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119|回复: 0

演义黑化的朝廷文官——李儒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探花
  • 打卡总天数:91
  • 打卡月天数:2
  • 打卡总奖励:1130
  • 最近打卡:2024-10-29 21:01:13

1008

主题

48

回帖

6182

积分

版主

积分
6182
发表于 2024-3-22 07: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级打分
  • 1
  • 2
  • 3
  • 4
  • 5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 L8 B2 H# h, x" y9 o0 K' p李儒,字文优,是《三国演义》中董卓麾下的首席军师。按照演义小说中的说法,他不仅是董卓的亲戚(女婿),而且一直都在董卓身边,大小事宜均与之参谋,有过很多次出色的出谋划策表现。& T% E; ~5 n  d% f% e
" S- o, v4 m" v3 n% p! e; c
从趁乱进京、说降吕布,到废立皇帝、迁都长安,董卓这一路而来的重要举动,均离不开李儒的参谋之功。而在董卓害死废少帝刘辩的时候,也是李儒带人闯入宫中,并强逼少帝饮下毒酒。到后来,王允使出连环计,利用绝世美人貂蝉,离间董卓吕布二人的关系,又是李儒首先看破玄机,并劝说董卓放弃貂蝉,以换取吕布的效忠。* w4 D) [/ o4 L4 N: Q4 o" H

# P/ ?0 u! h, K2 q, @! Y再到后来,吕布与王允定下刺杀之计,以天子让位为名,诱使董卓上当,还是李儒第一个看透真相,选择在这个重要的场合,称病不出……只不过,在董卓被杀以后,李儒也逃不过主仆同罪的下场,被家奴绳捆锁缚带到董卓被杀现场,并当庭斩首示众……0 f2 C, [6 s. b+ A7 U
8 j5 U, r; f6 K
总之,演义里面的李儒,完全就是一个顶尖水平的谋士,次次谋略深远,步步料敌先机,堪称董卓集团的超级智囊。- w) {( X. a# D) s. j

/ E: H& {- G+ ]3 h8 t8 Y李儒让人既痛恨又赞叹,也多少有几分惋惜。痛恨的是他助纣为虐,干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赞叹的是他政治眼光之老道,出谋献策之精准;惋惜的是他空有智谋,却不用在正道上,站错了队。最终,免不了随着董卓一起灭亡的可怕下场。
. z. }1 P7 w1 `  j, @' j$ O! s( C- J# v; w$ b) s) J; E5 P& T1 c
甚至,有传言说,李儒其实并没有死,被捆绑着带到刑场的人是他的替身。, q) d8 D1 f( ~+ H) Y

. L& x% y4 l1 Z) L0 c% z# Z3 x而他在董卓死后,巧妙改名换姓,以新的身份继续混迹于三国时代。后来大名鼎鼎,谋略出众的“鬼才”贾诩,其实和他就是同一人……7 v2 ?& I  ~. Y  p/ B3 l, v

2 a; K3 m4 z, Y0 {然而事实上,历史上真实的李儒,却完全不是演义中所描述的那样。他在董卓麾下效力过是真,鸩杀弘农王(汉少帝)也是真,但是他的真实身份,只是东汉朝廷中的一个文职官员,并无出谋献策,阴险狡诈等记录……  S. T8 t! w9 E+ `! G' w

/ r7 t& T3 G0 x9 d) G5 H8 [6 i1 k# ?4 ^可以说,在《三国演义》小说中,李儒是和史实形象相差最大的人物之一,基本上可以算作一个原创角色。
) k6 p  V; r, |* N3 k  g5 K
2 r9 Y- F. ?6 h) T( E今天,就让我们根据史书的记载,来还原一下李儒这个人物,在三国时代的真实脸谱。
* f8 X8 m, i, f# b$ n( P8 A
, C. \3 ?8 k& I  x- C4 \# \) a李儒的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司隶左冯翊郃阳”(今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人。并非如演义上所说,他是董卓麾下的高级谋士,智囊幕僚,他的真实官职,是东汉朝廷的“博士”。
& S) t3 ?/ {6 L+ m% I# o6 w5 s$ |5 X, f2 H
据史料记载,所谓“博士”,在秦汉时期,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一类的官职,带有强烈的学术性质。也就是说,李儒其实本质上是个文官,搞的是学术史籍之类的工作,和出谋划策完全无关。! Y& P% C: [( X4 D
& e' o( _: ]. n2 ^" J* }+ n0 D
至于李儒和董卓之间的关系,当然就更不是什么女婿与岳父之间的亲密关系了。他们两人其实之前毫无关联,甚至都根本不认识。% K0 \1 g$ K- M1 s# ]
: m$ u0 L% o# v. r( z9 R, ~
据史料记载,董卓是陇西郡临洮县(今甘肃岷县)人,成长于凉州,后来担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而李儒则一直在朝中当他的博士,二人之间毫无交集可言。3 {+ U; R& ]$ W5 c9 a$ ]) o3 ?- m
! d+ ]+ A- z9 M
直到董卓进京以后,统收兵权,独霸朝政,才算是和李儒“同朝为官”。由于董卓的霸气逼人,残暴好杀,朝中凡有点兵权的人,如曹操袁绍袁术等人,都扔下兵符逃离洛阳,另起炉灶。
, t5 h7 X0 K; k9 h' A/ n' |' r: h2 N! N
至于其它没有逃走朝中大小百官,因为惧怕董卓的武力强大,也不得不默认了其“摄政”的性质。& q# c9 l& t" l

