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21|回复: 0

数万大军毁于一旦,为何曹休那么容易就被周鲂欺骗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进士
  • 打卡总天数:87
  • 打卡月天数:12
  • 打卡总奖励:1098
  • 最近打卡:2024-05-20 19:51:41

993

主题

48

回帖

5967

积分

版主

积分
5967
发表于 2024-3-17 20: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级打分
  • 1
  • 2
  • 3
  • 4
  • 5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 Q! ?2 ?* y2 e# W6 b  三国时期,英杰辈出。在那个乱世,涌现出了无数后世崇敬无比的英雄。即便是这样一个群雄纷争的年代,依然有人可以一战成名,留下光辉的一笔。今天我们提到的这个人,就是凭借一次经典的战斗而流芳后世,他就是周鲂。0 d) v! l6 B- _
! R( t( ?' g, P4 n% Z, L: [+ z! }5 A7 O
  周鲂断发赚曹休的故事,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经典桥段,也是这部小说里,相对比较少见的大部分都尊重史实,同时又十分精彩的一段。2 X5 C; G7 F$ [( E  ^. m) v

; z( A2 M  G( [  周鲂利用诈降之计,骗得曹魏名将曹休,带着几万大军孤军深入,结果招致惨败,而曹休本人也因此羞愧而死。那么,在魏国位高权重的曹休,应该是很有能力的,为何犯下了如此巨大的错误呢?今天,咱们从头来说说这里面发生的事。  X3 B' j9 h3 u: u; H
$ r  e* e  f8 B$ ?
! Y, U; K' @3 h. _$ L! V
  曹魏太和二年(公元228年),即位两年的魏明帝曹叡下旨,命司马懿从汉水南下、大司马曹休率军剑指寻阳,共计两路大军伐吴。这是继黄初四年(公元223年)之后,曹魏再一次大举伐吴的军事行动。; O  r( P3 \2 @0 J' v+ p0 b
/ W( L3 n( n& k1 _
  这个前提非常重要,但是经常被忽略。如果天下太平,周鲂来诈降,恐怕曹休未必会相信。而真实情况是,曹休率大军出征,本就信心满满,很可能就期待着,东吴守将的跪地求饶。而周鲂的投降,或许只是契合了曹休的美好愿望。
6 f' ]! j% d9 E* A
) I, \' r- P( j1 z  即便如此,曹休也不是那么好骗的。为了成功地瞒天过海,周鲂做足了工作。为了能够获得曹休的信任,周鲂派自己的亲信,一连给曹休写了七封信,来表达自己的诚意。这七封信的数量,一来显得重视,二来确实有真投降的那种谨慎,首先就给了曹休一种心理暗示。9 }6 \; P" z, n' |% }' f9 {" o6 ~2 {8 m
) [! z6 Z  ?, ^6 I

8 j0 S: x% ]$ L$ L; n8 H  在这七封信中,周鲂循序渐进,一点点向曹休表达自己的诚意。他先是以愿意归化的抒情入手,然后讲述了自己投降的理由。据周鲂的书信,他前任的鄱阳太守,仅仅因为百姓哗变,就被责罚,无奈想向曹魏投降,结果秘密泄露,被满门抄斩。' L9 r3 \6 q1 F5 R$ g9 @

