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贡士
- 打卡总天数:92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1146
- 最近打卡:2025-01-17 08:46:01
版主
- 积分
- 6220
|
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 {8 v) ]8 r, g. G3 o5 K
孔明曰:“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玄德曰:“若斩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望军师恕之。”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饶汝性命。汝可尽忠报主,勿生异心,若生异心,我好歹取汝首级。”魏延诺诺连声而退。
3 u( I; S A. k. V$ u& c$ z
6 ~+ t! X. _4 T1 O C o: P S+ E, X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对这段描写不会感到陌生。魏延后来果然造反,印证了诸葛亮的先见之明。6 \0 F) Y# G0 e* V; r
0 ]: j% g8 D4 ?" l
可在蜀汉集团,论叛变,魏延排不上号。比如糜芳,作为刘备妻子糜夫人(甘夫人是妾,死后扶正,糜夫人很可能是正妻)的兄弟,投降吴国,致关羽被杀。再如孟达,三次叛主,反复无常。诸葛亮为何不吓唬他们,偏拿魏延练手?难道真是魏延的长相太奇特?
9 U" n ~7 h% \% b9 M6 K
5 z6 w3 v3 v" b9 Z( p8 l8 a" {在《三国演义》前身《全相平话三国志》中,刘备见魏延的场面完全不同:“军师班军入荆州见皇叔。皇叔看三将:为首者是庞统,皇叔言:‘贤人也。’又看魏延,‘贤德也’。言:‘不若吾弟关公。’”并没提及反骨。
9 {1 u l' y5 |7 S
8 |/ E4 q( H5 O2 B! g: q4 J: _显然,这块反骨是罗贯中安上去的,又经毛宗岗添油加醋,坐成事实。% Z6 R3 s( l9 S
4 H6 r& L0 g3 q7 W J
刘备为什么重用魏延?
& F* b: d. D, N8 E: Y# M# O1 H7 X0 O8 X
在《三国志》中,魏延的传不足千字,未记其生年和相貌,只知他带部曲(私兵)随刘备入蜀,屡立战功。
6 q0 [& d# k4 t8 U* C0 S4 G: ]! _% P: w; S: M$ _* J
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时,治所迁往成都,准备在汉川留一名大将镇守,大家都认为肯定是张飞,张飞自己也这么看。没想到,刘备竟任魏延为汉中太守。魏延此前只是牙门将军(属杂号将军,陪伴主公左右,参赞军谋,此前赵云在长坂坡立功,曾任此职),跟随刘备才10年,资历较浅。* t7 n) y2 Y3 l, ?6 B
9 P" E: v( p4 c$ m
刘备重用魏延,原因有三:% Q) \" v2 ]. h" \3 X
$ P" y: S+ i d0 c- D. w其一,魏延有军事才能,胆子大。$ N4 H7 Z7 b3 Q6 D" i( A5 Q6 [
5 E; k! e" E: z1 L& o3 T, G
其二,善于带兵。《三国志》说他“善养士卒,勇猛过人”,他死后,手下士兵为他收尸并守墓。# p. d$ z) }5 B) z: Z; z
; b0 A' v9 Y8 K$ e) p
其三,个性傲慢,不拉帮结派。“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这一点很像关羽。
$ p# |+ k: ?2 {6 k$ @" P/ w2 q- E0 A s d9 v! n
刘备用人,从不让全才独当一面。他在世时,诸葛亮几无兵权。刘备去世后,魏延在名义上一度成为蜀国第二号大臣,却长期受制于诸葛亮,再无独当一面的机会。
