b小杜是保险销售员,他发现很多人看病都不方便,就做起了跑腿、代诊等服务。他在抖音上运营着两个账号,这是他招揽客户最主要的渠道。
. {) A! F: u! v
L- R1 r' `& C, Z# l- ~做陪诊师,性别有时会成为优势。在年轻群体中,女陪诊师往往更受欢迎。“可以理解,相同性别可能带给客人安全感,大家也会下意识地认为女性更细心,陪诊过程会更舒服。”于雨说。但在面对老人或腿脚不太利索的病患时,男陪诊师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归根结底还是要看顾客的需求”。
5 o1 z0 T8 y$ @" V! j
+ v7 r% ]3 ~% Y( B. e
陪诊师并不需要大包大揽,像定哪个医院、约哪个医生这些事,Lucky都不会去做。“就医这件事的决定权,一定是在客人手里,要选择他们自己信任的医院和医生,我们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做好所有事情。”Lucky说。
( U$ `4 p/ ]" q+ Z' c2 B
5 w7 r9 b% }4 C$ K陪诊师这个职业,听着新鲜,但实际上已经有20年的历史了,也曾经“死”过两次。
2 B* l& \$ d2 ?6 l8 d0 R
/ y l- V/ X: n, @- T6 {* h2001年8月,《中国老年报》曾发布过一篇名为《陪诊服务显京城》的报道,文章里讲述了独居老人李阿婆花费100元聘请专人,陪她顺利完成就医的故事。
& p9 E: x5 {: Y5 @5 P5 @& H# E
" U- `' p9 \7 t( a: c随后几年,很多医院为了改善病患的就医体验,也开始牵头设置了类似于陪诊员的岗位,但医护体系内并未将这一职位系统化,反倒是滋生了医托、黄牛等乱象,所以这个岗位很快就被医院取缔了。
2 r' Y; I; O" k" _# P/ v& O. ]" K
* @5 u3 S6 V/ S2015年前后,陪诊行业再一次迎来了高光时刻。当时,互联网医疗创新行业兴起,多家陪诊机构在这个大潮中涌现,如安心陪诊、e陪诊、无忧陪诊等,还有几家走上了融资的道路。那时候业内人士就认为,陪诊不应该是处于医疗边缘的行业,而应该是一项贯穿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验。
- y! D n# ~4 E% a1 O, E
, i! p( Q2 ^& B3 N# D但后来推出的“限制加号”措施,以及一些打着“陪诊师”之名,行“号贩子”之实的人,都让这个行业再一次面临挑战。
- Q$ [# S" Q7 }# A& T$ v5 J' W$ ^5 X; Z M& ]5 T# J
今年陪诊行业回春,更像是基于社交平台实现了个体之间需求的匹配。Lucky和小杜都认为,如果条件成熟,组织一群人做陪诊,是一门好生意,但他们都没有头绪。现有的陪诊机构,并不足以对他们构成吸引力,从机构的招聘信息来看,北京地区全职陪诊师的工资,最高就在10000元上下,不仅时间不自由,还要给机构分成。
1 ` M& w/ s0 ^7 o
' j3 u8 @2 k% U“有乱象是必然的。”Lucky说,“现在做陪诊师并不需要任何专业资质,可以说人人都可做陪诊师,肯定什么人都有,如果真的想改变这个生态,第一步就需要陪诊师专业资质的认定,这会对行业带来很大的变动。”
) D+ o& l; r$ M4 H
! D: t2 M, i7 e. A/ N2 `5 Q2 t% b在当下,互联网的开放生态让他们接触到不少客源,但也存在着风险。“很多平台现在的风控很严,所以现在挺难做的。”小杜说。这是一个行走在边缘地带的行业,至于未来能繁荣多久,谁心里都没谱。
2 s5 X: l \9 d8 r4 n, {9 A1 ?
7 _! e: r2 R6 s$ ?% Z, q U N _国外的陪诊行业也还在探索中。侨姐在迪拜生活了十几年,但真正知道陪诊这个行业,还是在两年前。她的本职工作是导游和翻译师,当时迪拜的一个中资公司找到了她——他们有一个员工生病了,但没法回国,需要她去医院做翻译和看护工作。侨姐在医院陪诊了两个月,也是从那开始,她做起了陪诊师的兼职。
( R* r* I1 F% l+ X5 w9 `7 ?# [9 _# {, X% _
据侨姐分享,她所知道的迪拜陪诊师,也都是兼职。“流程上和国内差不多,像预约医院、跑腿等这些工作都会做,但我们更重要的是翻译工作。迪拜有很多私立医院,不同的医院价格差距很大,我会把医院的情况都介绍给客人,提供前期的免费咨询,帮助他们选择医院。”
% e, M! s: w$ f5 F! S# O( }, g5 y G; T
0 @1 D* i# z; b! X6 ?
无论国内外,陪诊师都是与人的需求和情感息息相关的职业。Lucky回忆起让她印象最深刻的顾客,那是从大连来北京求医的一对父子。“在医院门口,我远远地就看到了两个老人,是60岁的儿子带着80岁的父亲来看病,很醒目”,也正是在这一刻,Lucky感受到了做这行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0 d6 ?+ v3 G) d! E2 A# g* m1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