- l: k" {5 u9 n3 [$ p5 y( D  周鲂在书信中说,自己如今任鄱阳太守,这里的百姓仍然不安分。他恐怕自己就是下一个遭殃的,所以只能投诚曹魏,保住全家性命。9 t1 n- P% }( M# d0 a
7 ]1 c. x, J& `! ~
  接下来,周鲂还爆出猛料,把孙刘两家联合进攻曹魏的计划提供给了曹休,而且内容极其详细。然后,他又给曹休“指出了一条明路”:东吴重兵外悬,内部空虚,他会帮助曹休打开皖的大门,曹军可以一路直奔武昌,拿下东吴。
) V. h. m1 U4 P% I  s' j: g1 C) [+ I* X8 ~
  为了表达诚意,周鲂不仅派出了自己最亲信的两个人,还愿意留下其中一个人做人质。最后,他还向曹休申请魏国的将军、侯爵大印,说是要赏赐手下人,一切都有模有样,演技极高。
9 _- |( m/ V. W( U5 S. o! X+ P  m
" S6 R  B) P# x2 ^- [+ z* i0 r* }
. b  v3 N: h5 `) L  即便如此,曹休还是十分谨慎,多次派手下人去考察,向周鲂问这问那。在这几次考察中,任何一次都有可能出现失误,导致前功尽弃。好在周鲂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没有露出任何破绽,前后说辞也非常一致,这才让曹休放松了戒备。
+ L: I7 j( u- k- C" e1 d4 w
) w5 {9 j' m& G" `3 L0 w; J  为了完成对曹休戒备心的最后一击,周鲂甚至怒将头上的头发剪断以明志。
9 S" z6 h: K5 u- y6 ?% q' j. X) s( r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动作,彻底让曹休放弃了对他的怀疑。我们都知道,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剪发在古代甚至属于一种刑罚,也就是所谓的髡刑。$ v4 k: j) z# x4 O

# r, I( z, s% A: H& N  当初曹操因为违反了自己下达的命令,也是用髡刑来惩罚自己。对于古人来说,髡刑的惩罚是极为严重的。正是这样的举动,让曹休相信了周鲂。
* r3 Q8 I5 \0 V# @8 u( I* @) D# H! u, A" w' U/ \
$ l  U2 V7 b5 c) m1 ^7 R
  周鲂在信中还说明:当地百姓民风剽悍,难以驾驭(前面百姓哗变的事也为这里埋下了伏笔,十分巧妙),所以他无法率领军民前去曹营投降,只能劳烦曹休率领大军前来占领,才能压制百姓。于是,就在当年八月,曹休率领十万大军,辎重无数,浩浩荡荡、兴高采烈地去接收皖。
. v7 \, \" _( x- E9 `: I# p' {: P" B* l- L
  他万万没想到,等待他的不是周鲂,而是吴王孙权。曹休自知上当,却仍然不服输,仗着自己手上有十万大军,要和东吴杀个鱼死网破,甚至还设下了伏兵。
1 p8 U$ {7 {2 ~( x8 Q0 _2 C& `% @/ _' [
  但是,他的一举一动,早已在东吴的掌握之中,吴军陆逊、朱桓、全琮三路大军出击,周鲂也集合郡里的部队和陆逊合兵一处,将曹休的大军切成几块。至于曹休的所谓伏兵,早就被打得落花流水,仓皇逃窜了。
; @7 Y0 b* c* \+ _# v# T4 b$ S' }+ J1 \# D
  是役,曹魏数万大军毁于一旦,葬身东吴。曹休狼狈逃回曹魏,虽然魏明帝没有责罚,但他内心羞愧难当,最终郁郁而死。
! a9 t( s* m- S7 n, h* w; g. n4 X: g* a, _
8 ]3 Z# [8 a) e1 |
  我相信,很多人看到这里,仍然觉得曹休这么轻易就相信周鲂,还是有点不可思议。实际上,还有一些细节,我们没有介绍,在此补充一下。! |9 p$ L% K; G: Z4 n5 C5 c7 r

8 x( r8 r. Z% `  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曹丕发动了我称之为,三国史上最豪华阵容的战役,结果无功而返,只有曹休有所斩获,曹丕遂以曹休为扬州牧。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曹休多次在皖取得胜利,也迫使一些东吴的小将领率军投降。再加上早期的一些胜利经验,对于曹休来说,他感到战争并不难。
  q, T( i3 {$ U& [2 q4 I7 e8 ^
7 U2 T* s# ~2 U% y8 ], H  这就是他的心理预期,东吴在他十万大军的压迫之下,投降是自然的事。+ E/ r* _: C! |. d+ g
: ^5 H# ^$ i% x/ l; A( P4 t! b/ {