- G1 R/ r' W/ ]: q/ F$ L. R0 }2 D- F5 z" `' @, G% O1 H- Q/ N
据《三国志》载:“(魏)延每随亮(诸葛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W: J7 D0 d* s% n6 s) x! r8 }
5 r M4 o. D5 T/ t# x5 }4 a3 ~在《三国演义》中,则称第一次北伐时,魏延建议诸葛亮兵出斜(音如爷)谷,直取长安。斜谷在今陕西终南山,谷长“四百七十里,昔秦王取蜀之道也”,风险较大。但从《三国志》的意思看,魏延要求的是分兵,并非行险,《三国演义》的作者刻意进行了篡改。3 C4 L- H" l/ ]- Y% X( J1 V" H
E$ \: [6 h7 J/ o写魏延,是为衬托关羽
0 o2 S7 R' {8 g1 N, Q5 O; s" Z* m3 r) N+ S
据学者齐裕焜研究,在《三国志平话》《三国志通俗演义》中,似乎存在两个书写系统:一个来自下层文人,他们比较了解历史;一个来自说书艺人,他们更关注故事的趣味性。这两个系统自说自话,给整部小说带来难以弥合的裂缝。$ K; ?; B0 H/ ?$ U
, p& H& |+ z$ g0 C" m1 C/ Z/ k" J魏延形象很可能是说书艺人们最早创造出来的,目的是和关羽对应。在明代各版中,魏延“身长九尺,面如重枣,目似朗星,如关云长模样,武艺独魁”。这是传统叙事常用技巧,即以副线衬主线、以配角衬主角。所以魏延不仅和关羽长得像,连使用的兵器也很像,都是大刀。: [. U/ U1 K6 h
; f2 b O' d% X4 l) n; _6 w3 K* b将一人分成两人,叙事空间扩大了,易形成戏剧效果——关羽、魏延都是性格傲慢、抗上护下的人,诸葛亮对关羽百般退让,对魏延则毫不客气,且屡下黑手。. ?; u- Q6 M7 D( k
+ [ i8 B) I3 n3 }* ]1 M守街亭时,诸葛亮宁派马谡,也不分兵给魏延,还哄魏延说“前锋破敌者,乃偏裨之将耳”,让魏延去当策应,称这才是“大都督之任也”。
! b- W- \$ C1 B* J; N& y* u9 y; P1 n: b1 _6 C1 i7 R7 r1 Y
在明代嘉靖本《三国演义》中,有这样的情节:诸葛亮派魏延将司马懿父子诱入山谷,纵火焚烧,且令马岱堵死全部通道,试图将魏延一起烧死。因天降大雨,火攻失败。面对魏延问责,诸葛亮怒斥马岱:“文长(魏延字文长)乃吾之大将……如何将文长也困于谷中?幸朝廷福大,天降骤雨,方才保全;倘有疏虞,又失吾右臂也。”( c; J w% C3 p7 t- p
9 c" |3 v7 p4 J诸葛亮要立斩马岱,各方求情,最终打了40军棍,当晚却派人对马岱说:“丞相素知将军忠义,故令行此密计。”) E8 q# d) r( c8 S
, b# s/ U% z, L: m& j2 n+ F4 C
真正想造反的是杨仪: i7 Q$ m# @: u0 p; w
8 q4 T* h) c$ Z- p4 [9 y4 o
经过一番铺陈,讲清了诸葛亮信任马岱,却没讲清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魏延。1 ], A6 s( q5 b
, c) [7 I$ v e! L$ [1 K2 \( R
魏延与诸葛亮的矛盾,可能是下层文人接着创造出来的,有足够的史料依据。《三国志·董允传》的注中写道:“孙权尝大醉,问楙(蜀汉使节费楙)曰:杨仪、魏延,牧竖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诸葛亮知道后,“以为知言”。《三国志·杨仪传》中也写道:“(诸葛)亮深惜(杨)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任有所偏废也。”. O$ H$ S9 B6 b# D. O
