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19|回复: 0

眼高于顶的文人喷子——祢衡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进士
  • 打卡总天数:81
  • 打卡月天数:6
  • 打卡总奖励:1032
  • 最近打卡:2024-05-08 21:49:53

993

主题

48

回帖

5665

积分

版主

积分
5665
发表于 2024-3-22 07: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级打分
  • 1
  • 2
  • 3
  • 4
  • 5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 \9 N- N3 t/ y% K) x
祢衡,字正平,是汉末三国时代的名士,也是一个大大有名的喷子。尤其是在《三国演义》第23回中,祢衡将曹操麾下的几乎所有将帅谋臣,都一阵大损,将每个人都贬得一无是处。8 f9 m$ l" w. P0 S

. V- ]# J, |/ E5 ~; Z$ C. Y接着,祢衡又在大庭广众之下,在击鼓奏乐之后,再将全身衣服脱光,并怒骂曹操,搞得老曹脸上无光,面子也完全挂不住。就此也在历史上留下了“裸衣骂贼”的经典典故。/ ^. P4 G, j' Q8 g" q6 m6 `

# e; G; P7 U, I再后来,祢衡又在曹操的命令下,出使荆州,招安刘表,却因讥讽刘表而让后者心里不爽,将他派到镇守江夏的黄祖麾下。最终,由于在一次酒席上的侮辱言论(汝似庙中之神,虽受祭祀,恨无灵验!),被黄祖一气之下斩首,时年不过26岁……7 t, G* _( J% G6 ]7 g1 r# b
4 V) ]; o1 c6 S- [( ?4 X% V1 q
应该说,演义中的祢衡,给人是一种“有才而又张狂”的感觉。尤其是他对自己的评价: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上可以致君为尧、舜,下可以配德于孔、颜……似乎,天底下除了他祢衡以外,再无人配得上“有才”之称;他如果自称第二,那就没有人敢称第一……3 {' l+ N0 ?" u, ]( U
* w% Z: y* E# C$ m( m$ Z1 m
总之,祢衡这张狂劲,简直可以和《天龙八部》里面的丁春秋相并肩。完全可以来一段“祢衡正平,德配天地,威震寰宇,古今无敌……”的赞词。/ ]- f7 o/ B7 q# k6 {/ H

5 A; t6 Z' y2 Y) {" W* ^* a他骂人也骂得非常精彩,不管是骂老曹手下的文武官员,骂曹操本人,还是骂黄祖,都骂得是狗血喷头!令被骂的人无地自容,也令旁听的人忍俊不禁……* \6 h: L: M  Q! ]; ?4 G: E

/ U4 q7 ?4 {6 O& x% l$ a( B! F历史上真实的祢衡正平,是否也是这样一个才能出众,骂人水平更出众的人?# K1 ]7 C; L2 }( {# B' y

- e1 h8 c$ j, y6 ~; P1 D& Q其实,史书上的祢衡,确实和演义中的形象也差不多,同样是裸衣骂贼,侮辱刘表,得罪黄祖,最后被斩首在江夏。( |- y; u( J8 i4 {" {( S) J
* o# K& E) R0 M9 [) S) U& _6 X
当然,演义虚构的事迹也有:
% K: s9 x; h& u+ B' x
) P5 L6 g, B0 T3 Z! f" w: v: H4 K) w其一是他那段眼高于顶的自我评价:“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 ?, N0 b/ V; h: p. c9 n; T

4 X  V4 T  J- F; O- j4 ?其二,便是他大损曹操麾下文武官员的骂词:“荀攸可使看坟守墓,程昱可使关门闭户,郭嘉可使白词念赋,张辽可使击鼓鸣金……”
( C: M7 ]; R/ G& A9 T! w* A0 @5 p6 _
史料上并无这些记载,可以判定,这都是罗贯中笔下的故意夸张描述……1 C( [9 r% p; N, {" [) G) ~$ @
9 m4 `% Q9 r) I/ G; b3 V( X, n
至于祢衡的才能具体如何,是否真如演义中所写的那样牛逼,我们还是需要翻开史料的记载,来探寻和分析一番。( u3 p/ F3 o2 C; N$ {, a" v1 W

: z# c; Z& p, T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并没有祢衡的独立传记,在其他人的传记中,对他提及也非常少(除了孔融的一篇《荐祢衡表》)。& c, v$ E( H9 R3 n0 }
$ c. T4 b( f1 C
倒是在范晔的《后汉书》中,给祢衡单独立了传记,而且有着不算太小的篇幅。
) d8 W2 o6 F$ ^1 ]8 L$ f6 L7 A# k- H  S3 G2 f% j" t% G' [& q
在《后汉书—祢衡传》的记载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祢衡和孔融比较类似,都是从小就头脑灵光,机敏善辩,而且年纪轻轻就名气传开,为众人所知。" l3 F+ }2 }0 h5 X# Y1 c

