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110|回复: 0

刚直坚持的悲壮名士——陈宫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探花
  • 打卡总天数:91
  • 打卡月天数:2
  • 打卡总奖励:1130
  • 最近打卡:2024-10-29 21:01:13

1008

主题

48

回帖

6182

积分

版主

积分
6182
发表于 2024-3-21 21: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级打分
  • 1
  • 2
  • 3
  • 4
  • 5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2 W* a9 G3 x8 g- c陈宫,字公台,是三国时代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也是一个命运经历曲折,并留下过无数历史事迹的人物。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他原本是中牟县县令,在曹操刺杀董卓未遂,出逃并经过其管辖地盘时,将其认出并擒获。
# c3 \* p! e& e0 z
( b! l( e$ f8 ~0 E- H% g) a不过,陈宫并不贪恋功名,也不眼馋于“截拿朝廷钦犯”的高额悬赏。反而是钦佩于曹操杀贼之勇气和救国之高义,毅然放下官位不坐,追随曹操一起出逃。
6 N6 P& ]) M5 V; @
* e% c* L7 N5 Z6 i然而,就在二人出逃的路上,曹操由于疑心太重,误杀了收留二人吃饭并住宿的吕伯奢一家。还由此留下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千古名言……
: L2 F% K5 _" N, F1 F
! `+ r5 l" t# R; Y# a7 |不齿于其行为,又自觉信错了人,看走了眼的陈宫,就此对曹操心灰意冷,便毅然离开曹操,投奔徐州。后来在曹操以“报父仇”为名,兴兵攻打徐州的时候,他又作为陶谦的使者,前来游说曹操退兵,结果二人又谈不到一块,不欢而散。8 V6 Z, S. H( H% T! n$ L6 x

+ x7 h) k* x9 X; x8 H之后,陈宫又和陈留太守张邈一起,迎吕布入兖州,抢了曹操的起家地盘。也逼得曹操不得不匆匆从徐州前线撤兵,回援大本营……
% @+ j' Q7 R9 w5 L+ O% `' p' v" @9 \: v
从此,陈宫也加入了吕布集团,为首席谋士和高级幕僚,并在其后一直辅佐吕布,成为曹操的劲敌。然而,吕布刚愎自用,贪恋酒色,又不听陈宫的逆耳忠言,到头来免不了战场失利,惨败被俘的命运……4 l$ |* C- n. y5 X4 b: E6 |' W6 o
  o* F: `' D1 ~/ D; P9 p) S
最终,同样成为俘虏的陈宫,也不贪恋活命的机会,并拒绝了曹操的劝降,谈笑间慷慨赴死。将自己的生命的最后光辉,谱写在白门楼上……6 R$ B3 ^- Z- H. E4 |
! }2 b. H/ e+ |! S) @
总之,陈宫在演义小说中给人的印象,是一个绝对的英雄形象。有本事,有谋略,有抱负,有主见,分黑白,明善恶,又有原则,有气节……一个如此崇高伟岸的人物,就这样殒命于下邳城外,白门楼下,也让读者们感到颇为惋惜……
9 D; B& b0 ^/ t) h
( T- R1 F' Q7 c/ c/ X历史上真实的陈宫,是否也是如同《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一般,是一个令人叹息的悲情英雄的角色?
" O# O# A( D$ V( n1 `5 f; T# |- E
2 i6 D- V- @8 {1 B其实,演义只是小说,为了达到构建剧情,塑造人物形象,并迎合作者写作立场的目的,免不了对很多历史事实和人物事迹,进行修修改改。3 c+ }) R$ S  [# S4 T
$ |  R1 k' z: b" H
想要还原客观上真实的陈宫形象,我们还是要翻开《三国志》等史料,去寻探一下,陈宫这个人物的真正面目,以及他与曹操曹大人之间的各种恩恩怨怨……
' c9 d. f- B1 E& ?1 F" R5 c& f$ o3 A8 h4 e2 G, Y
首先,关于“捉放曹”,和“杀吕伯奢一家”的故事,确实在史书上有所记载,但是却与陈宫毫无关系。
9 m. B9 G, x! N, J7 C7 B4 n. e0 _9 ], h- V8 z6 J7 k( z
《三国志》记载:“(太祖)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 w2 x' r  x0 `( v& I

