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 Y, b- u( J0 R" o对于习惯手机5G网络的用户而言,4G物联网卡的上传下载速度多少有些“龟速”了,不过从解决网络有无的角度看,这样的网速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 _6 t/ m2 i% R4 \* `% a! m% |3 e. G, j8 |6 e; i
不过并非所有的商家都愿意赚细水长流的流量钱,不少想赚快钱的随身WiFi品牌还是对流量动起了歪脑筋,最常见的就是流量虚标。承诺每个月100G、300G的流量可能实际提供不到50%,类似流量虚跑都是小问题,不少黑心商家直接在流量查询后台动手脚,也许用户实际使用流量仅5G,后台直接显示使用了10G、15G都可以,个人用户几乎不可能查看到4G物联网卡的流量详单,可即便用户甘心忍受到手流量减半的不公,WiFi厂商依旧会玩限速那套把戏,当用户感觉前几个月网速不错,充值年套餐后,就越用越慢、越用越卡。1 t5 F& X3 A+ m8 }- A6 c) h2 Z
( F+ x# A- s; w D' V5 d4 s& H/ x
此外,大流量卡恐怕很大程度上是虚标,以电信的卡为例,运营商规定,单卡单月最高300G(实量300G,超过后限速),所以WiFi厂商承诺的1000G、3000G到手流量究竟有多少呢? ! h; g2 S0 R0 N! r) \- v: L 5 P; g9 [ V' ]1 t04 " i5 }8 t5 q+ z# [. s/ d 6 E( Q6 P# h3 Q, l8 O流量低价迷局之消失的SIM卡插槽! c) j9 v) e3 l4 f3 F0 J
' {4 ^% N, J1 E% r F( J硬件配置是随身WiFi产品宣传的重点,不少品牌标榜旗下产品搭载双核、四核甚至八核芯片以强调产品性能,可实际上对于一款售价一二十元的产品而言,以散热为主的稳定性才是性能参数中关键的元素。在大规模使用塑料件的随身WiFi产品领域中,散热栅孔的设计、内部空气流通渠道的设计才是消费者购买随身WiFi时应当格外关注的元素。 ; a* J0 i; I. R' k% w
5 T e3 q3 J6 h/ [! @与此同时,是否留有单独的SIM卡插槽,让用户可以使用自己的手机SIM卡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支持移动/联通/电信三网5G网络的随身WiFi而言,用户选择插入自己的SIM卡会极大打开产品使用场景,毕竟一些校园SIM卡的流量套餐也相当优惠,性能又远超4G物联网卡。 4 B1 }) ?$ a/ a7 ~& s * Q) o1 a3 E6 S8 ]大部分随身WiFi产品从利益出发,基本会搭载嵌入式SIM物联网卡,而不提供独立的SIM插槽,对于这类随身WiFi产品,用户如果想要使用自己的SIM卡,就需要单独焊SIM卡插槽接并刷机才能实现,对于动手能力较弱的用户而言,不如直接在电商平台上淘明确标注产品提供独立SIM卡插槽的产品实际,毕竟硬件购买成本并不高。 0 Q8 M& L3 l$ \, { o2 z& H * p7 s M# `' L l+ Q: _6 Z" M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停用或更换随身WiFi绑定SIM卡时,一定要对原卡进行注销操作,毕竟每一张4G物联网卡在使用之前都有实名注册环节,为避免将来出现麻烦,决定停用或者弃用随身WiFi时,建议用户联系物联网平台运营商提交注销信息。 L7 Z: G6 U) w( w. P/ {2 F
, `5 I4 N9 J- [, G总体而言,随身WiFi产品虽然陷阱不少,但其出色的便携性和极低的流量价格,的确能够满足部分场景下网络购物的需要,用户在了解清楚后可决定是否需要购买。 ( z& v8 [& W& d1 F C- L 8 r p5 m( Q- h7 M - g8 N0 r$ m0 N( ` D当然你也可以直接拨打电话13101986181,让我帮你组装电脑,装机! : W1 m! o9 F; K, o 5 r/ h) b8 I8 o& V5 v! N& o( ?2 R 2 b2 |1 }; `& S5 ?7 B2 N. t0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