9 I* {+ F; ~( U9 k: A0 s只不过,和孔融小时候的“谦逊让梨”事迹相比,祢衡可就张狂了许多。《后汉书》上说他是“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任谁都入不了他的法眼。唯一能得到他赏识的,就只有孔融和杨修二人……; [5 Z8 A2 X* W0 n( [
' q& \# R1 t; l, k1 |
可以想象,一位年轻的才子,就是这样一副眼高于顶的傲气模样。而且嘴巴还尖酸刻薄,动不动就骂人骂得往祖坟上刨……祢衡的名声,怎么样也不可能好到哪里去。0 A( t( T1 q& |- g( }. l

, [# b0 V1 ?4 |) U0 n但也就此可以看得出,祢衡这个人,确实还是很有些才学的。至少,他的文笔和口才都挺好,当个文书一类的官,还是绰绰有余的。
9 B- }. m+ z3 k' D& H' S$ v/ Z3 q
* G# O  k# U- n8 S按理说,以他的才华,随便找个县衙州府,谋个相关的事情做,应该问题不大。然而,祢衡却一直都没有入仕为官,这恐怕和他“出口成脏”的张狂性格有关。! W' J* \+ H( J5 S

  _# i5 ]( a) N  K8 r据史料记载,他喜欢指摘时事、轻视别人,而且口无遮拦,想到什么说什么,从来不考虑别人的面子。这样一个“刺头”般的人物,自然是一般人都避之而唯恐不及,所以自然得不到太多的赏识。+ c7 {. t* M8 T) c7 O& B, f
  b0 ^& ?' \* T1 ~' `$ [
建安年间,祢衡来到了许昌游学,这时候的许昌,因为迎来了汉献帝,刚刚改名叫许都,正是朝政初兴的时候。很多读书人,名士,都从全国各地往这里集中,形成了一定的学术氛围。/ T7 L; {/ y( L. D8 s
, K. M: K- \# k# d. z+ K
然而,这时候的祢衡,依然不改之前的持才自傲和轻慢自大,对谁都是一副眼高于顶的态度,所有当世的豪杰人物,都在他眼里不值一提。3 j2 ?3 W3 z" {& s4 P5 H) k6 N

; o0 k" q# n. ~6 Y/ T+ A) U4 N有人建议他投奔到陈群或者司马朗的门下,祢衡却高傲地回答道:“我怎么能和杀猪卖肉的人结交呢?”(《后汉书》记载:或问衡曰:“盍从陈长文、司马伯达乎?”对曰:“吾焉能从屠沽儿耶!”)
, d6 g! U* b- I0 p3 j6 n' A9 K* t9 ?9 W
要知道,陈群可也是当世的名仕,才能十分出众,后来还是“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而司马朗,虽然名气不及他弟弟司马懿那么大,但好歹也是个著名的政治家,受到曹操器重,在地方的治理也颇有一套。
- ~5 G# k% m' X0 _# [3 U: @$ G# P3 M0 N- h' u! `( \0 l% R2 S/ p
而这样两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在祢衡口中,居然莫名其妙和杀猪屠夫扯到一起。这种毫无根据(可能唯一的根据就是两人体型都偏胖)的扯淡,都让人难以跟上他的思路,更不知道他的脑洞到底有多大。
9 t4 g( s+ ^, f: H6 k) z- I& K1 j. s' _2 \. b0 Q  g
之后,又有人请他评价一下荀彧和赵融。祢衡见荀彧长得比较英俊,是个白面书生的模样,就直接批了一句:“荀文若可以借他的脸去吊丧”;又见赵融有些肚腩,便说:“赵稚长可以让他管理厨房膳食。”……  Z  }$ d$ b3 Z4 }) x" n# v
2 G: b3 S2 S  W( ~- j7 g3 s
(《后汉书》记载:又问:“荀文若、赵稚长云何?”衡曰:“文若可借面吊丧,稚长可使监厨请客。”)
$ d* M3 i5 @- m$ e& S. k, x
( d/ U" r9 \' U/ B* I谁都知道,荀彧是曹操手下最重要的谋臣之一,号称“王佐之才”,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而赵融虽然名气不大,却也是汉末将军,曾与曹操、袁绍等同列“西园八校尉”(具体头衔为‘助军校尉’)。
/ b0 E7 R- y- `- s0 K+ r
/ [  u: I$ N3 D" z3 P而祢衡却拐着弯子骂人家,隐喻荀彧也就脸长得好看而已,是虚有其表;赵融则只会请客吃肉,是个酒囊饭袋……也幸亏他只是在旁人面前大放厥词,没有当着人家的面说长道短。要不然,非得是挨上两巴掌,让他这歪嘴和尚长长记性才行……! C# ^6 p+ d' _

