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328|回复: 0

降息只是开始,重头戏还在后面,存款到付利息即将到来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探花
  • 打卡总天数:455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6902
  • 最近打卡:2025-06-17 16:11:33

5197

主题

11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4877
发表于 2024-9-24 15: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级打分
  • 1
  • 2
  • 3
  • 4
  • 5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24日在北京宣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他表示,近期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金融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人民币;在今年年内还将视市场流动性状况,或择机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至0.5个百分点。目前,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7%。其中,大型银行目前是8.5%,降准落地后将降至8%;中型银行目前是6.5%,降准落地后将降至6%。农村金融机构在几年前已执行5%的存款准备金率,此次不在调整范畴。降准政策实施后,银行业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6.6%,与国际上主要经济体相比,仍有一定空间。在利率方面,潘功胜表示,降低中央银行的政策利率,即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0.2个百分点,从目前的1.7%调降至1.5%,同时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和存款利率同步下行,保持商业银行净息差稳定。在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下,政策利率调整将会带动各类市场基准利率调整。预计本次政策利率调整之后,将会带动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下调约0.3个百分点,预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存款利率等也将随之下行0.2至0.25个百分点。0 H) L+ ]' Y% @9 m# }9 b3 _1 ~/ N
然而,光靠央行降息根本不够,接下来的财政政策才是重头戏。之所以说降息不够除了降的幅度小以外,更重要的是现在企业和居民对于利率的微小变动早已“脱敏”,根本促不成他们扩大投资和消费。但是,它对于缓解经济整体的运行成本还是必不可少的。为何说接下来的财政才是看点才是重头戏呢?因为从扩内需完成GDP目标而言,大家熟悉的三驾马车中房地产投资和消费是主要的拖累项。5 x# D8 O& t) m
投资,大头儿制造业、基建和房地产,都有所下滑,房地产投资更是整体下滑了10%;消费,从5%左右萎缩一半;唯独出口,猛增近5%。然而,以2024年投资、消费和净出口的贡献率(3:8:-1)情况看,出口即便再扩大一倍,也难以对冲房地产投资百分之一的下滑,更别提整个消费了。所以,从GDP目标的构成看,瘸腿项关键在地产投资和消费。
* X5 `! g3 W; M8 ^) C可是,现实是开发商资金链的问题没有解决,去杠杆的动作就会继续拖累地产投资对GDP的增长。同样,老百姓看到这种局面,加之对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居民消费的大头——买房,也会继续萎缩影响整体消费,从而拖累GDP。此时此刻,无论是房地产投资本身还是促销费所需,均需要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靠财政加码、发力破局。有意思的是,大会公报刚一出炉,某高层领导就说“将增加地方政府的财力,扩大地方政府的税源。同时,中央财政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例将上升”。这无形中暗示财政将要加码、发力。此次跟之前ZY谨慎加杠杆的表态完全不同,也给接下来的财政政策扩张提供了很多的想象空间。所以,百分之百可以确定,过不了多久财政加码的动作就会落地。, I$ E  e, Y; I9 w
" p) g9 ?5 s# [5 Q8 N
那么财政政策究竟会怎么搞呢?
+ a* E% \3 Y  t! V8 g# ~
& i" C7 S, |- o" Q我的推测是:
) r  Z8 E+ c% N& ~$ x* `# }+ A- f0 L4 s+ w6 H( n. s! {
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继续帮衬+财力由中央往地方下移,从而增加地方买房的消费份额和基建的托底力度。# u. b# ]$ V0 n2 V9 i$ O3 n

% @3 Y' l6 w0 K( k. y+ K' r8 k( y相信周末大家也看到官方重提“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和“赋予各地方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的消息了。4 g! B9 W4 M9 b& A* c7 G
% p* J8 q: t: }: P4 ~
这说明高层有意继续推动地方下场买房,建立保障房。- ?! x( m  z) s2 _1 Q* ^$ J; w

7 d( q# N5 U# a: C可是,对于地方而言,最缺的就是钱:今年有4.65万亿的债要还,卖地收入又两位数下滑,上面还不让发行预算之内的债券筹钱。
- n# B7 U" v) Y# V
0 ~8 B/ a, o; F4 x5 s9 F0 W6 `% ^地方没钱的约束方案只能是:7 ~; T% F3 n, q3 O

