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3 b) V/ Z" p曹操自身出身不高,他既不是袁绍这样的四世三公出身,也没有刘备的皇叔身份。为了提高自己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他就必须得到士族的撑腰。荀彧代表了颍川荀氏,他的投奔意味着颍川荀氏弃袁绍而支持曹操。荀彧给曹操推荐的人才,无一不是出身士族,例如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等。& t! W8 ?4 M; E" F; o' u
! n7 o, _0 C/ I/ e可以说,曹操集团的基本盘就是颍川士族,再加上其他几个士族,例如武将夏侯惇夏侯渊兄弟,曹仁,曹洪兄弟等,他们就来自于各个大大小小的士族。 ( p9 s! e: O ]5 P$ i+ O T X; X+ Z/ `( i" A8 |, {诸葛亮有不世之材,但 诸葛亮与荆州士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诸葛亮加入,则颍川士族的利益必然要被分一块出去,荀彧自己可以不在乎,但他必须要照顾到颍川士族的安定和团结。5 O+ E2 V o7 e
9 h1 d' s+ k- i如果颍川士族内部出现分裂,或者颍川士族选择抛弃曹操,结果必然是曹操与颍川士族两败俱伤。这样的结局,荀彧肯定是不允许出现的。+ ?7 {, x0 s+ ]1 s1 z
% a% K1 a0 `+ T' u
所以,荀彧没有向曹操提出挖诸葛亮的请求,曹操也自然心领神会。况且,曹操身边已经谋士如云,且都是一流人才,没有必要为了一个诸葛亮,得罪自己的基本盘。 : v6 c5 d/ A; [ Y8 G* U% \) N! y Y0 b1 e9 C: A- w
诸葛亮的性格. B- f. g- I* ?& e7 `
& q0 X' n9 x: [% z t0 e曹操是个心高气傲、常常自我陶醉的人,诸葛亮也是,他一边耕田一边自比管仲、乐毅。 管仲,乐毅是什么人? 一个开国宰相,一个柱国将军,要跟这两个人相提并论,至少你也得先做了官,才有可能取得超越他们的成绩。 可是诸葛亮还未做官就如此自夸,可见其自我陶醉。 0 [& m, c3 Z( i9 F/ q/ B* o! E7 J: e6 a+ K. e. u2 c: n0 E1 i/ F
徐庶临行去曹营之前,特地去拜访了诸葛亮,跟他说刘备是一支潜力股,一定要尽快买入,还希望诸葛亮在刘备来的时候给一点好脸色,“望公勿推阻,即展平生之大才以辅之”。# \6 F8 f( a& U% |' S# h8 J
& X+ ~! K7 t6 f
不料,诸葛亮却摆出一副臭脸,“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然后也不顾朋友之情,拂袖而入,让徐庶尴尬得只好上马启程。 4 ?" F _/ O+ ?, m# r; S5 q1 d$ O3 v% R5 O" o# K, A. G
看来,诸葛亮是坚持要当那种看穿红尘,决意不肯入仕的世外高人。但实际上,他在等一个机会,一个能让自己大展身手的机会。曹操那边谋士如云,而曹操本人也是能力极强者。7 _1 k+ L; C5 |$ A3 j3 K
+ m) A1 O' v: A4 [: w. G
诸葛亮的性格,使他只能选择刘备。: s, }3 _( t, C+ ^" p1 U7 @0 r
8 D' ^1 [ f) v7 A$ ^- j
第一,刘备是汉室宗亲,且一直为了汉室的复兴而奋斗。诸葛亮是尊重法统的人,只有跟着刘备,才能够确保自己的事业是伟大而正义的。 0 [5 y) H& W7 d5 h3 A8 B; S0 d" l& I! L 3 a) [$ R }- R0 R2 }4 A7 x% o1 t5 r第二,刘备身边将才不少,例如关羽、张飞、赵云等,但一直缺少第一等的谋士。这就使得刘备的奋斗毫无章法可言,成天被曹操赶着跑。诸葛亮一加入刘备阵营,就是首席军师,没有任何谋士可以与其相提并论。这样的平台,曹操也好,孙权也好,显然都是无法提供的。; I! e/ Z1 B+ P( V+ A1 E; n3 V
; ~+ r( X- B% P4 M) ]% S
从三顾茅庐开始,刘备就已经洞悉到了诸葛亮的心理需求,就算是后来挖到了庞统,刘备也不敢把卧龙、雏凤放在一起。他让诸葛亮留守荆州,自己带着庞统去西川,直到庞统死了,才敢把诸葛亮调过来。& p+ Z9 V3 h1 }4 T4 T; x1 U
& f, k' i) t' i4 ^0 t& q g1 b这就是人际关系上的“互补定律”,那些在兴趣、性格、专长、观点等方面存在差异的人,当他们的需要和满足途径正好构成互补关系时,会像磁铁的正负极一样,产生强烈的相互吸引关系。 $ ?( t/ G4 C+ |7 o# @; o9 @6 p# \2 E, _2 P, U. b
比如说,一个人如果打算筹办一个企业,那么他一般会选择与拥有自己所缺乏的才干和能力的人合作。如果自己善于经销,那么就会选择精通会计的人合作。两者正好能取长补短,各得其所,有利于事业的发展。: v3 d8 S* d* `# m& ^+ }6 f
. P+ x: L) w. r S再者,诸葛亮是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的,曹操如果要挖诸葛亮,必定要付出比三顾茅庐更大的诚意。曹操可以礼贤下士,可以爱惜人才,但他绝对做不到比三顾茅庐还要有诚意的事情出来。三顾茅庐之所以成为佳话,就是因为没有几个雄主能做到像刘备这样,甚至关羽、张飞都看不下去。/ _. E: ~2 ~+ ?- N, B, r
4 f$ b# Q" }( [1 b/ Y c曹操自知挖不来诸葛亮,便有心除掉他。当夏侯惇请战去打刘备时,曹操一口答应,并说“汝早报捷书,以慰吾心”。 0 |* A/ v) v$ J0 i! @& }- `; W) p
他没有提一句,你要是见到诸葛亮,就劝他投奔,也没有提,你不要伤害诸葛亮,要把他带来见我,这等于是默认了夏侯惇可以杀掉诸葛亮。& K- U6 Q: t5 U/ B# f1 A
' s. ?6 `/ R' O$ x2 Q ~+ ]3 S曹操对于诸葛亮,最终还是选择了忽视。他们将成为一生的敌人,共同谱写出三国这段壮阔的史诗。& `0 e0 N9 D9 c( u/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