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303|回复: 0

三国这位“倒戈将军”,最终司马懿和诸葛亮联手除掉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贡士
  • 打卡总天数:92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1146
  • 最近打卡:2025-01-17 08:46:01

1008

主题

49

回帖

6220

积分

版主

积分
6220
发表于 2024-3-21 18: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级打分
  • 1
  • 2
  • 3
  • 4
  • 5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 V, I+ A9 S4 y' C倒戈,意味着放下武器,指投降敌方。关于倒戈,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记录似乎出于牧野之战。周武王兵临朝歌,两军未交,纣王的乌合之众就掉转戈头,“为王前驱”。倒戈一词就从这时出壳了。到了汉末三国时期,各个诸侯之间的激烈较量,促使倒戈成为比较常见的情况了。但是,如果反复倒戈的话,显然会遭到人们的厌恶,乃至于最终丢掉性命。就笔者今天要说的孟达,无疑是三国时期的著名“倒戈将军”了。孟达(?-228),字子度(小说《三国演义》中字子庆),本字子敬,因刘备的叔父名叫刘子敬,为避讳而改字。扶风郡郿县人,三国时期人物。8 x5 g* H* D- p. u/ K0 `5 r
7 t# o( |# r% [$ c) [% i2 }* u
公元228年,孟达准备背叛曹魏,被司马懿包围。此战,司马懿包围上庸十六天,孟达外甥邓贤、部将李辅开城投降,司马懿因而破城斩杀孟达,传首京师。也即孟达最终的结局,是被司马懿斩杀的。不过,如果细细探究孟达被斩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诸葛亮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换而言之,虽然诸葛亮和司马懿各为其主,但是,在对付孟达这位反复无常的将领上,诸葛亮和司马懿显然达成了默契。
  f$ @# `5 y$ H# O1 ?1 N+ Y
! q% ~1 P. r$ \
. J7 L7 A. \1 X  I/ W5 y0 C
- P: c4 t  J, x9 ?5 A* |5 [具体来说,东汉末年,孟达与法正一起入蜀地依附刘璋。所以,对于刘璋来说,可以视为孟达的第一位主公。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在益州牧刘璋的邀请之下,刘备率领大军进入益州。对此,刘璋派遣孟达和法正去迎接刘备,刘备命其驻守江陵,蜀平后为宜都太守。也即在刘备和刘璋争夺益州的时候,孟达连抵抗都没有抵抗,就迅速倒戈了。与此相对应的是,就吴懿、李严、黄权等将领,则是在抵抗失败之后,这才归降刘备的。特别是黄权,更是等到益州牧刘璋放弃抵抗之后,这才选择跟随刘备。所以,相对于这些将领,孟达的所作所为,无疑是愧对刘璋这位主公的。
6 ?6 `9 V6 U, @4 k5 Z* Z# q8 L; E  {& Q1 w% \/ @% \- l

( Q5 M% i9 L9 @( c7 w1 r2 m公元217年到公元219年,刘备和曹操之间爆发了汉中之战。到了公元219年,在汉中之战取得胜利后,孟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为达兵所害。房陵被攻下后继续进攻上庸,刘备私下担心孟达难以独自担任,于是命刘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领孟达的军队,与孟达会合于上庸地。同年,关羽则发动了襄樊之战。在襄樊之战中,关羽包围樊城、襄阳时,曾要求刘封和孟达发兵,自行援助。当时,关羽的战局胜利在望,而上庸等地刚刚归附而人心不稳,因此刘封和孟达拒绝了关羽的要求。! W- [& p4 z% Z

; w, t7 o+ I+ a( x, Q5 t% Y; s
. M. n" V; R- h; q
( t; Q0 w( p8 ^; @# C在此背景下,孟达和刘封都没有想到的是,因为孙权派遣吕蒙偷袭荆州,关羽的战局很快就急转直下。在关羽战败后,孟达因畏惧被治罪,再加上跟刘封不和,常受到刘封侵凌,于是率部曲四千余家投降曹魏。因此,对于孟达来说,仅仅因为恐惧,就背叛了刘备这位主公。如果刘备真的要严惩孟达的话,后者出于自保的心理,选择归降曹魏,很可能还能够被人们所理解。但是,在刘备没有任何行动的话,孟达就对蜀汉倒戈一击,这无疑是值得鄙视的行为了。
2 Q- |; E% N, O3 a( R& Y# W* ^* Q' a* R( Z* q6 \2 n2 d, V5 Y7 e  r  m
7 ^, p& B2 I5 d! `
孟达投降曹魏后,在曹丕时受到重用,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曹丕还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为新城,以其为新城太守,委以西南之任,孟达且与桓阶和夏侯尚亲善,并曾与夏侯尚和徐晃一同攻打刘封。在归降曹魏后,孟达对付蜀汉可以说是毫不手软,也即迅速攻占了原本属于蜀汉的东三郡。而这,无疑让刘备、诸葛亮等人都痛恨不已。孟达来到曹魏后,受到了魏文帝曹丕的重用和信任。不过,在魏文帝曹丕去世后,孟达这位倒戈将军自然受到了曹魏文臣武将的轻视。如同当年的吕布一样,孟达又萌生了背主求荣的想法。5 U7 Y  ^* c, O
3 B5 T) N7 F; m# |# h- i" j% e