' V/ c$ A! M' S5 p到了汉初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90年,董卓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并更好地掌控东汉朝廷,另立刘协为帝,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而李儒也在这个时候,担任了“弘农王郎中令”一职……毫无疑问,这个郎中令的职位,是董卓给他任命的。" M# I/ f) @  g2 M- B9 |! b& f
+ y) ~/ i- Z9 m; b2 w- E
据史料记载,郎中令也是古代的“九卿”之一,官位应该比“博士”更大。也就是说,董卓实际上是给李儒加官进爵了。
) L8 G/ n9 E9 r; S" J
- G+ I. n# f* t; u这时候的李儒,才算是和董卓之间,有了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勉强将他算作为董卓集团的一员。) y+ o3 F2 F+ ?- s8 B+ M% d+ l
' u0 X) {) W/ {% \
接着,李儒就干出了他一生中最大的一件事情,也是招致他之后臭名远扬,并在历史上留下“阴狠毒辣”嘴脸的事情——毒杀汉少帝。
  x+ @, n% P3 v$ p& H( N) k3 w0 C$ |# p
并非如演义小说上所说,少帝是因为被废以后,因为心里气不过,作了一首“怨望之诗”。虽然以此发泄了心中的不满,但却因此而被董卓抓住把柄,借机害死。
6 m# x; I! T% e+ z
+ z& h  ~* w, w; ?9 L0 F8 K其实,刘辩真实的死因,是因为董卓搞废旧立新,引得朝野震动,而暴露了他独霸天下之野心,惹得天下诸侯不满。在袁绍袁术兄弟的推动下,他们组成了“关东诸侯联军”,浩浩荡荡杀向洛阳,要除掉天怒人怨的董卓。
2 v, w8 z0 ~: D# P/ H
, ~, ~* u- o+ Y# m毫无疑问,董卓废少帝,便是诸侯联军起兵的导火索,也是袁绍等人讨伐他的理由。于是董卓觉得,既然你们不同意我换新皇帝,想要换回旧皇帝,那我干脆就将旧皇帝杀掉,让你们师出无名……
' r2 s$ F6 B/ f& t% B: t& m6 h8 N$ i7 {8 a5 }
而李儒,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接到了董卓的命令,让他准备好毒酒,并带人进宫,让刘辩饮下……- b( X- e% J- C: @1 @) F( w

& ~" ], }; u8 [$ C, l$ K1 j据吴晔《后汉书》记载:“关东兵起,共讨董卓。董卓置弘农王刘辩于阁上,使郎中令李儒献上毒药,刘辩不肯饮,董卓等强逼之。于是,刘辨与妻唐姬及宫人饮宴道别后,饮药而死……”
% R. a; o0 S. K; q0 O- F& B% J. I/ S( r; Y8 U0 e8 l8 r
看得出,李儒其实仅仅只是“准备并献上”了毒药。真正将弘农王刘辩请来,并强逼他喝下毒药的,其实都是董卓的亲力亲为。
/ w9 }5 }* n! U8 N3 u: a5 D7 {# m8 d/ t, ]8 C% |, M. i- E
也就是说,将“毒杀先皇”的黑锅,背在李儒一人身上,是完全不合理的。
% H; x! E" I% h2 ~" E5 A* r; z+ T4 N' T& N1 s  s
他只是个准备毒药的执行者,遵从的是董卓的命令而已。就算他不去做这件事情,董卓也会让别人去做,弘农王刘辩同样逃不开被毒杀的下场。甚至,要是李儒敢不去准备毒药,公然拒绝命令的话,完全有可能会惹怒董卓,到头来反而搭上自己的小命……
" b" i. \) R% F+ W, d
& n5 S# R- {( l. g" E试问,为了一个必死之人,而赔上自己的命,这又有何意义呢?
& d7 `; l* |( N) r0 D* N  M" ]3 O2 \
不过,李儒的名声,也就此黑了下来,也从此在历史上留下了骂名。( j+ X6 ^, M2 P9 h6 d/ V, H

