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T8 B8 Y0 ]) O% z- F7 ~据史料记载,他喜欢指摘时事、轻视别人,而且口无遮拦,想到什么说什么,从来不考虑别人的面子。这样一个“刺头”般的人物,自然是一般人都避之而唯恐不及,所以自然得不到太多的赏识。1 L) c. S% s, z+ G
' y; |8 Y' b( A1 R$ ^, e* a, V" K建安年间,祢衡来到了许昌游学,这时候的许昌,因为迎来了汉献帝,刚刚改名叫许都,正是朝政初兴的时候。很多读书人,名士,都从全国各地往这里集中,形成了一定的学术氛围。' b$ l' ^) f3 T" t7 E
( [1 R: [' [* g4 r9 q& P
然而,这时候的祢衡,依然不改之前的持才自傲和轻慢自大,对谁都是一副眼高于顶的态度,所有当世的豪杰人物,都在他眼里不值一提。" t3 V2 R. [. X) k7 H
* E) Y8 M4 v& u' [* h H3 z% [有人建议他投奔到陈群或者司马朗的门下,祢衡却高傲地回答道:“我怎么能和杀猪卖肉的人结交呢?”(《后汉书》记载:或问衡曰:“盍从陈长文、司马伯达乎?”对曰:“吾焉能从屠沽儿耶!”) % v* S7 f" n" k( }$ N/ {) [3 X! F. ?& b. }/ x
要知道,陈群可也是当世的名仕,才能十分出众,后来还是“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而司马朗,虽然名气不及他弟弟司马懿那么大,但好歹也是个著名的政治家,受到曹操器重,在地方的治理也颇有一套。9 j& n: `3 t# t0 I0 P4 u
* T9 ^' r2 p& n& c& f
而这样两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在祢衡口中,居然莫名其妙和杀猪屠夫扯到一起。这种毫无根据(可能唯一的根据就是两人体型都偏胖)的扯淡,都让人难以跟上他的思路,更不知道他的脑洞到底有多大。3 N0 |; v4 D) N/ T9 f# C5 Y
5 E. V" J7 D/ N/ c6 O5 A. M之后,又有人请他评价一下荀彧和赵融。祢衡见荀彧长得比较英俊,是个白面书生的模样,就直接批了一句:“荀文若可以借他的脸去吊丧”;又见赵融有些肚腩,便说:“赵稚长可以让他管理厨房膳食。”…… 5 F o7 d( _& j- i$ Q" |9 ], a- d! ` b9 ^( g: ^* _! p
(《后汉书》记载:又问:“荀文若、赵稚长云何?”衡曰:“文若可借面吊丧,稚长可使监厨请客。”) : |, ~3 R0 [" ~* }) g $ P" {. K3 P: [* G4 j谁都知道,荀彧是曹操手下最重要的谋臣之一,号称“王佐之才”,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而赵融虽然名气不大,却也是汉末将军,曾与曹操、袁绍等同列“西园八校尉”(具体头衔为‘助军校尉’)。7 O" |3 ~% g x$ P4 I
4 y9 s: o+ s0 R4 o2 }/ W而祢衡却拐着弯子骂人家,隐喻荀彧也就脸长得好看而已,是虚有其表;赵融则只会请客吃肉,是个酒囊饭袋……也幸亏他只是在旁人面前大放厥词,没有当着人家的面说长道短。要不然,非得是挨上两巴掌,让他这歪嘴和尚长长记性才行……% _7 z% [8 j* I* @
3 D T W! p8 n) q/ m
不过,借助口无遮拦之功,祢衡的名气也确实起来了。 + J: ] S# ]- {. Z1 {+ G" I9 ^ @' D6 x* L3 J0 s
慢慢地,整个许都也逐渐知道了祢衡这号伶牙俐齿,外加口尖舌利的人物。而且,祢衡在许都也交到了两个真正的朋友,一个是年长他20多岁的忘年交——孔融,另一个是和他年纪相仿,也聊得非常投机的杨修。7 e' E9 D' W+ C2 u- U
) P6 ?6 w1 d3 j9 _7 d) l应该说,祢衡对两个朋友的评价还是挺高的。 ! r; E- q. C" s( z9 Z. m5 D* R ( a; s& ^ l, b8 S6 `经常在旁人面前说:“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 n/ {7 c( ~4 a