/ V  S( n" t- k% m6 O  ~) ?7 P不过,借助口无遮拦之功,祢衡的名气也确实起来了。
4 ^6 r) ?) Z6 g7 K' ?! S+ ~% m9 K
5 q/ D, C2 J0 t, G) S2 W: f( A/ H, U慢慢地,整个许都也逐渐知道了祢衡这号伶牙俐齿,外加口尖舌利的人物。而且,祢衡在许都也交到了两个真正的朋友,一个是年长他20多岁的忘年交——孔融,另一个是和他年纪相仿,也聊得非常投机的杨修。' [4 Z  ]! [' U% |

: W' q) T% p" E3 z; n. e应该说,祢衡对两个朋友的评价还是挺高的。4 \' v: \5 G+ c/ H/ g- k9 u

% [( H! T' i: a+ g: f2 d( z经常在旁人面前说:“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
6 Y0 s8 L' I, d2 n
# J+ v" c+ o, s" x# O) n$ C只是,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都应该知道,孔融和杨修二人后来的下场。  z, k$ u" f: R( F5 y1 h! Z% G
/ b2 {: Q; `. g
而祢衡和他们两人混到一块,甚至还比这两个人更张狂自大,到头来他的下场,恐怕也是可以预知的了。; X' ]+ T# U6 ^7 ]8 v
# R5 Q- n  }5 W6 R4 O
我们再来解读一下,祢衡“击鼓骂曹”这件事情,这可是他留在历史上,最广为人知的事迹。3 S( H) e) ~+ z: G; T! N9 b8 G

& `; v- Z; c. l+ A1 D首先,是孔融推荐祢衡入朝为官。要知道,孔融也是汉末三国时代的文学巨子,文章写得洋洒而漂亮。连他都推崇祢衡的才华,说明祢衡确实在文学和辩才方面有一套。* O6 G# I8 M6 q, d( n

& ]+ Z, P# @. r而且,孔融还写下了一篇辞藻华丽,对仗工整的《荐祢衡表》,文中将祢衡称赞为“淑质贞亮,英才卓跞”,强烈将祢衡推荐到曹操麾下效力。4 v( l. K  r  @# l+ ^

1 G+ K( J8 Q6 \  i! v1 b. a众所周知,曹操也是个文学家,一生留下过经典词句无数,号称“建安七子”之一。他也是很重视在自己麾下,文人团队和文学氛围的建设(他的儿子曹丕和曹植也是有名的诗人)。$ {# q6 U4 e' J5 V2 O% F

, v8 d" D5 v$ Y- U6 s' ~2 F以祢衡的才华,在曹操帐下,应该也能有充分的用武之地。而且,曹操已经是汉朝第一权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天底下已经没有比他更大的官了。就算是祢衡之前眼高于顶,看人不起,现在加入了曹操集团这个最高的平台,也应该能满足他的心气了……
& p2 t, k3 D. E7 Z
2 a6 V& }9 L/ A' u; S! t( I& |7 ~然而,祢衡却还是像以前一样的性子,即便是有孔融的引荐,曹操也挺想见他,他却自称身体抱恙,就是不去见老曹。甚至于,他对于曹操的言论,也有颇多不敬之词(《后汉书》记载: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 o) g7 a% i+ A/ z% o
# F2 |4 a5 U1 U! |5 C! k. P
毫无疑问,祢衡的自大轻狂和目中无人,搞得曹操非常尴尬。作为一方霸主,而且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人对他都只有敬仰的份,却在祢衡这里碰了个冷钉子。而且,祢衡这时已经有了相当的名气,还得到孔融的推荐和赏识。这时候杀掉他,对于自己的名声也会有相当负面影响。; @2 _8 E& r8 W% q

7 ~3 [5 L, t" Z0 B) r3 q$ y# ^由此也看得出,祢衡并不像历史上大多数狂士一样,一开始口出狂言,大言不惭,只是为了给自己堆名声,以求得到君王的注意和召见,好提升自己的表演平台。' {8 E7 Z) B. l& k$ v" j  ~0 k