# \9 [: L0 _; E6 c7 V5 B' S# M& ]3 T无论他如何身不由己,也不管他如何无辜,在旁人看来,他都是毒杀的汉少帝的帮凶之一。4 [9 x" |3 A' H- O3 N

- @3 v) T8 v, E9 ]8 I2 h+ M之后,董卓被王允设计刺杀,西凉军余部拼死反扑,打败吕布并重新攻占长安过后,李傕在汉献帝面前,推荐李儒为“侍中”,结果非但未能得到批准,还挨了一顿臭骂。幸亏有李傕在护着他,才没有被降罪。3 t4 S7 d, S/ R* r! g8 c5 C
; J- {; ~; ?/ u& ^/ R9 }
(袁宏《后汉纪》记载:李傕举博士李儒为侍中,献帝诏曰:“儒前为弘农王郎中令,迫杀我兄,诚宜加罪。”辞曰:“董卓所为,非儒本意,不可罚无辜也。”)6 M, W$ Q6 f# `+ p, x
' n& K3 \; R! }2 |3 n  z
以上这些,便是李儒在史书上的所有记录,此后的他,在史料记载上再无踪迹可循。6 j) h/ x) c6 d$ x
+ i7 J$ J5 B% m3 P
有民间说法称,李儒后来投靠了袁绍,但是却遭袁绍猜忌而赐死。也有传言称,李儒跟随董承一起,作为朝中百官的一员,和汉献帝一同回归了洛阳,并最后到了曹操麾下……0 U+ U4 J2 ?- S9 U

- f! A; k! ~& m" o+ M( m当然,这些都仅仅是传言或传说,并没有经过任何考证。1 o! |0 }" o, I: C

. b* i/ D8 ]3 q: q其实个人觉得,李儒应该是就此离开仕途,归隐了起来。. ~' F& [; g! A7 Y$ O

+ P) i, w- M3 [( A) n  L  B) a这对于他来说,才是最适合的去路,也是最好的归宿。$ ]- ~9 e8 s3 g9 N8 S+ w' u# ]1 E! E
) s. S0 C+ I* z! q
从“参与谋杀”汉少帝开始,李儒就不可避免地背上了“弑主”的历史骂名。就算是身不由己,奉命而为,这笔账也是牢牢地记在了他的身上,绝对的想甩也甩不掉。% e4 C) N  N  T' \' @

+ P; _: s9 \7 P6 \+ Q后来李郭二人掌控长安后,李傕推荐他在汉献帝面前升官,还保护他免受罪罚。看得出,李傕郭汜等人,已经将他看作是自己人……然而对于李儒来说,这无疑又是自己名声的又一次黑化。之前在董卓麾下助纣为虐,现在董卓死了,又投效董卓的旧部李郭等人。这简直是把自己的形象越描越黑,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  G* G; F( D; w# z! D. `, g' c/ A1 K6 E( E
再往后,李郭二人矛盾爆发,在长安各自领兵厮杀,汉献帝则在董承等人的保护下,带上朝中百官,踏上了东归洛阳的征程。这时候,李儒会跟着他们一起走吗?
) r7 S3 ]( Z/ z2 h8 S
' E- ~- K* m, |) Y4 R6 [) @' m很大可能是不会的,因为他身上背着毒杀弘农王的罪名,早就被朝中官员们所憎恨,汉献帝也一直记着他的杀兄之仇。在长安,西凉军的势力范围内,有李傕郭汜等人的保护,还没有人敢把他怎么样。要是他敢收拾上行李,跟上东归的队伍,怕是还没走出长安城几步,就要被包括汉献帝在内的所有人,群殴致死。
5 Z- r' T" z& L' P  D8 L5 S: ]! S8 g4 F' F1 T$ p
李儒并不愚蠢,他应该没有跟着汉献帝东归。但是即便是留在了长安,他的日子也不可能好过。
- m. m$ e5 b! T
8 q# N, _& T1 S3 T刚才说过,李儒他只是个文官,不会带兵打仗,也不会帐中谋划。李傕郭汜等西凉军首脑,又都是些粗人,只会打打杀杀,劫掠强夺,他一个搞书典、编文史的文职官员,留在西凉军中,能有什么用材之地?
3 b4 \# y3 l* M3 q- ~2 ], W
0 ^* }6 A! N9 g9 q4 u7 }那转投别的势力,又是否可行呢?; K& S8 P, e$ G& u7 c/ J; ]