, R* x4 w, R) V0 h! H中央财力往下移,同时增加央行的结构性货币工具的力度。
0 Q) [. X3 I7 ?3 X( K9 Q# M
4 r7 q/ f5 _. h. N" ], X周末针对《决定》的说明暗示,消费税央地的分配开始向地方倾斜,这就是变相地税收下移,地方的财力未来将会上升(究竟多少还不得而知)。6 ^% h, ]- I, W* J
8 [0 [  Q# e- q
消费税一时半会儿也不能很快落到地方腰包,下场买房还要继续,那么就只能加大央行的“准财政”——类似于5月的3000亿针对地方买房的再贷款。: N3 b/ d9 I1 _4 b1 s

1 ?" h# p1 {6 z3 q) u0 q之前也说过,这点买房额度根本达不到去库存的效果。所以笔者断言,央行针对地方下场买房的支持还会进一步扩大。7 j5 g: d0 ?) k' N6 o
" |# d# c4 X( S% L( d& z( |: [8 J
如此一来,地方有钱,基建拉投资和下场买房增消费完成GDP的闭环也就成立了。
0 G, s3 d, e; I% I; }+ {# H' m! s7 V- r0 p. ]: h* T) Q3 }4 q* S" c
至于具体怎么搞,还会不会有其他手段,过不了几天7月的ZZJ会议就会公布更多的细节,保不准再发1万亿特别国债去支持被洪水破坏的地方基建也不是不可能。
  s! ]5 C; C& O& \3 Z8 K7 O* _% G  f+ H9 I9 f2 V5 A7 I
不过,笔者还是提醒一句:别幻想太多!
# l, }9 w1 q, b! r' V/ r: J5 v1 i! E4 n/ b: c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举动仅仅是为了确保完成今年GDP的短期目标。它是就阶段性的,而“高质量发展”才是C位!
4 C, a* h/ X0 T& I
% o  p% U( p, j7 \在高层看来,不能再靠地方死命加杠杆搞基建投资了,要靠企业加杠杆去搞高端制造业,用高端制造业代替传统基建,完成小负债撬动更多GDP的经济转型。
8 M/ H3 Y" e: `, P2 `* L- C0 {4 ^* b8 j3 P( v
所以,长期而言,高层会更重视“质量而非速度”。, Q( F6 u% G8 h3 L  x
, h) w; E/ B- b1 l# t
同时,这夜意味着,在转型的过程中,一旦某一时间段经济放缓,高层会有更高的容忍度,也不会短期内实施特别牛逼的大招重复之前的老路。
. G( ~# c# \- b- E+ d0 X) f8 i1 n+ Q
综上,笔者认为,7月相比于今年上半年会有明显的加码举动,特别是财政政策。但是其力度大概率不会特别大。
7 S- B& @$ x* h  W5 i) T2 ]1 ?6 [5 z! q% q$ \
除非,财政专门设立额度很大的“房地产纾困基金”,类似于2009年的美国住房救助法案,或者也来一波直升机撒钱,否则,任何“适度升温”的措施都只是确保转型的维稳手段而已。3 l; b# r, o$ g  X0 v; @& \

% q8 f5 @+ n. y. s不过,今天我们好歹看到了高层有更进一步的行动,多少能带来一丝慰藉。/ Y. u4 W) S. k% {# l
9 u6 M7 G) P: U: d3 |) s( v+ a/ `. f
如果行动能超出预期,来的更猛烈一些,则会更好!
* p+ Q/ n5 l2 m- J" |
; h# M7 ?! I9 N* A要是党员和医生贪污1万元就判刑10年,贪污10万元就判无期,贪污100万元就判死刑!个人名下所有财产充公!是不是普通老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了?
8 X! y" b9 D8 \" Q! f) V5 ]
! T! M0 Z# k" |0 i+ W* B
女儿国免责声明
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女儿国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女儿国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本站所有带作者名的小说均收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只提供整理校对排版
7、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8、女儿国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贡献值排行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女儿国小说网》

GMT+8, 2025-9-8 17:29 , Processed in 0.212744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