8 D1 ^9 m0 Q9 ^5 |3 g而祢衡的狂傲和自大,却是长在骨子里的。
: x, W/ D+ D1 Q( p+ d9 Z5 e
/ {1 P4 T' n( g1 i$ k$ F# h4 |3 a他本质上就是狂,是为了狂而狂,而不是想以“狂”为工具,去实现自己的什么目的。% Y/ D4 p7 P) F6 z
) _: [  ~, s; x4 e" l
接着,便是我们所熟悉的“击鼓骂曹”这场戏开演了。# r/ r; J* o$ p) A5 s" s/ H9 r0 j
6 r8 q% X0 d3 s$ J' O4 d) p" F
一般认为,曹操是对祢衡怀恨在心,故以此报复,有意给他安排一个“鼓吏”的低贱职位,想让他当场出丑。不过,演奏“鼓曲”本身也是祢衡的特长,曹操让他干击鼓奏乐这件事情,也算是给了他一个展现才华的机会。
' z! K+ I- m6 f) W! z. q6 J0 B$ R# m/ i; t1 |1 i# A
结果,祢衡演奏的鼓曲《渔阳》,确实是大放异彩,不但鼓声铿锵有力,而且鼓曲节奏悲壮,在场宾客无不听得如痴如醉,感慨万分。
( @: x2 L9 W5 P1 d" S/ m5 b; u) `( j7 D7 P" E' ], s
然而,他却没穿鼓吏所特有的表演服装,而是身着他自己的便装,被掌管鼓乐的官员看到过后,大声呵斥他为什么如此轻慢,不守宫廷衣着法则。4 B! T& e$ l2 ?  ?  ^. q
) Z  O4 N& J: l; J" Z+ r7 |
这时候,祢衡就干出了一件足以流传千古的事情:在大庭广众之下脱光衣服,赤身裸体,而且脸上毫无羞愧之色,完全是一副堂堂正正的表情……
# z2 l/ }6 q* _+ i7 R" d2 A
( E( T: `/ C5 I4 y1 L: Q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祢衡这是觉得曹操缺乏伯乐之眼,识不得他的通天才能,却让他干鼓吏这类低等工作,才以此为反击,骂曹操目中无人,不能慧眼识英雄。(吾乃天下名士,用为鼓吏,是犹阳货轻仲尼,臧仓毁孟子耳!欲成王霸之业,而如此轻人耶?)- @# [8 H0 q# u/ _& I( a

6 }+ ?! p) Y( G9 m4 q5 }/ {" ]% X# ?然而,在《后汉书》的记载上,祢衡并没有说以上这番话,而是在当众换好鼓吏的衣服以后,又演奏了一通鼓曲,然后拂袖而去……' z+ ]8 m+ T  D9 i: H

; Y* p+ L0 L$ Z" T这说明什么?说明祢衡根本就不是在抱怨曹操,抱怨他眼光拙劣不识货。
/ f( I' |8 r6 E8 C; F1 A$ Y0 D$ ~- r% H
而是依然在张狂,和以往一样,为了张狂而张狂。6 s% [  M- p. o9 y4 l0 N6 v

$ W% a5 \% a3 R# e不否认,曹操让他打鼓奏乐,确有轻慢他,想打击一下他嚣张气焰的想法。但曹操之前已经给足了他面子,在孔融的推荐下召见过他,也是想给他封官,发挥他的才能。只是他自己不收这个面子,还对人家出言不逊……
: X8 h8 k7 L0 Z( W& E# x% {6 W1 P' e2 `: f$ Q, z" o
而今,曹操让他当鼓吏,他要是觉得这样的职位怠慢了自己的才华,也完全可以像以往一样,选择托病不去。而不是裸体打鼓,在众目睽睽之下,干出如此出位的事情来……
8 M/ Q* H+ B* @, o- h
/ U* |% ?+ @; H" M看得出,真正目中无人的不是曹操,而是祢衡自己。
, l; C1 l+ {. ^. }# y; B4 S( ~& A/ ?/ m
但即便如此,曹操也没有怪罪于他,反而是在祢衡离开打鼓现场以后,在众宾客面前自我解嘲:“本想羞辱祢衡,没想祢衡反而羞辱了我”……老曹这样的说辞,等于是承认了自己之前对祢衡的“轻慢”之举。试想一代君王霸主,能在众人面前坦白心扉,承认错误,曹操已经算是做到了仁至义尽,不愧为心胸开阔的伟人。# y% X: w, {. [8 r. @

4 i# w+ y5 L7 C8 `应该说,祢衡这时候只要将心比心,同样认个错,他和曹操之间的尴尬气氛,就可以瞬间化解。从此曹操会将他任命到文书修史,宫廷事务一类的官职上,他也可以发挥出自己在文笔,口才,器乐方面的才华。说不定,还会在后世的史书上留下一段君臣佳话,“裸衣骂曹”的典故,也可以就此翻篇……: e2 D* A& |) Y6 W+ r. T( q" L* O1 k

. l4 e4 r* y" g6 v, w不过,要真是这样的话,那祢衡也就不是祢衡了。
3 V8 L  t9 E' b0 v& q1 G. H3 Q; M* I$ R8 s1 ~# x% C$ n. y+ ]
据史料记载,孔融在听说了这件事情以后,赶紧登门责备了祢衡,告诉他这样太轻狂不好,而且告诉他,曹老板其实是欣赏你的才华的。但是,你也要拿出诚意来,亲自去给老板赔个不是,从今以后你也可以入朝为官,我们朋友共事,又有什么不好?( u' p" h* j8 x: F7 m) a5 s& S