9 D5 O, e5 r- w0 _3 b; r, s估计也是不可行的。前面已经说过,李儒背负着“毒杀先皇”的恶名,在汉室朝廷招牌仍然健在的时候,没有哪一方势力会轻易接收他。
, r* e; z1 F! e6 @& d! C& m# g4 }1 n2 P) [* l
更何况,他并无太大的本事,作为一个文官,在这个武人当政的乱世中,没有什么的大用。又谁会冒着“接纳朝廷罪人”的风险,去收留他这样一个并无太大用处的人呢?* A! E0 ]+ V  q' m& h5 @

+ A  w0 O4 ~; ]$ T. L. n恐怕,还不如一刀砍了他,给天下人出口恶气,顺便表达自己对皇室的忠心,以此作为一个提升自己名望的机会……
* ]; k% V% h- ~- L( K, j% |3 t( r* z% L+ i. J+ l
既然无论走到哪里,都是被人嫌弃的份,那么对于李儒来说,最好的去处,就是让自己潜水,低调,尽量被世人所遗忘。归隐田园,成为了他唯一的去路……
+ A6 Z( a, [+ H$ g7 G! A/ h% q! V7 ~" X* _
就此,我们可以对李儒这个人物,作出一个简单的总结:
4 f% @- t4 W$ w
6 b; p. e1 h! Y+ E其一,他只是东汉朝廷的博士,一个普通的文官,之前和董卓其实毫无关联。他不是董卓的女婿,更不是西凉军的智囊,首席军师。+ I- H; t5 Z  y8 a5 y

; L! o, m: Q; G% Q4 n9 r; a其二,李儒和董卓产生联系,是在董卓进京以后,他被后者任命为弘农王郎中令,同样也是个文职的官。- K2 q. l1 d, p- X5 p5 k
& V9 \& M/ z- t: X$ h  ^# ]/ N
其三,李儒在董卓的命令和胁迫下,参与了毒杀弘农王刘辩的行动,这使得他名声变臭。后来或主动,或被动,又和李傕郭汜等人混迹一块,更坐实了他“董卓爪牙”的恶名。% r3 R3 i$ x: X
2 B4 m; A) z: B0 f, A0 S
其四,李儒不会出谋划策,也没有在演义小说中那些精彩表演。废旧立新帝,焚烧洛阳城等残忍无耻的暴行,更与他无关。+ O9 o5 C- k0 S
+ B0 ~- s. _/ M  s, n5 k
是的,《三国演义》上的李儒,和历史上真实的李儒,根本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李儒在史书上的记载很少,并不出名,只是因为在《三国演义》中,老罗笔下的大肆渲染下,李儒才出了大名……
+ Y6 i4 H0 c' g1 M3 ]% _; s" ]/ Y$ n9 g9 r) O5 K1 ?  e- _' W% ^
就此,我们不免也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罗贯中为何要黑化李儒,并刻意将他描述成这样一幅嘴脸模样?
5 c: g8 C* M! X7 g7 s' ~4 C) s
& g% w/ L/ W; w: \! }演义中塑造的那个李儒,原型又会是谁?) \( t) [* l' @$ f0 o
% [" B7 T( O# k8 H4 S4 j: f- i1 P
其实,这也是剧情的需要,为了让小说中的故事能更加生动丰满,也为了能更好地塑造其他角色形象,罗贯中才让李儒成为了演义中那副阴险狡诈,又足智多谋的黑暗形象。
7 S% v% ~, q: \' F2 b% e: D* f( z& ~+ {$ s
至于小说中李儒的原型,其实不是别人,就是董卓自己。罗贯中需要在暴虐不仁、凶残无比的董卓身边,打造这样一只阴险的狼。
" X6 V1 r0 D0 z; T, }/ }+ p( Z6 ^- h' r
据史料记载,不管是拉拢吕布杀丁原、废少帝立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是放走袁绍曹操、重用蔡邕等文人、烧洛阳迁长安等事件,都是董卓自己的主意……也就是说,如果抛开残忍凶暴,逆天无道等负面标签,董卓其实是文武双全,智谋深远,不愧为一代枭雄。不然,他也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将整个东汉朝廷搅得如此天翻地覆。! _  _. q; r$ K
1 t# k1 Y( v7 Z8 }1 A8 h5 U0 \" \
而《三国演义》是小说,小说中的人物,往往需要“极端化”和“单纯化”。
! ^7 L5 g6 u/ J# }, D3 U
& l6 N/ c! E" K于是,为了进一步突出董卓“凶暴冲动,残忍好杀”的一面,将其打造成一个纯粹的坏人,乱世的罪魁祸首。罗贯中就必然要想办法压制住,董卓身上能征善战,且足智多谋的另一面……
( I0 E: q* R. R8 j
" k: i7 j+ P5 ~. w: l- i想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无疑就是在董卓身边,塑造另外一个人,让他具备董卓的智慧和谋略。再将董卓所做的一些事情,都写成是他的出谋划策所为。2 |! E- g+ ?0 k! \$ C