% m# v' M9 t( J; l8 a; N$ X
只是,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都应该知道,孔融和杨修二人后来的下场。 4 O a+ U, k1 w" m7 j$ T- Y- z6 X7 o3 C& e8 p( p% p! N9 w m/ D
而祢衡和他们两人混到一块,甚至还比这两个人更张狂自大,到头来他的下场,恐怕也是可以预知的了。 8 y S' G/ X0 A- D( y" O& S# a9 ~% V. x7 t: ^ ~7 A+ s8 F
我们再来解读一下,祢衡“击鼓骂曹”这件事情,这可是他留在历史上,最广为人知的事迹。7 s: a) R3 l4 l j) U1 Z8 l' J% n6 |6 r8 v
9 |3 m! c- v; `% E首先,是孔融推荐祢衡入朝为官。要知道,孔融也是汉末三国时代的文学巨子,文章写得洋洒而漂亮。连他都推崇祢衡的才华,说明祢衡确实在文学和辩才方面有一套。 " t: G# M {. @4 P% r( s- G8 T+ w; h/ ^2 S; s& y
而且,孔融还写下了一篇辞藻华丽,对仗工整的《荐祢衡表》,文中将祢衡称赞为“淑质贞亮,英才卓跞”,强烈将祢衡推荐到曹操麾下效力。& r# [4 B, f" w( J' w0 a: s3 C. @
/ V, N' p8 Q+ M0 `0 O6 z( J. ?. @
众所周知,曹操也是个文学家,一生留下过经典词句无数,号称“建安七子”之一。他也是很重视在自己麾下,文人团队和文学氛围的建设(他的儿子曹丕和曹植也是有名的诗人)。 + H* _, V3 w, u5 p ^3 ^" r5 m$ U! y# u+ I6 H+ {# N: `% I
以祢衡的才华,在曹操帐下,应该也能有充分的用武之地。而且,曹操已经是汉朝第一权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天底下已经没有比他更大的官了。就算是祢衡之前眼高于顶,看人不起,现在加入了曹操集团这个最高的平台,也应该能满足他的心气了…… 7 J: o5 O# N5 H. ]7 [ # k! A. ~& z/ m/ X: E然而,祢衡却还是像以前一样的性子,即便是有孔融的引荐,曹操也挺想见他,他却自称身体抱恙,就是不去见老曹。甚至于,他对于曹操的言论,也有颇多不敬之词(《后汉书》记载: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4 G% Z$ Q- O+ e4 Q
6 N! P4 E. w# b& \
毫无疑问,祢衡的自大轻狂和目中无人,搞得曹操非常尴尬。作为一方霸主,而且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人对他都只有敬仰的份,却在祢衡这里碰了个冷钉子。而且,祢衡这时已经有了相当的名气,还得到孔融的推荐和赏识。这时候杀掉他,对于自己的名声也会有相当负面影响。( F$ I! j0 V! n* l p2 |2 `& q% l
7 m- @& @& [2 b0 ]& C
由此也看得出,祢衡并不像历史上大多数狂士一样,一开始口出狂言,大言不惭,只是为了给自己堆名声,以求得到君王的注意和召见,好提升自己的表演平台。8 A2 k3 T* n2 N
, F9 \3 V% d2 M' e而祢衡的狂傲和自大,却是长在骨子里的。 ! e( w8 ?. W8 d+ i2 ]7 r/ {( p6 [8 x' m* ]- z4 l9 ~
他本质上就是狂,是为了狂而狂,而不是想以“狂”为工具,去实现自己的什么目的。 4 ~) n2 N$ |0 I# U& m9 V5 _/ s2 {* t0 z
接着,便是我们所熟悉的“击鼓骂曹”这场戏开演了。" K- g0 {- F- E' u# f) a, ^
% r7 l$ U" L) o. ?* |( E0 h
