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 U! S9 T( g" |9 c 医院初步确定王小孟患了强迫症,建议到医院接受强迫症相关心理测验。他拒绝说:“我到医院做心理测试,别人会怎么看我?”王小孟上网搜索了一个专业心理测试网站进行心理测验,拿着从网上打印出的心理测验量表,他告诉家人:“我测啦,心理一切正常。” ) }* h4 i# ~2 x+ T
3 o5 l. b) B }+ u) g% J6 t/ I8 k& ^
这份测验的结果让王小孟更加坚定自己是心理正常的人,完全不相信医师的话,他至今未接受治疗。 ! c* w; H. ?+ [1 ^
# i; u- V- ^+ ^# k' R4 ~ 其实这份心理测验量表不正规。“表上的问题与专科医师应了解的问题有出入,该实际了解的问题它设计得很模糊,计算分数的方法也不对。”正确的方法是根据量表进行心理测验后,再根据临床经验查看病情到了什么程度,服药两个月后,再对心理重新进行评估,调整治疗方案,直至解决心理问题。 6 ~% O- \0 F+ c* l6 u" O& x
. u$ e: a+ ~6 X7 t8 h 2、分手后被舍友开玩笑 网上测出“重度焦虑症” ' y$ a C+ x: }8 Z9 t! A" M
: A) h6 u( T; D 今年4月,刚上我市某大学大一的18岁女生何月(化名)匆匆来到仙岳医院挂专家号就诊。她一坐下,就拿出随身带的心理测验量表对医生说:“我完蛋了,得了严重的焦虑症。我才18岁,怎么办?” # O; @2 }% o3 g" k( m: X . c/ D' T2 h( ? 原来,何月刚和交往三四个月的男友分手,舍友和她开玩笑:“还没谈多久就分啦!”她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因此心情很不好,甚至引起失眠。在网上搜索时,她用关键字搜索对号入座,发现心理测验量表。她在网上做了3次心理测验,“分数一次比一次高,代表焦虑症一次比一次严重。我吓坏了。”她坦白告诉医生:“很多问题我也模棱两可,但我都往答案‘是’或‘有’的地方打钩。”测验结果是“重度焦虑症”,建议她尽早服药治疗。 1 w% l- M; k+ j: Y4 \
9 t" U$ U! N. g+ i 最后经医院诊断,何月根本没有任何焦虑症的症状,她被心理测验误导了。9 L. \; E4 j9 x* c
( w$ Y7 |& d' F/ i% B; K
分析7 Y7 [& U ?* |+ V# G' P' f
: C9 @! f4 F: }" C% D
正规心理测验题通常由几个心理机构同时设计,一道题目甚至由众多专家共同设计,还要多次试验,以保证精确性。% {! k4 P! `% p
$ i" B, @7 `3 U6 K 而在心理测验量表的制作中,“信度”和“效度”是一个需要把握的重要概念,然而网上很多心理测验所欠缺的正是这个。“简而言之,信度就是可信程度,可靠性。”陈进东说,合格的心理测验量表要保证前后测试结果相当接近。”而关于“效度”,他说,如果拿一根尺子去测量人的性格显然不合适,因此心理测验量表要保证能测试出所要测试的功能。而网上心理测试的问题往往与病情并无实质关联,分数计算也与国际标准计算不一样。 % E% n3 h7 q' w6 j5 f % @7 x) B, Y. u$ _+ c4 {6 m/ Q U 与正规心理测验相比,网上很多心理测验题不但没有信度可言,而且因为没有规定目标受试人群,任何特征任何年龄、性别的网民都可以尝试,效度要求无法保证。 7 ?% ^* v: @3 {" D8 j/ J+ T) i# t( l- M: G" x
建议 ' x2 X5 } O6 c+ A6 L9 U6 i( X: ]- I/ c% N; n
对网上心理测验,应抱娱乐心态 5 v# c4 a& o) r! F+ q# f3 \" a6 U) I
市民对待网上心理测验应抱着娱乐的心态对待,它其实就是一种单纯的娱乐,和真正意义上的心理测试没有联系。一些机构在没有专业人员、没有被有关部门认可的情况下,设置所谓的心理测验题进行心理测试,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因为沉醉参与测试的人,往往心理上不很坚定,很容易在心中留下阴影。对于这些心理测试,不管测验结果如何,还是应一笑了之。 9 t; I* Q. | S, e7 W- k5 R3 x% [; x2 A & d3 D" G) a! P) y, F/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