' j  i/ e9 Y$ U+ r* ]. h5 u这样一来,董卓这个人物等于是一分为二,他深谋远虑,决策果断的一半,被巧妙地移植到了别人身上。而剩下来的,自然就是原本的凶残好血,杀气腾腾,独霸朝政,还有祸国殃民的一面了……
- x; O8 b) e1 l9 b% [
8 d1 t/ i% ^) e! E& L0 o+ R4 Q很不幸,李儒就落到了这个“董卓另一半”的角色之上。原本,他确实也参与过毒杀少帝的恶行,名声本来就不好。要牵强附会地说他是董卓麾下的一员,参与过西凉军集团的行动,也不是不可以。
2 f) P( k# s# p6 s! Q3 R# o* H, ^* v6 s7 Y6 I. H' g
就这样,我们看到了《三国演义》中那个如幽灵一般阴狠狡诈,助纣为虐,并每次都能恰到好处,为董卓献上绝妙好计的李儒。
0 b5 w* l" j3 W0 U7 v
% l6 \1 r" C; x3 z* r# Z/ b从本质上来说,他其实只是董卓的另一个分身,为了渲染董卓的残暴无知,而渲染出来的另外半个董卓……2 u7 q* x. t4 z  l

* x' T) j, b' F9 J5 G3 z- |然而事实上,李儒只是一个无辜的文官,干的只是自己分内的学术研究之事。只是因为在董卓的命令下,成为了毒杀刘辩的帮凶,原本形象还没有那么黑。8 z3 a. S! f, [( b
# V/ q2 l( N  w& ]  I8 X: t1 L
结果经过罗贯中这么一黑,李儒就真正成为了董卓的爪牙,助纣为虐的帮凶。而且由于《三国演义》小说的广为人知,深入人心,李儒的阴暗形象,也真的是在后世人心中扎下了根。
" v. d7 @1 T( c! `& P( ~7 g" I# Z5 i3 U1 [2 w  ~
若是李儒泉下有知,恐怕非得从棺材里面掀盖出来,狠狠地扇罗贯中两巴掌才算解气……
7 ~5 v* S/ Z8 ~: L, w- W- M2 s& i+ v; ?* E4 b
PS:关于“贾诩李儒为同一人”的谣言,自然也是不攻自破了。其实这个谣言,如果仅仅是站在演义小说上的剧情上分析,也并非是完全无道理。: G: D8 X& F& e6 u. Q9 z) B

' Y& {, O: D+ X/ _6 K3 {% l9 D$ Q毕竟在小说之中,李贾二人都是那种眼光毒辣,且计定天下的顶级谋略家,而且无法确定,罗贯中在塑造李儒的小说形象的时候,是不是参考了贾诩的事迹……
0 W1 ?# Y2 w: {: _+ {# D  o
+ V+ S- _0 ]! |, D7 U  E+ a4 Q2 F8 Y然而回到史实中,历史上真实的李儒,就只是个学术性质的文官,自然不可能是后来算无遗策,谋略滔天的贾诩。9 ~: z# P4 E* Q! O: c0 j0 b
; w0 B1 F4 [  M
更何况,据《后汉书》记载,李傕在汉献帝面前推荐李儒为“侍中”的时候,也同时推荐了贾诩为“左冯翊”。
, o% v* I0 f# l% d, u* `
" T# P6 Z* Z) M也就是说,李贾二人,曾经同朝为官,而且在朝堂上,汉献帝的面前,一起出现过。' `2 B: c/ @; l6 a2 u0 u" o) f/ ?  K

/ P- J% O; @* K试问,一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像变魔术一样分饰二角,可能吗?
$ X! x6 G2 Z/ Q; W) L/ f, ?+ P; A1 `& e8 B, c8 r& ^4 t7 Y8 S) 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女儿国小说网》

GMT+8, 2024-11-23 18:20 , Processed in 0.4110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