9 g3 E5 N" a, C+ j魏延傲慢,杨仪心胸狭隘,但杨仪曾任长史(丞相府的秘书长),更得诸葛亮信任。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后,杨仪遵其遗嘱,下令退兵。魏延终于等到独掌全局的机会,表示:“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
7 d- F# p1 H3 B# f* \8 {+ a& \% Y5 `
2 e# w, b$ s2 h; v+ t# B《三国志》明确指出,魏延以为诸葛亮死了,大家就会听他的,他攻打杨仪不算背叛蜀汉。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称魏延“实无反意”。 K) n0 J- f. y. c h, z
& L# a% U$ y: l1 P1 Q杨仪倒是曾准备谋反,回成都后,感觉自己受排挤,便抱怨说:“如果我当时率军降魏,你们还能这么对我吗?”被费祎告发,杨仪被废为民,后自杀。
r, J0 @% u8 C1 N) g9 |: Y% ?+ t/ r; {' i0 {1 @: L
在毛宗岗之前,《三国演义》中夹杂了许多不利于诸葛亮的内容,著名思想家李贽曾点评说:“诸葛亮更可杀矣!更可剐矣!不杀不剐,亦无以泄我胸中愤也。”在诸葛亮的一段话下,李贽竟评价为“放屁”。. Y$ Q) n' B- p: q
0 L) U- x' |3 C; c, o" q想当红脸汉子,没门) {- ^/ F# |- Y
: D& `, ^ y. l" x! n2 w1 p& q* @
说书人贬低魏延,文人又在为魏延鸣冤,罗贯中看出了两个书写系统之间的矛盾处,为了让魏延之死变得合情合理,只好拿反骨说事。 p2 f9 {. U6 @( P8 {3 `
) g( ^/ y( }" G2 j( h4 o在相书中,反骨共有三处:一是耳后见腮,就是从身后能看见腮骨;二是眉骨太突出;三是反廓耳,就是耳廓高于耳轮。有反骨,只表示此人性格急躁,不等于反叛。罗贯中把反骨安到脑后,可能是误读了相枕骨术。枕骨在脑后,可以相,但均属好相。比如有“五岳枕”者可封侯,最差的“腰鼓枕”,也是“主小贵,多成败反覆”。均与造反无关。4 ]1 X2 T. O9 j2 ?$ z, R
) ^, o# f$ @6 ~) @2 g# `3 Z. P* ~
虽然罗贯中违背了相术常识,但给魏延加上反骨后,逻辑上还是顺畅多了,只是一些细节仍显生涩。到清代毛宗岗时,手段更加巧妙。3 G2 `; _9 L7 p, f5 a( H- y
: \9 C3 [% |' q, b
首先,删掉了火烧魏延的情节,遮蔽了诸葛亮不择手段的一面。
2 \2 H1 y- H. O0 L6 z2 I
1 k' J% d& E0 d其次,删去孙权对杨仪的评价,只保留对魏延的评价。
7 } Z7 m- B# T6 I
' z9 w5 m4 i* G; d' z" T6 \& ~其三,模糊了杨仪成功后,对魏延的报复。据《三国志》载:“(马岱)致(魏延之)首于(杨)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魏)延三族。”冲淡了诸葛亮选错人之误。' P/ K0 X8 d. \& b
/ {9 l+ d! O5 N8 d" Q
其四,不再提魏延“面如重枣”,剥夺了他当红脸汉的权利。
- \- \9 a/ T; M& }1 w# `* v7 v! @& `7 @; f6 ]6 L; { Z
毛宗岗将罗贯中笔下所有不利于诸葛亮的地方全部删去,比如嘉靖本中,刘备携民渡江时,诸葛亮劝刘备抛弃百姓、自己逃命,毛宗岗改成众将劝。刘备杀养子刘封,本是诸葛亮建议,杀了刘封,才能保证荆州集团拥戴的刘禅登基,却被毛宗岗改成刘备自行决定。
$ N# F9 d) ?% ?" s
$ i E& c0 W! `6 {2 i0 \. @长得不顺眼,就是有反骨9 [# f/ ^# v! \# T5 @# E f
4 ]( E9 c9 T+ X: y% N, V- w0 c7 U9 J经毛宗岗改写,《三国演义》变得更完整,几乎看不出它来自两大创作系统,可给魏延贴上反骨的标签,又引人好奇:这个反骨究竟是什么?8 H+ d1 X2 L' I0 a% V( c0 B+ ~
W: @% I: w) M' [6 z; W4 W