0 v: v- k. `) d6 h  h5 i《魏书》记载:“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8 o5 u3 S9 J* p: y9 @; L6 i5 U$ Q& v# M) C6 |* ?, w# e9 }
这两段记载,其一是说在曹操途径中牟县的时候,由于其行迹可疑,被当地亭长所怀疑是逃犯,于是抓起来送到县里。然而到了县中,有人认出了曹操,并为他说情,结果县令也就睁只眼闭只眼,放曹操走了……$ Z' |, |( H5 p$ P# ~, L& U* f
2 D! ?) N/ k5 Z6 g' O! F2 q
这里并没有提到,为曹操求情的人,或者是决意放走曹操的中牟县令,就是陈宫。按照《三国志》“以魏正统”的记录模式,曹操一生之中所有受人“大恩”的事迹,都会有详细的人物记载(比如曹洪让马、夏侯渊代罪等)。所以,如果真的是陈宫,在中牟县救了曹操一命,这么大的功劳和恩惠,那么陈寿绝对没有不明确记录的道理。
8 S/ k$ ]) h. I( z! S! V! d$ F2 B2 B7 L
其二,关于吕伯奢一家人,至少按照《魏书》的说法,是他们确实见财起意,图谋对曹操不利,才被曹操愤然反击,并手刃了数人,而非是误会误杀。
, L+ Z" F. A! M; R$ s) \
1 @2 T$ \7 d8 E; D$ U# g而且这里记载了,曹操是带着几个随从亲兵(从数骑),却并没有提到,陈宫当时也在曹操身边……1 }2 Z1 H% |/ Q5 N& ?

. y9 n1 M! z5 Q/ q+ P3 H, V0 X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陈宫在曹操起兵的早年,其实和曹操毫无交集。二人可能都相互知道对方的名头,但是却并没有任何瓜葛关系,甚至连面可能都没有见过……
' @4 T- |1 g" z" K: P. U7 ~
) K# E1 E1 J: W9 N2 W9 y7 }6 W& p那么,陈宫和曹操产生联系,是在什么时候呢?) u) i  X9 Y. J; J5 s8 _
9 r# u' X2 n" q/ o0 x+ {( r
据《裴松之注三国》记载,陈宫是兖州东郡人,而且从小就聪慧过人,性格刚直无私,是在当地有一定名望的士人。东汉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袁绍表曹操为东郡太守,曹操也就率领自己的人马,从河内来到了东郡……
( c6 g/ {- ?$ @4 k4 i; V3 n7 ^
而陈宫,也应该就是在这个时候出仕,在曹操手下为官。至于他的具体官职,史料并无记载,但是从他后来通过外交,游说等手段,帮助曹操入主兖州来看,他在曹操手下的地位,应该是不低的。3 w+ n5 |& X- I6 o# a1 z

' z7 M) F9 K6 Y2 P. A3 Q# F是的,陈宫在曹操麾下的最大功劳,就是帮助曹操得到了兖州之地。此前的曹操,虽然起兵数年,身后也有大家族支持(曹家,夏侯家,卫家等),但苦于没有自己的地盘,所以也就一直只是个二流诸侯。和冀州袁绍,幽州公孙瓒,徐州陶谦,南阳袁术这些人相比,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
3 n# ]- A" e/ o" A9 a  `( L- y% T; m4 ?& H. Z3 t
想要提升实力,增加声望,扩大军队和人马,那么曹操就必须要占据地盘。最好是能拿到一个完整的“大州”,来作为自己稳定的大后方,和后勤兵源的基地。而正巧,在陈宫的各方面运作之下,这种天上掉馅饼的机会,就真的是来了:* t; @0 |% L. S+ D

* M: L3 ^/ i2 z! b. l) R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和黄巾军的战斗中兵败,战场殒命,兖州一下子处于了无主的真空状态。这时候,陈宫靠着多方的运作,并且得到济北相鲍信等重量级人物的支持,迎曹操入主了兖州。& ~/ @3 o+ p# i6 b4 g
, A9 s/ ]" W# F& a2 L6 U- V
就此,曹操集团终于有了栖身之所,不仅在之后的一系列战斗中大破兖州黄巾军,更收降其中的精壮人马,编为“青州军”……从此,曹操实力壮大了起来,开始跻身于天下诸侯之间,成为了汉末乱世中的重量级一线人物。! D( L# C0 w7 F& K
* {& `0 m% p5 @# K  U% y$ W" F. p
可以说,在曹操进驻兖州这一重要事件上,陈宫绝对是居功至伟。正是由于他的四方游说,和八面外交,才使得曹操能顺利得到兖州地盘,从此摆脱流寇的身份,开始经营自己的根据地,并敢于和袁绍,袁术,陶谦这些大诸侯叫板。
  E$ D" g# f1 o2 x8 Z
/ f8 g7 c( i1 C% t9 g接着,我们就要说说陈宫这一生之中最为重要的戏份——叛曹迎吕!" [9 ]0 |& E9 U3 h# }$ g! z! Q+ s+ i
5 Z$ W* S+ R% [+ O& ~  Q6 D
陈宫为什么会背叛曹操呢?$ u* @3 h1 N, m- n& R
" }! f, P5 U( e  t0 S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陈宫和曹操的矛盾是由来已久。当年的“吕伯奢事件”,就埋下了二人争端冲突的源头。后来曹操打着“报父仇”的大旗,大肆进犯徐州,甚至是屠城滥杀……陈宫作为陶谦的求和使者,又和曹操谈了个不欢而散。故而陈宫引来吕布,并占据了曹操的老家兖州,搞得老曹后院起火,不得不退兵以安后方……2 v! q! Q+ t" b3 E8 w
  e$ t% P$ m# o& Q4 |
不过,我们刚才已经解释过,所谓陈宫“放曹又弃曹”的故事,完全是演义小说中虚构的。
! D( s5 k. S9 C/ A) W) I
1 q5 B7 I, y  V4 b2 |7 \他是兖州本土人士,并没有担任过什么中牟县令,也没有到徐州,仕于陶谦麾下。
( a3 n; }" ^4 K
, x  r' y! S7 v他之所以之前立下大功,帮曹操入驻兖州,又在之后趁曹操出征的时候,动摇曹操的根据地,都是由于别的因由。% C% l5 q$ i9 S9 Q. K0 _1 U2 }( U8 s