3 ]9 P7 R( \% ?3 m" L" k3 ^  但是,还是有人冷静地看到了其中的问题。比如曹魏老臣满宠就指出:“曹休虽然头脑清晰,做事果决,但他一直是做参谋,很少独自统帅大军”。
% l4 f0 \! m! `/ |$ W0 ]% k' @0 e+ y( \1 {2 [
  接下来,他和另外一位老臣蒋济,一起分析了当时战场的情况,认为曹休一旦同意受降,就会孤军深入,面临孙权的精兵,而当地的上游,又有东吴名将朱然镇守,情况十分危险。$ u9 p2 K' T. x- ~5 M1 U. \

6 A+ g% T$ u8 O3 c  可惜,满宠的表文,还没有来得及送到皇帝面前,曹休和陆逊就展开了战斗,最终一败涂地。. y/ W6 C* k8 Z& F3 k! w7 A0 L
% x: }% z8 a9 b% K1 ~
& @; n. d1 d$ v7 h
  即便如此,这次失败也不是所谓的脆败。据记载,曹休初战虽然不利,但是仍然可以一战。只不过在夜里驻扎于石亭的时候,军队突然受惊而大乱,才导致彻底的失败,靠着贾逵的援军才得以逃脱。
+ o" z1 p$ [1 p4 J6 v" v) m2 T2 c! y* m/ e
  最后,咱们再总结一下曹休相信周鲂的几大原因:8 _  V- o; [6 Z) \# d! z0 Y* T

( U$ d3 J( S9 h) Z2 ~5 O& R  年轻时作为参谋,胜率比较高,给了曹休盲目的自信,看不到自己作为统帅所欠缺的能力;. T. ]9 M3 g! H  d' J" U

: S" E/ w) [3 k; m. B2 b9 M  黄初三年战斗的胜利,以及接下来几年在战斗中的成绩,更加让曹休提前有了心理预期,甚至有可能自认为东吴投降是必然事件;+ T0 b* S. R+ N

& V5 u! Q9 k* v9 a' @. X! `. x6 X* W5 E6 w/ [* X* s
  曹魏是主动进攻的一方,所以周鲂的投降并不突兀,而曹休又有十万大军,局部优势的确明显,更让投降显得合情合理;
- y1 p# H0 S/ f" Y$ Y1 P! U$ X. X3 K
  曹休心有戒备,甚至在相信周鲂后还安排伏兵,并且知道有贾逵的援军,自以为即使受骗也不会惨败;9 z& P3 P( H( P/ q/ `& k
; f5 S3 ^( U5 W% d8 J3 z
  周鲂说辞严谨,密不透风,演技炸裂,甚至不惜断发自明,彻底打消了曹休的疑虑。
' M( w8 w; |. W7 j7 d# ?0 x' o" f4 o9 c: x& r8 _% m
  也许,每一条都不足以,单独让这次诈降成功,但每一条都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这样,周鲂不惜断发,最终换来了一场胜利,让自己一战成名。
! d+ |7 {9 u7 W3 P" \1 z- y* ^$ {" P4 A+ u. F, C6 M. ~# Z: O
" ?0 s" t# S  T5 w: b4 h1 @( \0 N
  在后人敬佩周鲂的同时,也有人发出了不同的言论。《三国志·吴书·周鲂传》裴松之的注里引用了东晋徐众的话,此人说一郡之守,指责在于保境安民,结果他主动去引诱曹休,甚至不惜剃发,最终获得了功名,实在不是君子所赞赏的行为。1 P% {" p' G( a/ h, u" g

  Z$ e- }; I1 L: R% f# i* v! X  相信读完这篇文章,大家也能够做出清楚的判断了:周鲂并非主动想要追求功名,而是曹魏首先出兵的。其次,《三国志》也明确指出,周鲂是“被命”,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更是直接说是孙权命令的,何来周鲂主动引诱曹休一说?
: d0 U3 K5 B/ D1 @1 |2 S  W  y( ]9 `! Y+ `5 m
  由此可见,周鲂不愧是一代良臣,尽忠报效,值得尊敬。至于徐众的评论到底有何依据,小生实在是没有搞明白……
6 D1 Q" E/ v# @1 N( K1 w
: _0 L- v2 T3 k% C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女儿国小说网》

GMT+8, 2024-5-20 21:39 , Processed in 0.14000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