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0 p( w: v/ U2 ^( S 四出祁山:第100回,诸葛亮下令分兵径出斜谷而取祁山,使魏人不能提防也.众将曰:"取长安之地,别有路途,丞相只取祁山,何也?"孔明曰:"祁山乃长安之首也.陇西诸郡,倘有兵来,必经由此地,更兼前临渭滨,后靠斜谷,左出右入,可以伏兵,乃用武之地,吾故欲先取此地,得地利也."众将拜服.孔明令魏延,张嶷,杜琼,陈式出箕谷,马岱,王平,张翼,马忠出斜谷,俱会于祁山.调拨已定,孔明自提大军,令关兴,廖化为先锋,随后进发.我们现在有一句话叫做:"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看诸葛亮与部下的一席话,分析的是头头是道,但真的用到实际中去,那就两样了.因为现实不是一加一就等于二那么简单,尤其是人,不是你有权力,有地位,有威望,甚至有才能就可以让别人轻易地就服从你的.部队刚一出发,蜀军内部就发生了抗命不遵的情况.将军陈式认为孔明小心过度,是个十足的胆小鬼.拒绝接受让部队缓进的命令,执意冒进,欲与诸葛大丞相试比高,看谁更有能耐.魏延对此表示了支持.受到魏文长鼓励的陈式,热血沸腾,带领所部人马,是勇往直前.结果,中了魏军的埋伏,损失惨重.部下5千人,只剩下4,5百带伤之人,这也是书中对蜀军伤亡情况介绍得比较详细的一次.陈式后被魏延带兵救出.魏军在背后是紧追不舍,幸得杜琼,张嶷来救,魏兵方退.另一路蜀兵,遵照孔明的布置,打了个胜仗.战事结束后,诸葛亮斩了抗命不遵的陈式,对于魏延,没作任何处理.之后,在与司马斗阵时,孔明获得了胜利.魏兵十伤六七.司马懿退在渭滨南岸下寨,坚守不出.其后不久,诸葛亮又撤军了.这次撤退的原因是,运粮的小军官都尉苟安,因贪杯误事,于路怠慢,违限十日.被孔明责打,怀恨在心,投降了司马懿.受其指派,潜回成都,四处散布流言,说诸葛亮有不轨之心.蜀后主听信馋言,下诏令孔明班师回朝.诸葛亮这第四次出祁山又没有获得成功.蜀军在这次战役中,先败后胜,如果仅从书中描述的情况来看,似乎魏军的损失更大更多一些.但按照双方的国力来看,魏军的损失还在可控范围内,蜀军就相对严重一些了.个人认为,双方的胜负之比应该是五五开左右. + X" I5 W& O2 I, H$ o: b ) M2 d5 O0 P1 n& `0 \7 t1 V9 S) p* P* h* y2 U8 u- D
五出祁山:第101回,这也是诸葛亮人生中的一场重头大戏,也是他的得意之作之一.诸葛亮先是采用装神弄鬼的花招,吓退魏兵.乘机割取陇上之麦以作军粮,暂时缓解了部队的军需问题.随后又在卤城打了一个胜仗,消灭魏军三千余人,吓得司马懿又闭关自守.但好戏还在后头,获胜后,孔明突然接到李严从永安发来的急信,言吴魏连和,有侵蜀之意,劝诸葛亮早作良图.接报后的诸葛亮大惊,立即安排大军回撤,在撤军途中,伏兵在木门道一举射杀了魏国名将张郃,为蜀军除去了一个强有力的对手.诸葛亮回师之后,才查清楚原来是李严因没有完成运粮任务,害怕承担罪责,于是编造谎言,希望借此浑水摸鱼,以逃避责任.孔明气愤之下,将李严从重处理,谪为庶人,徙于梓潼郡闲住.孔明的"五出祁山",最大的亮点就是射死魏军第一先锋张郃一事,其他的几乎与敌军无损.从结果来看,还是蜀军占了上风,赢面大一些.单从胜负之比来说,二军之比以三七开为宜.蜀七魏三. 0 i2 V+ w, ?2 n0 ^# k3 {/ e2 U) L9 q* }) z
8 \8 L3 D5 ^5 O0 Y2 F: E* e" X 六出祁山:这是诸葛亮人生中最后一次以指挥员的身份带兵出征.第102回,孔明率军,分五路而进,令姜维,魏延为先锋,皆出祁山取齐.可能是命运的关系,诸葛亮这最后一次北伐从一开始就不是很顺利.尚未出发,关兴病亡.北原一仗,初次与魏军交锋,蜀军就损兵折将,损失了约一万余人,将军吴班阵亡.这也是书中比较详细记载蜀军损伤情况的一次,十分具体.虽然孔明又挽回了一阵,但老道的魏帅司马懿坚守不出,任凭蜀军如何挑战,死活不出来.甚至当诸葛亮派人送他女性专用物品----"巾帼",以激他出战都不上当.反而关心起孔明的身体起来了.当得知诸葛大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司马仲达曰:"孔明食少事烦,岂能久乎!"倒是诸葛亮知道后,自己心生烦恼,旧病复发,昏倒于地.最终在五丈原一命呜乎了.蜀军随即撤回汉中.孔明的第六次出祁山至此宣告结束.也标志着蜀汉国的诸葛亮时代也终于寿终正寝了."六出祁山"一役,诸葛亮也是先负后胜,蜀军的损失也很惊人.虽然在以后又一次打败了魏军,但最后也是无功而返.若论双方的胜负之比,应当是三七开比较合适.蜀三魏七.虽说诸葛亮这最后一战依旧把司马懿打得龟缩在家里不敢出来,但按照蜀军最后的损失情况来看,尤其是孔明之死,这个结论还是符合实际的. d( R7 s' j) @) t
2 v2 R$ D! \$ ?" v& ~! Z L 3 e1 G8 v$ j* c) A0 A 俗语有"不以成败论英雄",但那只是说说而已.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还是以他个人的成功与否作为评判的标准.而作为一个军事家来说,打胜仗就是评价他们是否合格的唯一标准.至于诸葛亮到底是不是一名优秀的军事家,相信大家在看了由他直接指挥的"六出祁山"战役的胜负情况后,一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 C; _( g+ I/ A$ c 2 m! j" b$ P. r& }-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