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 ~$ J; C: v! I4 o- z提到三国时期虎踞江左的东吴,相信很多人会想到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对它的评语,也就是"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T' I y- z* v. ]% |, B$ U
6 c5 E, S" ~. f1 _. v
和曹魏、蜀汉这样靠曹操、刘备一代人就基本奠定的政权不同,东吴的基业经过了"江东虎"孙坚的开创、"小霸王"孙策的开拓和孙权的开发,才得以牢牢坐断东南,并成为了三个国家中最后灭亡的一个。# e7 ?4 T# m! p% K0 R
7 T* n# n8 H `3 C$ h6 }7 m7 ^4 f# T. q- B
不过,率领江东子弟打下东吴基业的孙策在临终之际却选择了传位于弟弟孙权,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孙绍,这令不少人觉得疑惑。5 F# n( i$ R- [$ I- Z3 K% J
- I& `& j: R6 u7 Q, g
毕竟,和弟弟相比,自己的亲生骨肉无疑要更加亲一些,而且把自己的财产传给儿子是我国古代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认可的规则。! h4 e. l5 _: l7 V
/ R K3 a5 `! ?; @0 X
5 h* n* h# y* I( K" V4 O
那么,为何孙策没有传位给孙绍,孙权继位后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侄子、侄孙的呢?( [( b5 V# ]# T
1 N8 u; m; M0 j. z$ x 首先,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也就是为什么孙策传位孙权而不传给孙绍,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孙绍的年龄太小,相比之下年纪大一些的孙权更能够得到大臣们的支持。 * z% P! z+ n& t: j+ ]! Q& j# l4 F Z" x, V8 G1 H ? L, }
孙策去世时年仅二十五岁,而此时他已经有了一子三女,因此作为最年长孩子的孙绍应该才五岁左右,孙权当时则是十八、九岁。正所谓"主少国疑",也就是说如果君主年幼,群臣百姓便会心存疑虑,担心他不能治理好国家,甚至有野心的人会开始计划趁其弱小攫取权力,甚至将其取代。 3 a2 s: H- B3 k1 N" M' Z & k/ ~% i- s, F5 m0 A. k X W7 y3 i/ V4 E; m% ]2 c: x' }6 I5 f& f
另一方面,当时的东吴只是刚刚被孙策所占领,地方上的豪族以及山林中的少数民族都还没有完全归心,而北方的曹操、西边的刘表也都非等闲之辈。如果此时让一个年仅五岁的孩子来统领江东,可想而知会有多少人心生不满,多少人窥私权力。 4 v! U6 q, i& J& \* L. _ d7 R) l) [- A/ y
所以说,尽管当时孙权也没有多大,但作为继承人来说,要比还是孩童的孙绍更加合适。$ f7 }; \: `6 o# |7 r5 u3 n
5 n. U# t8 p8 m `# k9 k& A.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