" O3 T& _, [, a# e/ J我们大致可以从陈宫此人的性格,身份,地位,以及他的思想理念等方面,来解读他背叛曹操的原因。
- N: ~4 i6 r2 L0 O3 d
6 s5 ?( \; H& @# V8 B首先,陈宫是个什么样的人?
9 X  b. f- P, N7 h+ f" Y
: S8 ]0 M" u" R0 @据史料记载分析,陈宫很有才能,而且足智多谋;他也有名望,而且与海内知名之士颇有交往。同时,陈宫也是个个性相当刚烈,刚直,而且凡事敢作敢当,雷厉风行的人。
. l+ [3 J8 ]2 ?- I  e: j3 V' N/ [  v& ?8 Q/ W" N# l
他这样的人,从来都会极度坚持自己的思想,按照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去行事。同时,他这样的人,也从来不会见风使舵,而违背自己的理念。同时,他这样的人,也会在乱世之中,意图“有所作为”,让自己的才能和思想主张,得以有发挥的空间……
. D9 [" k4 r+ ~
) B% O$ M' r6 S/ T' ~而且,陈宫又是东郡人,兖州本土人士。以本土名仕代表身份而自居(本来确实也是本土名仕)的他,自然也是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维持地方统治,并保障地方百姓的职责。0 c3 ?: C5 ~' F& w) R  W5 i' w4 F
8 f9 C9 M: C& _9 {
所以,陈宫为什么要在刘岱死后,迎曹操入兖州?因为他知道,兖州作为天下九州之一,需要一个强大而有实力的集团,来维护地方的统治。也需要曹操这么一个有能力,有声望的君主,来威压四方,并维护兖州地界百姓的安全。& y, A" e# ]9 v0 q/ p6 Z

. X" ^) ~" k( \5 a5 e. t) S1 g7 }. ^) L同时,他也希望能借“曹操入主兖州”的东风,来提升自己的仕途平台。以“兖州本土名士代表”的身份,在曹操麾下担任高官,并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兖州百姓造福……
: V' n9 w- @/ |
6 N2 p" h9 _! A9 e* \然而,陈宫为什么又在之后背叛曹操呢?
( j7 S8 c/ C' c* y" W" w+ K( J  T" ^& b( w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曹操在入主兖州过后的各种手段和行事风格,违背了他的意愿和理念……; U& [+ D& K  k; q# i/ ^6 e
+ K2 m; q$ a  l: z+ Z4 @
事实上,我们翻遍史料,都找不出陈宫在曹操麾下所担任官职,以及治绩政绩等任何记载。这说明,陈宫在曹操占据兖州之地以后,基本上是个被闲置的状态。4 ]$ ~* d/ B% ]

+ L3 d' U% s/ n; E! _3 Z不仅如此,曹操还先后干掉了边让,袁忠,桓邵等兖州名士。而且手段极其惨烈,不仅要让人家人头落地,甚至还要对他们的家属亲族也进行杀戮和清洗……1 d0 H+ t  d9 Y

0 f" G0 i6 T& T/ c/ \表面上看,是因为这些名士们对曹操出言相轻,瞧不起他这个“外来刺史”的身份,是“因言获罪”。
0 `, z7 G2 p# t
. V6 M/ j7 n! [% [% p+ A实际上,是曹操为了维持和巩固,自己在兖州的统治,而对当地的士族阶层进行各种程度的打压,以保证自己的权威地位……/ a- J3 a& r2 A$ |

