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贡士
- 打卡总天数:92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1146
- 最近打卡:2025-01-17 08:46:01
版主
- 积分
- 6220
|
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一统天下,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历经7年。诸葛亮五次北伐可分为:两次大型全面战争(第一次北伐,第五次北伐);一次中型区域战争(第四次北伐);两次小型局部战争(第二次北伐,第三次北伐)。数次北伐却战果寥寥,诸葛亮却只能坚持,不止是因为自己匡扶汉室的愿望,还因刘备的期望,这份期望一直伴随他到最后一次北伐,最后病逝于五丈原,终年54岁。
8 z# B- P: v. f$ ^7 f2 l4 a
5 g1 h L$ J) g6 e! ?: S- [& N
/ s+ h U' s- n) F8 l5 j对于诸葛亮来说,是在公元228年开始北伐曹魏的。彼时,曹魏内部并没有发生较大的内乱,也即这和《隆中对》中强调的“天下有变”不相符合。在《隆中对》中,诸葛亮曾表示:“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为何不等到“天下有变”的时候,再北伐曹魏呢?
/ t& t) k7 W0 \/ G/ ?& i9 V5 t
; R9 y7 U4 ]* D( I& o一* v# D1 d: Y$ s7 J8 T& a; y
首先,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对刘备表示: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州、益州,守住险要的地方,联合孙权等势力;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南阳、洛阳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因此,非常明显的是,诸葛亮原本认为应该等到天下有变的时候,再进攻曹魏。不过,实际的情况是诸葛亮没有真的等待这样的机会,就先后五次进攻曹魏。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R0 v2 k5 v7 b9 v/ L+ x
/ }) _0 u( t% H. R* g+ O一方面,对于曹魏来说,最大的内乱,应该是高平陵之变的爆发。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除掉了大将军曹爽,从而篡夺了曹魏大权。在此基础上,司马懿的篡权行为,引起了曹魏势力的反抗,从而爆发了淮南三叛,这成为三国时期规模最大的内乱了。不过,诸葛亮已经在公元234年病逝了,自然等不到这样的机会。当然,对于诸葛亮来说,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的病逝,确实是一个北伐中原的机会。
4 q) b! R& I2 u& w% I* Q# M1 _1 ^二
. p, i! W6 L' R0 C: {! Y! z1 D" p) K但是,诸葛亮南征一般指诸葛亮平南中战争。诸葛亮南征,又称南中平定战;是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平定叛乱而对南中部落发动的一场战争。因为刚刚在公元225年征讨了南中孟获等势力。所以,为了避免连年兴师动众,诸葛亮无法在公元226年,也即曹丕去世的时候进攻曹魏。当然,对于诸葛亮来说,从公元227年就开始准备北伐中原了。在经过一年时间的准备后,蜀汉在公元228年正式对曹魏发起了进攻。- m& l- h' k# P( Z* j1 U
G& ]9 `# s4 l6 n" D
另一方面,因为关羽大意失荆州,诸葛亮的《隆中对》已经失去了实施的基础了,这促使诸葛亮不愿意等待天下有变的机会了。在《隆中对》中,诸葛亮认为北伐曹魏的话,需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个就是占据了荆州和益州这两个州,二是最好等到曹魏自己发生内乱,这样里应外合,显然容易增加北伐中原的胜算。不过,在公元219年,镇守荆州的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虽然关羽初期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但是,在孙权、曹操两大势力的夹击之下,关羽兵败麦城,不仅自己被杀,也让蜀汉彻底丢掉了荆州的郡县。. V" h% t$ x6 q( T" a, z' a
三
# H8 r# c& P* o. B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蜀汉只有益州这一州之地了。所以,计划赶不上变化,诸葛亮已经无法继续执行《隆中对》了。对于诸葛亮来说,不能继续等待下去了,特别是在平定南中地区的叛乱之后,诸葛亮必须主动进攻强大的曹魏了。对此,在笔者看来,自从曹魏皇帝曹睿同意大臣孙资的建议,对蜀国采取据守要塞,大力恢复魏国实力。诸葛亮已经意识到,如果让曹魏有时间发展国力,那么汉魏两国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和夷陵之战后,蜀汉不仅只有益州这一州之地,还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也即伴随着刘备、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等人的去世,蜀汉不仅需要应付强大的益州本地士族,还难以缩小自身和曹魏之间的巨大实力差距。! M0 ~/ H+ L7 N
]. c f' ~* v5 r
彼时,东汉划分的十三个州,差不多有九个州被曹魏占据了。一旦等到曹魏国力强大,蜀国只能坐以待毙。只有出蜀,占领雍州、凉州,一来可以获得秦川骏马,组织骑兵、二来作战之时有迂回空间,发动大规模作战、三来可以大大削弱曹魏大军的实力。对于当时的蜀汉,不能坐以待毙,只能选择频繁进攻曹魏,也即虽然曹魏没有发生什么内乱,但是,在诸葛亮看来,只要自己多次进攻曹魏,说不定可以让曹魏内部发生叛乱,从而获得扭转乾坤的机会。
* @0 W1 D& f" _6 j四& R5 |, v0 k0 M; T8 W0 l# P; w
最后,对于蜀汉来说,山峻之险无疑是一道天然的屏障。这有相对,曹魏攻不进来,但蜀汉也杀不出去。因此,这意味着蜀汉获得不了益州之外的人才、资源等。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的时候,由于魏国事先毫无防备,突闻诸葛亮率大军杀来,导致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无力抵抗,天水、南安太守甚至弃守城向东逃窜,魏国天水守将姜维、梁绪、尹赏、上官雝等投降诸葛亮,雍州刺史郭淮则退往上邽固守待援。顷刻间陇右五郡(陇西、南安、天水、广魏和安定)有三郡投降了诸葛亮,仅有广魏郡和陇西郡拒不投降。陇西郡太守游楚坚决抵抗。0 ?8 U/ M' B- D6 q
在这场战役中,诸葛亮从曹魏手中招揽了姜维等人才,这无疑有助于增强蜀汉的人才储备。并且,虽然因为马谡失守街亭,诸葛亮被迫撤军。不过,在撤军的时候,诸葛亮还是从曹魏的郡县之中迁移了一部分人口,以此充实蜀汉的汉中之地。
% T, @4 U' H4 z! _; i$ i! r y X" _. y6 r; P
在汉末三国时期,各个诸侯竞争的核心,无非就是人口和地盘。对于人口有限的蜀汉来说,能够从曹魏迁移人口,同样是增强自身实力的重要途径。从这一角度来看,虽然没能等到天下有变的机会,但是,诸葛亮只要坚持北伐曹魏,还是可以有所收获的,不仅可以消耗曹魏的整体实力,也能延长蜀汉的生存时间。况且,量变往往可以引发质变,诸葛亮长期北伐中原,促使曹魏损失了张郃等将领,为司马懿执掌兵权,乃至于发起兵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只是,非常遗憾的是,等到真正天下有变,也即曹魏爆发高平陵之变等内乱的时候,姜维等人没能抓住机会,扭转蜀汉和曹魏之间的实力差距
# ~& z( n4 C6 R. a
' w8 |: n# [/ I6 B$ E |
|