一种观点认为,反骨即颅骨上的骨瘤,结构如夹心饼干,内层和外层是坚硬的密质骨,中间夹着一层松质骨。骨瘤是骨膜过度增生后形成的良性肿瘤,不算少见,美国篮球明星乔丹的脑后就有这么一个骨瘤。骨瘤多发于青年,生长缓慢,一般无特殊症状。人体停止发育后,它就不再生长了,极少恶变。) O( H7 O* \4 x7 h* p+ c
+ u4 V+ G( {, c2 q- y
另一种观点认为,魏延患有舟状头,即骨缝过早闭合,导致颅骨变形,这是先天发育障碍造成的。舟状头患者脑后会生出多余骨骼,但舟状头会给婴儿大脑发育带来不良影响,需手术治疗,否则会影响智力。魏延虽情商略差,但没有证据表明他的智商有问题。1 m" n- |& C# U; r/ k! y2 g
& k- b8 G5 `9 l z E: ]1 n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一些成年人头部骨缝之间有多余骨骼”,医学上称为缝间骨,它与遗传高度相关,比如俄国末代沙皇亲属“皆在脑后有一不寻常突出骨结构”。有此骨的人很少,魏延可能也是其一。 X& _) F% }) v7 c+ A5 p/ Q' Q2 y
/ T' U J' G+ x7 h% j. q0 ^& x6 ]* x不过,更大的可能是,魏延发育完全正常,所谓“脑后反骨”并非实指,而是一种形容。
. v3 }' P7 ?; L* [8 b/ ~% l8 l' b: X: {% {' F" S
在历史上,吴王刘濞、安禄山等都被认为有反骨,但都没说长在哪。古人说反骨、反相,更多是指相貌怪异,所以“貌有反相”“目有反相”“鼻折山根(塌鼻梁)颇有反相”“额纹有反相”……总之,长得不顺眼,就是有反骨。
l+ \9 o D. H8 U, S4 V `: h$ v7 m) V3 D9 T0 F- y* i; A
以貌取人曾是用人指标
$ p; L8 v( m3 y4 M% x7 A$ H1 u2 ~$ w
长相是天生的,怎能让个人负责?以貌取人,未免太不公平。
. g& ]! ?& ]. w" M! [5 n, s# g/ J5 F" u% ^5 C* o6 P
可在古代,这还真是用人的一条硬指标。
* q4 S# f& i C. S0 A) o a6 L; s; _& b* o, c) H/ a2 M; p8 K
荀子曾说:“相人,古之人无有也。”意思是,到荀子时,专门的相人术还没出现。其实,《左传》中记载了许多关于相面的故事,只是在那时,这不被承认为“术”而已。2 Z ~" u7 }3 o- V
" U9 B# f1 I$ T
相术直接源头有二:其一,挑选战马;其二,治病。后者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据现代研究证明,700种以上的遗传病“写在脸上”,通过相面,可以诊病,所以在东西方,相术都较早诞生。
8 \) X0 W% q5 n8 T1 o
* f# t( U+ z. K汉代时,在五行学说推动下,加上西汉马政发达,相术的影响力空前提升。比如汉初名臣张苍曾犯死罪,王陵见他“身长大,肥白如瓠”,便请刘邦赦免。东汉开国名臣任光也曾被判死刑,因相貌堂堂,最终得救。王莽时,通过占卜选官,筛出十多人,其中两人相貌好,便从布衣直接提拔为官员。
" M: q. @$ C' S f a
# _' ^/ Z) a$ f8 j2 S! y5 P除当官、免死,古人娶妻也需相面,刘邦能娶到吕后,正因吕后的父亲善相,这推动了民间对相术的关注。不仅皇帝、高官迷信相术,下层百姓也有信奉此道者。
7 W( |( g# g8 g( D, a
8 Q0 ^+ Z2 Q( U' {. y$ E从罗贯中到毛宗岗都深知:只要加上反骨,就能把一场权力斗争,改写成平叛斗争,既维护蜀汉的正统性,又突出诸葛亮的英雄形象。
3 w: k4 Q! q2 I4 j. c$ e
1 q. K9 t4 B8 l# b, s至于魏延冤不冤,谁还管他呢?. j# @0 v8 q! M' d
+ @1 s2 |; d; Y.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