5 [# X- m; q4 u1 b' `8 w毫无疑问,曹操这种独断专行的做法,大大触碰了兖州士族的利益。而作为兖州士族团体代表人物的陈宫,自然是大大后悔,自己当年引狼入室,迎曹操入兖州的举动。或者说,他觉得当初看错了曹操,没有想到曹老板在入主兖州之后,使出了“铁血统治”手腕,使得兖州名士们遭遇到毁灭性的打击。* V6 ^" X  ?" ?2 Q6 I; t
1 Y0 W8 Q! g$ }! y' d2 b/ d, X& n
然而现下,已经是狼已入室,骑虎难下之势。曹操已经完全掌握了整个兖州的军政大权,陈宫等人手中连军队都没有,如何能推翻曹操在兖州的统治呢?
' t1 M# D1 M6 f- F4 O" Q' G( z9 B. s& g" `: I5 s: O# h' F
据史料记载,陈宫找到了时任“陈留太守”的张邈,并策反他一同起事,趁曹操率军远征徐州的时候,引吕布集团入驻兖州,挤走曹操……$ C3 p0 A3 j# e% C
( I  }; K: a4 `7 x0 o7 G
不得不说,陈宫此次起事,无论是对谋事合伙人的物色,还是使用的手段方法,以及对于起事时机的把握,都是十分高明的。8 Y' U: Z) i1 y2 I7 ?0 c5 ^, |
) h0 z6 ~2 \5 A" n+ k
据史料记载,张邈也是汉末名人,少时以侠义闻名,接济贫困,助人为乐,先后担任过朝廷骑都尉,陈留太守等官位。而且,张邈治下的陈留,地盘宽广且兵马众多,实力不容小觑。
8 |2 t3 O1 {: E# t3 y1 M
8 x' H0 G9 y! e1 C当初刘岱死的时候,张邈原本是继任兖州刺史的最佳人选,却不想后来被曹操挤掉,反而要跻身于曹操麾下,难免会心里不忿……, g  j1 h3 c% i# v" G

5 U' ]& K$ e" M- `: C而陈宫就以此为由,力劝张邈入伙,他当时对张邈说过的话,原原本本记录于《三国志-吕布传》中:" D' k5 g5 U. h# B
7 E# J4 u0 |9 v& s6 b# T
“今雄杰并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众,当四战之地,抚剑顾眄,亦足以为人豪,而反制于人,不以鄙乎!今州军东征,其处空虚,吕布壮士,善战无前,若权迎之,共牧兖州,观天下形势,俟时事之变通,此亦纵横之一时也……”% Y) J8 T" G7 L9 @
! U3 e6 ?/ ?4 C  ?+ M7 h
这一段说辞,不可谓不高明。
' t2 m3 B  p. \" n2 c7 x6 i, o" K
( g; @8 Z" D4 \0 X先是捧了一下张邈,称赞他麾下是“千里之众”;再指出了张邈当初被曹操挤掉兖州刺史的地位,并受制于曹操的尴尬(而反制于人,不以鄙乎!);接着,告诉他现在时机正好,曹操远征徐州,兖州正是空虚的时候;最后,还为他指明了“叛乱”的方式,更告诉他,可以引来吕布为后援,共同对抗曹操,由此打消了张邈心头最后的疑虑……- b# R. [; ~9 X# N2 X
4 c* O" ]/ T5 f% o
就这样,曾经与曹操关系亲如兄弟,甚至相互之间能以性命相托的张邈,被陈宫成功说动,加入了兖州名士们的阵营,从此与曹操为敌……; e9 K! @4 e. O8 G

. ~8 m( @3 A# B0 A7 [+ a3 m+ s4 r7 F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曹操在远征徐州,与陶谦和刘备等人作战正酣的时候,突然就后院起火,被吕布等人袭了兖州,占领了濮阳等重镇。幸亏留守后方的程昱,曹仁等人能战善防,死死守住了范县,东阿,鄄城等地,为曹操保住了最后的家底。不至于被吕布,陈宫,张邈等人来了个一锅端,直接将曹操再次打回到“流寇”的境地……
( E* b0 o2 \4 a; X2 D
% [) j% f2 ^3 J4 S7 L( N不管怎么说,陈宫的此次突然发难,搞得曹操是十分狼狈,差一点就成了丧家之犬。也由此看得出,陈宫的思维之缜密,谋事之完备,行动之果断,不愧为史书上对他“足智多谋,刚烈刚直”的评价。9 a2 L$ U- r& J. m7 z# g, }
$ S, O8 k  \1 J/ |& O( {
也由此看得出,陈宫之所以背叛曹操,真的是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这点倒是和演义上所表达的意思完全一致)。, |9 e2 U6 z/ f5 C' H
+ g3 s4 Y# ?% [8 M
他自为兖州人,本土名仕,自然是首先要为兖州的老百姓和士族阶层的利益考虑。而曹操,统治方式严苛(打压本土名士),战场手段残忍(屠城滥杀百姓),虽然才能确实出众,麾下治军严格,兵多将广,但在陈宫看来,并不符合他心目中政治理念。8 G7 s5 n1 t- f( J  J