3 E7 }4 p2 x# T: n6 l; J3 O结果祢衡是怎么做的呢?他先是满口答应了孔融,要登门谢罪。大喜过望的孔融赶紧告知曹操,也令曹操欣喜不已。4 m" V' f. L( i- E
" Z1 N( K: r# L% n4 T4 a" I
然而,祢衡来的时候,却依然是一副不修边幅的样子(衡乃着布单衣、疏巾),来到曹操门前,手持三尺长的大杖,锤着地上打着拍子,就开始大声唾骂(手持三尺棁杖,坐大营门,以杖捶地大骂)……这就是他的“登门赔罪”,在大庭广众之下赔罪赔成这个样子,这次带来的负面效果,可丝毫不比之前的“击鼓骂曹”要差。& Q* E9 P1 x* E6 M  o9 y
4 S5 K% z8 q4 `1 ]* K, a
毫无疑问,祢衡的所作所为,已经完全毁掉了自己和曹操之间,所仅有的最后缓冲空间。一而再再而三的出位演出,张狂气焰,换作涵养再好的人,恐怕也忍受不了了。( b2 e. G. O- \  b
8 c( W9 f/ ]: H- q  [, I
不过,曹操虽然气愤(操怒,谓融曰:“称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却并没有对祢衡下杀手。在他看来,狂士出言不逊,也就只是嘴上功夫,带不来什么实质性的伤害。
! B" `/ P3 Y$ k" g* h1 g: \5 Q# t
这时候杀了他,反而是给了天下人一个把柄,认为自己心胸狭窄的理由。倒不如疏远他,将他流放至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来个眼不见耳不闻,则心不烦。2 C: w( q0 c) {) i
; D- t1 }1 q+ ~( `
和《三国演义》上的描述一样,祢衡被曹操派到了荆州,刘表的麾下。结果在出发的时候,祢衡也依然不改张狂和出口辱人的风格,将前来送行的人比作坟墓和死尸,而自己是身处一群行尸走肉中间,搞得这些为他践行的人也十分尴尬,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要真是说了什么,恐怕祢衡又要骂人家死人诈尸什么的……)。& D, d5 \: ~& w" M! [" j9 z

, d, u) \* }2 v2 t" `到了刘表的门下,祢衡倒是似乎收敛了一些,大概是刘表对他待以了上宾之礼(刘表及荆州士大夫先服其才名,甚宾礼之)。也给了他不错的薪水和官职待遇,让他专门主管写文著字方面的工作。6 U( F) H3 K' r0 y9 E+ ?0 |

- O8 _' f! ^, S" m& q/ @5 Z而且,祢衡在这个职位上,确实也干得不错,但凡是经他手写出来的文章,不仅文字工整,而且言辞义理都颇有值得借鉴和观赏之处。很快,凡荆州地界内,需要做文字工作的地方,都少不了他祢衡的身影(文章言议,非衡不定)。# I1 Y( N; a- M3 ]* Y6 S

7 [" Q. a, k' [$ B- p, K应该说,祢衡已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才华也能得以发挥,有用武之地了。荆州不是许都,刘表也不是曹操,刘景升一向以宽厚仁德而著称,年龄也比祢衡大很多,不会因为一些小过错而责罚他,而且还颇为欣赏他的才华。
. q/ e0 q! S& Q+ A+ h8 b$ F+ k3 c. }& x
只要收敛起以前的坏脾气,少说狂话,祢衡就能在荆州的地界上混得风生水起。就此下去,说不定还能成为一代诗文大家,留下很多千古名句,令后人所敬仰。. D% @* J: G1 D; |$ z0 X1 P
$ k# U" G6 r9 Q2 Q3 F2 X8 D
只不过,还是那句话,祢衡要是不骂人,不做出格的事情,那就真的不是祢衡了。
% M5 E/ _( I% C% E; B* Q) Z/ [5 q
% p' z' V+ y0 t; t0 D据史料记载,祢衡在一段时间的收敛过后,又恢复了以往的张狂和臭嘴,而且令刘表都受到了大大的羞辱(后复侮慢于表,表耻不能容)。试想刘表已经是很宽厚的人,连他都感到深深受辱,难以忍受的事情,可想而知祢衡做得有多么过分了……, f4 O+ g- t! F; ]! x
& v: t- l8 J2 m- M9 b
于是,刘表也学了曹操的手段,来个疏远流放,将祢衡送到荆州的东大门——江夏郡,大将黄祖的麾下任职,依然是干文书一类的工作。
6 {8 ?% }$ e" i# V) f3 R9 s, J: s
2 L. \1 ^- _4 w0 m应该说,黄祖也不是个小人物,他镇守荆州东门十余年,屡次挫败江东孙权集团的进攻,也算是一名武略过人的将军。只不过,由于是行伍出生,随时都在战场上拼杀,刀头舔血的事情见的多了,黄祖的性格也偏急躁,没有曹操和刘表那么好的涵养。
( L7 R9 Z2 B6 V% m( k
1 u$ J9 O% O5 r1 I3 A8 D所以,祢衡来到了黄祖的麾下,恐怕就不会再像以往一样,自我嚣张无人治,反而是会碰到真正的硬钉子……
; U  b0 H0 H7 b7 G! B# Y9 D, v2 n7 W( t$ W6 w% z3 U# I0 W. ?
果然,祢衡刚来到黄祖营中的时候,还有所收敛,不仅受到重用,将江夏郡中的文书工作做得非常出色,还和黄祖的儿子黄射的关系很好(祖亦善待焉。祖长子射尤善于衡。尝与衡俱游,共读蔡邕所作碑文,射爱其辞,还恨不缮写)。
, m8 P3 R& b( x  [/ d
* {+ y+ ]/ p' l1 q然而,在后来黄祖举办的一次大型宴会上,祢衡又一次出言不逊,令黄祖和在场宾客都十分难堪(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大怒之下的黄祖,借着酒劲将祢衡治罪处斩。虽然黄射在听闻这件事情以后,连鞋子都没赶上穿,就光着脚赶来营救,但还是没能赶上……" k# A& C8 i. F7 r: P' O

