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B' q4 \1 T宦官集团虽然十分庞大,而且势力盘根错节,但现在能够控制的军事力量其实十分有限(顶多也就是部分皇宫卫士)。 9 D( b# |+ b9 j& b/ A 8 L& h- k1 ^3 ]任何一个诸侯,只要带几千人马来,都足以将他们击垮平定。8 j5 d6 T. ?( E
F' N6 w: W3 l' m& }) k而且这样一来,何进根本就不用出手,只需要在暗处指挥,借刀杀人,并坐收渔利。/ ^2 j" Y1 d8 w# ~( v1 f- V a
% f! F' Q F. Q: @, R
事成之后,再把责任往诸侯身上一推,就可以撇清所有关系。 . L. M- W0 F) O8 A" u , G3 \6 H5 b. p! Z9 x, `到时候,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再多的反对意见,都可以置之不理,即便是何太后这些人,也无话可说…… # k5 o5 [: i( R 6 |1 U, M- m T7 d4 w* G看得出,何进召诸侯们进京的计划,其实并不愚蠢,甚至可以说是非常高明。/ V1 W8 \! K4 W3 C& {$ G
8 ^3 O* J+ I9 b
一旦计划能够按照何进的意图,成功实施,那必定是一举三得之妙。 ( t% d* j. f# m# g7 k5 _: ^ 0 h" ^8 w( a1 B+ ]/ J' P2 j一来成功抬高了自己的声望;二来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全国的藩镇割据现象;三来还干掉了宦官集团,使得自己在京城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3 J# }' ~' ]! h2 s' f/ B0 @! H( _
( f& M4 B0 b A p2 x5 I! w; w, x
当然,再好的计划也是有风险的。3 R4 k% |4 ?" l _: }! J+ v0 u
) q! N# Y* C) f2 B8 f何进这个“召诸侯进京”的计划,最大的风险就在他自己身上。因为他才是唯一掌握得了全国局势,并能够压得住诸侯们的核心人物。只要是他不倒,计划当然可以进行下去。 m5 _7 h7 u! {& p' M0 h- s. g
, ?- H+ c5 K' |' m, s8 T一旦他出了什么意外,那形势立刻就会令变得天翻地覆,无法控制。/ o! V+ b v- ?2 d
{! |4 M- D$ m$ w1 v
何进不仅是手握兵权的大将军,而且是“外戚集团”的头目首脑。如果突然没有了他,京城的实际掌权者就等于是没有了。; O. y7 n$ |0 F: X f9 b" f$ s; d
+ N, j) x8 L, d. i外戚集团突然间群龙无首,压不住各方势力,这时候不管是内部的宦官集团,还是外部的进京诸侯,以及其它的各方势力,都有可能一齐发难,置东汉都城于前所未有的混乱之中……9 c+ ~( o8 K# P- I: j
5 l& z4 f3 y, }4 h& Z) J7 P
接下来,我们就要探讨一下,何进孤身进宫,被宦官们暗算的过程。 ; s0 C$ F+ B( y% g1 B) c/ ~ / U. D0 c$ e8 R( d还是那句话,何进并不蠢,他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位置有多关键,责任有多重;也不可能想不到,如果自己死了,形势会变得多混乱,后果会有多严重;更不可能不明白,皇宫是宦官们的地盘,一个人去的话,可能会有危险…… 7 e |9 Y7 E1 G! L$ \ ! Z, J$ o5 c$ v0 z9 L+ A# y" N3 H5 ?那为何,何进又非要执意在深夜进宫,并落入宦官们的陷阱之中呢?5 V& q) z$ f* C4 f
( b- L7 O: m3 \后世大多数人觉得,是因为何进过度自信,低估了宦官集团的力量,对其轻视,所以令自己身陷刀剑之下;: I* Q! E K# t0 x9 n; U: m! D
) B% t: `# C/ M
何进“过于自信”的事实是肯定的,但并非是由于他轻视宦官集团,低估了他们的力量。; R8 A5 P* G K& }, s. I6 _* m R X! ?