) `8 Z' i. R3 ?/ X8 L所以,陈宫宁可拉来吕布这支外来势力,也要背叛曹操。因为在他看来,吕布在这方面,要比曹操好得多……
: B3 \8 v" _9 }
: D" U1 o9 Y, u& h一说起吕布,大家不免又会想到《三国演义》中,那个空有武力天下第一,却人品极度卑劣,而且狂妄自大的“三姓家奴”。难以想象,陈宫这么正直,而又恪守原则的人,会忠诚于他,并在其麾下效力,并托付终身,到头来甚至不惜以死相随?- ?/ G5 d7 k& o; F
# H2 z. ]- c. k/ t' \
其实,抛开演义小说中的夸张描述的外衣,客观来看吕布这个人,我们会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3 g) B- s) w) F( l4 Z) {

$ z) X" w4 A2 R, U. }0 W吕布的人品如何,小人与否,三姓家奴也罢,我们都先暂且不论。9 E, V8 H$ B5 P0 p5 X( Y
; X: b2 f  K: ~/ G
至少,从当时的世人角度看,吕布也算是天下的豪杰之一。其军事能力自不用说,在董卓乱京的时候,还曾参与了刺杀董卓,为国除贼的行动。+ q. S! _; e" v3 e& _) Z+ p  n
: Q! N2 s0 z9 L6 ?6 E: M2 k5 {
不管其目的和动机如何,至少在天下人看来,这也算是义举。
& ?. N1 J2 z6 i9 @$ p5 h% B, e4 t, ~9 n  }7 ]- C; U
也就是说,在“为国除贼,为君分忧”这方面,吕布的声望可丝毫不比曹操要差(曹操只是响应号召参加了诸侯讨董,而且败仗打得多,没什么胜绩)。3 |# t5 \. q3 }, E% B6 a1 S

4 G+ Q& ]# o' l6 ~! s' r更何况,吕布就算是狼子野心,自私自利,人品奇差,此前至少也没有过“屠城”等恶劣行径,在这一点上,比曹操要强得多。
6 n( L; O& ~0 j, J+ W  @
+ K' v& I* q: G  f. v4 r所以,陈宫为什么会舍曹操而迎吕布,也是可以理解的……
, x) ?3 Y) s- X" d/ ?
3 `" X+ O1 v5 K  K. M. ]: ]当然,陈宫可能也有几分私心。
4 d; m- }0 F' M% I1 {
* C8 q* [6 Z4 I9 v1 b  r毕竟他在曹操那里不受重用,不管什么原因,都只是个被闲置的角色。而吕布则不一样,麾下虽兵多将广,阵中有高顺、张辽、郝萌、臧霸等一流猛将,却独独缺乏一个能够在战略上站得住脚,并随时出谋划策的高级军师。7 ^8 u5 u9 G& t' u

% b8 m# b5 i% N  ^/ H9 `  I, V! b而陈宫,则正好可以在吕布身边,扮演这个“谋主”的角色。从此也得以在一方势力中,担任最高参谋的职务,在圆了他的仕途梦的同时,也由此可以实现他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有机会推行他的政治主张……
+ Z4 t7 j4 F# x/ B+ y, r, _3 W1 A
* y9 k! ~) t+ D* L4 L; y& ~不过,这也就注定了,陈宫今后的命运,会和吕布集团紧紧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辱俱辱,同样的,一亡也会俱亡……
* h  k- J. d6 q2 y
/ y: i3 `% y  u3 z/ `4 n7 H不仅如此,陈宫叛曹迎吕,动摇曹操根基的举动,也就注定了他与曹操之间的完全决裂。即便是他之前曾经对曹操有过再大的恩,帮过再大的忙,从此也可以一笔勾销。. V0 E9 l9 P" D' x4 `
2 ]$ F6 d' X. }9 _+ f% J/ Q
此后二人之间的关系,就是死敌的关系,再无一点缓冲的空间,也无任何缓和的可能性……
1 o# A, S& H/ X" R7 R3 g$ `
+ m1 p3 s1 M) b. R( u( P/ a' J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陈宫跟随吕布集团过后,四处征战,并逐渐败亡的过程。
& d( `0 f# k6 ?) [# }1 ^% l( h1 f0 Z1 @4 y
作为首席谋士,也作为战略上的总规划师,陈宫是如何吕布集团,谋划今后发展之路的呢?
" W5 R% n  Z2 e( I5 j7 l+ s, ~1 G* D
( p" h/ v7 I$ L5 S0 L0 p关于这一点,史料并无记载,但是我们可以发挥想象,来大体推断一下。1 q/ C; V/ }! K% }1 U6 Q2 E7 C