  A9 V  Y* A7 M+ y就这样,出口成脏的祢衡,最终还是死在了自己这张臭嘴上,这对于他来说,几乎是必然的结局。这时候的他,才年仅25,6岁,他在江夏所写成的《鹦鹉赋》,也是他在历史上的最后印记。但见此赋结构精巧,语言清丽,骈俪工致,托情微妙,却不想成为了他的绝笔之作……
0 F5 f' ^3 R$ h" ~5 n1 v' [9 V' e: A& }% J% ~  g% A
应该说,祢衡的死,让人惋惜,也让人哀叹,却并不让人觉得可怜和同情。因为他的下场,都是他自己“作”出来的。他之前能有幸碰上心胸开阔的曹操,和宽厚大度的刘表,并不追究他的过错。但也不可避免,会在后来遇上黄祖这类性格急躁,做事冲动的人,降罪于他,砍下他项上人头。/ H5 ?, g' X1 I: I6 T" u

, ~  ?0 f& z( C# H9 G就此,我们可以给祢衡这个人,来一个简单的总结。
) H1 G7 j& X* M2 f* ^* t5 w5 A( M- [1 N3 v' R! [
首先,他有才吗?不否认他确实有才,不管是在文字口才上,还是在器乐演奏上,他都有相当的才华,无愧于聪明绝顶四个字的评价。
' Q9 ~3 B0 ^2 p6 b" @& T) @3 w  b' y: t: b$ i* l
但是,他的聪明,也仅限于此。也许他的智商确实很高,但情商却完全为零。或许,说情商为零都是抬举他了,他的情商完全可以说是负数。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人情世故,也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随时随地都仗着自己的“舌矛”锐利,往别人的心窝子里面戳!
# h$ M/ `9 r1 a9 E, W. ^7 y* D% H1 O, ]% Y$ H
或许,真如孔融所评价的,祢衡有“疯病”,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有精神疾病。如果抛开他的才华不论,那他的行径,简直就类似于疯子骂街,将任何人都贬低到无所适从的地步,除了他自己,以及他所看得起的孔融杨修二人。$ D- U( l" e& q5 k

1 ^! |" K( F8 |. ^然而,孔杨二人虽然也是嘴炮,喜欢呈口舌之利,但也还多少有些收敛和注意影响。而且,他俩人除了文学和口才上的长处以外,多少也有些其他方面的成绩,对当时的世道也有些贡献。
/ Y4 m& f! U! r' H' t' o' a3 X! ?% B9 W$ H  f
孔融好歹当过北海太守,而且在任期内还颇有治绩,还留下过类似《孔北海集》这样的著作,供后人解读。杨修也担任过丞相府的主簿,工作成效斐然,后世还评价他为“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 ^6 z8 K3 }7 R3 L
- X& y4 U* g3 a% a2 J6 S; e  D
而祢衡呢?除了他文字和器乐上的特长以外,看不出有任何其它的才能。而且即便是在文采方面,他也仅仅是留下《鹦鹉赋》这么一篇华丽的词句。至于其它,人们还能记住他的事迹,就只有脏口喷人,裸衣击鼓,持杖骂曹这些……
1 y0 `* j5 l8 I9 `. H+ o* U+ O. v
1 w) E' N; ?; N" s+ m6 h也许,给祢衡打上一个“喷子”的标签,是再适合不过了。他是个典型的说话爽了就行,哪管他下一秒脑袋在哪儿……他这样的人,对社会的作用是有限的。
9 u- y% J" @* a+ l- j: @% ^5 m
" m" Q  A9 f' ^, f相反,真正对当时的社会有贡献,对历史有推进作用的,还是他批驳唾骂的人,如陈群,荀攸,司马朗,曹操,刘表等。因为“治国安民”四个字,可真不是嘴上说说就足够,还需要脚踏实地地去做才行……7 \( M! C6 ?" R* w/ u
% d- s- B5 d$ g8 t
写到这里,关于祢衡这个人物的讨论,也可以告一段落了。
% ~. U: s& L3 D4 f. |
) l' [, A7 v2 g0 [+ I: q倒是笔者觉得,他在三国时代,也算得上是个“点缀者”的角色。他的牙尖齿利,和嘴毒舌辣,倒是在群雄并起的乱世逐鹿中,带来了一种不随大流的迥异风潮,令人叹为观止,忍俊不禁,也由此诞生了不少的幽默笑料……5 r# f2 p# u7 Z9 A9 |
* n* @  K2 V  [" g1 |' ~" `. e
只是这个笑料,到头来,到底是祢衡取笑的那些人,还是他自己呢?
0 ~! N: n3 R" W& k
& r+ \0 Y$ N: N. @* a+ ]% Q# gPS:《三国演义》中,祢衡骂尽曹操麾下人物的段子,除了头一句“荀彧可使吊丧问疾”,在史书上有所记载之外,其它均为罗贯中虚构。
9 c2 ~$ A8 p/ W4 S9 K0 T7 C8 U' s0 u6 M; p0 r, p; D7 b
在这里,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祢衡骂这些人的根据和出处,完全文娱,大家权当一乐:
! y+ _; P. @7 [9 v, g5 \' g. \9 |- V
荀彧可使吊丧问疾
* o4 N% Z. }2 N, }  e7 c, O2 ^0 k" D& u1 w: F: U
史书记载,荀彧为人伟美有仪容,好熏香,久而久之身带香气。总之,他给人的印象应该就是那种白衣飘香的帅男,文质彬彬如许仙一般。加之脸长,祢衡说他长着哭丧脸,治病治得了就是问疾,若是治不好,那就正好搭灵堂送纸钱丧葬一条龙服务。
3 m8 E/ x: C8 }3 l
3 r/ O; W4 ]9 `  \+ q荀攸可使看坟守墓8 o5 N5 d: R* D* ^4 E+ N9 l

