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19|回复: 0

三国兵法中的作战篇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进士
  • 打卡总天数:87
  • 打卡月天数:12
  • 打卡总奖励:1098
  • 最近打卡:2024-05-20 19:51:41

993

主题

48

回帖

5967

积分

版主

积分
5967
发表于 2024-3-20 21: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级打分
  • 1
  • 2
  • 3
  • 4
  • 5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 i  A# Z4 ?, i$ \# }( Y
         <<孙子兵法>>的第二篇名叫"作战篇",孙子在里面阐述了他的一个主要作战观点就是:"兵贵胜,不贵久".此论点也被迄今为止国内外所有军事家和政治家一致认同的,就连民间稍微懂点军事知识的人也是深表赞同.该篇名为作战,但它的中心思想是讲述关于如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战争的准备工作.有的人把该篇翻译为"始战",意为作战争准备.我认为这个意思还是比较接近于本篇所表达的真实内容.不过就本人目前所知,似乎还没看到过有用这个词汇来作<<孙子兵法>>第二篇的标题,故只能就文章内容来诠释一下三国中与此有关的部分.# Y- `) U7 c0 v! q. b" X, R

/ ^: z. Z+ w! `# N# H/ j( d1 r/ [! d, B! d. X8 i2 z& _
         首先,"兵贵胜,不贵久"这句话,从理论上来说是正确的.不过这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最重要的就是要结合天时,地利,人和来决定是打持久战,还是速胜仗,三国里对此均有非常明确的描述.第30回,官渡大战时,袁绍谋士沮授就劝谏主子打持久战,理由是我方人数众多,粮草也比曹操多,但士兵没有他们的精锐.曹军的人数比我们少,粮草也比我们少,但士兵的勇猛善战程度超过我方.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己方的优势和对方打消耗仗,以时间换取空间.他的良言,却被已经骄傲自大到极点的袁主子认为是在散布动摇军心的言论,给下了大狱;而事实正如沮授所料,曹操的谋士荀攸也认为:"绍军虽多,不足惧也.我军俱精锐之士,无不以一当十.但利在急战.若迁延日月,粮草不敷,事可忧矣."荀攸的担忧也得到了曹操的认同,果然,虽然曹军屡胜袁军,但才过去一月左右,曹军力渐乏,粮草不济.使得曹操也一度动摇,产生了撤退的念头.幸得荀彧指点迷津,促使曹操坚持了下来,并牢记荀文若的建议:"此用计之时,断不可失."最后采纳许攸的计策,果断地率兵夜袭袁军的乌巢大营,从而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官渡大战的最终胜利.曹操的胜利,胜在一个"速"字上;而袁绍的失败,也是败在一个"速"字上.同样一个字,却产生了二种完全相反的效果!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咄咄怪事,是因为前者是采用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和战术方法,而获取了成功;后者的失败,则是选择了错误的战略指导思想和战术应对策略;对于"速战"和"久战"如何灵活的运用,司马懿可谓是个中的一大行家里手.第94回,魏新城太守孟达向诸葛亮表示了投诚之意,孔明接受了并嘱其要防备司马懿.孟达听了是哈哈大笑,认为:诸葛亮多虑了.司马懿在宛城,离洛阳约八百里,距新城有一千二百里之遥.若听说我举事,等奏闻魏主,再采取行动,往返最快也要一个月.那时候我早就全部布置好了,还怕他个逑!却未料司马懿得知了他要造反的消息后,未奏报魏主,倍道而驰,八日抵达新城,擒斩孟达,断蜀军内应.此战,司马懿采取的是速战速决的战术,赢得是干净漂亮!而在第106回中,司马懿征讨公孙渊,兵围襄平城而不攻,且纵城内军民出城樵采柴薪,牧放牛马.面对司马懿的持久战术,魏军司马陈群感到难以理解,就问司马懿曰:"前太尉攻上庸之时,兵分八路,八日赶至城下,遂生擒孟达而成大功.今带甲四万,数千里而来,不令攻打城池,却使久居泥泞之中,又纵贼众樵牧,某实不知太尉是何主意?"懿笑曰:"公不知兵法耶?昔孟达粮多兵少,我粮少兵多,故不可不速战.出其不意,突然攻之,方可取胜.今辽兵多,我兵少,贼饥我饱,何必力攻?正当任彼自走,然后乘机击之.我今放开一条路,不绝彼之樵牧,是容彼自走也."陈群拜服.根据不同的作战对象,作战环境,作战资源,采取不同的作战策略。这就是灵活运用作战方法而取得成功的秘诀。司马懿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有随机应变的本领,他最善于针对对手的情况的不同,作相应的调整和部署.这也是司马懿最终能取代曹氏,掌握魏国军政大权,并指导他的家族成为三国唯一的终结者的重要原因.; l. R5 r4 i: f" y  W  R
' Q" t9 g" u$ D+ _