5 k8 E4 R( o8 ^1 a: k( `首先,肯定是以吕布张邈的军事力量为主,将回援的曹操军团彻底打垮,将其灭掉,或是消磨至构不成威胁的地步。
* G2 ^' X3 b- n. I0 F
3 {; U5 y" a. D; U接着,应该是以兖州之地为根据地,收揽人才并招兵买马,让吕布集团发展壮大,并真正成为一方诸侯。+ A6 c: f1 L/ a$ K

, r6 h4 V8 F2 b- v再接下来,就是以兖州为大后方,北抗袁绍,南联袁术,西取徐州……在一系列的征战中,逐渐扩大地盘和势力……- ?" ^$ I2 r6 \) a: C

( ]$ K: {4 @6 M  ?, n应该说,如果按照这套战略思路去发展,那么吕布集团的前景还是挺不错的。8 B: F- i* V5 @8 ?0 \. \
+ q- w4 f7 D4 _7 g( Q
今后不说是征战天下,一统江山,但退守自保,成为一方举足轻重的势力,还是没问题的……5 q% c! k3 [3 [( W4 l2 ]
8 Y, c3 ?- d9 R. y% J
而且,在这套战略的前两步计划中,陈宫都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4 J0 {; I* Q" y& A  W

% A$ R' C! A4 K! q* w1 @因为他不仅能谋善断,还是兖州本土名仕的代表,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名望……在他的帮忙下,吕布集团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兖州当地士族阶层的支持,并取代曹操,成为众望所归的兖州新主。
  E* R6 M' B+ h* j# V
' y$ D+ f( }) R( d然而,事情的发展,还是出乎了陈宫的预料。' R5 o' u6 ?7 p) h$ I
1 T# H0 Y. w/ _* p% u) S, ~
尽管吕布+张邈,军力战力都不弱,还反客为主,得到了兖州高层的支持,一开始数度击败曹操(濮阳之战曹操还差点丧命)。# s5 I$ L, ?: P
- I- A7 E9 j; `' q( n& x" t3 @# @2 S
但是在后来的拉锯战中,吕布张邈陈宫等人,终于还是不敌曹操的老谋深算和诡计多端,逐渐败下阵来,最后还被赶出了兖州……
3 S9 w0 E% R/ w# x' h6 K) w2 n4 Z
这样一来,陈宫原本对吕布集团的战略规划,就被完全打乱。
$ G8 \( l! t' `0 G5 B2 z: X
4 O# d. m6 u& @1 r; q3 z而且离开了兖州的地界,他在吕布集团的身份,从此也就显得有些尴尬了……, F0 v7 E$ h9 W9 t% `' x, V4 _8 C# A6 M! z

& s% y: Z. t5 D, Y- T为什么说离开了兖州,陈宫身份就变了呢?& A& @' R% S. N1 X5 C
$ S" N2 q$ ?, [( X
这个问题,其实主要是出在吕布本人身上。
8 v1 _% \0 m! p. S+ e+ I6 }# J$ t2 w0 v1 d* y8 G# u. O2 Y
但凡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吕布这个人,出尔反尔,反复无常,见利忘义且唯利是图。空有勇武和战术军事能力,却极度缺乏战略上的眼光和政治上的见识。$ X* r$ F2 G, w
' `+ C" {: A; l- d/ H
不仅如此,吕布又高傲自大,爱好面子,行事冲动,喜欢逞能……这样性格的人,无疑是很难做到礼贤下士,听得进逆耳忠言……2 K6 s, ~3 j) b% G* i6 o