' `) G3 P6 {4 d( _: e- i- R5 s, t8 Z! B& N2 D7 ?3 L2 P2 t
太和元年(227年)六月,魏明帝曹叡命司马懿驻扎宛城,都督荆州、豫州。蜀将孟达降魏时,魏待其甚厚,司马懿认为他言行浮夸,不能够信任。但是,魏明帝曹叡不听,任命孟达领新城(今湖北房县)太守。与此同时,对于孟达来说,则选择和蜀汉丞相诸葛亮暗通书信,准备背叛曹魏,归降蜀汉。
/ Y) c( l5 J& l" U/ Z1 P9 G/ d& w* o2 @! q+ d
《晋书·宣帝纪》中记载:太和元年六月,天子诏帝屯于宛,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初,蜀将孟达之降也,魏朝遇之甚厚。帝以达言行轻巧,不可任,骤谏,不见听,乃以达领新城太守,封侯,假节。达于是连吴固蜀,潜图中原。蜀相诸葛亮恶其反覆,又虑其为患。达与魏兴太守申仪有隙,亮欲促其事,乃遣郭模诈降,过仪,因漏泄其谋。达闻其谋漏泄,将举兵。
/ m& N, {- q( B! g7 m; y: Z2 d1 b
* Q$ d8 {9 @( n% Y" P0 K/ p' u
值得注意的是,诸葛亮得知孟达准备谋反的念头后,按照常理,他应该帮助孟达保守秘密。不过,诸葛亮厌恶孟达言行反复无常,想促他速叛。在此基础上,诸葛亮得知魏国的魏兴郡太守申仪和孟达有矛盾,便派郭模到申仪处诈降,有意泄露其事。孟达闻此泄露,准备马上起兵。也即孟达本来可以等到万事俱备之后,才举兵归降蜀汉。现在,诸葛亮故意将这一计划泄露给了曹魏,无疑让孟达只能仓促行事。
1 O- n" C4 s0 j& b9 M: R
( w. e8 Y7 h% m( |; g* l, [3 Y! y) n2 T
2 d* M# N: x: }- C. \
最后,在得知孟达即将起兵的消息后,司马懿写信安抚孟达,暗中遣军进讨。对此,孟达认为司马懿率军来讨,至少需要三十日方能抵达,所以当司马懿八日内,行军一千二百里赶来时,完全打乱了孟达的部署。后来,司马懿和孟达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较量。此战,司马懿率军包围上庸十六天,让孟达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外甥邓贤、部将李辅开城投降,司马懿因而破城斩杀孟达,传首京师。对此,在笔者看来,孟达在三国时期数次倒戈,导致自己的手下甚至外甥都有样学样,最终让他付出了性命的代价。而这,显然是不值得同情的。3 Z8 s+ d1 I' c/ q" Y4 G
# o' v  o3 D' T7 S+ w6 S& _
在孟达被杀后,孟达有子孟兴,在魏国担任议督军一职,公元264年(咸熙元年)被迁徙回右扶风。总的来说,对于蜀汉丞相诸葛亮来说,非常厌恶反复无常的孟达,所以在孟达有归降想法的时候,促使他迅速背叛曹魏。而这,自然被司马懿所利用,从而得以迅速解决了孟达这位将领。于是,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倒戈将军,孟达最终被诸葛亮、司马懿联手除掉。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孟达没有在公元228年被斩杀,那么,以他的行事风格,或许还能在蜀汉和曹魏之间反复跳跃。对此,你怎么看呢?
) a0 f7 w! k: r# h; {5 @7 Z8 M; j7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女儿国小说网》

GMT+8, 2025-7-8 05:37 , Processed in 0.16589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