& Q8 B% t( Z' u" O6 A事实上可能恰恰相反,真正问题的源头,是在于他“高估”了宦官,高估了他们的政治眼光,以及谋略水平。3 y. p" Y# m2 o, j( b
$ x+ `6 p6 V9 R" U5 ~* ~/ V前面已经说过,东汉王朝自从建立开始,一直是处于“戚宦之争”的左右摇晃之中。 . Q# W e+ @5 ]5 | 1 w; i4 R. F0 z, H9 j/ i& d3 ?9 @要么是外戚专政,控制皇帝,压倒宦官一头;要么是宦官依赖着皇帝的支持,掌控最高权力,胜过外戚一筹。 ! ~! _( L: z# a, d) ?& g6 Z! G( a! p8 d# d/ g- M* ?7 N1 G
而自桓帝(132-167年在位)、灵帝(168-189年在位)以来,宦官集团都极受宠幸,权力之大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8 v- w; ?6 }3 _$ h" w. I8 F- b. B2 S. [
俗话说,盛极必衰,这个时候也确实到了,外戚集团重新崛起,并将宦官集团压下去的时候了…… ) B7 t4 [, A: c% D1 t4 L' H' w- G, q9 p! u! l b0 m/ Y% r
事实上,就当时的形势而言,铲除宦官集团的呼声,无论在朝堂还是在民间,都已经是非常的高。毕竟,在一般人的眼光看来,宦官太监,都是奴才一级的人物。4 `$ R$ e! N& t* c: Q/ F$ @" \1 ^
. t1 m. L; S- i/ K3 }5 Y
他们既无才能政绩,又无军功战绩,只是靠着能够贴近服侍皇帝皇后,才获得信任成功上位。 9 p" b) {# G4 F1 }& [8 M # q0 C3 T5 b7 _就算是没有何进对他们动刀子,宦官集团的富贵日子也不会太长久。" R+ K# D* R) o" Y8 g
! B" U; s9 h7 f' Y他们霸占核心权力的时间,已经太久了,天下绝大多数人已经心生不满。现在真的是已经到了,将他们排挤出权力核心的时候了,这是天下的大势所趋,任谁也改变不了这个规律。+ l" U3 h) t3 z4 o0 e
, a+ P. H/ A1 @- N' \3 p* q0 U" w而且,动手的人是何进的话,大多数的宦官,可能还能够失去权势以后,得到个善终的好下场。 * C* N8 K1 d7 m' l5 X3 j# O2 x; p' F7 R9 A, m+ h; T4 z! B
毕竟何进之前的成功上位,少不了宦官们的支持,多少会念及点旧情。) G; D1 [3 |6 n+ g* w
9 i6 a+ i6 Y: w2 h: }
但宦官们敢作拼死反扑,那恐怕只会提前覆没,就连善终的结局都得不到(后来的事实证明,何进一死,宦官们立刻被袁绍等人率军进宫,惨遭屠杀)……8 n1 K9 M( A& S+ ], O# y
: V; n% Y; F( o' n) g3 |( `
所以,如果是宦官们能够有些政治眼光,看到这一点,那他们就不会干这种两败俱伤,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H2 h/ ^9 y3 g0 j* v/ E
1 O& G' l+ O' I( t, h
毕竟,东汉这100多年来,宦官集团和外戚集团,本来就处于不断的权力更替之中。 * F' X: e9 r" o4 f; Q V0 n' T' i" t- d/ F6 M% {' o# U就算是何进这次坐上了最高权力的位子,也就只是外戚集团的又一次胜利而已。7 G K% {" K/ N, \& a7 `* v% l$ f" w n6 F
6 l( s& }: h& C8 ^# D5 b F皇宫里的宦官不会就此全部消失,因为他们是宫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J8 M9 e( p# m6 O+ i
; Q. L. v2 T) ?4 R4 Q/ t只要东汉王朝还在,他们蛰伏下来,就能等待到下一次权力变更的时候…… ' x/ Z) { e3 M+ I; @& B ; s0 g4 y2 q6 m4 x事实证明,何进想错了。他一厢情愿地认为,宦官们也会遵守政治规则,懂得“愿赌服输”和“顺应权力变更之势”的道理。他觉得宦官们也应该明白,就算是暗下毒手,也不可能守住权势,反而会加速自己的灭亡,那又何必要搞个鱼死网破,两败俱伤呢? 0 \* q+ A, e1 b- A' P- v) v: c2 T3 n, F% [
结果,悲剧就这么发生了。 ; e' ~% o8 T- s& u( N . J Y4 F/ C9 v- {- D何进太高估了宦官们的政治眼光,没有想到他们真的会提前发难,干出这种损人更害己,明显违背政治圈法则的事情来。也没有想到他们会如此狠辣,宁可玉石尽焚,也绝不瓦全苟且……# G$ {4 F& C# X0 {1 w( `
8 h0 U; _. S7 M6 L# @# Y2 Q
就这样,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对宦官们的阴谋毫无防备的何进,带着自信的微笑独自进宫。; {8 d! M+ ], j* O. f