5 j' i* }1 V9 Q7 P+ N( {7 L( c! Q/ ]而恰好,陈宫又是个性格刚烈,心直口快的人,不会去刻意迎合君主的喜好,包装自己的语言,和注意自己的说话场合。" N4 _& l5 j5 H6 i: N6 p3 @, b0 [
2 {8 Q5 R, O& S' @5 T+ A2 C
而且,他辅佐吕布,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治理理念,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就免不了会在很多时候,会和吕布之间发生各种上冲突,并在言语上拂了吕布的面子……: M5 q2 W0 o3 @2 A+ o
- P, E. ~, ^4 _. ]
以往在兖州的时候,陈宫作为兖州士族阶层的代表,占有本土之利,吕布还会对他礼敬有加,对他的话言听计从(实际上也是在忌惮他身后的兖州士族们)。
; J9 \7 x' v8 R3 f. g: y' D! j+ M" B8 X& ]+ g
而今离开了兖州,陈宫也失去了根基和支持者,也就只能是以幕僚和谋士的身份,跟在吕布身边。他和吕布之间的矛盾和猜忌,也就逐渐暴露了出来……
; A  g6 k! _$ w  O- k, U" n  m2 A+ t) x4 e7 X* T& A; \( Q
据史料记载,吕布在占据徐州以后,和陈宫的关系就慢慢疏远,相反是被陈登等人的甜言蜜语,灌得头昏脑涨(之后的事实证明,正是陈登悄悄与曹操勾搭,成为了吕布的掘墓人)。
/ |3 I9 A7 G& {# e# q# J1 \0 k/ t2 D+ f' o. @& c7 Q
在后来被曹操大军围攻下邳的时候,吕布宁可听其妻妾的“妇人之见”,也不肯采纳陈宫“分兵袭扰,掎角互援”的正确建议。
, J# R$ V4 `9 v2 X
& [* N( B$ a6 W  ?+ c而同样的,在吕布麾下猛将郝萌发动叛乱时,陈宫被曹性供认出也是同谋之一,并参加了叛乱……陈宫对此脸红而不语,这说明,他就算没有参与郝萌的叛变行动,那至少也是个知情者。而他却知情而不告知吕布,搞得吕布差点因此而丧命……
" k. o. U% c! q% x: k8 w* X) q2 D9 t0 `% K, j7 ]2 p
(《后汉书》记载:布问性,言“萌受袁术谋。”“谋者悉谁?”性言“陈宫同谋。”时宫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觉之。)
$ Y  U7 E3 \$ u2 ?2 Y2 ]5 ~0 O" b5 F* C2 x+ Y
看得出,陈宫和吕布二人之间,早就已经是心生间隙,貌合神离,走上了“君臣不和,相互猜忌”的古往今来大忌之路……到头来,被曹操刘备联手围死在下邳,因部下哗变(宋宪魏续侯成等人)而失败,也是难免的了……& B; y/ ^, \- |* O

3 b. T7 {2 V& W( P& n6 t' L0 Y  T4 L再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陈宫之死。% C9 e( E3 }7 @% j2 t! M! @

% i; O! H: j6 q, ]8 Q# {在《三国演义》小说中,陈宫丧命白门楼这一段,可谓是全书中最煽情,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斩首戏”之一。虽然一个是座上君,衣冠齐楚,一个为阶下囚,镣铐加身……但二人之间的对话,头一句就是“别来无恙”,感觉根本不像是胜利者在审问战犯,更像是老朋友多年未见过后的寒暄。
( p# s4 l' H: L7 X8 [0 Q# S  q8 d- o
不仅如此,在回答了曹操关于“妻儿如何”的问题过后,陈宫也毅然不接受曹操的挽留,径直走下楼梯,面不改色伸颈就刑,令在场众人都感动惋惜得泣不成声……最终,同样眼泪迷离的曹操,下令将陈宫厚葬,并善待其家人,算是报答了当年陈宫当年中牟县救他的恩情……5 F8 P# L7 ], n# P: n

* |! A9 p. N. s$ D, |(高希希版《新三国》中,还原创加入更加催泪和煽情的情节:曹操端酒要求送陈宫最后一程,陈宫也欣然接受,并在饮酒后主动和曹操携手并行。二人一路说笑,慷慨走向刑场,真的就像是好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完全看不出是在处死战俘……)6 w( y) @  A: G6 C' K
! f5 q4 g6 i: D$ w
真实的情况,究竟又是怎样的呢?# R% |( t% z, s

( p7 A- R4 g1 x! t  q& }其实整个过程,比起小说中的描写来,要平淡不少,并没有曹操出言挽留劝降,絮叨旧情,并全场泪下的情节。# r% q* {1 R# T0 ^

; l2 {7 X7 G. X+ ~' h我们之前已经分析过,陈宫和曹操之间的关系,并不能算得上是“老友”。他曾经是曹操麾下的有功之臣,后来又投靠吕布,与曹操为敌,也就仅此而已。而且,他在吕布军中地位极高,名字写在“匪首”的黑名单上,根据“首恶必办,协从不问”的准则,他的结局只能是必死,毫无商量的余地。4 b6 k, u6 p- Y$ N

# T) F, l  B$ ~+ H# |关于这一点,曹操早就已经心知肚明,陈宫对此也是心照不宣,故而双方都不可能在“劝降”一事上,作过多的纠缠。尤其是对于陈宫来说,已经明知是必死之结果,与其在临死前扭扭捏捏,絮叨那么多没用的东西,还不如慷慨一些,视死如归,将自己“刚烈刚直”的形象保持到生命终点,在后人的评价里,留下最后的风度……
7 t  i) ]2 B8 |% Q, T) P$ M- }' x6 J1 ?# x$ b% ?/ ]; ?& J- a
写到这里,我们终于算是理清了,陈宫这个人物身份生平,以及他性格理念,还有与曹操之间的恩怨情仇。
$ W# Q9 M7 H6 m3 U7 ]1 C7 u6 X/ B- o4 w! \
那么,我们又应该对他,作出一个什么样的评价呢?
0 K+ a! u7 L% Z" n, _; Y
3 ^6 ~2 |6 f6 X0 k0 F( V8 p& S也许,“有才而坚持”这五个字,才是对他最客观的总结……" {% `2 Z: k2 y0 [