一般认为,曹操是对祢衡怀恨在心,故以此报复,有意给他安排一个“鼓吏”的低贱职位,想让他当场出丑。不过,演奏“鼓曲”本身也是祢衡的特长,曹操让他干击鼓奏乐这件事情,也算是给了他一个展现才华的机会。 0 P! {4 A/ o p1 e ( A4 K f w( @3 b结果,祢衡演奏的鼓曲《渔阳》,确实是大放异彩,不但鼓声铿锵有力,而且鼓曲节奏悲壮,在场宾客无不听得如痴如醉,感慨万分。 # J" L5 p7 v! ^! y( e 2 W# _' ^; ?1 {, F9 O/ f. [6 ]然而,他却没穿鼓吏所特有的表演服装,而是身着他自己的便装,被掌管鼓乐的官员看到过后,大声呵斥他为什么如此轻慢,不守宫廷衣着法则。$ Q) n6 W3 O5 e, x) V
$ ~% T- x- Q: d; N
这时候,祢衡就干出了一件足以流传千古的事情:在大庭广众之下脱光衣服,赤身裸体,而且脸上毫无羞愧之色,完全是一副堂堂正正的表情…… l# Y2 X$ u. p5 H. d' @
" e1 f, o1 L) M3 F; ]5 n7 o4 d: U" V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祢衡这是觉得曹操缺乏伯乐之眼,识不得他的通天才能,却让他干鼓吏这类低等工作,才以此为反击,骂曹操目中无人,不能慧眼识英雄。(吾乃天下名士,用为鼓吏,是犹阳货轻仲尼,臧仓毁孟子耳!欲成王霸之业,而如此轻人耶?) 6 e) T/ m! r' h6 z& Q% o4 @8 `4 A2 H' v. g, Y2 C
然而,在《后汉书》的记载上,祢衡并没有说以上这番话,而是在当众换好鼓吏的衣服以后,又演奏了一通鼓曲,然后拂袖而去……/ L) v W" ^$ m
+ L7 X) ~) m7 V+ l; a这说明什么?说明祢衡根本就不是在抱怨曹操,抱怨他眼光拙劣不识货。 4 h! T: l7 |" g4 X+ }" K/ S' r2 V) N4 [% V6 E( h
而是依然在张狂,和以往一样,为了张狂而张狂。2 J5 U0 c B' g
! ]% H7 M/ B- D* K% q# p X
不否认,曹操让他打鼓奏乐,确有轻慢他,想打击一下他嚣张气焰的想法。但曹操之前已经给足了他面子,在孔融的推荐下召见过他,也是想给他封官,发挥他的才能。只是他自己不收这个面子,还对人家出言不逊…… 7 p1 \# f- Q z8 N1 P3 F# j9 s7 p- ?- l/ z9 q% ^
而今,曹操让他当鼓吏,他要是觉得这样的职位怠慢了自己的才华,也完全可以像以往一样,选择托病不去。而不是裸体打鼓,在众目睽睽之下,干出如此出位的事情来……* u" m1 Q( N. C' a4 }8 m
' f; {1 f p0 [" S r" P( F. O% J4 k看得出,真正目中无人的不是曹操,而是祢衡自己。* W. M4 L; T% A- q% o
! n1 T% m, F( L( j* Y; X
但即便如此,曹操也没有怪罪于他,反而是在祢衡离开打鼓现场以后,在众宾客面前自我解嘲:“本想羞辱祢衡,没想祢衡反而羞辱了我”……老曹这样的说辞,等于是承认了自己之前对祢衡的“轻慢”之举。试想一代君王霸主,能在众人面前坦白心扉,承认错误,曹操已经算是做到了仁至义尽,不愧为心胸开阔的伟人。 5 X! P5 q+ n4 }0 G/ C/ m: t1 V9 T, b' `0 v |& n. i" p
应该说,祢衡这时候只要将心比心,同样认个错,他和曹操之间的尴尬气氛,就可以瞬间化解。从此曹操会将他任命到文书修史,宫廷事务一类的官职上,他也可以发挥出自己在文笔,口才,器乐方面的才华。说不定,还会在后世的史书上留下一段君臣佳话,“裸衣骂曹”的典故,也可以就此翻篇…… 9 G" r0 a- Z, E/ R . L4 F$ h8 l) |' h% k m不过,要真是这样的话,那祢衡也就不是祢衡了。6 p- u/ m+ q# P# x' g, y" ^" M
: P4 P X; }; J, o+ v3 Y据史料记载,孔融在听说了这件事情以后,赶紧登门责备了祢衡,告诉他这样太轻狂不好,而且告诉他,曹老板其实是欣赏你的才华的。但是,你也要拿出诚意来,亲自去给老板赔个不是,从今以后你也可以入朝为官,我们朋友共事,又有什么不好?' h4 q" Q4 N2 p, q Q) ?) A
$ @+ s( O- D6 p* d. {' ]