9 ?$ p( m4 K+ k5 t3 {5 t         其实,"速"与"久"之间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变的套路,如何选择有利于己方的战略和战术,完全取决于决策者是否对敌方和自身有着正确与否的分析基础上,而怎样才能准确地判断出敌我双方的形势,还是要从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来考虑,不仅是敌人的,还有自己的.一旦判断,分析有失误,其造成的后果正如孙子说的那样:"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袁绍之败,就是一个教训.正因为袁本初在一开始就选择了错误的作战方略,导致他在官渡战败后,本来有利的局面迅速的崩溃,最后一发而不可收拾的跌入低谷,再也翻不起身了.虽然兵法有云:"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所以他拒绝了田丰和沮授的打"持久战"的建议,选择了凭借优势兵力和物质基础打"闪电战",一鼓作气吃掉曹操.因为按孙子兵法的"作战篇"的主题思想来说,没错.但他忘记了兵法中还有:"故不知用兵之害,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不完全了解用兵弊害的人,也就无法真正理解用兵的益处.而所谓的弊害,就是指军队的统帅对自己军队的短处,劣势,和对方军事上的长处和优势一知半解或不甚了了,结果铸成大错.不知道敌我的弊害之处,就不能采取正确的作战方式,也就注定了其失败的命运.
  @. O. M" r. q  i8 j6 N0 C: @4 R; [( l  @/ `" [

: M6 Y8 ?* i( f6 }: ]1 S          孙子曰:"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吴蜀彝陵,猇亭之战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刘备为报东吴夺荆州,杀关羽之仇,亲率全部主力东征,一路上连战告捷.吴军主帅陆逊命坚守勿出.第83回,为激吴军出战,刘备令蜀兵百般辱骂挑战,吴将不平,争欲出战.逊曰:"刘备举兵东下,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今只乘高守险,不可轻出,出则不利.但宜奖励将士,广布守御之策,以观其变.今彼驰骋于平原广野之间,正自得志.我坚守不出,彼求战不得,必移屯于山林树木间.吾当以奇计胜之."陆伯言对如何破敌早就成竹在胸了.最后吴军胜利的事实,又验证了小陆对刘备个人的正确分析上:"诸公不知兵法.备乃世之枭雄,更多智谋,其兵始集,法度精专.今守之久矣,不得我便,兵疲意阻,取之正在今日."诸将方才叹服.刘备由胜转败,陆逊扭败为胜,关键在于,吴军采用的以守为攻,打持久战的御敌之策,是最适合他们的最佳作战方法.而刘大耳则陷入变"速战"为"久战"的泥潭,终于使自己一败涂地,永世不得翻身.其失败的过程,与孙子在兵法中预料到的一模一样.
' |% Q7 W# c7 G# L& j4 D0 }( c3 M1 i) J- R# }$ I. W# ?" I* s! y% _# _

' q7 f. h1 C: [6 a3 h        打仗打的是双方的能力,消耗的则是自己的实力,也就是经济力量.故孙子在本篇开头就明确了物质基础对支撑战争的重要性.并指出:国家之所以因用兵而导致贫困,就是由于远道运输.从而使百姓陷于贫困.物价飞涨,百姓财物必然枯竭,赋役也必然会加重.力量耗尽,财富枯竭,国内便家家空虚.百姓和国家财富也由于战争引起的各种损耗而剧增,进一步削弱了自身的实力.所以战事拖得越长,变数越大,也就越来越不利了.因此,孙子在此篇里异常旗帜鲜明的表达了要速战速决的作战指导思想.当然,究竟是选择"速战"还是"久战",只能由对阵双方根据自身的实力,来做出选择了.不仅在这方面,孙子还提出了"因粮于敌"的重要作战原则,在书中第101回中,出现了诸葛亮装神弄鬼吓唬魏军一幕,其目的就是为了夺取陇上的麦子作为蜀军的军粮,他成功了.另外,孙子在这里还主张通过厚赏士卒,善待敌俘等手段来壮大发展自己的实力.三国中有许多地方都有与此相关的内容,如刘备就是通过被俘的高沛,杨怀二人的士卒,骗开了涪水关的守兵,为自己夺取西川打开了一扇南下的大门;诸葛亮从被俘的魏军口里,了解了姜维的情况,为自己收服姜伯约,拔除三郡打下了基础.而张飞的"义释严颜"成了善待敌俘为自己获取大利的经典例子.至于厚赏有功劳的部下,三国里也更多了,曹操,刘备,孙权在这方面都是非常大方的., D  o4 d8 x+ [" A8 H
* H, v  u* ]7 Z/ p5 d: x3 h: |
  L* K" p7 f( s- H
        篇的末尾曰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诚然,作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一旦没有使用好,危害的不仅是发动者本人的命运,更是千百万人的命运.所以,对战争一事要慎之又慎.尤其是掌握战争大权的主人们,你们手里握的可是芸芸众生的性命和一个国家的性命啊!尽管"作战篇"着重强调了"兵闻拙速,未睹巧久",但孙子在其中更多的是讲述该如何解决战争需要和后勤补给困难的矛盾,似乎和后勤有关.说明其实他的主要意思是要向读者阐明,战争对人力,物力和财力存在着巨大的依赖关系.以此得出战争中"速"的重要性和"久"的莫大危害.归根结底,还是我说的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方面对战争及其军队的统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正确的认识到这些方面的有利和不利的因素,才能作好战争准备,制定好作战计划,也就是打"速战"或"久战"的问题,从而赢得战争.这就是<<孙子兵法.作战篇>>的主题思想,也是被三国这部书已经证明了的一个事实.; M- R7 P* W* {  c' A7 B$ m6 Q6 }
0 }  v- ]8 }% g1 M, L, 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女儿国小说网》

GMT+8, 2024-5-21 02:57 , Processed in 0.15000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