8 \0 W( |' c% v( s: \& F9 H1 e  g他有能力,有信仰,有主见,有抱负,也敢说敢做,勇于承担责任,绝不贪生怕死……正是在这样的理念坚持下,他曾经迎曹操入兖州,成全了曹操的“诸侯梦”;也在后来决定“更换兖州之主”,亲手毁了曹操的根基,使得老曹在之后的数年时间里霸业受挫,差点沦落到“无土之君”的境地。
: t1 p( A" Y1 O0 b6 V( A
) L* y! K% c6 _( w+ N& D) F不过,也正是由于他在这样的理念下,形成的“刚直”性格,使得他过度固执己见,缺乏与“君王”之间的相处之道。2 F& z8 M4 k1 e( U9 n

4 m" v5 E9 y5 ]5 ]' ~最终导致了他与吕布之间的猜忌和不合,也由此导致了败亡的结局……
% a; T8 a+ N+ N7 O; |, L$ [
" c6 h, c/ n; _; u1 U或许,陈宫在骨子里,和王允比较类似。
4 i( g: L6 R9 c! R5 C8 y
8 U0 R& m1 B, A. @4 j0 U两人同是有才能,有原则的人;也同样是有坚定的内心主张,并且在这方面有着坚持的人。而且,他们的坚持还到了近乎于“固执”的地步,绝不会为违反自身理念的事情而妥协……
7 @2 @! o' u( I' i" A9 j# k6 w8 k( a7 i0 ?0 \6 y! i  y' V1 l' M3 r
然而,凡是坚持都是有代价的。所以,二人的结局最终也差不多,同样是兵败被俘,视死如归,身首异处的归宿。- X7 ]5 q6 J/ {" y
& N! R  n9 N' d0 \  z7 r7 d
但是同样的,他们也在历史上留下了令人赞叹起敬的形象,和让人哀叹惋惜的评价……+ J; t, o( u/ L4 B( y3 q

: J: D; s2 J8 t- O2 CPS:据《三国志-魏书-吕布张邈臧洪传》记载,曹操在处斩陈宫之前,问过他一句,要不要考虑妻儿家人的死活(问宫欲活老母及女不?)。而陈宫的回答原文是:“宫闻孝治天下者不绝人之亲,仁施四海者不乏人之祀,老母在公,不在宫也。”1 y1 K$ r8 t& V: t
4 R" D+ ^! ~! w  |+ B
这句回答,是陈宫在人世间,所留下的最后一句遗言,他这种说法,是想表达一种什么样意思呢?8 H; l/ `* k- D  b$ S* T( e, o' F

" ]4 U6 X) }1 C2 {4 p一般认为,这是陈宫在暗示曹操,自己毕竟还是曾经对他有功之人。就算是后来成为敌人,但现在要杀就杀他一人足矣,不要罪及他的亲人们(后来曹操确实念及陈宫的功劳,善待了他的家人)……
- ?' E! p7 L' Y, r- ~: j
. O- Y: u2 ?% u% o这种说法固然是没错,但是笔者觉得,陈宫其实是话里有话,他这种说辞中,还包含着更为深层的一层意思。* x! q9 C  ^1 Z7 p
) v6 x: b. L7 x# z
仔细品读陈宫这段话,提到了“孝”和“仁”等字眼,而且不惜堆砌华丽辞藻,在曹操面前,标榜出了“孝治天下”、“仁施四海”这样的道德标准……
/ C0 X8 j) s$ t* v" c* W
7 x" H$ A8 w6 \0 L3 _! L其实,这些都是陈宫一向而来的政治主张,也是在他内心深处,所一如既往的理念……而今,他沦为阶下囚,愿赌服输,却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念,反而是在尽力劝导曹操,应当以天下为己任,治理天下也应以“孝仁”为先,而不是一味的残暴杀戮……
8 j5 k1 C# }! x. L
! L6 S/ x9 W6 C/ w+ f看得出,陈宫这是在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来最后坚持他心中,所一直在坚持的一些东西……
" f4 g% I1 a, G6 B- l1 H
; V% r# l) y! M6 r( s.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女儿国小说网》

GMT+8, 2024-11-23 16:07 , Processed in 0.1440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