}: L) N' W3 g2 l3 @7 s% b. U结果就是脑袋被撂在了皇宫里面,宦官们的屠刀之下。 # h% E4 S& R6 I6 \8 y) W! j/ A . B2 A) A1 h+ H" {- B7 d他这一死,不仅令外戚集团群龙无首,顷刻瓦解,也同时宣告了宦官集团的提前灭亡,双方真的是两败俱伤,损失惨重。结果,却是让外来的诸侯们,坐收了渔翁之利。4 i; e S; W' W
/ `- M5 [- V! X, t1 @
后来,就发生了我们所熟知的事情,董卓霸权乱京,废少帝立献帝,关东诸侯联军进讨,焚洛阳迁长安…… . H/ A$ @6 D8 y+ ]0 s( m' b# Q1 y: X5 l. J4 \
原本就威望不振,摇摇欲坠的东汉朝廷,终于被推向了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的灭亡边沿…… & d, }0 c1 W9 L" H/ C. R G! Q) w% w+ q1 w& g
就此,我们可以给何进这个人物,作出一个简单的总结:$ f9 b9 G4 [& k: f' K7 T& i! l0 L
, [9 z7 j+ s8 W. w5 P7 H% \
第一,他绝非是演义小说里所描述的那样,是一个屠夫庸人。他的成功上位,固然少不了妹妹的裙带关系和宦官们的帮助,但他自己的政治军事能力,也是不容忽视的。5 G& C s6 A+ d! I
2 O6 X- I% F2 b: o( c9 q& U
第二,何进在政治上的野心,也是毋庸置疑的。/ h: ^5 R5 f I( [% f3 j T
2 D" m& e6 S& X: ~3 ^, o
他独掌兵权,拥立皇帝,将自己的外戚集团,再一次带推上了专权的位置。' Q5 @# o* w; Z! u
& H, N+ o a: k, ]6 d* O" ^& O
第三,何进与宦官集团的斗争,说不上正义与非正义,只不过是东汉历年“戚宦之争”的剧情延续而已。 % e, X8 T6 w' v5 o/ |# h* \( T3 K( y* t. G! E# E+ Q, P7 u/ L4 W, \
政治斗争本来就残酷无情,没必要因为宦官以前帮过他,而给他扣上“忘恩负义”的帽子。 , ~/ N, Y; a3 |+ q2 i/ c U- h" u) e% j0 c7 w# j d
第四,何进召诸侯进京的举动,其实也算不上错误,虽然有些风险,一旦成功实施,就可以一箭数雕,同时实现自己的所有目的。 5 k2 F l$ o3 Q# N! ]- [$ S8 }: F $ R8 t' b$ g8 b7 N第五,由于自身的过度自信,和对对手的高估误判,何进被宦官们暗算得手。宦官们在谋害他性命的同时,也将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 I& X, i: F! _+ M! Q$ b6 _4 o2 C+ ~5 z) L* V
最终,何进与宦官集团的斗争,就这样划上了血腥的句号。) V2 `6 W2 Z7 {2 h
6 \( V" ~1 c* `) j$ i
双方都没有取得胜利,都是失败者,而且都是最惨痛的失败者,迎来的都是毁灭的结局,可谓是同归于尽……而真正得利的,却是后来的董卓等人……6 V; I' M# g" O8 D. R+ L
5 W) a' p0 e1 R( a
不过,这何尝又不是政治圈中的常态呢? & ^6 ^" G9 I ?! r* w: y1 o: q" P, C $ G9 X$ [* g0 W% u" T1 u w5 Q双方势同水火,用尽各种手段,最终拼个你死我活……到头来,却是双方一起灭亡的下场,反而,为他人作了嫁裳…… 5 w; j+ E" g3 D" S( X: x/ W3 j - M5 i( X' g- ~: ?% ePS:如果,仅仅是如果,何进没有被宦官们暗算,也成功利用进京的诸侯们,干掉了太监集团。 ; E0 b1 S( {5 u& q- o 3 V; a6 ^3 c& I那么此后的东汉王朝,能否就此续命,再迎来中兴之势呢?! l, S7 L% v! B9 ?
& ^- B9 M$ i5 i! j2 e' N0 O
恐怕,答案也是否定的。 ' L) Z; y0 L! p( M+ T 1 d8 X2 ?9 q y+ e& a: T+ D纵观历史,每一个王朝的兴盛和中兴,都离不开“明君”和“贤臣”这两个必要因素。 0 Q9 G6 a! \) R8 ? 8 J* ]. J* U: M而何进所拥立的汉少帝刘辩,只是一个性格软弱,才能有限,年纪尚轻的软蛋。 3 S& X) P, V5 a+ b) C9 T- u0 r/ z7 p , \$ i; C$ @& R8 W可以肯定,他本身也就只是何进所掌控的傀儡,之后成为明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 ~/ {0 ]- V8 f( A" P0 h! b . Q/ t f+ D/ X! \" O" g至于何进呢?不管他军政才能如何,本质上都只是个外戚,凡事也会首先考虑自身集团的利益。 s5 {% ]0 p1 Z# w& W% d6 B: D! Z5 `
也就是说,他所效忠的只是他自己和他所在的外戚集团,以及他的何家,而非是东汉王朝,以及他所拥立的傀儡皇帝……& C# Z3 \) y7 R' A8 G
# |) `4 n& ~ e- n0 H至少,从历史经验来看,在一个皇帝傀儡,外戚当政的政治模式下,想要励精图治,迎来让百姓们满意的中兴之世,可能性还真是不大的……( c8 x8 }* k.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