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8 |9 q5 r N8 a9 Y/ W/ h8 }在野史《典略》中也记载,关羽在围攻樊城时,孙权没有积极前去援助,关羽大骂孙权使臣,威胁说,一旦攻破了樊城,难道还灭不了你们吗?(羽忿其淹迟,又自已得于禁等,乃骂曰:“铬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语出《三国志》注)这样一来二去,关羽与孙权的关系几乎崩裂。 $ E- l" W! X4 d0 W" _; s' E# F2 i) s/ V8 C
关羽在被吕蒙、陆逊摆了一道后,迅速失去了所有盟友。假使傅士仁、麋芳不降;假使刘封、孟达同意出兵援助,关羽未必不能重整旗鼓,再夺荆州。 9 ]+ J2 `5 A' B1 f$ Y( N5 z 3 w( r4 @/ H$ {. y$ f- z% q然而其时悔之已晚,关公最终落得被围的局面。同时,又因为此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一段经历,东吴方面自知即使俘虏了他,最终也无法驯服,最终横下心来,将关羽斩杀。* c1 U. W6 P( O0 t
* N/ `0 h5 T7 F& ]' e. ?* r) U可以说,关羽虽然忠肝义胆、智勇双全,但恃才傲物、目中无人,正是这些性格中偏执的一面,使他在东吴的“荆州夺回战”中一败涂地。 / A. N( G. y1 T5 Z% { T7 h. U: P, I9 m5 w! w. Z7 e2 `! l
关羽必死的原因 ' @$ _/ w) B" P c4 d! `, {7 X& |. `/ Z
如果说恃才傲物、四面树敌是关羽被斩杀的直接原因,那么,“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或许可以概括关羽为什么非死不可的原因。) m K) |) W/ ^, a) _; f
) F3 r+ E- d* D2 A r3 g/ C; ?5 A一切从“刘备借荆州”说起。鲁肃愿意借荆州给刘备,乃是存了联刘抗曹的意思,刘备则是为了“跨有荆益”,以图北上中原。于是两人一拍即合,一个敢开口,一个真敢借。这一借之后,再要回来就不知要猴年马月了。 4 S, f0 Q$ g; Q# L+ v r3 a1 w: {( _$ P& E, {
众所周知,荆州一带乃是三国争霸的主战场。在大运河开凿之前,荆州是贯通南北,左右东西的交通中心。长江中游横贯整个荆州,溯江而上可达巴蜀,沿江而下可通吴越,北有汉、沔相连,南有湘、资、沅、澧,四水相通。在诸葛亮的《隆中对》和鲁肃的《榻上策》当中,荆州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据点。对于刘备来说,没有荆州,两路出击就成了笑话,统一天下不一定失败,起码得延后不少时间。 0 o, z9 u$ q& F: p( N( ~+ F" r+ \+ _1 w$ W w9 g
而对于孙权,如果没了荆州,东吴本土就有了危险。尽管最初借了荆州给刘备,但作为交换条件,刘备退出江夏郡,还从长沙郡分出汉昌郡,由鲁肃任太守。这样,孙权在荆州所占的地盘和江东由此连成一片,而江陵作为荆州抗曹的主战场,为孙吴起到战略缓冲的作用。这是孙权从“借荆州”得到的好处。 : ~; f+ P5 F: [4 Q4 z# L7 D/ J5 ?0 r* N+ j4 J, u; D. @3 f/ y% y
在孙吴的建国计划中,荆州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收复荆州也是必然的。孙刘集团这一不可调和的矛盾,终于在建安二十四年爆发。当时刘备已经打赢了汉中之战,而且关羽势如破竹,声名远播。如果自己再不动手,等到刘备统一北方,那吴国的失败也就成了必然。所以即使不考虑将来是什么情况,为了眼下,荆州必须得拿下,关羽也必须得死。因为关羽是蜀汉大将,也是唯一一个精通水战的将领。) B! ^: R9 m1 Z4 o% c
, V8 p4 g6 v- Z5 f
从吕蒙大军对荆州民众的怀柔政策,也可以看出孙吴对荆州势在必得的决心。根据史料记载,吕蒙在占据荆州后发布了非常严格的命令,总结起来就是不许骚扰百姓。吕蒙的一个部将因为偷拿了荆州百姓的一个斗篷,被吕蒙下令当即斩首。3 i- F# ^& ?+ `1 H3 l" Q
/ d' x6 C7 U) c% F不难看出,吕蒙的真正想法是通过收拢人心,达到暂时控制荆州的目的。然而,毕竟关羽打理荆州十年,尽管一时有所得失,但在人心方面肯定比他们更胜。因此,关羽一日不除,荆州就仍有失守的危险。为了稳固占有荆州,关羽自然也就不得不死。; F: j6 ]6 M" D2 G% O+ ~: N9 y
# o9 q( j) x$ R5 J+ ?( S
尾声- @* j: U# ]3 ?# r! p. V
) ?' R+ U6 b; ~1 S% s- _6 o
关羽英雄一世,最后的遭际令人神伤。尽管吕蒙背信弃义偷袭荆州会引来许多人的唾骂,但关羽之死,却是整个东吴集团,特别是在孙权的授意下形成的局面。 + K/ E# l: @4 `1 l S8 N/ c( m2 f6 [2 W) l, w) ~2 v
而刘备那边,既失荆州,又折了关羽,元气大伤。在孙吴袭取荆州后,吴、蜀之战的焦点转移到夷陵。待到东吴末代皇帝孙皓继位之后,对荆州一带失去了原本的战略重视。而当时的晋将王濬已经在长江上游修造楼船,操练水军。: M7 q: K! J$ v, g q
) j! C1 C }* S* P# @* x
随着“王濬楼船下九州,金陵王气黯然收”,三国纷争,也就此定下终局。 0 X; v) _$ A9 ?3 _$ U' |+ L% {% U2 j7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