" w9 Q6 d5 w" j% U& F" }7 W曹操曾评价荀攸:“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看得出,外表来看,荀攸是个外表人畜无害,实则诡计百出的人。在他计谋里丧生的,都可以埋一个陵园了,荀攸管杀也管埋,干脆就去当守个陵人吧!
1 L$ w* L: k" j9 X
- ^0 @+ K+ Q  `5 e8 J* w& G程昱可使关门闭户, f  P9 s' ^, c; q4 H) d: \
: ]6 x; J  v: G6 u7 ?7 L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程昱为:“昱性刚戾,与人多迕”。说的是程昱性格刚戾,不善于人际交往,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然而,程昱作为曹操的后方大总管,不但长期保障老曹后方稳定,还精通守城保地的战术。曹操征徐州时,张邈等军作叛,迎吕布入兖,幸亏程昱所镇守的鄄城、范县、东阿等地巍然不动,才保住了曹家的根本……所以说,程昱替曹操看家是看得挺好的,称之为关门闭户也可以理解。1 W4 ^! j5 w+ O3 I

: D' r" U9 E- u; r郭嘉可使白词念赋
! ^1 [' [$ c; Z2 O/ C" A9 e2 [. T6 A3 w4 o4 x# E6 n
郭嘉一向身体不佳,面有病色,一副白面书生的样子,干些白词念赋之类的事宜,再合适不过。而且,郭嘉的文采其实也非常出色,最有名的就是“十胜十败论”,文采斐然,对仗华丽,语言能力不在话下。' \* v4 g! ]  d; N# A# v
5 W' m6 ^: h. L/ U0 z
张辽可使击鼓鸣金  d# T$ E) @2 J% s( _" e0 g

3 I$ p8 ?: y- Z3 @- y在演义中,张辽的外表被描述为“姿容正气,英武不凡”,这样英俊的人去击鼓鸣金激励,似乎也确实能鼓舞士气。而且,这时候张辽才刚投到曹操麾下不久,没有什么战绩,差其做个击鼓鸣金的小兵似乎也合情合理……
( H& t! O4 G! W; h) ?1 ~& v' Z: P0 b4 _2 b1 R+ W+ u5 k
许褚可使牧牛放马
: h& P& r- D0 f8 K+ K3 _7 D: a" O' x" Y) x
许褚是曹操的护卫队长,力大无穷,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在投效曹操之前,许褚曾组织乡勇,与贼人对抗,一次与贼寇长时间相持后,粮食短缺,于是他与贼人商量好拿耕牛换对方粮食。
; n& l; q4 i& L
+ A) G0 k# y' u+ \" M/ J; U拿到粮食后,由于耕牛只识旧主人,就转头往村里跑。许褚为表示自己守信用,拉着牛尾巴把牛倒拖回来一百多步,给山贼说:牛我可是给你们拉回来了。山贼被这场面震住了,吓得牛也不敢要,一哄而散……就此牵强附会“牧牛放马”,意思是说许褚一身蛮力,只配和牛马之类为伍。6 i6 z2 S# e6 a) N. [' z
( K1 P- H! N, @" w7 `7 {% o5 M
乐进可使取状读诏! {3 {, E- s3 z5 O! ]