结果祢衡是怎么做的呢?他先是满口答应了孔融,要登门谢罪。大喜过望的孔融赶紧告知曹操,也令曹操欣喜不已。 , _$ z: q# _/ q! f$ [ 0 E. h( _" l7 |7 X8 B: s1 J" n然而,祢衡来的时候,却依然是一副不修边幅的样子(衡乃着布单衣、疏巾),来到曹操门前,手持三尺长的大杖,锤着地上打着拍子,就开始大声唾骂(手持三尺棁杖,坐大营门,以杖捶地大骂)……这就是他的“登门赔罪”,在大庭广众之下赔罪赔成这个样子,这次带来的负面效果,可丝毫不比之前的“击鼓骂曹”要差。4 n3 I+ i o2 E, \9 [* R$ N
& y8 e n5 f, F3 m. f+ i- L毫无疑问,祢衡的所作所为,已经完全毁掉了自己和曹操之间,所仅有的最后缓冲空间。一而再再而三的出位演出,张狂气焰,换作涵养再好的人,恐怕也忍受不了了。 V% _# X7 n1 M. Q / L) H' P( b1 c, i5 f9 k! u, i1 ~不过,曹操虽然气愤(操怒,谓融曰:“称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却并没有对祢衡下杀手。在他看来,狂士出言不逊,也就只是嘴上功夫,带不来什么实质性的伤害。 + Z |4 u' w$ `1 S. v/ s 3 m/ w L4 B8 I) t1 [这时候杀了他,反而是给了天下人一个把柄,认为自己心胸狭窄的理由。倒不如疏远他,将他流放至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来个眼不见耳不闻,则心不烦。- ^& m3 v% U% N, P/ N/ e
, U+ c$ A) C$ F ~和《三国演义》上的描述一样,祢衡被曹操派到了荆州,刘表的麾下。结果在出发的时候,祢衡也依然不改张狂和出口辱人的风格,将前来送行的人比作坟墓和死尸,而自己是身处一群行尸走肉中间,搞得这些为他践行的人也十分尴尬,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要真是说了什么,恐怕祢衡又要骂人家死人诈尸什么的……)。. U u1 H9 R H9 E
7 ^3 e7 A( h3 S) _# q& g到了刘表的门下,祢衡倒是似乎收敛了一些,大概是刘表对他待以了上宾之礼(刘表及荆州士大夫先服其才名,甚宾礼之)。也给了他不错的薪水和官职待遇,让他专门主管写文著字方面的工作。/ q5 M6 R7 p! c
; R+ V3 o; @! K8 m; a5 E9 N& s
而且,祢衡在这个职位上,确实也干得不错,但凡是经他手写出来的文章,不仅文字工整,而且言辞义理都颇有值得借鉴和观赏之处。很快,凡荆州地界内,需要做文字工作的地方,都少不了他祢衡的身影(文章言议,非衡不定)。# X, ^' y1 w+ w! d9 \" s
2 r; i& h. A1 f1 L. P
应该说,祢衡已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才华也能得以发挥,有用武之地了。荆州不是许都,刘表也不是曹操,刘景升一向以宽厚仁德而著称,年龄也比祢衡大很多,不会因为一些小过错而责罚他,而且还颇为欣赏他的才华。 4 X' |4 c& b0 d4 a* I2 a9 Z v/ [8 ^; x0 H, t4 Y- T9 r+ ?只要收敛起以前的坏脾气,少说狂话,祢衡就能在荆州的地界上混得风生水起。就此下去,说不定还能成为一代诗文大家,留下很多千古名句,令后人所敬仰。- ^# h9 s2 F4 W$ |3 r/ a+ O
, b T2 }! y. E' I- ^2 Q
只不过,还是那句话,祢衡要是不骂人,不做出格的事情,那就真的不是祢衡了。5 K1 \ r# n! e! k
# s' c' j7 X' y" A0 j G: Q& j据史料记载,祢衡在一段时间的收敛过后,又恢复了以往的张狂和臭嘴,而且令刘表都受到了大大的羞辱(后复侮慢于表,表耻不能容)。试想刘表已经是很宽厚的人,连他都感到深深受辱,难以忍受的事情,可想而知祢衡做得有多么过分了…… 2 d: [2 I( o- C, o 5 ~7 `2 ^: A5 I ^( z于是,刘表也学了曹操的手段,来个疏远流放,将祢衡送到荆州的东大门——江夏郡,大将黄祖的麾下任职,依然是干文书一类的工作。$ a+ O s; N8 S3 [2 D' M8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