$ a$ }5 i) |! C- w% s5 ~+ z/ F据史料记载,乐进乐文谦身材短小,他最早跟随曹操,职位就是“帐下吏”。他的本职工作,就是跑腿的,做杂活,处理些日常琐事,至于“取状读诏”的事情自然也是不在话下。祢衡在这里,一来是揭乐进的老底,二来是嘲笑人家五短身材,在军营中跑来忙去的滑稽场景。) x& K$ z& I) ], E3 s
: s; G6 A' t; w4 k
李典可使传书送檄
4 a' I+ W4 T9 N2 ~5 l4 X" u9 r3 p  Q, M9 q! d+ F' Q0 f, V7 g' U
据《魏书》记载“典少好学,不乐兵事,乃就师读春秋左氏传,博观群书。”看得出,李典是地方豪族出身,和曹操手下大多数出身寒门的将领不同,是一员有文化也能打仗的儒将,在曹营中的人缘也相对比较好。这样的人跑去传送文书一类,自然也是比较合适,至少能收到书文的人买他的面子,不会怠慢。
' d/ V  Z; j1 G3 J0 ?  A& B3 W" g7 c3 k& X; k& e+ Q
吕虔可使磨刀铸剑
2 A/ C& d) z( ~* U4 o  g+ U# j2 A( ^, H
据《晋书-王祥传》记载:当年吕虔有一把佩刀,工匠观摩后认为佩此刀的必登“三公”高位。吕虔于是对王祥说:“我做不了三公,这刀对于我说不定还有害。而您有公辅的器量,所以送给您。”王祥坚辞不受,在吕虔几乎强迫下他才勉强收下。8 d8 b" B& Z. `! {. U0 q; g

3 A! T2 ^+ p" k" t后来王祥官至太保,封淮陵郡公。王祥临死前又把此刀送给其弟王览,并说:“你以后前途远大,足以配此刀。”果然王览后来官至光禄大夫……看来,吕虔真的是品剑高手,这样的才能,不去“磨刀铸剑”岂不是浪费?
& q# h! B# j; h8 C; A2 @$ I; O6 N5 _5 r4 X5 l  d
满宠可使饮酒食糟/ M& x; \) ^9 t7 G; i$ P
- Y2 Y* v  p3 T- D% a
满宠本来就是酒鬼一个,而且酒量很大。虽然并没有因为喝酒而误过事情,但他的“酒段子”早就传得是满城风雨。而且,他为人严苛肃纪,让其管理军士饮酒和军中粮草食禄之类的事情,自然是非常合适。8 ]# @! e6 m" ^. q

( P$ {' _, K, k, `0 a) r8 y: h2 i于禁可使负版筑墙
# ?8 w0 Y* U3 `( h3 S% [! R2 b  O  O2 M4 q& i
于禁为人治军严谨,沉稳仔细,曹操讨伐张绣失败的时候,只有他的部队是败而不溃,反而扎下营盘,构筑防卫营垒,以防止敌人的进一步侵袭。而且,于禁为人铁面无私,威严毅重,由他筑起来的城墙,肯定是远离豆腐渣工程,质量杠杠的!* G8 j2 J4 A, C2 l
% C/ n9 S$ x9 g$ ]0 t) _% e4 s
徐晃可使屠猪杀狗
8 f) g8 f3 p. Y/ A* i4 i% Y5 Z  O3 l- N$ B/ N
无论是史书还是小说,均无关于徐晃和“猪狗”的任何关系描述。当然,徐晃是猛将,而且是曹营中的第一流猛将,杀敌斩将就像是杀猪狗一般轻松容易……不过也可以解释为,徐晃只能倚强凌弱,杀些猪狗之类的弱鸡对手来赚取军功。
3 h  F7 o! b& b7 b7 f; Q; A$ W* W, A. `7 K9 Q7 N/ ^4 R# f
夏侯惇称为完体将军
( l- T% R# L$ y0 X' J/ v' ^' Q0 n3 N7 N9 a5 X0 k( \& s) ~2 F/ v
众所周知,夏侯惇是独眼龙,之前在征讨吕布的战斗中,不慎被暗箭所伤,损了一目。祢衡这里完全是拿人家的身体缺陷开涮,讽刺人家为“五体不全”,赤裸裸地往人家伤疤上撒盐。
, U3 I, s- V+ N8 y" s* ]( L! f# w3 K1 R; p9 G
曹子孝呼为要钱太守
: A7 \+ n" n! f& ]# H1 S
+ o  q0 z# c( E这里应该是祢衡将曹洪曹仁两兄弟搞混了(也可能是罗贯中搞混了)。曹洪,字子廉,家境殷实富裕,又是出了名的铁公鸡。曾经曹丕找他借钱,他不给,后来曹丕即位以后,差点将曹洪一刀咔嚓了……这里应该是讽刺他守财奴,要钱不要命!1 `. |( k5 k# z6 ~
" b( E  J" Z4 K& F3 X. Y6 Y  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女儿国小说网》

GMT+8, 2024-5-10 13:43 , Processed in 0.1350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